查看原文
其他

继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入殓师》之后,中国拍了这样一部“网大”

2017-07-21 无念 奇爱博士讲电影


老实说,我以前对于“网大”的印象并不好。直到最近看到的一部让我的印象有些改观——《哀乐女子天团》



“网大”,即网络大电影。这个概念于2014年被爱奇艺首次提出,之后成爆发式的发展。各大视频网站纷纷投资拍摄,打造属于自己的超强“IP”。“网大”的首发平台自然是网络,保留了电影的语言和模式的同时,融合了网络视频的特点;另一方面,它的出现也迎合了现在观众利用碎片时间观影的习惯。

 

然而,当我们搜索近几年比较热门的“网大”时,却发现大多是一些粗制滥造的“烂片”。


尽管相比院线片的审核力度,“网大”的尺度相对宽松,也因此大量犯罪、悬疑、玄幻等类型的“网大”层出不穷。但影片中却充斥大量的特效山寨、演技尴尬、剧情狗血、内容浮夸等状况。表面上“网大”的发展一片大好,但其实影片的质量口碑却难得到观众认可。这似乎又陷入了院线电影“投大钱拍烂片”的恶性循环。



2017年3月1日,新的《电影产业促进法》全面实施。网络大电影与院线电影审查标准统一。从某种程度上说,这算是一件好事,至少能够过滤掉很大一部分低级粗俗的烂片,促使一些好作品的诞生。

 

《哀乐女子天团》就是这样一部在我看来还不错的良心“网大”。这部片子于2017年6月上线,在豆瓣网上,已有超过2000人评价,分数保持在7分。这对于很多国产片而言,也算是不错的成绩了。



《哀乐女子天团》的剧情设置其实还是比较俗套的,但它把故事背景设置在一个略带争议性的边缘行业——殡葬业。


三个年轻的追梦少女渴望站上更大的舞台,却误打误撞来到了丧葬现场,成为丧葬服务公司的乐队。找不到舞台的她们,却在丧礼现场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而在这个过程中,她们慢慢明白了生命、梦想、人生的意义。

 

影片最吸引我的,自然是对于殡葬这个行业的侧面描绘。死亡和丧礼对于中国人来说,其实还算是个比较禁忌的话题,我们的影视剧里也很少有触及这类题材的作品。这部网络大电影敢于去触碰这个领域,已经是一个不小的进步了。


《入殓师》剧照


影片的故事架构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日本电影《入殓师》。同样作为注重传统礼教的亚洲国家,在文化和风俗上有着很大的相似性。在我们的传统文化里,中国人常说,“人命关天”,“死者为大”。不仅仅要尊重死者,更是把生死放得和天一样高,可见死亡对于中国人来说,实在是一件非常严肃的事情。

 

然而正是因为死亡这件事太过严肃,大家不愿意谈论死亡,好像一谈到它,眼前立马就能浮现一个将死之人的悲伤场景。对于活着的人而言,死亡让人避而远之,那么那些每天都要和亡者打交道的人呢?



所以,让三位青春少女走进这个不太被人理解的行业,和殡葬公司里的另两个年轻女孩一起,组成了“哀乐女子天团”,制造出“青春”和“死亡”,这样的反差对比。看一群生命力旺盛的美少女如何对待死亡这件事,自然会引来大家的关注。

 

《哀乐女子天团》中展现的几场丧礼,都能够代表每个人一生中最重要的几类情感。

 

在第一场葬礼上,几个大叔为曾经一起组乐队的哥们送行,女子乐队里的几个人从开始的相处并不和睦,到后来目睹了他们之间的深厚友情,慢慢达到了一种和解。



第二场葬礼则是给一个年轻的小伙子送行,在这场戏里,导演和编剧暗埋了一条LGBT的线索。原来死去的小伙子是gay,而他的男友却被小伙的父母禁止见男友最后一面。


这场戏被拍得非常隐忍和克制,但仍让人十分动容。导演并没有直接展现二者的关系,而是通过留白的手法,让观众跟着叙事的展开慢慢了解真相。导演用一种温柔的手法展现了一个边缘又现实的问题,没有过多的笔墨,却给人带来了深刻的思考。



最后一场葬礼是给公司的老朋友方叔送行,而此时,三位女孩也已经走上了成名的道路。公司里,方叔对于所有人的存在一直都是一个家长的形象,默默照顾着所有人。对于几个女孩而言,他更多地扮演了“父亲”的角色。


女孩们的经纪公司阻止她们前去吊唁方叔,认为曾经丧葬歌手的过去,是一件见不得光的事。最后女孩们走上了更大的舞台,了却了心中这个未完成的遗憾,那就是,带着方叔的期望一直唱下去。



不得不说,这样的设置有些虎头蛇尾了,虽然很励志,价值观正确,但是也不免落入了洒鸡汤的窠臼。而且,整部电影看下来也不是没有其他的问题,比如由于时长的限制,人物之间的情感张力都没有好好铺垫,导致人物的行为转变生硬,情节推进还是赶了一些。

 

影片毕竟是按“网大”制作的,还是会有着很多缺陷。但即使这样,它也好过当下影院里的很多国产烂片,所以我愿意在这里推荐它,希望它能够给国内的“网大”做一个良好的示范,那就是,踏踏实实讲一个让观众认可的故事。


而且,这部影片已顺利拿到了龙标。这说明在未来,“网大”是有机会走上院线的。做出优秀的“网大”并走上大银幕,这对于传统电影行业,也是一次新的机遇。


《入殓师》剧照


同样在《入殓师》中,男主角失业后,误打误撞成为一名入殓师,从一开始隐瞒自己的职业,到后来目睹了许多生离死别,对人生和命运都有了全新的感悟。那些死者家属对男主工作的感谢,给了他莫大的认可,他认识到自己的工作,让逝者重新出现在家人面前,自己也从中找到了这份工作的意义所在。

 

“哀乐女子天团”的成员们也是这样。她们从一开始抵触登台表演,团队不合,到后来慢慢地形成默契。她们用演出送逝者最后一程,也让亲友和逝者进行了最后的告别。这个过程中,她们对于生命的认知开阔了。



这类关注边缘工作的影片,能让更多观众对于这个行业不再心存误解和偏见,让更多的人理解他们。影片聚焦于死亡的话题,让我想起蔡康永说过的一句话 :“我们应该要练习面对告别这件事。”而《入殓师》里的一句台词:“死亡并不是终结,而是超越它,走向下一程。”

 

所以,学会如何告别之前,要先学会坦然面对告别这件事。



最后想说的,算是一点个人的经历和感受。在我慢慢成长了以后,我去参加的追悼会似乎都是被笼罩着一层灰黑色的阴影。


这也难免,毕竟是一个让人难过的场合。可是我在想,当人们只是麻木而机械式地前去吊唁时,送行这件事除了形式上需要保留和继承的部分以外,到底还剩下多少非常重要的意义?或者说,我们的追悼会还有没有其他更值得鼓励的方式呢?



我曾参加过一个老师的追悼会。清早来到殡仪馆,一排灵堂每一间里都有人在办丧事。人群很快地聚集、吊唁、互相安慰,然后灵柩被迅速地推来又被推走,家属哭得撕心裂肺,在场者无不动容。只是整个流程之快,让人有些措手不及。


人们哭着聚拢,又哭着散去,整个大厅里瞬间从拥挤到空空荡荡。大概只有空气里还氤氲着一些悲伤的味道,前一场丧事死者的名字不知道什么时候从花圈上掉了下来,人们手忙脚乱从上面踩过,没有人注意到,人们沉浸在悲痛里,污渍和鞋印很快把写有名字的纸张弄得漆黑。



我在一旁默默看着,觉得每个人都像是工厂流水线上的一个零件,活着的时候需要按部就班地去顺应这个时代的潮流,就连去世了以后还要和别人赶时间。


这边老师的棺木已被推走,隔壁厅里的一位母亲看着孩子的遗像哭昏了过去。这样的场景让我觉得悲哀,我还没有从对逝者的追悼中回过神来,就被拼命拉回了现实。车要开了,该走了。我跟着其他人一起上了车,透过窗户看见那一个个挤满了人的灵堂。在那里,也许除了眼泪和哭声的回荡,什么也留不下,什么都带不走。



会不会以后有一天,有这么一种可能,我只是在设想,我们用“追忆会”来替代“追悼会”,用欢笑和你我共同的回忆来取代哭泣和对故人的思念。照片上的那个人微笑着,似乎在告诉来送自己最后一程的人:“不要为我的离开而感到难过,我一直都在。”而前来参加的所有人,都能够说:“你不曾离去,祝你在另一个世界的下一程依旧精彩。



黑泽明 七武士 T恤

淘宝口令

电影系列 | 黑泽明 七武士 The Seven Samurai T恤】

负责链接再选择浏览器打开

http://c.b1yt.com/h.kYdqrr?cv=FWoUZBlEmMz 

或复制这条信息¥FWoUZBlEmMz¥后打开手机淘宝


往期阅读

史上最爱喊口号的孙悟空,这个人设尴尬吗?

卢正雨用《绝世高手》证明他是周星驰的正宗接班人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