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一个本土企业家眼里的东北衰落:国企过度挤占社会资源

2016-10-01 时史洞见



文:赵立军    (图文无关)

北的衰落引起全国乃至全世界的热议,曾经的亚洲经济中心!建国初期全国80%以上的GDP来自于东北!东北今天的衰落做为东北人都感到无比的羞愧!

实际每个东北人都或多或少的知道一些衰退的原因,但我们无能为力。东北的经济就像一个没有造血功能的病人一样,医生不去治好他的病,光靠给他输血怎么能行?


从商鞅变法到改革开放,国内外所有国家成功的案例都证明了,经济要想发展就的改变制度!!!没有其它出路。

东北目前的国企比例占40%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20%,形成了整个社会的国企病——国企占有社会资源:

一、资金挤压民企

银行贷款一般优先贷给国企,因东北国企多,民企就排不上队。国企从银行贷款大多无需抵押物,贷款额多时间长、而且是基准利率下调20%,民企贷款一般为抵押物价值的60%,周期短为一年,而且是基准利率上浮30%-40%,关键是国企贷款后大多亏损,根本无法偿还银行本、息,最后银行只能债转股,银行变成了国企的股东,根本就没钱给民营企业贷款!

就像我们企业发展了20年,前12年银行根本贷不到款,后来上海浦发行在大连成立分行才给我公司贷的款。

二、国企圈地挤压民企

国企买地为“划拨”,土地出让金是民企买地“征地“三分之一左右的地价,由于买地便宜他们大面积圈地,由于低效率他们从圈地到建成需要近十年时间。他们把好多中小企业圈入规划区内,5-10年不允许人家建设发展,人家的钱都投在这里了,只能眼巴巴的等着,等白了头。



我们公司当时新买了一块土地,向政府交了土地出让金后5-6年不让我公司建设发展,不是我们一家这样,一圈就是几百家上千家谁也别想发展!大大阻碍了民企发展空间!


三、国企对民企的人才掠夺

因国企有特殊资源不怕亏损,国企的待遇连外企都比不了更何况民营企业,在东北大家都花钱找关系进政府进国企,已经形成了社会风气,甚至有很多人原来自己是开工厂的老板,连厂子都不干了,花钱到政府去买个小官。

因为当官轻松赚钱容易,还有社会地位,开工厂累死赚点钱就的投入到企业中,自己没钱花、还没社会地位。在南方的城市大家都是羡慕当老板的,不看好赚几千元工资的公务员。

由于社会风气原因,民企根本雇不到优秀的人才,就算民企给高的工资人家也不会安心在你这长期干。银行不给贷款、企业被控制发展、企业招不到人才,您想谁能发展起来???就算是有任正非、马云这样的人才在东北也一样会被扼杀在摇篮中!!!



前段时间有人提起过沈阳金杯汽车公司前董事长“仰融”,实际当时仰融的学历,沈阳汽车的规模都都远大于李书福,李书福如今收购了悍马,仰融只能逃走国外打官司。

当时像他这种事太多了,改革初期好多优秀的人才从国企出来办企业,有的是办民营企业工商局不给办营业执照,怎么办?只能办假集体,结果有很多人把企业干起来了,主管领导红眼了,把他们赶走了,他们伤透了心,有些人倒下再也没有起来了!
我们当时就被国企给坑了四年,白干了四年,什么钱也没兑现,一批人才就这样被毁了。

后来还有些资源比较好的国企,不是通过市场拍卖形式让优胜的企业家获得,而是让把企业干亏损的厂长个人买断、或几个领导买断、零买断,当时国有资产流失不说,关键是他已经把企业干亏损了,实践已经证明他是个失败者,再把企业卖给他,这个企业还会有发展希望吗?这些企业现在大多不死不活,拖累了整个东北的发展。

再多说一句深圳发展起来靠政策!上海浦东的发展起来也是靠政策!为什么大连的金普新区和他们在级别上是一样的确什么优惠政策也没有呢???



延伸阅读:


透视东北人口现状:东北人口外流陷入恶性循环



东北的人口外流正在陷入一种恶性循环:经济不景气,对人口的吸引力不足,于是更多人口外流;人口尤其是劳动年龄人口的净流出反过来又继续拖累经济的发展。

净流出的人口流动现状,再加上长期超低生育率导致的青壮年人口比例下降,成为东北振兴必须要面对和解决的难题之一。

从净流入到净流出

东北曾经是重要的人口流入地,“闯关东”至今仍是许多人心中深刻的记忆。但人口净流入如今已成为历史。根据辽宁省社科院公布的《辽宁蓝皮书:2016年辽宁经济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时东北三省人口净流入为36万,十年后的“六普”则显示,东北人口净流出200万人。

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人口学者王广州所做的测算也显示了东北地区对外来人口的吸引力在减弱。


王广州采用了外来人口渗透率这个指标,当渗透率为1时,意味着在全国人口流动的格局中该地区处于与本地人口规模相当的人口净流入水平。渗透率越高,意味着该地对外来人口的吸引力越大。根据测算,2000年黑龙江省的省外流动人口渗透率为0.32,吉林为0.35,辽宁为0.7。而到2010年时,这组数据分别下降为0.21、0.26和0.63。

当一个地区对外来人口的吸引力下降,同时意味着,它对本地人口的吸引力也在下降,这就直接表现为人口的外流。黑龙江省社科院社会学所助理研究员罗丹丹根据多年跟踪调查结果介绍,东三省人口流出近年来呈现加速态势,已成为净人口流出地。

罗丹丹认为,和平时期人口流动的主要动力是经济因素,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劳动力流向就业机会更好、收入水平更高的地区。根据国家统计局《全国城镇就业人员2015年平均工资》,2015年东北地区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57319元,低于全国62029元的平均水平。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32176元,低于全国39589元的平均水平,位列东部、西部、中部等地区之后。

这样明显的收入水平落差使得很多青年人和技术人才选择了“孔雀东南飞”。据黑龙江省一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系统干部介绍,大学生的外流情况令他发愁。每年一到五六月份的毕业季,哈尔滨工业大学等大学附近宾馆就住满了从浙江等沿海省份前来招聘的人员。

具体到各市,人口净流出的趋势也非常明显。齐齐哈尔市统计局数据显示,2014年全市净迁出37779人,2013年这一数字为25381人,流出速度呈加快趋势。

东北人口外流首要方向是北京

东北人口外流情况引起各界关注。去年11月,国家卫计委流动人口司司长王谦称,卫计委目前正在部署东北三省的人口迁移流动调研。“东北这些年,据我们了解是人口往外迁,往外流。什么人往外流,这种流动对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究竟产生怎样的影响,是我们今年调查研究的内容。”

据第一财经记者了解,这一报告目前已经完成,预计将作为流动人口报告的一部分,于十月份公布。


尽管这一报告尚未出炉,黑龙江社科院、中国社科院等机构的调研基本勾勒了东北人口外流的路线图。王广州介绍,人口流动受三大因素影响,包括收入水平、社会融入和距离等。基于这三个因素,东北人口外流的首要方向是北京。北京市的人口集聚力在持续增长。2015年北京市职工社会平均工资为85038元,远远高出东北三省。

根据罗丹丹的研究,东北人口的外流方向主要是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三大都市圈。

据第一财经记者调查,除了外出就业之外,东北人口外流出现一个新的趋势:南下养老。东北地区相对纬度较高,冬季寒冷,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尤其是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老年人选择了南下养老。根据三亚异地养老老年人协会2014年的统计,在三亚养老的哈尔滨老人近20万人。在广西防城港市,记者也看到不少东北老人在当地买房或者租房居住,有的甚至是举家迁移。

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学者郑真真分析,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始,东北的生育率就在全国最低了。东北人口面临的问题一方面是年轻人口外流,一方面是生育率超低,这已经给经济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

一位长期关注东北的人口学者认为,东北面临的人口困境,与其说是人口外流,不如说是出生率过低导致的青年人口比例过低。如果是本地年轻人外出打工,他们会寄钱回家,以各种方式贡献家乡内需和经济。但本身青壮年人口的减少导致东北不会出现四川那样的外出打工人口寄钱回家以及经济格局变化后的人口回流现象。(原刊于第一财经)

版权声明:本公号除发布对于时政资讯、社会热点、人文历史等方面的原创评述以外,亦致力于优秀文章的交流分享。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与本公号编辑联系删除。


你|

的|值

分|连

享|城


   点击关注,可以观看更多精彩内容





本期编辑:李彤



觉得不错,踊跃  点赞 哦!


欢迎分享  到  朋友圈!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