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什么是富人思维?解读那些年我们见过的“富人思维”

2016-11-08 时史洞见





今天,讲两个故事,真实地发生在认识的人身上。


1第一个故事,关于冒险



张先生43岁,做生意已有二十几年了,按照现在的话来说,他是个“连续创业者”。拥有的纺织厂从电商到实体店,加起来一年能创造近千万的利润。


高中毕业,小小张就去纺织厂做了工人,攒了一点小钱。半年后,小张竟然支了个小推车出现在了纺织厂门口,起早贪黑卖起了锅贴馄钝。


之后的八年里,小推车变成了小饭摊,小饭摊又换成了大饭店。就当张记饭店生意正红火的时候,张先生竟然又回了纺织厂。


原来,织布厂改制,集体部分全部退了出来。于是张先生把这部分买了,一跃成了纺织厂的大老板。


这一次可以说让众人跌破眼镜,据说他是抵押了自己的饭店才凑够了入股钱。


后来我问张先生,当时不怕赔了股份又折店吗?张先生回答:“但凡想做一件事,不可能是万事俱备的。要是总等到一切条件成熟,我连这个饭店都不可能有。唯一我会考虑的是,如果失败这个风险我是不是能承受,能承受那就放手去搏!”


2第二个故事,关于取舍



马老大不到40,是公司里数一数二的技术大牛,年薪百万。同时也是家里的传奇人物,一个人从穷乡僻壤走了出来,还把弟弟妹妹也带了出来,培养得很好。


虽然马老大的个人奋斗史颇为励志,但一件小事却让大家印象更深。


那时候马老大刚转正,月收入3000左右。那年夏天,妹妹面临高考,他一狠心花了5000元给报了个市里的全封闭英语班。


那天,马老大顶着盛夏的高温去火车站接妹妹,接上妹妹他一摸口袋,钱包不见了。那里面不仅有5000块的报名费,还非常不巧地放着8500块超市购物券——上周代领了部门的高温补贴,还有十几个同事出外培训没来得及转交。


马老大急疯了,带着妹妹在火车站里各种狂奔瞎找。直到晚上8点多,马老大望了一眼车站外的夜幕,放弃了。这时他的衣服早就湿得和水里捞起来似的,而妹妹则在一旁哭成了泪人。他有些无力地从口袋里掏出皱巴巴的一包纸巾,给妹妹擦了擦眼泪,说了一句:“怪哥大意了,没事,咱回家吧。明天你还去培训班,不哭。”


我不知道后来他们兄妹俩怎么回的家,也不知道他打了多少个电话求人,才一夜之间凑够了妹妹的学费。第二天,他甚至还去超市买了一样金额的购物券,周一像没事一样发给了同事们。


一年后,马老大在公司得了两个外号——拼命三郎和天使马。拼命三郎拼到什么程度呢?他主动申请一人单独做两个项目的技术支持(平时一个项目都至少2个技术支持),加完班还不断在外面接私活干,大家都怕有一天他会倒在座位上。久而久之,大家忽然发现,几乎什么技术问题都难不倒他,简直是大家的小天使。


后来这事儿还是被人知道了,有人就说他,早告诉大家都能理解,不用这么拼。马老大举起酒杯,回答道:“你们的钱也不是白飘来的,我是没钱,但这点规矩我懂。我不都赚回来了么!”


同事夸马老大有骨气,还有人问马老大规矩是什么。马老大笑笑说:“你们别给我扣高帽子啊,缺钱没钱又不是什么优点,难道还拿出来当借口、占便宜?

规矩就是,该是谁的就是谁的。”



思考


什么是富人思维?
张先生和马老大的故事,看起来毫无干系,细细思索却能发现共同点:



1、魄力是一种逆向思维:先明确目标,再思量资源。


“如果你觉得一件事不可能,你的大脑就会为你想1000个不做这件事的原因;但如果你觉得一件事可能,那么大脑会自动开始思考如何实现的方法。”


对于张先生来说,缺钱没有阻止他做生意、经营纺织厂的想法;对于马老大来说,比起钱被偷了,妹妹必须读书、同事的钱该还也是他首先思考的。


正如罗斯福总统的名句所言:“真正让人恐惧的,是恐惧本身。”大多数时候,想做一件事的愿望刚刚萌发,我没钱做到的“小人”就会跳出来打击我们。


大部分未完成的目标,首先是被自己pass掉的。


富人思维,首先有一种反转目标的魄力:假设自己拥有更多资源,自己到底希望实现什么样的目标。


2、跨越稀缺陷阱,在资源的视力表中看到更多行数。


梭罗曾经说过,“一个人的富有程度跟他能够忽略的东西的数量成正比”。


当我们越缺钱,我们就越容易在意钱本身而忽略其他。比如,我们很可能放弃自己想尝试的其他职业方向,是为了保住现在的工作和收入状态;比如,面对巨大的金钱代价,我们可能会放弃一些自我提升的机会,他人的信任支持等等。


而这些被穷人排在钱后面的选项,对于富人而言恰恰是更有价值的资源。


富人思维,恰恰能够跨越稀缺陷阱,从而才能获得比一般人更广阔的资源和可能性。


3、限制条件之下,有勇亦要有实力,并输得起


当我们研究“富人思维”,我们往往需要考虑钱财(资源)暂时有限。脱离这个前提来谈论“富人思维”似乎有失偏颇。


资源不足还希望成事,就更需要有能力做后盾,更需要充分做好失败的准备。


富人思维中,他们既愿意在一些“不那么容易”的目标上下重注,也同时抱有足够的准备来接受失败。对于张先生而言,他的每一步尝试都是稳扎稳打的,即使抵押了饭店购买丝织厂,他也表示抵押前就做过最坏打算;而对于马老大而言,足够的实力积累才是他之后积累财富的关键,拼尽全力是他的代价。


在许多“传奇”的故事里,我们恰恰容易忽略这个必要条件—— 内在实力的反复打磨。我们的实力,可要足够撑得起我们的梦想才行^^

(来源:网络)


版权声明:本公号除发布对于时政资讯、社会热点、人文历史等方面的原创评述以外,亦致力于优秀文章的交流分享。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与本公号编辑联系删除。


责任编辑:李彤


你|价

的|值

分|连

享|城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