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中央决心保护私有产权, 哪些冤假错案有望重审?

2016-11-30 时史洞见


责任编辑:李彤


今日聚焦


中央决心保护私有产权!


哪些冤假错案有望重审?



本文转载自:手机人民网

 

11月27日晚,《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善产权保护制度依法保护产权的意见》正式发布。这份在8月底经中央全面深改小组第27次会议审议通过的重头文件,在新华社通稿之后,足足等了两个多月,才公布全文。


 保护 


民营企业家们奔走相告,尤其是那些一直就认为自己蒙受冤案的企业家,几乎认定自己就要获得平反了,激动的心情难以言表。


为什么这么激动?难道之前我们国家不保护产权吗?当然不是,中国历来关注产权保护。事实上,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也是一部不断强化产权保护的历史。


从改革开放初期在农村建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到上世纪90年代推进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从2004年“私有财产权不受侵犯”入宪,到2007年《物权法》实施,都称得上中国产权保护的“里程碑”事件。中国的产权保护法律体系也已初步建立——但也仅限于“初步”。



用《意见》里的话来说,这个初步阶段的产权保护,仍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和问题。比如,“国有产权由于所有者和代理人关系不够清晰,存在内部人控制、关联交易等导致国有资产流失的问题;利用公权力侵害私有产权、违法查封扣押冻结民营企业财产等现象时有发生;知识产权保护不力,侵权易发多发”。


不说远的,就在前几年的那一场“唱红打黑”中,便有人质疑地方政府以“打黑”为名,肆意侵夺企业家财产。



因此,这一次要有根本性的改变。新华社解读称,这是“首次以中央名义出台的产权保护顶层设计”。而这份文件涉及面之广,几乎涵盖了与产权保护相关的所有内容,回应了人们对产权问题的重大关切。比如,普通老百姓最关注的住宅建设用地70年产权大限问题,就已在研究续期法律安排。



 现实 


将“公私财产权平等保护”写入这个产权保护制度的纲领性文件中,其意义丝毫不逊于2004年“私有财产权不受侵犯”入宪。


首先是时机。如此重要的改革为什么在这个时候推出?很显然,不久之后,就是一年一度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了。


有一个背景不可忽略。今年以来,民间投资意愿悬崖式下降。比如1-5月,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仅为3.9%,创下了2000年5月,也就是16年以来的新低。


以民间投资最活跃的浙江省为例,今年前三季度,民间投资增速2.6%;但在对外投资方面,浙江的同比增速是37%,是省内固定资产投资增幅的两倍半,且超过了引进外资的规模。


虽然这只是浙江一省的情况,不能以偏概全,但必须要面对的现实是,国内民间投资意愿一降再降,同时民间投资外流现象上升。


在此背景下,国务院还组成了高规格的督察组,分赴全国各地,首次对促进民间投资健康发展开展专项督查。查找出来的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但其中,民营企业家信心不足是重要原因之一。


在经济进入新常态,增速换挡、结构调整阵痛、新旧动能转换相互交织、下行压力加大的宏观背景下,提振民营企业家的信心,显然是当务之急——而完善产权保护制度,强化对民营企业家私有财产的保护,显然就是创造良好预期、增强社会信心的现实需要。


这也就是文件开宗明义所言,“有恒产者有恒心”。



图片来源于网络


 

 “平反” 


这句话当然取自《孟子》——“民之为道也,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世道人心,自古皆然。


通读《意见》,最受瞩目的应该是,中央下定决心要抓紧甄别纠正一批社会反映强烈的产权纠纷申诉案件,剖析一批侵害产权的案例。


发改委负责人今天就谈到,经济案件中的错案冤案应依法予以纠正,尤其是对社会反响较大、存在较多疑点的案件,甄别和纠正一些典型案例。换句话说,这一轮的产权保护,必然伴随着一批错案冤案的平反,而且中央下定决心全力推进。

 


图片来源于网络


毋庸讳言,近年确有一批社会反响较大、存在较多疑点的经济案件见诸报端。比如,岛妹供职的《中国经济周刊》就曾追踪过的,戴上“草民完全无罪”帽子召开新闻发布会喊冤的顾雏军案。



顾案最早发端于2004年8月份开始的“郎顾之争”,经济学家郎咸平指责顾雏军在收购科龙的交易中侵吞国有资产。2008年,顾雏军因虚报注册资本、违规不披露重要信息、挪用资金等罪名,一审获判有期徒刑10年。2012年9月,顾雏军出狱,向最高法提出再审申诉,请求改判无罪。




法学家江平曾表示,顾雏军案是对民营企业家“欲加之罪”的典型例子;吴敬琏也公开呼吁,顾雏军案有必要重新审视,以重树民营企业家信心。2014年1月17日,广东省高院受理了顾雏军的申诉,但至今为止,顾雏军也没有等到再审立案通知。

另一个备受关注的案件,是被称为“中国科技第一案”的浙江大学原副校长、中控科技创始人褚健涉嫌贪腐案。



该案所涉及的早期科研人员下海创业问题,以及科研项目的申请及经费使用问题,均是在原有科研管理体制下扼住科技人员创新“咽喉”的普遍问题,因此在科学界引起了科学家们的广泛共鸣。褚健的被捕也引发较大争议,浙大的数百师生及多位中国工程院院士联名上书,为其作保、求情。


到目前为止,褚健已被关押三年,未审未判。入狱之后,他创办的另一家高科技企业中易和科技有限公司,被进行了股权转让,而褚健及其家人均称对该转让豪不知情。失去褚健的中控发展也遭受严重挫折,多个国家保密项目陷入停滞,其他的科研项目也被迫中止,大量的科研骨干相继离职。



前面提到的是否冤案,司法机关会予以查清。但企业家进去、企业倒掉,这样的案例比比皆是。因此,此次的中央文件,就严格规范了涉案财产处置的法律程序,要求“慎重决定是否采取查封、扣押、冻结等措施”,以“最大限度降低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不利影响”。

 

图片来源于网络


 谦抑 


《意见》中另一个值得重视的地方在于,充分强调了刑法的“谦抑性原则”。


也就是说,要严格区分经济纠纷与经济犯罪的界限;区分企业正当融资与非法集资的界限;区分民营企业参与国有企业兼并重组中涉及的经济纠纷、与恶意侵占国有资产的界限,防止把经济纠纷当作犯罪处理。换言之,民商事司法能够救济和解决的,就别动不动就用刑律了。


并且,还特别提到“严禁党政干部干预司法活动、介入司法纠纷、插手具体案件处理”。事实上,在现实中,在民营企业家的申诉案中,往往都会同时伴随着对“党政干部干预司法”的举报。




怎么管住政府干预司法之手,尤其是防止地方官员借助司法打击、甚至掠夺民营企业资产的行为,仍然任重道远。


有企业家说,要坚定民营企业家的信心,最基本的一条是要让他们感觉到安全,让没有犯罪的人半夜被敲门也不惊,这也应当是依法治国最重要的一个标志。


不仅于此,对于在市场夹缝的环境中生存下来的民营企业,于经营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违规经营甚至涉嫌违法行为,文件也已经明确“将妥善处理”。怎么妥善处理?“严格遵循法不溯及既往、从旧兼从轻原则,以发展眼光客观看待和依法妥善处理改革开放以来各类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经营过程中存在的不规范问题”。

妥妥的定心丸。对于那些历史形成的违规问题,民营企业大可不必忧心忡忡了。接下来,别自己吓自己了,该投资投资,该发展发展。



 漫长 


无论是冤案平反,还是清理不适应的法律条款,都足够令人期待。中央已经下定了决心全力推动没有错,但这是要清算历史旧账的,要说一点阻力也没有,那也不现实。


举一个例子,就足见经济刑事案件平反之艰难。


《中国经济周刊》刚刚报道了海南民营企业家赵玉南合同诈骗案。赵的申诉,历经12年仍未有结局。12年中,最高法以出现新的证据、原审证据之间存在矛盾,部分事实不清、证据不足等为由,多次启动监督程序,指令再审、提审、发回重审等。到目前为止,全案已经历7次审理,6次判决,但法院均维持原判。


毫无疑问,这将是一场漫长的持久战。毕竟,要平反,不知是动动嘴而已,还可能涉及到对当事人的赔偿(赔多少?谁来赔?怎么赔?股权、溢价、损失等怎么估量),涉及到事关地的形象、风气,也涉及到相关人员的追责等。


但即使是迟到的正义,也应该到来。在改革的“绿林时代”犯下的错误,不能再在讲究程序、法治的今天犯下或拖延。



延伸阅读:


从民营企业家的遭遇 


看中国经济的困局





















这个阶段,有两个非常有代表性的人物:仰融和顾雏军。他们两人的人生轨迹,被深刻烙印在了这次转向的车辙里。


三、


所有研究中国经济史的学者,都无法回避一个叫仰融的人:他是第一个让社会主义国家的股票在纽交易所成功挂牌的人,也是新中国历史上首次在国外起诉中国地方政府的人。


仰融其实早已被多数人遗忘,近期诸多媒体开始重新挖掘,是因为在辽宁继省委书记王珉、贿选、经济数据造假等坏消息铺天盖地之后,2016年8月28日推出一个大手笔:出售本钢、华晨等9家国企股权,想以此行动扭转辽宁日渐衰颓,已难以为继的经济局面。


 

看到这个消息,很多辽宁人会想到一个人,并长叹一声:早知如此,何必当初?

 

这个人就是把东北第一家尝试股份制改造的大型国企——沈阳金杯汽车一举起死回生,红红火火,并运作纽交所上市的仰融。2001年度《福布斯》中国富豪榜,仰融位居第三。2002年5月仰融被逼出走美国,2002年10月,因涉嫌经济犯罪被辽宁省检察院批准逮捕。


1988年沈阳金杯汽车向国内外发行1亿元股票,历时一年有余却响应寥寥,公司甚至曾在国家体改委的大院里贴布告卖股票,整整一天也只卖出了2.7万元。1991年7月22日,仰融上门,以1200万美元买下金杯汽车40%的股份,之后他又安排了一次关键性的换股,将控股比例扩大到51%,成为该公司的绝对控股方。




当仰融真正进入之后,这位大局观十分清晰和敏锐的战略家很快成了一个让人头痛的“颠覆者”,并一举令企业脱胎换骨。


之后,在彼时资本在中国还只是一个极其新鲜名词的时候,仰融更是石破天惊之举,运作公司到美国上市融资。为了让公司上市更顺畅,仰融筹划成立了非盈利性的“中国金融教育基金会”,发起人是人行教育司、华晨控股、中国金融学院和海南华银四家。1992年10月,“华晨中国汽车”在纽约成功上市,融资7200万美元。这是中国企业海外上市第一例。




为上市和经营,仰融戴上了一顶国营资本背景的“红帽子”,它让这位枭雄得益于先而倾辙于后——这很类似清末大贾胡雪岩,他也带着同样的“红顶”,但商业帝国也因为“红顶”而最终烟消云散。


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是辽宁惩办仰融并剥夺其股权的“堂而皇之”理由但事实上,仰融在沈阳金杯汽车的股份清晰无比。在这件事上,蛮横的国家意志与沉重的“姓公姓私”大棒,对经济规则采取了无所忌讳的肆意践踏。


仰融之后,中国整个经济生态与文化做出了立即的反应:民间“仇富心理”重新被激发,形而上学的“姓公姓私”、“姓资姓社”大棒再次复活,政商关系亦为之一变,合作的短期化、灰色化成为心照不宣的主流,任何脱离“国有”轨道的民营经济行为都成为高危动作。


东北自此被彻底放逐。在距离仰融出走美国14年后,辽宁饶了一个圈,又回到了原点:为了拯救要死不活的国企与经济,宣布引进民营,出售9家大型国企股权。这9家企业目前均为100%国有股份。



有学者如是评价:某种意义上,仰融是个符号,他是辽宁乃至东北在政治与经济,老路与新路的选择中,有意放弃的最精华的部分。


四、


有了仰融这个事件的铺垫和支点,2年后的顾雏军事件就顺理成章了。


只是,在顾雏军事件里,扯起虎皮当令箭的,不是地方政府,而是一个被媒体称为“一流演技、二流水平、三流人品”的海龟教授郎咸平。


自顾雏军事件后,郎咸平教授就一直都是个新闻人物,为郭美美母女洗白,为P2P站台,华尔街阴谋论,近期则和空姐的“房事”不断见于媒体,也算是让公众认识了一个真实的郎咸平。



郎教授的学术水平我不便过多评述,稍有点经济学知识就不难判断。我的兴趣并不在郎教授这些八卦事上。真正让我思考的是12年前那场沸沸扬扬的“郎顾之争”。


那场争端,直接改变了中国经济的走向,直接造成了相当长时间里国企改革的停滞,从此整个社会从“国退民进”逐渐转变成了“国进民退”。


这一切还要从科龙这个家电公司说起。


科龙的前生是在1984年,由在广东顺德容奇镇公交办公室副主任潘宁一手创办的珠江电冰箱厂,因为创办之初得到了政府的一些资金技术支持,所以这家工厂成了“乡镇集体企业”,正是这一产权归属为未来发生的悲剧埋下了伏笔。不过在潘宁手上的珠江电冰箱厂,因为经营用人得当,迅速在全国做大做强,公司旗下的“容声”品牌在全国销量第一。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瑞环在顺德、番禺等市县考察。图为他在顺德县珠江冰箱厂参观。


1992年1月,邓小平视察珠江电冰箱厂,得知这家国内最大的电冰箱制造工厂装备了全世界最先进的生产线,感慨万千地连问了三次:“这是乡镇企业吗?”惊奇之余,邓小平提出了那句著名的邓氏格言:“发展才是硬道理。”


潘宁于1994年新创科龙品牌,将企业变身为科龙集团,从而希望摆脱政府控制。1996年,科龙电器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融资12亿元,成为全国第一家在香港上市的乡镇企业。


一九九二年一月二十九日,邓小平同志来到顺德珠江冰箱厂,受到职工的热烈欢迎


问题是:这家效益绝佳、品牌显赫的企业已成为当地政府官员调控地方资源、利益分配的一个最佳工具,因而不可能轻易放弃对科龙的掌控。1999年,潘宁因不明原因突然辞职,随后容桂镇镇长出任科龙总裁。



政府接手后,科龙迅速由盈转亏。2000年度,科龙亏损6.78亿元,而当时的科龙已经稳居中国冰箱行业老大8年之久了。


顾雏军入主科龙扭亏为盈


2001年10月31日,顾雏军的格林柯尔公司以3.48亿元收购科龙20.6%的股权,成为科龙的第一大股东。当时的科龙,两年连续亏掉22亿元,由于财务状况极为恶劣,已经无法获得银行贷款,企业还面临连亏三年停牌的危机。入主科龙的顾雏军迅速通过一系列的手段整顿公司,新科龙迅速走出衰退境况,销售收入稳定回升,成本急剧下降,摘掉了ST帽子。



2002年科龙顺利实现盈利8400万,2003年盈利2亿,同时科龙的销售额也创了历史新高,达到了62亿。2003年,顾雏军当选中央电视台评选的“2003年中国经济年度人物”。


顾雏军通过收购科龙一举成名,随后他又迅速拿下了美菱电器,之后入主亚星客车,ST襄轴进军汽车产业,并再次收购欧洲汽车配件公司和汽车设计公司,得以打通客车从设计到零部件再到整车生产的整个产业链。至此顾雏军的格林柯尔帝国迅速形成。



就在格林柯尔帝国初具雏形的过程中,海归教授郎咸平出现了。2004年8月9日,郎咸平在复旦大学发表题为《格林柯尔:在“国退民进”的盛宴中狂欢》的演讲,直指顾雏军使用“七板斧”伎俩,在“国退民进”过程中席卷国资财富,强烈建议停止以民营化为导向的产权改革。


“郎顾之争”,后来被称为“中国改革的第三次大争论”,由此拉开大幕。



支持郎咸平一方认为顾雏军之类的企业家在“国退民进”中利用法制不健全和地方ZF急于改革的心理,合法地侵吞国有资产。此论一出,对顾雏军的质疑很快升级为社会各界,包括传媒界,学术界,企业界,还有政界对中国国企改革方向路径的激烈争论。讨论最后甚至上升到了企业家“原罪”,政府体制等一系列敏感的问题中去。


顾雏军的突然入狱与国企改革的突然停滞


就在社会各界对讨论热烈进行中时,2005年,“当事人”顾雏军突然被捕入狱。科龙被国企海信接手,美菱被国企长虹接手、亚星和襄轴也最终重归当地政府。当时刚成立不久的国资委也发布了《企业国有产权向管理层转让暂行规定》,事实上停止了国企管理层收购,以民营化为导向的国企改革遭受重大挫折。



这场争论改变了国企改革的方向。此后10年,也是国企改革完全停滞的10年,是国进民退的10年。政府逐渐把方向定为“做大做强国有企业”,注入到国有企业的资源持续增加,国有经济的行政性垄断持续加强,而民营企业则背负“原罪”阴影,像小脚媳妇一样战战兢兢前行。


五、


郎咸平的支点在哪里?


回顾“郎顾之争”,毫无疑问的是,郎只是引发这场讨论的一个导火索,他也不可能有这么大的能量去改变整个国家经济,乃至国企改革的方向。他所做的,无非是投机取巧,巧妙挑动民间的仇富心理与官方维持现状的心态,寻找了一个足够合适的支点。就像阿基米德的名言:“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起整个地球。”


在“郎顾之争”中,郎咸平一方公开宣称,中国的企业家很多都是靠对国资,集体产权或者弱势群体的剥夺来积累第一桶金的,并非他们自己的本事。所以当时企业家的“原罪”说非常流行。由此,社会上兴起了一股妖魔化、丑化整个企业家阶层的氛围。 在这种氛围下,加上一些人的煽动,很容易就把民众引导到了“仇富”上去,地区检察机关收到大批关于民营企业早期创业时的违规操作的检举信。



更让人惶恐的是,企业家被当作“剥削阶层”,与社会主义消灭资本家的意识形态格格不入,企业家的价值认同随之跌落到了历史的低谷。


在这场喧嚣压倒理性的大争论中,郎咸平在论战中暴得大名,从此俨然以明星的姿态出入各种场合。顾雏军则被视为一个依靠盗窃国有资产而暴富的企业家的代表。为顾雏军等企业家辩护的人士也受到尖锐攻击。



在这种观点鲜明的讨论下,某人的观点很容易让人联想他是“为谁说话”或“为谁站台”,也很容易辨别,这个人是“左”,还是“右”。当时很多帮企业家说话的,都被群众当作“人民群众的敌人”。多数地方官员再也不再敢公开支持民营化指向的改革,也不再批准企业改制,哪怕所有数据都证明国企是一种没有效益的制度安排,哪怕这家国企已经烂到了难以为继的程度。


宁可贪掉,烂掉,也绝不碰“国有资产流失的”红线。


尾声


《论语》记载了2500年前的一个故事。


(鲁)哀公问于有若曰:“年饥,用不足,如之何?”有若对曰:“盍彻乎?”曰:“二,吾犹不足,如之何其彻也?”对曰:“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

  

用白话翻译就是,鲁哀公问有若:“遭了饥荒,国家用度困难,怎么办?”有若回答:“为什么不实行彻法,只抽十分之一的田税呢?”哀公说:现在抽十分之二,我还不够,怎么能实行彻法呢?”有若说:“如果百姓的用度够,您怎么会不够呢?如果百姓的用度不够,您怎么又会够呢?”


“主义”、“姓公姓私”、“姓资姓社”、“国进还是民进”这些大帽子之所以像幽灵一样,隔三差五跳出来折腾中国经济走向,核心逻辑,不外乎在于,一个社会,到底是应该富民,还是富国(政府)?




如果基本导向不是富民,私人财富和产权就永远不可能得到尊重,仇富心理会成为一种根深蒂固的时尚和流行,对存量财富的剥夺与瓜分(打土豪、分田地)也会被视为理所当然,甚至天经地义。


缺乏对财富和产权基本尊重的社会,将很难持续产生财富,自然也很难真正强大。



其它财经要闻


王健林:中国的购物中心是吃出来的



商界:为什么万达广场能开一个旺一个?王健林在8年前就提出购物中心要多做餐饮,而且把餐饮放到顶楼,当时很多人不理解,他说:中国的购物中心不是卖出来的,而是吃出来的。“民以食为天”,中国人好吃,而且由于地域文化的差别,不同地区对吃的喜好完全不同。实践证明,王健林的判断是正确的,餐饮恰恰成为万达广场的一张王牌。餐饮火了以后,不仅租金可以达到零售类平均水平,而且吸引客流往上走,然后从顶楼转下来,形成商业中的“瀑布效应”,使整个购物中心人气都很旺。



1、三季度中国农业经济景气指数101.6 连续两个季度温和回升


经济日报:农业景气监测预警结果显示,2016年三季度,中国农业经济景气指数为101.6,比二季度上升0.3点,连续2个季度回升;中国农业经济预警指数为90.0,比二季度低6.7点,继续在显示正常的“绿灯区”运行。


2、铁路货运连续3月正增长 多指标印证中国经济改善


每日经济新闻:据国家发改委网站显示,10月份,全国铁路完成货运量3.07亿吨,同比增长11.2%,为2015年2月以来最高,并且也是今年8月以来连续3个月出现正增长。


3、中国原油首次大幅减产 10月末库存环比下1.89%


财经网:国际原油价格维持低位运行,再加上国内油气消费增速放缓,引发连锁反应:今年,我国原油产量首次出现大幅度减产,三桶油在油气勘探开发上的投入也开始下降。这种趋势,引发业内专家的警戒。



4、钢材供应存下降预期 短期钢价或继续上涨


中国证券报:研究报告指出,近期钢铁去产能及环保治理题材再度升温发酵,国内钢材市场供应存在进一步下降的预期,对于当前火热的钢材市场或将再次形成助推影响,预计短期国内钢价仍将延续上涨走势。


5、刘化龙任中国中车董事长 奚国华提名为总经理


中国经济网:据中国中车官网消息,刘化龙同志任中国中车集团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奚国华同志提名为中国中车集团公司总经理和中国中车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党委副书记人选。




6、北京部分银行执行认房又认贷


北京商报:虽然北京930房贷政策并未要求银行执行“认房又认贷”政策,但记者了解到,北京地区部分银行已经开始执行“认房又认贷”政策。有银行人士也证实了这一消息。所谓“认房又认贷”政策是指,只要名下有房产,算二套房。


7、上海天津楼市调控再加码:首付认房又认贷


财经网:28日晚间,上海住建委公布房贷新政:自2016年11月29日起,居民家庭购买首套住房申请商业贷款的,首付款比例不低于35%。在上海市已拥有1套住房的、或在上海市无住房但有住房贷款记录的居民家庭申请商业贷款,购买普通自住房的,首付款比例不低于50%;购买非普通自住房的,首付款比例不低于70%。同日,天津也发布房贷新规,在提高首付的同时,对首付人群的认定也要参考商贷因素。


8、驻济南各银行一律暂停房贷 公积金贷款仍照常


生活日报:28日,驻济各大银行突然集体下发紧急通知,即日起至30日,各分支机构全面暂停房贷业务,不管是几套房。公积金贷款不受影响。有的银行在通知中措辞严厉地表示:擅自放贷将追究责任。



9、安信证券电话会议:上海二手房明年或有10%降幅


华尔街见闻:上海楼市调控再加码,安信证券房地产组电话会议认为,大约在明年7月二手房价格可能会开始调整,保守估计二手房价格调整幅度可能类似14年大约10%的下降。


10、法媒称中国房价飙涨推高家庭债务 或影响经济


参考消息网:法媒称,分析家说,随着房产价格攀升,中国家庭债务正在以“惊人的”步伐增长。新银行(ANZ)分析师说,家庭债务的飙升使得人们不禁担心,如果房地产价格出现大幅下跌,许多新的贷款将成为坏账,并对利率、汇率和商品价格产生多米诺骨牌效应,那么这一切“可能演变成一个全球宏观事件”。



11、农业部:到2020农产品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8000亿


新华网:农业部29日印发《全国农产品加工业与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规划(2016—2020年)》。到2020年,农产品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8000亿元,年均增速保持在40%左右。


12、第2大汽车经销集团老总失联 或涉河南拆迁书记案


新京报:和谐汽车集团是中国第二大经销商集团,专营豪华和超豪华乘用车,于2013年在香港上市。多方消息称,和谐汽车董事长冯长革于今年5月被带走调查;其间上市公司并未披露其失联公告。有消息称,或涉河南拆迁书记案。


13、贾跃亭壮士断腕:乐视开启战略收缩 或裁员10%


时代周报:从乐视内部知情人士处了解到,乐视欲裁员10%,实行N+1补偿制度,非上市公司的子板块已经开始着手处理。截止到去年年底,乐视集团员工超过8000人,也就是说,此次裁员规模大概在800人左右。



14、健力宝10年后9.5亿易主 业内称重振前景未卜


北京商报:统一日前发布的公告显示,该公司将向广东健力宝集团有限公司出售佛山市三水健力宝贸易有限公司100%股权,这也意味着统一不再拥有健力宝这一饮料品牌的运营权,而健力宝品牌也将回归健力宝集团。在行业人士看来,健力宝从产品到经营已显疲态,即便有了资金支持,健力宝重回巅峰之路依然难走。


15、原材料涨价 家电行业应借机迈向高端


中国证券报:近期,随着原材料价格、物流成本和人力成本等的上涨,家电是否涨价也成为厂商关注的热门话题。各家电厂商应借原材料涨价的契机,对产品进行结构性调整,由低端薄利向高端高价转变。


16、代购空气叫价1.2元一口 "进口空气"最贵699元


北京青年报:标称来自山东威海,甚至从新西兰等地代购而来的空气,在电商网站及微信朋友圈里售价从5元到200多元不等,包装既有简易的矿泉水瓶装,也有带“呼吸面罩”的压力容器装,对于保质期,很多店主表示不清楚,甚至坦言“新奇产品而已”。




17、伪爱猫人每天杀猫100只冒充兔肉卖 日赚上千


成都商报:8月初,一名爱心人士在微信群里无意中发现有人兜售宠物猫,进一步聊天中,爱心人士却发现这名男子并没有那么简单,背地里竟然在卖猫肉。据粗略统计,这名男子每天杀100只土猫,每只猫按6斤计算,除去回收成本,一天都有3200元的利润。


18、沉迷微信抢红包赌博 26岁小伙一年输掉200万


网易财经:在广东做建材生意的老杨在西安有家经销店,一直由侄子打理。半年来,经销店出现了很大的财务问题,老杨发现侄子迷恋上了微信抢红包赌博游戏,从开始小打小闹到后来动辄数万元,一年来输掉了200万元。




19、收评:沪指涨0.18%失守3300点 两市再现一九分化


中国经济网:两市29日整体振幅虽然有限,但盘面走势上却是风起云涌,赚钱效应主要集中在大盘股,两市连续第二日出现凶猛的一九分化,中字头暴力大涨,小盘股直接死伤惨重,多数人都是只赚指数不赚钱。截至收盘,沪指报3282.92点,涨0.18%,两市合计成交6899亿,成交量放大。


20、安邦二度举牌并承诺继续增持 中国建筑再度涨停


和讯网:安邦耗资超百亿举牌,上位中国建筑第二大股东。中国建筑29日低开高走持续走强午后涨停,并带动中字头个股纷纷上扬。


21、8000亿 今明两年最大的解禁高潮即将来袭


中国基金报:2016年12月和2017年1月将是今明两年解禁规模最高的月份,解禁市值分别为3714亿元和4432亿元,共计8146亿元。



22、万达商业:放弃借壳系误读 早前已递交IPO申请


中国证券网:29日,有媒体关于“万达商业地产排队IPO审核,放弃借壳拟登陆上交所”的报道在网上流传,万达商业高管对中国证券网记者回应称:“此消息纯属误读,公司早于2015年已向证监会递交IPO申请,对于资本市场我们的态度一直是开放的,始终选择对股东最有利的方式。”


23、朴槿惠宣布愿提前依法卸任 全听国会安排


国际在线:韩国总统朴槿惠29日第三次就亲信门发表对国民讲话表示,将包括缩短总统任期等自己的去留问题交由国会决定。朴槿惠说,她已经放下一切,只希望大韩民国尽早摆脱混乱重归正轨。


24、芬兰将成全球首个禁止使用煤炭能源国家


凤凰财经:芬兰将成为全球第一个永远摒弃煤炭能源的国家。作为11月24日宣布的新能源和气候策略的一部分,该国政府正在考虑到2030年禁止燃烧煤炭能源。




25、失败概率高达60% 意大利公投将引爆银行业危机


一财网:12月4日,意大利将举行修宪公投,这场公投被视为继英国退欧公投后欧盟的下一风险点。如果选民最终对这场公投说“不”,不仅伦齐的政治前途可能就此终结,而且本就已经风雨飘摇的意大利银行业将面临8家银行彻底关门的风险。


26、委内瑞拉货币一月暴跌60% 一些人将钞票当废纸


上海证券报:过去一个月委内瑞拉货币对美元的黑市汇率暴跌60%,以至于人们进行基本交易也要携带成袋的钞票,自动提款机里的钱经常被取空,一些人开始将玻利瓦尔钞票当成废纸来使用



27、著名财经评论家水皮认为,2017年的主旋律或集中在国企改革和经济转型领域。物价将再度回落,资产配置应由实物资产转向金融资产。


28、海通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姜超认为,2016年的经济增速保持平稳,其中火爆的房地产是重要贡献,今年的地产销售或已接近历史的顶部,未来面临极大的下行风险。


29、华融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原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二司处长伍戈认为,从历史观看而言,只有中央政府,而不是地方政府真正出手调控的时候才是房价真正的拐点。


30、财经专栏作家高升认为,在房地产这一最主要配置途径受压的背景下,股票市场毫无疑问会受到更大的关注,成为各路资金“逐鹿”的最佳场所。


以上消息来自新华网、新浪网、网易、凤凰网、财经网、21世纪经济报道、和讯网等



版权声明:本公号除发布对于时政资讯、社会热点、人文历史等方面的原创评述以外,亦致力于优秀文章的交流分享。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与本公号编辑联系删除。




你|价

的|值

分|连

享|城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