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018-05-23



文:向尚瞰 读史(dushi818)专栏作家


 “做人得有良心,要凭良心办事。”这是一句当人们从开始懂事起,就能经常听到的的话。良心是什么?良心是是天赋的道德观念,是内心的是非标准。孟子曰:“人之所以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说文》释良,“良者善也”,良心就是善心。


良心,虽不是官方治罪定责的法规,但却是百姓评价是非优劣的标准。一个人,要在社会中立住脚,真正实现自己的价值,有良心,是必需的条件之一!良心者,不仅是做一个真正的人所要遵守的根本原则之一,而且是除了保证社会正常发展的各种法律原则之外的,另一个维护社会正常发展的必不可少的因素!


有人说,良心有两大功能。 第一,是警戒功能。当人要做一个选择的时候,如果人所喜好的这个东西是不好的不道德的,那良心就要发出警报,明明白白地指出这是不对的事情,不可以去做。 第二,是审判功能。良心是最好的“检察官”、“审判官”,当人做了一些伤天害理的缺德事之后,良心就会跑过来指责你、审判你,使你感到不安、内疚、惭愧甚至痛苦,于是你或是去作忏悔,或是去做一些善事、好事,作为自己心灵罪恶的“补偿”,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天良发现”。

几十年前,一位年仅15岁名叫叶继红的红卫兵剪了一位演员的头发,在那个疯狂的年代,这是一件司空见惯的事情。34年后,《北京青年报》上出现了一封读者来信,信中说:“于老师,对不起,请您原谅那个幼稚愚蠢的小姑娘。”信中提及的于老师就是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的著名演员于是之。 对于自己所做所为作出忏悔,从而解开埋藏心中的“结”,这就是良心的“审判”。一个人要让自己的心灵达到海阔天空,了无负担,那么排遣心中的愧疚应是惟一的选择。


孟子说“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他又说: “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耻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这大概是儒家对良心的诠释。


人,倘若失去良心,就失去了最起码的人性,也就会出现许多昧着良心的人和事。如今,你只要随便翻翻报纸,几乎经常可以看到:为官的,贪赃枉法;执法的,草菅人命;建房的,偷工减料;经商的,坑蒙拐骗等等见利忘义的丑恶现象,为什么?就因为有些人经不住利益的诱惑,缺了那做人的良心!


郭沫若说过:“一个人最伤心的事体莫过于良心的死灭。”那么,一个人怎样才能避免“良心的死灭”呢?怎样做才能成为一个有良心的人呢?


良心起自于义,起自于德。古人曰:“万申莫贵于义。”一个人“义”字多了,“德”字多了,就会积德行善,也就会有良心了。所以要做到有良心,必须加强自己的道德修养。


良心起自于情。意大利学者但丁说:“爱为美德的种子。”多一点对他人的同情心,多一点善良,就会多一点良心。所以要做到有良心,平时就要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爱人之心。


良心起自于知。马克思说:“良心是由人的知识和全部生活方式来决定的。”一个人如果能分得清正确与错误,辨得明真理与谬误,那么,良心就会自动地找上门来。所以要做到有良心,一定要努力学习,用知识来驱除心中的黑暗。


良心起自于幼。良心这个东西不是说来就能来,说有就会有的。从某种意义上说,良心是从小养成的一种品德,它是在一个人成长过程中不知不觉形成的。所以要做到有良心,从幼时就要有意识地去培养、训练。




常言道:粗茶淡饭保平安,良心作枕梦里香。清白的良心是一个温柔的枕头。人生在世,待人做事,有些也许不为人知,但天知地知,更躲不过良心的审视。在心灵最清醒的午夜,我们会发现,只有良心作枕,问心无愧,才会安然地去睡到黎明……



长按下方图片

识别二维码  关注【时史洞见】


你|价

的|值

分|连

享|城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