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相信逻辑,不要幻想奇迹!

2017-06-13 时史洞见



旧文一则


来源:综合lixunlei0722和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

作者:李迅雷 / 钟伟


在经济下行的大趋势下,民间投资增速下降具有必然性和合理性,国企和地方政府投资继续保持高增长,可能是稳增长所需,但后果是国有部门债务率的过快上升和社会资源的错配。在国企改革、淘汰僵死企业和鼓励民间投资这三大目标要同时实现的过程中,如何协调好彼此关系,难度很大,过去也缺乏成功案例。


5月份投资数据公布了,其中最令人吃惊的数据是1-5月份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降至3.9%,也就是5月份民间投资同比增速只有0.98%,这应该是创历史新低了。为此,日前国务院派出了9个督查组赶赴18省或地区实地督查,对民间投资下滑进行第三方评估和专题调研。不过,我觉得,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调研得出的结论一般都比较细碎,只有通过追溯相关历史数据的变化,才能找到民间投资下滑的根本原因。



1
民间投资增速下滑可追溯到2011年


2011年是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年份,因为一些重要的经济指标就是在这一年拐头向下。如GDP增速从2010年的10.4%降至9.2%,从此之后已经连降五年,估计2016年仍会下行。此外,还有一个与民间投资相关的指标,是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从2010年的历史最高值33%降至27.9%,假如民企在房地产开发投资中的占比估计在80%左右,那么,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的下降,也意味着民间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的下降。

 

除此之外,还是其他值得关注的指标也是在2011年掉头向下,如汽车类零售额增速在2010年达到34.8%的历史高点后,2011年增速拐头下行至今;不少大宗商品价格也是在2011年开始走弱,黄金价格在经历十年上涨后的下行拐点,也出现在2011年的第三季度。因此,我们不难得出结论,即民间投资增速下行是经济增速下行的大背景下发生的,总体表现为投资回报率的下降。


 

从上图中看,民间投资增速在2005年的时候,还超过80%,经历了十一年时间,降至目前接近零的水平,这说明,天下没有不散的盛宴,所谓的保持持续增长,只是一厢情愿的个人意志。图中可发现投资增速真正下台阶,是从2012年开始的,之前民间投资增速一直维持在30%以上的水平。2012年民间投资增速出现下行拐点,只比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的拐点出现只晚了一年。从2012年至今,也不过用了四年时间,投资增速从30%降至接近于零,这条下行曲线的斜率也没有突然出现陡峭,为何时至今日才恐慌起来了呢?

 

如果你相信这条曲线的斜率不会有大变化,那么,我们离民间投资负增长的年代也应该不远了。我更愿意相信趋势的力量,而不是政策的力量,因为趋势一旦形成,具有很大的惯性,趋势背后有逻辑支持;政策不能改变趋势,它最多也就改变趋势演绎中的斜率。不少人总是期望有妙手回春的政策出台,而我的始终如一的观点是,相信逻辑,不要相信奇迹。


 

2
人口因素是民间投资下行核心原因

 

如前所述,2011年是很多重要经济指标的下行拐点,因此,通过追溯数据,发现民间投资增速下行大约是从2012年开始的。经济下行可能是因为总需求减少,从而出现产能过剩,投资回报率下降,但经济下行也可以是投资意愿不足,即包括民间投资在内的投资增速下滑,也是经济下行的因素。所以,我觉得GDP增速下行也不能成为民间投资下行的核心原因。

 

其实,2011年还有两个人口方面的拐点,即按国际标准,15-64岁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的峰值在2010年已经达到74.5%的高点,2011年开始净减少。而按我国的劳动年龄标准,15—59岁劳动年龄人口在2012年第一次出现了绝对下降,比上年减少345万人。此外,中国新增农民工的数量也在2011年出现了净减少,即从2010年新增农民工1200万,降至2011年的1000万,又降至2015年的350万,其中新增外出农民工数量降至60多万。此外,一个更惊人的数据变化是2015年流动人口首次净减少500多万,流动人口的减少也会导致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和消费需求的下降。


 

< 2011-2015年中国农民工总量及增速变化 >


经济增长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人口现象,劳动年龄人口的减少,从生产要素的角度看,会增加劳动力成本,从而降低潜在增长率;从消费的角度看,劳动年龄人口同时又是购房、购车的主力人群,该主力人群的减少,必然会减少住房、汽车这两大与上下游产业链最为密切的消费品的消费。

 

中国自2000年以后的经济高速增长,主要靠房地产和汽车这两大行业推动,因为这两大行业对于拉动其他行业,如钢铁、水泥、玻璃、石化、有色、家电、家具、建筑等众多行业的增长十分明显。人口红利和城市化都是阶段性的,所有国家处在这一阶段时,经济增速都会加快。但是,随着人口红利的消退和城市化进程的放缓,投资增速的下降也是很正常的。比如,日本、德国、韩国等经济成功转型的国家,它们的投资增速下降与人口红利期结束及城市化进程放缓高度吻合。

 

由于人口老龄化是不能逆的,流动人口的减少也意味着社会经济结构渐趋稳定,投资机会自然就减少了,所以,民间投资增速的下降及今后的负增长,都是非常正常的现象。需要努力的是如何提高投资效益,而不是想方设法刺激投资、拔苗助长。


 

3
经济结构转型逼迫民间投资下降


民间投资主要集中在制造业和房地产这两大领域,制造业早在10多年前就出现了产能过剩问题,如今则是过剩问题更加严峻而已。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在2010年就达到了峰值,去年更是降至1%,今年即便回升,也不改今后负增长的必然趋势,因为人口老龄化和移民减少的趋势是不可逆的。

 

传统产业的过剩,会逼迫经济转型,如果转型过程中不给予民企相应的新兴行业准入机会,则民间投资增速必然下降。政府当局对此早已看到了这一隐患,于是,早在2005年就颁布了鼓励民间投资的“36条”,真可谓是未雨绸缪。但民间投资依然还是青睐于投资房地产和制造业,于是就有了当年江苏铁本事件的发生。不过从事后看,当初促转型似乎火候未到,到了2010年,国务院又出台了鼓励民间投资的“新36条”,把部分国企垄断的行业向民企开放,出台时机极佳,因为是在为应对次贷危机时推出“两年四万亿”的第二年,希望民间投资能够接棒政府投资。

 

但是,“新36条”的落实情况似乎还是不够理想,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让民企进入的领域实际上是原先国企垄断的领域,这必然会因利益再分配而遇到阻力;其次,不少向民企开放的行业,往往存在资本壁垒、技术壁垒或其他壁垒,而民企多为草根出生,面对这些高精尖行业或会望而却步。第三,行政不作为现象在各地均有表现,为此,权威人士也提出“一分部署,九分落实”的观点,说明政策落实率低已经成为普遍现象。

 

近日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在市场体系建设中建立公平竞争审查制度的意见》,也是为了打破地方保护、行业壁垒和企业垄断,给民企提供一个更好的投资环境和更公平的投资机会,这与为民企解决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是同样的出发点。但问题还是在于落实。如果说过去10多年来,落实总成问题,那么,你如何能确信接下来政策的落实率就能提高呢?

 

从今年第一季度看,国企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超过20%,而民间投资只有5%多点,有人说是因为国企投资对民间投资产生了“挤出效应”,这种解读并不客观。按我的理解,一个原因当然与我上面所说的经济转型有关,另一个原因,则是国企还承担了稳增长的任务,因此,投资回报率下降的情况下反而加杠杆,导致国企的亏损面扩大,债务率提高。

 

根据财政部的数据,所有国企1-4月份的负债同比增加了18%,但利润却下降了8.4%。另据上交所的数据,2015年年报剔除金融企业后,上市国企的ROE为5.9%,上市民企为8.1%;所有国企的营收和利润都是负增长。说明盈利负增长的国企在投资加杠杆,而盈利正增长的民企却在去杠杆。当然,银行在国企加杠杆方面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因为银行贷给国企的道德风险要比贷给民企小。综合上述数据,我们不难发现,在稳增长的目标下,容易出现资源错配问题。

 

为了进一步了解非公有制企业对经济的贡献大小,我试图找出非公经济的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变化,但遗憾的是,国家统计局没有公布该数据,地方统计局则有的公布,大部分都不公布。数据比较全的有上海、江苏和广东三个省市,其中广东只含民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不包括三资企业。从下图中可以发现,尽管非公经济在GDP中的占比都在逐年上升,但放缓的时间大都在2012-1013年,之前上升的速度都非常快,如上海2001年非公经济的占比只有31%,十年之后就提高到了50%,但最近五年却只提高了一个多百分点,江苏最近三年非公经济每年只上升0.2个百分点。

 

 

民企增加值在GDP中的占比的上升斜率趋平,与民间投资增速下行,在时间上是同步的,故可以解释为由于民企投资增速的下降,导致民企对GDP贡献率上升趋缓。那么民企投资趋于审慎的原因是什么呢?如前所述,一方面是经济增速下行带来投资回报率下降;另一方面则是在产业结构快速调整中,民企优势趋弱,如在2012-1015这四年中,第二产业占GDP的比重下降了4.8个百分点,而第三产业的占比却上升了5.9个百分点。这一结构变化的幅度,几乎等于2012年之前十年的变化幅度。



4
结  论


在经济下行的大趋势下,民间投资增速下降具有必然性和合理性,国企和地方政府投资继续保持高增长,可能是稳增长所需,但后果是国有部门债务率的过快上升和社会资源的错配。在国企改革、淘汰僵死企业和鼓励民间投资这三大目标要同时实现的过程中,如何协调好彼此关系,难度很大,过去也缺乏成功案例。向民企开放诸多由国企垄断的行业,尤其是很多供给短缺的服务业,当然是刺激民间投资的有效办法,但对过去提出的各种鼓励民间投资的政策进行评估,发现落实是一大长期存在的难点。


中国经济下行仍在路上,经济转型也是长期过程,对此,要相信逻辑,不要幻想奇迹。





延伸阅读



民间投资断崖式下滑——站在悬崖边的中国经济



今年以来,中国民间投资增速遭遇断崖式下滑,引发关注。我们可以从五个方面的原因来剖析民间投资增速为何持续回落。


导致民间投资下降的第一个原因,是中国经济正在经历自1978年以来罕见的一轮长周期下行,而且目前看不到底在哪里1978年以来,中国经济有起有落,但是2010年以来,中国经济下行持续的时间和深度远远超过人们的预想,并且下行还会持续。在此过程中,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观察。第一,中国目前的经济增速与2010年相比,几乎是打了对折;第二,目前中国正在遭受亚洲金融危机以来罕见的一个长周期的生产端(PPI)通货紧缩;第三,2014年以来,中国的外汇储备流失了8000亿美元,这在历史上是很罕见的,而且目前外汇储备继续流失的压力尚未减轻。这些都显示,在中国经济下行没有见到底部的时候,无论是民间投资还是外资,都变得更为谨慎。大家不知道穿过黑暗的隧道之后是曙光,还是更长的黑暗隧道。


 

导致民间投资下降的第二个原因,是国有经济对民营经济和外资的挤出效应。我们可以从两个典型的例子来观察挤出效应的存在。一个是2004年到2010年期间,大量研究显示,国有企业在持续加杠杆,而民营企业加杠杆的幅度并没有那么大。另一个例子,2010年之后到现在的逆周期进程中,由于比较强大的政治压力和免责的动力,政府采购、银行信贷都更倾向于国有经济部门,或是地方政府实施的基建投资,政府与国有经济正在日益强烈地挤出非国有经济,民营企业也随之被持续挤出。

 

导致民间投资下降的第三个原因,是国有企业的定位日益清晰和强化,但民营经济的定位却日益模糊与僵化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观察定位问题。第一,国有企业、外资企业、民营企业在中国整个市场经济地位当中分别扮演什么角色?我们惊讶地发现,只有国有企业的定位非常清晰,国有企业是共和国的脊梁,经济主体地位不可动摇,而且仍然要做强做大。并且,国有企业的治理结构下,党委要发挥更重要的作用。相对而言,民营经济和外资在整个混合制经济当中的定位是模糊不清的。尽管民营经济在GDP的创造、就业、税收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在整个经济当中的定位是比较模糊的。当前,民营企业、外资企业正处在困境当中求变、思变的过程中,但如果政策上不做出根本性的改变,不能对民营企业的发展进行有效支持,会对民营企业进行自身定位以及中长期发展信心,造成非常大的冲击。



 

导致民间投资下降的第四个原因,是对民营投资临时性、救济性的特权措施没有达到实际效果。过去十年间,国务院出台了很多项鼓励民间投资、鼓励民企的措施,但这些都是临时性、局部性、短暂的优惠措施,或者可以说是特权。但事实上,民营资本追求的不是救济性的特权,而是长期性的、可以预见的、透明的平权,即享有与国有资本投资的平等权利。中国目前在不同的所有制企业当中,还没有在市场环境、法制环境、金融资源环境等方面做到平权化。在营商环境尚未平权化的环境下,不论是过去十年的政策,还是今年下半年到明年可能出台的新的鼓励民间投资的优惠政策,对于提振民间投资的信心是无济于事的。

 

导致民间投资下降的第五个原因,是民营企业对穿越周期进行中长期投资的信心开始弱化这并不是今年特有的现象,早在过去的三四年间就表现得非常充分了。这可以从三方面进行观察。第一个视角,在2014年年初及春节前后,中国的房地产投资突然出现一个断崖式的下跌。在房地产投资当中,民营投资占比很大。可以看到,从2014年开始,以房地产为特征,已经开始出现民间投资信心的动摇。只是在2015年9、10月份之后,房地产投资恶化的情况才有所缓解。第二个视角,从今年年初到现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ROE、ROA,以及主营业务的税后净利润率并没有显著下滑的情况下,民营企业就倾向于不再新增设备投资,不再看好长期的经济增长,而是尽量压缩销售环节,回笼资金。这表明,民营企业没有一个穿越周期的中长期投资的设想。之所以在实体经济回报率没有显著恶化的时候,出现了新增投资情况不甚理想的状况,一个可能是民营企业对于投资的中长期回报感到忧虑,另一个可能是对于中国经济何时才能走出L型衰退、重拾上升趋势感到忧虑。第三个视角,西方国家比如美国,和中国的情况也非常类似,美国上市公司持有的现金越来越多,已经超过了一万亿美元,美国上市公司现金分红比例也超过50%,这是很罕见的。那么多美国公司愿意持有现金和分红,表明美国公司的持续投资意愿也不强,只不过中国的表现更为突出一些。

 

2016年对中国经济来讲是一个标志性的年份,中国经济由两位数的时代全面步入个位数的时代。除了外贸、GDP增速从两位数降至个位数,从2016年开始,中国的消费增速、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广义货币供应量M2的增速,可能也都会回落到个位数,而且中国经济下行的趋势还将持续。

 

民间投资下滑趋势何时终止?我们来看以上五个因素:经济何时见底?国有经济对非国有经济的挤出效应何时得到一定的缓解?如何对非国有经济进行一个清晰的定位?什么时候可以进行一个平权运动?民间投资的信心何时可以重建?目前来看,都无法预见一个时间。所以,民间投资在2016年和可以预见的一段时间里还将进一步下行,中国资本外逃的压力将进一步加大。


 

针对以上五个方面的问题,短期来说,政策建议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一、放松人民币汇率人民币汇率不应该保持强硬,应当适当放松、走软,维护汇率稳定不应作为一个目标,同时要加强资本管制,保护外汇储备不要大量流失。


二、保房地产基建投资不可持续,工业投资也在萎缩,唯一可以指望的就是房地产投资。我并不否认目前房地产是一个泡沫,但如果现在房地产出现重大问题,将对中国经济造成非常大的冲击。


三、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我们可以观察到,无论是在金融行业、能源行业、电信行业,中国政府对这些行业的龙头企业持有的股权比例都过高,达到了80-90%。对于国有资本占比过高的大企业,可以适当降低持股比例,释放部分股权,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让非国有经济得到适度的喘息和发展的空间。我认为,国有经济没有必要过度争夺股权,不应过于强势。如果不愿意丧失太多股权的话,可以在政府持有一些企业控股权或者三分之二以上股权的情况下,把超过这个比例以上的股权通过市场的手段交还给市场。


最后,我们应该看到民间投资和外商投资下滑的艰巨性和不乐观性,这仅仅是刚刚开始,还将持续下去,不会因为政府出台一些临时性、救济性的特权政策而有任何改善,我们不能指望重复过去六七年的无效政策,就能创造出新的非同凡响的政策效果。


中国经济的下行,是一个长周期的调整。中国经济仍然是有增长潜力的,但是实际发展路径,则是由诸多政策是否妥当和投资者信心是否充沛决定的。总体而言,人们似乎在担心,如果2013年以来一些重要的纲领性文件若迟迟不能落地,则看起来中国有可能滑向勉强可控、但不可避免的危机式调整。



长按下方图片

识别二维码  关注【时史洞见】


你|价

的|值

分|连

享|城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