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已无暴富机会!钱多人傻的日子还剩多长?!

2017-08-02 时史洞见


本期编辑:董倩




中国人已无暴富机会

请做好手头工作别再做白日梦

  

在苏东解体之后,全球化风起云涌,中国很好地利用了这个二战以来,对大国而言难得的战略机遇期,迅速崛起为全球重要力量。中国民众也在短期内基本摆脱贫困,积累了惊人财富,当下在中国涌现了一群千亿富豪。


但世易时移,随着中国政治、社会、经济的三重变迁,最富裕的这代中国人似乎正在逐渐离我们远去。


中国人已无暴富机会的十大原因



一、中国经济爆发式增长期已经过去


个人财富的积累取决于国家经济的兴衰,在过去20年,中国经济的增长令人眩目。回顾1997年东亚危机至今的20年,中国经济体量大涨:1997年之时中国GDP仅为7.85万亿元,人均仅774美元,大致仅和目前的乌干达等非洲贫困国家差不多,离当下的越南、印度都差得远。到了2016年,中国GDP已比1997年增长了近10倍,折合约为11万亿美元。中国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其体量和日、德、英三国的总和相当。


请不要忘记,在1997年,中国虽然在当时是一个充满蓬勃活力之地,但其经济实力,仍然仅可归属为全球倒数的低收入国家。在未来,我们已不能指望中国重新复制爆发式经济增长。


二、中国人民币大发行的洒钱阶段可能已一去不复返


几乎每个中国人都在感叹货币如潮水一样涌来。在过去20年中国央行所发行的人民币规模,折合成美元,可能比地球上所有其他经济体加总起来还要多。这种快速发钞可能顺应了中国货币化和城市化的进程,但也可能存在着以超长周期的扩张性货币政策,支撑和强化了超长周期的经济增长。


在1997年之际,中国的广义货币M2仅为9.1万亿,相当于当时GDP的115%,而到了2016年底,M2已是155万亿,相当于GDP的两倍。如此超级货币周期恰好搭配了史无前例的庞大工业化、现代化进程,保证了中国物价指数CPI的中枢水平不升反降。这一点可能和普通民众的直观感受相悖。


这种发钞节奏,决定了存钱不如借钱,借小钱不如借大钱,冒险者迅速攫取了谨慎者的财富。在未来,我们已不能指望央行再度任性发钞。




三、中国最惊人而无度的行业暴富机会已消退


20年间,从攫取矿业等资源,到房地产开发等人脉和资金密集行业,再到IT和互联网等科技英雄时代,挖矿的、盖房的、用网络开全球地摊货的,以及少量做制造业和消费品实体的,构成了中国富裕人群的基本特质。


由于金融业没有掌握在私人部门手中,因此金融业的暴发户反而不是那么庞大。投资回报率在中国迅速走低,2012年之前,中国投资回报率ROE估计在12%-18%之间,而当下扣除金融业之外,中国实体经济的ROE约为7%。


不仅如此,经过4~5年政策刺激的高科技行业,也蕴藏了巨大泡沫。中国进入了低利率时期的优质资产荒困境。在未来,人们很难指望中国还会涌现凭胆气拉关系就能搞定的暴利行业。


四、中国人最显著的收入增长期似乎也已远去,涨工资越来越难了


过去20年是中国普通劳工收入增长最显著的一段岁月。从国家的角度看,1997年中国的外汇储备只有1400亿美元,而现在即便是告别了2014年的外储高峰,也还是有3万亿美元外储的,涨了20倍。


从工薪族的角度看,20年中国经济增长10倍,职工工资也增长了10多倍。其实当下普通工薪族月薪在3~5千,京沪等一线城市中位数月薪大约为1万元。普罗大众尚且如此,中国富裕阶层的财富积累显然更为惊人。在未来,中国人口红利的远去和劳动力成本的不断攀升,使得收入增长必然随着经济成长回落的大势而不再汹涌。


五、中国最蔚为壮观的资产价格膨胀可能也已接近巅峰


中国人资产配置日益多元化,在各种资产价格膨胀中,最为引人瞩目的是楼市和艺术品市场。


2000年前后,京沪市区的商品房价也就在每平米四五千,现在则动辄10万,一线城市房价足足涨了15-20倍,全国房价的普遍涨幅也不会少于10倍。你若在一线城市有两三套房,基本就迈入千万富翁俱乐部。


但当中国的房价等资产价格到了今天的高位,在未来,中国资产价格很可能不是令人艳羡的,而可能是蕴含风险甚至陷阱的。艺术品市场更今非昔比,甚至造就了大量泥沙俱下的文玩骗子。

六、中国家庭部门最轻松的税负阶段将迅速成为过往,税收和死亡是必可避免的趋势


和西方国家相比,中国家庭部门的税负是非常轻的,这个基本事实可能许多国人并不认同。中国税制的特点是名义税率重,实际税率不重;所得税地位不重,流转增值等间接税税负过重;企业税负重,居民税负不重、相比工薪阶层,巨富阶层的税负可能更为轻微。


过去20年,从GDP初次分配看,企业占20-25%,家庭部门尽管占比下降仍占近60%;但从税收占比看,企业贡献了近70%,家庭部门贡献仅约12%。直到2016年,中国政府征缴的个人所得税也仅刚突破1万亿元。高收入人群的税负过轻和敛财过速是平行的。如果企业税负无法更沉重,那么家庭部门的税负必然显著增加。


在未来,涉及个人税负的“三重门”将陆续出现,即遗产税,房产税和更完善的个人所得税。无论如何,家庭部门税负整体过轻,结构失衡的状况无法延续。


七、中国人力资源最廉价高效的积累阶段可能正在远去,尽管中国政府仍然苦苦坚持


当下中国的富裕人群,按照1997年之前大学毕业算起,大致是40向上的年龄,更年轻的富豪群体暂时还不是主流。很幸运的是,彼时在中国的中学和高等教育还是非常便宜和高效的,贫苦子弟进入名牌大学的机会多多。


而当下,中国教育不公现象似乎在抬头,重点中学的入门竞争,国际学校的遍地开花,高考招生的奇特录取线,漂洋过海的中国学子,使得从教育层面开始,社会阶层的纵向流动已很不顺畅。在未来,尽管中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达大众化程度,但中国父母将孩子从婴幼儿抚养到大学生的成本已大为提高,教育公平造就财富英雄潮在弱化。


八、中国最节俭的一代人在谢幕,新生代能花不能挣的迹象逐渐显露


中国人传统上爱储蓄,1997年,中国城乡居民的储蓄仅为4.6万亿元,这在当时相当于城镇职工3年多的工资;2016年底估计居民储蓄已接近60万亿元,大约相当于城镇职工5年的工资。如果考虑到房产,除储蓄之外的金融动产,那么中国人在过去20年积累下来的财富更为庞大。考虑到庞大财富的积累早于人均GDP达到1万美元的门槛,这个财富存量总体上是依赖节俭和储蓄而成。


但总体上中国家庭部门的储蓄率已在下滑之中。舒适的成长环境带来更强安全感、更强依赖心的新生代,他们花钱多过挣钱,追新逐异多过勤俭节约。在未来,中国人不太可能重复过去20年的高储蓄,甚至已积累的庞大财富都有可能被逐渐消耗。老龄化和新生代共同催生日益临近的坐吃山空。


九、中国贫富悬殊最为惊人反差的世代不可维持,旧格局必将被打破


2016年,中国最富裕的10大富豪拥有1.2万亿元,而他们的公益投入为230亿,大多数中国富豪敛财之心压倒了一切,甚至不放过他们自己的身体和灵魂。中国120万人拥有中国家庭部门全部可投资金融资产的37%。贫富鸿沟触目惊心。在未来,随着政府推动社会公平进程,食利阶层难以长袖善舞。


十、中国所经历的伟大而幸运的时代,在快速划上句号


过去20年,人类经历了波澜壮阔的全球化时期,中国抓住了改革开放的良机。特朗普现象的出现,及其在欧洲可能蔓延之势,都标志着这个伟大而幸运时代的终结。中国和平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即便尚未终结,其内涵和形式也一定已发生了重大改变。中国最富裕的这一代人的崛起,既依赖个人奋斗,但更大程度上是发了“国运财”,圈了块地、占了个矿,钻了个法律的空子的模式不能不终结。即便全球化在碎片化,孤立主义在抬头,中国崛起之势难阻。但这已不意味着中国已有的老式富豪可以延续其敛财的陈旧模式。


回顾20年世事变迁,很可能最富有的一代中国人在逐渐远去,人们怀着复杂的心情旁观他们。深刻的时代烙印,和并不足以驾驭庞大财富的有限心智,使得这一代富裕阶层可以得到普罗大众的羡慕,但难以得到公众的追随和认同。



最富裕一代中国人的整体形象支离破碎,光怪陆离,他们拥有庞大的财富,但不太可能赢得同样巨大的尊重。如果王健林或者马云老去,远去,会有人为此唏嘘吗?很难。引领中国未来富裕群体的灵魂人物,尚未出现。



钱多人傻的日子还剩多长?!


很多年前,社会上就流行着一个段子——“人傻,钱多,速来”。段子的版本很多,但就楼市和股市而言,其所表达的意思无非是:投资者非理性,大量热钱涌入,导致楼市和股市泡沫,两者都存在整体估值水平偏高的情况。不过,随着金融监管力度加大、货币增速回落速度超预期,钱多人傻的日子还会持续下去吗?

 

马克思曾经说过,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实质是生产过剩的危机,而且会周期性的爆发。从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史来看,确实如此。不过,随着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制造业转移、服务业在GDP中的占比大幅提升,当今金融危机的触发点往往是资产泡沫的破灭,即货币过量导致资产的相对过剩,如90年代初日本的金融泡沫破灭、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

 

如今,我们讲的最多的就是要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这说明我国的资产价格泡沫问题已经十分严重。这些年来,大家都在热议“资产荒”,之所以出现资产荒,从供求关系的角度来看,就是钱太多而资产供给不足,于是,资产价格就出现大涨。从2000年至今,楼市确实如此,由于一、二线城市的土地供给受严格管制,但货币供应量却大幅上升,导致房地产价格持续高涨。

 

不过,股市二十多年来的表现看似乎差于楼市,如何来理解股市的“资产荒”呢?事实上,若对所有股票的股价历年来的累计涨幅进行统计,可以发现股价的算术平均涨幅也非常大,只是被股市过大的波动幅度及指数失真掩盖了而已。如2015年尽管出现了股灾,但该年所有股票的算术平均涨幅达到63%,但因占总市值5%的市值最大的股票组合年涨幅仅3.4%,从而拉低了上证综指的涨幅。当年,占总市值5%的市值最小的股票组合(共130只)平均收益率达到142%。此外,A股的IPO几乎从来不愁销不出去,这在其他成熟和发展中市场中都是罕见的。

 

1990-2015年,在这二十五年里股市的“资产荒”主要体现在中小市值股票上。据有人统计,自2006年初至2015年末,若每年年初买入市值最低的5%股票组合,十年的累计回报率达到61倍,每年回报率超过50%。此外,若买入市盈率超过200倍的股票组合,十年的回报率也接近800%。

 

不过,自2016年至今,“中小创”的好日子似乎不再重现了,这是否意味着资本市场已经开始从资产荒转向资产过剩呢?年初至今,上证综指上涨了4.7%,但全市场只有四分之一的股票在上涨,若把所有A股按涨跌幅的大小进行排序,中位数的跌幅居然达到14%。可见,今年主要靠“漂亮50”来拉动指数上涨。难怪众多散户如此反感新股上市,这是因为一级市场供给增加对二级市场的股价带来负面影响。

 

统计显示,2017年上半年,A股市场共有246 100 79824 0 79824 0 0 14051 0 --:--:-- 0:00:05 --:--:-- 17946公司首发上市,共筹资人民币1256亿元,IPO家数和筹资额同比分别增长303%和336%。尽管如此,A股市场上排队等待上市的公司仍有600多家,即便在A股发行价受限的情况下,仍有越来越多的公司谋求上市。与此同时,上不了A股转而上新三板的公司数量更多。上半年末,新三板挂牌企业数量已达到11316家。这说明,只要当前资产价格水平让“资产制造业”有利可图,则资产的供给一定会迅猛增加。


既然A股的股价和一、二线城市的房价均偏高,那为何不及时增加股票供给和住宅用地供给呢?监管当局之所以没有放松管制,就是为了避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供给多了就有刺破泡沫的风险。当前,国家政策就是要避免资产价格出现大起大落,要守住不发生金融风险的底线。但就市场而言,只要存在套利机会,资产供给就会通过各种形式释放出来。

 

例如,目前我国的私募股权基金(PE)和创业投资基金(VC)规模迅猛增长。据统计,截至2017年第一季度末,非证券类私募基金认缴规模高达 8.93 万亿元。这些PE、VC都是资产的制造者,最终大部分资产都要通过二级市场进行变现、退出,那么,A股市场每年的融资额要达到多少规模才能满足PE、VC们的基本变现需求呢?

 

这确实很难量化,但不妨简单假设一下:按目前近9万亿的余额,假设PE、VE的退出期为七年,且余额不再增加,若其中7万亿要通过A股市场的IPO或再融资进行变现,即便投资回报率为零,也意味着A股市场每年需要承接1万亿元的扩容压力,可见未来的市场压力将大大高于当前A股的IPO规模。

 

今年上半年,公募基金规模增加了9000多亿元,但其中货币基金和债券基金的增长占到96%,意味着投资二级市场股票的公募基金规模几乎没有增长。而目前证券类的私募基金规模约为3万亿元左右,且增速也已明显放缓。证券类的公募和私募基金增长缓慢,而PE和VC的规模突飞猛进,说明股票市场今后将面临供给远大于需求的问题。


以上只是从我国资本市场的公开数据中,发现今后股市将面临资产过剩的问题,如果从更宏观的角度看股市与楼市的供求关系变化,对认清未来资产价格的走势将更有帮助。


今年以来,我国的货币政策回归中性,M1和M2增速均出现回落,其中,M2增速已经连续两个月回落至10%以下。从历史来看,货币供应量增速的回落与股市估值水平的回落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如下图所示。之所以要用深圳成指的市盈率,是因为上证综指中银行和其他大市值股票的权重过大,且市盈率水平较低,影响上证综指估值水平对货币政策变化的响应度。

 

资料来源:Wind,人民银行,中泰证券研究所唐军供图

 

我国M1的增速从2016年7月份的25%回落至今年6月份的15%,反映了货币政策在金融去杠杆背景下自然收紧的趋势。M1增速回落,不仅拉低了股市的估值水平,也将拉低房价的涨幅。从今年上半年居民房贷余额来看,只比去年末增长了12%,增速比去年大幅回落,说明今年居民楼市加杠杆的情况大幅减少。


金融去杠杆背景下银行的证券投资和广义信贷规模均已回落(万亿)



证券投资=债券+股权及其它资料来源:Wind,中泰证券研究所王晓东供图 


虽然今年上半年新增信贷规模比去年同期略有回升,接近8万亿元,但为何广义信贷明显回落呢?这显然与金融监管加强有关,导致银行表外业务的规模下降,表外业务转表内后,证券投资的规模也出现了大幅下降。

 

今年以来,随着钢材、水泥等大宗商品价格的大幅上涨,不少人认为这是新一轮周期启动的明显特征。但为何CPI涨幅很小、M2和M1增速均在回落呢?我认为,钢材、水泥等价格的上涨只是表象,背后的原因主要有三点:第一,众所周知的去产能效果;第二,基建投资的高增长,第三,三、四线城市房地产新开工面积的增速见底回升。尤其是第三个原因,被大家所忽视。由于三、四线城市的土地购置成本低,故同样金额的房地产投资,三四线的钢材、水泥使用量可能是一二线城市的三至四倍。

 

但问题是,三、四线城市真的需要那么多房子吗?2016年初,之所以出台了楼市刺激政策,主要是为了三、四线城市去库存。如今,楼市去库存还算顺利,但未来的住房总量却又将大幅增加。在我看来,中国已经步入存量经济主导的时代,外出农民工的存量已经出现负增长,故现在基础设施建设超前了、房子多造了,那今后就得少建少造了,即所谓的总量不变的 100 94576 0 94576 0 0 12797 0 --:--:-- 0:00:07 --:--:-- 20506情况下,只是朝三暮四与朝四暮三的区别。

 

存量经济主导的当前与未来,增量对存量的影响将越来越小,故货币供应量增速的回落也是十分正常的,如1966-1988年韩国经济快速增长时期,其年均M2增长幅度竟然达到34%,而如今只有7%左右,占GDP的比重不到中国的一半。

 

相信不少人认为,这轮股市和楼市的疲弱是金融监管趋严的结果。我对此有不同看法,认为恰恰是因为金融监管加强,才有可能稳定市场并延缓泡沫破灭或消退的时间。凡是泡沫必然会消退,如今去杠杆、控泡沫,就是为了不让泡沫破灭、不引发系统性的金融风险。但是,楼市和股市都是市场,有市场就会有交易和套利,在估值高企的资本市场,资产供给必然会增加,如果人为维持偏高的股价水平,其结果必然是资产过剩。

 

综上所述,当经济潜在增速处于下行阶段且尚未见底时,很难相信新一轮经济周期会启动;当去杠杆、去库存、去产能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任务尚未完成,市场没有出清的时候,更不要奢望新周期了。我们更应关注的是,从货币规模过量到货币规模适中,从资产荒到资产过剩,都是此轮经济增速下行的库兹涅茨周期中,金融周期见顶回落的表现形式。因此,钱多人傻时代的结束已经为期不远了,只是资产价格高估值的思维定势暂时还将存在,但作为理性的投资者,应该放弃幻想了。


总之,全民博傻的时代已经接近尾声了,无论是真傻还是假傻,都应该回归理性,因为在资产过剩的趋势下,资产价格普涨的机会在这轮经济回落周期中很难出现。当前的PE规模肯定过大了,若再投资PE,退出难度会很大,更难奢望高回报;结构性机会永远存在,如价值和成长是永恒的投资主题,又如周期股目前仍可以看好(原因前面已经说了:基建、三四线、环保名义下去产能),但不意味着周期崛起;壳资源会继续贬值,但国有企业的壳资源仍有不确定的估值优势,因为国企改革中不少国企也需要借壳来提高证券化率。



长按下方图片

识别二维码  关注【时史洞见】


你|价

的|值

分|连

享|城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