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房地产调控潮背后,是一场地方与中央看不见的博弈!

2016-10-11 时史洞见


责任编辑:李彤



今日聚焦


房地产调控潮背后

是一场地方与中央看不见的博弈!


引言:

近期不少文章痛批房地产市场的过分火热和各地调控政策的姗姗来迟,直指地方政府从主观上其实是不情愿调控的。这一指责绝对是成立的。

但是仅仅指责地方政府“态度不对”,而看不到中央在这轮轰轰烈烈的地产大潮中的角色,其实多少也有点“反贪官不反皇帝”的意思。本文试着剖析一二。


土地财政的制度性必然


大家一直在炮轰地方政府热衷于卖地赚钱的土地财政,推高房价、衍生腐败,诸多弊端,不一而足。


但是很少有人认认真真的思考,为什么地方政府这么“痴迷”土地财政,这么不愿意对房地产,尤其是高企的房价,进行调控打压。


将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痴迷”,简单归咎于“房地产政策是向上服务的,而不是向下服务的”,就好比把贪官污吏的产生归咎于道德品质败坏、觉悟作风涣散一样,骂起来固然痛快,其实是没有抓住本质。


土地财政的制度性根源在于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分税制。这种分税制,导致了地方政府的财权和事权的严重分离,通俗一点说就是一大堆事情都要地方政府干,但是地方政府自己却没钱干。


咋办?卖地就是一个法子。


换言之,土地财政有着制度上的必然性。


朱老板的分税制


在这里,要明确一件基本的共识,那就是:政府本身并不从事直接的生产,政府开展大量公共事务所需要的经费,很大程度上要靠税收。


而分税制这事儿,不是从一开始就有。现在税务系统分成国税部门和地税部门,早先只有一个税务部门,统一征税。


20世纪八十年代的时候,中央财政给地方规定一个财税基数。而地方政府缴完了这个基数给中央之后,剩下的就属于地方财政收入,通通归地方政府自己支配。大有农业联产承包“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的意味。农民们联产承包积极性空前,地方的领导们也是一样。既然财税收入不必完全上缴中央,结余都能归本级,那就一定要积极创收,卷起袖子上项目。


而中央财政实际上依靠的是地方的上缴的定数,被钉死在了地方上缴基数的水平线上。所以在这种税制下,地方的财政收入立即飙升、盆满钵满,而中央财政开支常常会左支右绌、入不敷出。


所以,八十年代的中央财政常常会紧张。但当时的财政部是可以向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发行国债的,其实就是印钞票。最要命的是,这印出来的钞票还由央行进行包销。但也只有这种方式才能维持住中央政府在财政上不至于“破产”。


很多人吓一跳,说政府还有财政破产的时候?有。近的有美国政府差点关门,远的有大明朝崇祯皇帝最后横竖找不到银子来充军费。


图1:美帝政府的关门危机都列入百度词条了↓↓↓


问题是,20世纪八十年代,贷款、信用扩张、楼市、股市等等的资产项目都没有发展起来——年纪稍微大一点的人,可能会记得,八十年代九十年代末的时候,老百姓个人的闲余资金,除了捣鼓点邮票,养点鸽子等等小规模的投资行为之外,你就是想玩点融资投资、想弄资产泡沫、想搞投机倒把、想使用杠杆,都是没有途径、没有来源、没有机会的。


结果,央行印钞票的行为就好比一根大水管突突放水,地上却根本就没有一个池子可以蓄水,最终所有的货币都直接进入了日用消费品领域。于是生活消费品的价格全面失控,最终引起了恶性的通货膨胀,并引发了最终的社会动荡。


图2:1988年9月,武汉青山友谊商店,人们隔着铁栅栏抢购黄金首饰(图片来源:网易)↓↓↓


为了控制当时的通货膨胀,央行曾经把一年期定存利率破天荒地提升到10%。到93年,一年期定存利率到了10.98%!在这样的高利率和系列政策的釜底抽薪打压之下,到海南的投机客们,一时间倾家荡产,跳楼无数。


真正的解决办法,来自于有着“经济沙皇”外号的朱镕基。他后来做了三件事:中国人民银行法出台、分税制改革、人民币汇率机制改革。


图3:中国人民银行法↓↓↓


这里只说前两点。


中国人民银行法最要害的地方之一,就是中国财政部从此不能让中国人民银行包销国债。这一刀下去,从制度上彻底斩断了中央财政滥发货币的根源,彻底解决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恶性通货膨胀的根本原因。


分税制改革则解决了中央财政不能再印钞票填补开支的问题。朱老板把税务部门分为国税和地税。大宗的税源,换句话说,凡是来钱快、稳定的,通通归中央财政所有,而小额的不稳定的税基,则归地方财政所用。


这一招一箭双雕。


一方面,在财政上做大中央、削弱地方,使得地方政府没有在经济上跟中央叫板的实力;另一方面,也确保了中央财政不必靠印钞票、搞通胀的方式,来解决开支上的困难。


分税制的副作用


是药三分毒。分税制带来的问题日益凸显:


1、地方政府在财权和事权上陷入困境


分税制一开,中央的钱袋子立刻一天天丰满起来,各种大项目集中建设,一副不差钱的样子。地方政府则彻底丧失了最主要的财税资金来源。通过下表可见一斑。


分税制概况↓↓↓


中央所做的,往往是宏观的全局层面的战略决策,发展一个地区也好、振兴一个行业也罢,都是立足长远,徐徐展开。但是人民群众对身边的公共服务有更直接而迫切的需求。孩子要上学、老人要看病、出门要环境、乡村要通路…更不用说还有大把吃财政饭的人要领工资,这些钱,不好意思,中央是不会直接包办的,都扔给了地方政府。


于是,地方政府一方面要直接承担医疗、教育、养老、市政基础建设等诸多具体事务,另一方面,地税那几个钱儿实在是撑不起这个场面。


要钱,没有,而且你不干活还不行——你这个领导同志还想不想发展进步、到更高的岗位上为人民服务啊?干活缺钱,就自己想办法啊!


2、区域发展全面不平衡


财税资源全面向中央聚集。随之而来的各种资源也向中央聚集。


反观地方政府,财源上被截留,而事权(责)上没有丝毫的减少,换句话说事儿还是要做,钱又不归我,就只能向上面要、向上面求。所以驻京办搞各种花样“跑部钱进”,通过要钱、要项目来促进地方建设的套路就不可避免。甚至对于其中的腐败,地方政府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而类似的情况在每一个省内部,其实也在上演——财政权在国家的层面高度集中于中央,那在省内就是集中在权力中心城市,经过多级“截留”,到基层县、乡镇的经费简直就屈指可数了。这样也就导致非省会、非直辖市以外的城市,极易陷入财政上的困境,非上级财政拨款支持而不能维系。


3、各级地方政府过于依赖土地财政


想要做好各种各样的民生工作,想要做好城市乃至于区域的发展规划,都需要真金白银的投入。争取来自中央政府的支持、甚至是重点扶持固然重要,但是如果自己手里就有钱、自己签字就能决定,那是一种怎么样的痛快。换了谁不会这样选择呢!?什么最来钱,房地产啊。所以,要“保”,甚至要“促进持续平稳健康发展”啊!


图4:落脚点在于“促进持续平稳健康发展”↓↓↓

 


这就是为什么出现了这样奇特的场景,一方面中央政府声色俱厉,一方面地方政府虚与委蛇,政治态度很紧跟,落到实处打折扣。


4、淡化了地方政府服务纳税人的意识


我国的福利保障水平目前和美帝等发达国家比,还是有相当差距的。但是在税负水平上,这个差距就已经小了很多。


然而,普通纳税人个人交的那点所得税,被中央政府咔擦拿走60%,剩下也就那么那一点,跟土地财政所产生的收入相比,不值一提了。这种时候政府怎又会对你那几个税钱太在意呢!就是这种“就算不收纳税人的税款,老子一样能过下去,而且还过得挺不错”的思想,会让政府对普通纳税人、普通公民的诉求更加漠视。经济学大咖提出来的“资源型国家魔咒”,就是说那些靠卖资源就足以维持运转的国家,大都不太鸟纳税人的各种诉求,也是这个意思。


趋利避害是每一个人、甚至每一个阶层天然的选择。对于地方政府而言,严格地执行房地产政策,严格地对房地产进行调控,等于自断水源。那么大个摊子还铺着、那么多事情等着做,没有钱,这日子怕是一天都混不下去。


要断了土地财政的瘾,就得给地方政府找新的财税来源。其法有二:要么加税,但是群众受不了;要么就调整分税制,但是中央部委不开心。


分税制据说要改革,而且说了蛮久了。


想想也是,你要中央部委自己制定政策,把自己碗里的肉给扒拉出去,来建立中央、地方政府“财权-事权”相匹配的财税体系,其难度可想而知。


分税制的改革迟迟不推动。在这种情况下,地方政府想要谋发展、搞建设,就只能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之内使劲,通过土地出让等法子筹钱。


对于阻挠我筹钱的中央意图,死扛硬顶绝对属于不讲政治规矩,但是用悄悄的软功夫、绵里藏针的手段,来消解中央的重拳,与此同时,尽可能的继续稳定、保持和扩大自己的财政来源。


中央也在打算盘


对于中央政府而言,他们其实也有自己的观望和考量。


一是要打赢汇率保卫战,不让外国投机客进场唱空中国、兴风作浪。从去年开始,央行已经和境外的投机势力进行了多次关于人民币汇率的斗争,每一次人民币的空头大喊人民币要贬值了,央行就会调动力量出去打脸。


这打脸是需要实力的。一旦全国人民,对人民币贬值的预期不可阻挡,那么但凡中产以上的都会想千方设百计的将手中的人民币兑换成外币、黄金或者是其它海外资产。看起来中国的外汇储备有多达几万亿美金,但是,即便按照汇管局每人每年兑换5万美金的指标,只要有一小部分中国人按照顶额进行外汇兑换,就足以把它的储备消耗得所剩无几。


二是要控制日常生活领域的价格波动。米筐投资之前已经连续发了多篇文章,分析了近年来,中国信贷和货币发行量的变化。稍微有一点年纪的人也可以记得,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的时候,一根冰棍(零售,下同)才五分钱,一瓶汽水才一毛钱。而现在,即便是最便宜的老冰棒,也已经是一块钱左右。九十年代的时候,一个万元户是何其尊贵的称呼,而现在,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随便一个小白领月入过万,是很正常的事情。大量的信贷和货币发行,终究要有一个去向。显然党和政府不希望再出现2009到2012年之间连续的通货膨胀的趋势,弄到日用生活品价格明显上涨,人民群众怨声载道。这不符合维护社会稳定的基本要求。


所以,楼市也就继股市之后成为了新的装钱的池子。


三是不让人民群众手里有太多的闲钱。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钱多了,就会想着保住它,就会想要体面和尊严,就会产生各种政治上的诉求。当年能有力资助孙文闹革命的,大都是被官老爷骑在头上、终于觉得窝火的有钱人。把可流动支配的钱固化为人民币的固定资产,把它留在国内,不让它乱跑乱动、滋生是非,让群众背个房贷,老老实实赚钱还贷不要唧唧歪歪,也是一项长远的政治上的考量。


站在这个角度,就可以明白为什么中央政府到现在才出手进行调控。不是他们意识不够敏锐,也不是他们反应不够迅速,更不是他们不能实施相应的政策调整。从本质上讲,是他们希望有大量的货币,以房贷等多种形式固定在楼市当中,不要进入生活流通领域,避免出现大规模的生活用品价格调整和变化。对于我们普通人民群众而言,虽然房子买不起,日子还是过得下去的。这种状态比起“房子虽然买得起,但是明天的饭都快吃不起了”的焦虑,是要轻得多的。两害相权取其轻,这也是中央政府的考虑。


结语:
在新一轮的房价大波动中,地方政府固然表情凝重、心中暗喜,中央政府也一直在等待观望、选择切入点。

从这种意义上讲,不关注制度性的局限,单纯批评地方政府不顾大局、阳奉阴违,实在是有点勉强了。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格局,每一次体制上大刀阔斧的改革,都需要有人扛着棺材,迎着地雷阵往上走。这一轮会不会推出真正伤筋动骨的结构性改革,才是破除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依赖的关键之处。

不讲背后的机制问题,单纯强调态度和觉悟,那是电视台《感动中国》、《感动北京》之流的水平。



相关阅读


马光远:楼市降温比大家预期的怕要快一点


阅后即焚

凡是夜深人静出台政策的,后面透露的信号很明确,那就是对市场目前的表现不满意,甚至可以说是强烈不满。

房价是预期的游戏,预期变了,对未来的期望值一定会改变。那些认为限购限贷的情况下,房价仍然会上涨的人真的该小心了。

当下中国房地产市场最大的问题不是房价太高,而是投资投机过剩。



我在之前的文章中不断强调,这次20多个城市的半夜调控绝非“自选动作”,也绝不可轻视其威力。为何讲这是一次“集体行动的逻辑”,而且一定会有杀伤力,原因如同我之前文章中提到的:一是时间集中在国庆黄金周,传统的购房的黄金窗口。选择在这个时间,说明管理层不希望过热的房市借黄金周失控;二是大多是在半夜出台。熟悉中国宏观政策的都明白,凡是夜深人静出台政策的,后面透露的信号很明确,那就是对市场目前的表现不满意,甚至可以说是强烈不满;三是力度之大,前所未有。首套房贷有的提高至35%的历史高点,二套房贷甚至有提高至80%的,限购的力度也比以前更为严格,这次限购限贷,不仅仅是两年后的重启,而是以前限购限贷的加强版。

房价是预期的游戏,预期变了,对未来的期望值一定会改变。那些认为限购限贷的情况下,房价仍然会上涨的人真的该小心了。从市场目前的反应看,市场降温以超越想象的速度出现。

先是成交量的断崖式下跌。北京国庆七天的成交量创下5年来的最低记录——新房只有 216套,二手房只有209套。深圳在政策加码后单日成交量最低降至个位数。今年牛气冲天的“四小龙”,只有苏州的成交没有出现明显下滑;南京在政策出台的第二天和第三天成交量暴跌至29套和33套;厦门10月1日至10月7日,新房成交量仅为143套,同比下跌65.38%,二手房成交32套,同比下跌88.89%,创下近6年来最低值,10月3日甚至出现“零成交”。

成交的下降是第一步,第二步肯定是价格方面的松动和调整。这几天传的最火爆的消息是苏州的房价在“十一”期间一平方米跌了9000,从2.2万元跌至1.3万元。当然,事实情况肯定没有这么夸张,但在严厉的调控下,由于预期的改变导致的价格松动是必然的。苏州市的官方数据显示,楼市限购政策出台以来,调控前的9月份市区日均成交价为17313元/平方米,调控之后市区日均成交价为16298元/平方米,每平方米降1000多元。

但是,也没有必要陷入全面的恐慌。我在之前的文章中特别强调了两点:

第一,这次调控是在呵护市场,而不是打压市场。当下中国房地产市场最大的问题不是房价太高,而是投资投机过剩。人为抑制供应导致的价格暴涨必然会出现调整,避险需求未来一定会抛售,而一旦抛售出现,这个市场预期逆转,巨大的杠杆很有可能引发系统性风险,容易引发去年股市暴涨暴跌的惨剧。所以,这次调控打击的是过度的投资投机行为,但一定要维护和稳住市场,因为对稳增长做出重大贡献的房地产这个时候如果出了问题,会引发连锁反应,这是常识。

第二,房价继续大涨和大跌的概率不大。那些认为调控无效的人该转变思维了,那些认为房价会大跌的人也该醒醒了。没有永远不涨的房价,特别是这次如此下重手降杠杆,就是要扭住疯牛的头,不让其发狂。价格的松动是必然的,当然各个城市不一样。

我也明显感觉到大家内心的恐慌。9月30日开始,每天我的微信公众号“光远看经济”和我的微博有几千条的信息着急询问,下一步怎么办,有房子的担心,没有房子的也在担心。当然,因为听了我去年年底的话买了房子来对我表示感谢的也不少。由于信息太多,无法一一回答,需要针对每个城市的不同情况给大家有价值的意见。我在考虑要不要在“分答”有偿来回答大家的问题,或者在功夫财经或者我的微信公众号开个问答通道?我想听听大家的意见。

先说个结论:现在你们明白我为什么讲6个月之后房地产要变天了吗?但各个城市的表现肯定是不一样的。有些城市的确已经很危险,有些城市,目前的确是价值洼地。有些城市尽管经历了大涨,但考虑到基本面,以及未来人口流入的预期,恐怕还得涨,比如北京。土地供应紧缩到如此严重的程度,今年已经供应的土地不到计划的10%,恐慌性的需求仍然存在,即使出台严格限购,预期仍然不会改变。最近问西安的人很多,西安现在肯定是价值洼地,但西安房子的差距非常大,西安好房子太少,烂房子太多。西安拥有大学的数量尽管可以排在全国前列,但西安的大学生留在西安的比例不高。这些因素都决定了在西安投资房地产是要讲究技术含量的。



其它财经要闻


员工曝冯轲"洗脑"张靓颖 ,将少城时代文化传播公司掏空



网易财经:10日,有位曾在北京少城时代文化传播公司工作多年的老员工爆料称,冯轲完全控制了张靓颖,少城时代也已经被冯轲掏空。至于股权,该爆料人表示根本不是冯轲公开信说的张靓颖占40%,少城员工都知道现在“北京少城时代文化传播公司”的资产全部转移到了“北京少城时代文化发展公司”,这家公司冯轲占股80%,张靓颖只占股20%。



1、诺贝尔经济学奖揭晓:哈佛麻省理工两教授获奖


新华网:哈佛大学教授奥利弗·哈特和麻省理工学院经济学教授本特·霍尔姆斯特罗姆被授予诺贝尔经济学奖,以表彰他们对契约理论做出的贡献。由此,美国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增加至46位。


2、国务院:不允许银行直接债转股 ,政府不兜底


中国政府网:10日,国务院发布《关于积极稳妥降低企业杠杆率的意见》,指出要坚持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取向。优化债务结构、有序开展市场化银行债权转股权、依法破产、发展股权融资,积极稳妥降低企业杠杆率。要有序开展市场化债转股,防止一哄而起。


3、欧阳昌琼正式出任证券业协会副会长


财新网:10月10日,中国证券业协会公告称,经第五届理事会第十八次会议选举,欧阳昌琼担任证券业协会副会长职务。欧阳昌琼此前为证监会创新部副主任巡视员(正局级)。


4、国开行原党委副书记姚中民涉嫌受贿罪被立案侦查


中国新闻网:日前,最高人民检察院经审查决定,依法对国家开发银行原党委副书记、监事长姚中民以涉嫌受贿罪立案侦查并采取强制措施。案件侦查工作正在进行中。


5、证监会:系统内人员违规买卖股票的一律顶格处理


新华网:近日,中国证监会召开全系统党风廉政建设警示教育大会。针对证券期货监管系统存在的监管人员及其近亲属违规买卖股票问题,从警示教育大会召开即日起,只要再发现系统内工作人员及近亲属有违规买卖股票的,发现一起,查处一起,一律顶格处理,绝不姑息。



6、G20后杭州房市:3年前1万没人买 ,现在4万买不到


21世纪经济报道:G20概念带动杭州周边房价火热,吸引浙江温州台州乃至上海等周边投资者目光。十一期间杭州一位房屋中介称,3年前奥体的房子均价1万元没人买,现在4万元也不一定买得到。


7、东莞:三种情况将无法网签


财新网:近日东莞房管局发布通知,规定开发商卖房时以下三种情况将无法网签:在今年1月1日后已领取预售许可证或现售备案证书,但在10月20日前未被备案的商品住房、实际成交价格高于备案价格15%或比备案价格下浮超15%的商品房。


8、济南各大银行收紧房贷政策 ,二套房利率上浮10%


大众网:继限购之后,驻济各大银行开始陆续收紧房贷政策,首套房最低首付提高到三成,二套房首付最低四成且利率上浮10%,三套房禁贷,有的银行“认房又认贷”。


9、郑州节后201对夫妇离婚 ,有人坦言离婚为买房


大河网:随着郑州市政府一系列新的重大调控政策出台,离婚登记也随之升温:10月8日节后上班首日,郑州市有201对夫妇办理离婚登记。“如果不是为买房,谁愿意日子过得好好的来离婚?”采访中,有人坦言离婚为买房,且是“不得已”。


10、*ST珠江一次甩卖三套别墅


网易财经:*ST珠江9日晚发布了处置公司房产的公告,*ST珠江名下的位于海南省三亚市三亚湾路212号的三栋别墅房产于2016年9月30日起在北交所公开挂牌转让,资产评估值为3500万元。



11、北京要建成海绵城市典范, 通州、延庆两区成试点


一财网:北京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委员会获悉,北京提出分目标有序推进现有生态系统的保护和修复,保护城市生态本底。通州和延庆两区成为首都“海绵城市”建设试点。


12、东北特钢正式进入破产重整 ,9个月内提交计划草案


新华社:10日,大连市中级人民法院裁定受理阿拉善盟金圳冶炼有限责任公司对东北特钢集团破产重整的申请,这意味着因企业债券连续违约而备受关注的东北特钢集团正式进入破产重整程序。破产重整程序启动后,债权人依法申报债权,破产管理人在人民法院和债权人的监督下将在最长9个月内提交重整计划草案,并最终由人民法院裁定是否批准执行。


13、国家电网投入94亿元实施四川省小城镇电网改造升级


中国新闻网:国家电网公司与四川省人民政府10日签署合作协议,共同推动农村发展和扶贫攻坚,加快城乡电力服务均等化。两年内,国家电网将投入94亿元实施四川省小城镇电网改造升级和机井通电工程。


14、恒大前9月销售额2806亿 ,超越万科居行业第一


网易财经:恒大前三季度合约销售金额约2805.8亿元,位居全行业第一,万科2629亿元退居次席,碧桂园2256亿元位列第三。


15、大宗商品多数涨化工品领涨 ,沪银暴跌6.77%


网易财经:国庆节后首个交易日,大宗商品多数上涨,化工品强势领涨,贵金属惨遭重挫。截止下午收盘,沪银跌6.77%、沪金跌3.78%。


16、 北京暂不出台针对网约车的地方罚则


北京晚报:北京暂不出台针对网约车的地方罚则,处罚细则以交通运输部等七部委下发的《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等为准。这意味着,网约车如绕路等将面临最高3万元的罚款。


17、甘肃:科技成果入股可获得股权份额60%的奖励


财新网:多年来一直呼吁的科技人员成果奖励,在甘肃省有了明确的量化比例。近日,甘肃省政府确定,科技人员以科技成果入股,可获得股权份额60%的奖励。



18、收评:沪指上涨1.45% ,信息安全领涨地产股低迷


和讯网:10日A股迎来节后首个交易日,国庆期间各地纷纷祭出重拳调控楼市,市场普遍预期,节后资金将回流到股市。最终,A股不负众望,高开高走,收盘上涨1.45%,报3048.14点,喜迎节后开门红。创业板指表现更为强势,收盘大涨2.72%。板块方面,两市各板块大面积飘红,信息安全、国产软件、次新股涨幅居前;仅房地产板块、黄金概念股等少数板块飘绿。


19、宝钢武钢“大重组”进展顺利 ,复牌双双涨停


网易财经:宝钢集团发布消息称10日宝钢、武钢股份复牌。10日开盘武钢股份涨停报3.04元,宝钢股份涨停报5.39元。


20、鼎信通讯10月11日上交所上市 ,发行价14.02元/股


中国证券网:青岛鼎信通讯股份有限公司将于2016年10月11日起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公司本次公开发行的股票数量为4340万股,本次发行价格为14.02元/股,发行市盈率为22.99倍,股票简称为“鼎信通讯”,股票代码为“603421”。


21、壹桥海参董事长套现9亿后离职 ,公司更名壹桥股份


网易财经:壹桥海参10日发公告称,公司董事长、董事、总经理刘德群因个人原因提出离职请求,公司决定将中文证券简称由“壹桥海参”变更为“壹桥股份”。值得注意的是,一个月内,壹桥海参实际控股人刘德群通过五次减持,股票总市值为9.38亿元。


22、二线城市成交下跌 ,部分房产资金或将涌入股市


网易财经:国庆长假期间,多地调控措施引发楼市震动,包括北上广深以及天津、成都、苏州、合肥等21家城市陆续出台限购限贷政策。有业内人士认为,地产限购将挤出居民资金,部分投入股市,A股估值将受益于房地产资金挤出。



23、三季度全球新能源投资额424亿美元


21世纪经济报道:由于中国、日本和欧洲对清洁能源需求下降,全球清洁能源投资额创下超三年新低。新能源金融10日报道称,今年三季度全球新能源投资额424亿美元,较去年同期下滑43%,创下2013年一季度以来新低。


24、韩联社:三星电子暂停Note 7生产


华尔街见闻:据韩联社报道,三星电子已暂停Note 7生产。有消息人士称,三星此举是出于对韩国、美国以及中国等地消费者保护部门的配合。此前三星因Note 7爆炸起火事件已将手机召回,但随后用户更换的手机仍然被曝发生类似事件。


25、8月份全球航空公司股票价格环比下降1.6%


一财网:近日国际航空运输协会(IATA)发布最新财务数据报告显示,2016年8月份,全球航空公司股票价格环比下降1.6%,其中亚太航空公司股价跌幅最大,达到2.2%。欧洲和北美航空公司股价均下跌0.9%。



26、独立经济学家 马光远 认为:中国房地产市场的杠杆已经很大,但最大的泡沫不在房子,而在土地。限购限贷可以抑制投资的泡沫,但抑制不了土地市场的泡沫。


27、方正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任泽平 认为:国庆期间最严房地产调控密集出炉。房地产调控对股市资金面利好,基本面利空,部分周期股承压,利好PPP和基建。


28、知名财经评论人 莫开伟 认为:每一轮调控政策都是为稳定住房价格,但调控过后,总有一轮快速上涨行情,越让普通百姓感叹房子越来越买不起了。显然,目前楼市调控实质已陷入越调越高和政府“助涨”的尴尬局面。


29、经济学家 蔡昉 认为:上世纪日本经济在供给侧出现问题时判断出现失误,最终造成经济泡沫,我们应科学判断经济发展阶段避免日本式失误。


30、财经专栏作家 肖磊 认为:随着美国大选、意大利公投、美国加息消息落地等逐步推进,黄金价格年内依然具备回到1300美元上方,保持上涨趋势的动力。



版权声明:本公号除发布对于时政资讯、社会热点、人文历史等方面的原创评述以外,亦致力于优秀文章的交流分享。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与本公号编辑联系删除。


你|

的|值

分|连

享|城


   点击关注,可以观看更多精彩内容


觉得不错,踊跃  点赞 哦!


欢迎分享  到  朋友圈!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