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又有一位新同学和大家见面了~~薛同学上台鞠躬~~
薛同学作为资深理工宅,据说已经15年没去过图书馆了。但这并不妨碍他选择“阅读空间”作为自己的研究课题。
还能说什么呢?
只能是勇气可嘉了。
说到《权利的游戏》,你首先会想到啥?
大场面?大制作?大手笔?
囧雪还是龙妈?
NO!NO!NO!
作为一个建筑师,我要说的其实是剧中一个名叫“学城”的图书馆。
酷炫的图书馆设计,保存着权利的游戏世界里几乎所有的书。
在这里,书是唯一的主角。
过去的图书馆几乎都跟“学城”一样,藏书丰富。
毕竟,在资讯传播依靠印刷的时代,图书馆自动地获得了一种等同于知识本身的庄严感,
肩负着保管人类精神财富的重任。
然而,在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下,各类媒介泛滥在我们身边。
知识已经从书本中碎片化而出,并以更高效的传播方式贴合着我们的需求。
而图书馆不可避免的在失去它的威严和作用!
那么,问题来了!!
如今我们真的还需要一座图书馆吗?
其实图书馆这一概念已经悄然发生了改变。
试想,如果学城里没有了书就基本等同于一座废城,但在我们今天的世界里,很多图书馆没有书依然具有其它价值,比如说成为“网红”。
最近被刷爆网络而成为“新一代网红”的是天津滨海文化图书馆,以其独特的“滨海之眼“和”学海书山“吸引着人们。
球形的礼堂占据了大厅的中央位置。书架与球体相呼应,从地面开始逐层向上形成台阶,并蔓延至天花板,形成了如同洞穴般的室内空间。
其实都不用假设这里没有了书,因为它开放没多久,书籍并不多,甚至很多都是道具书或书的贴纸。
然而这并不影响它的人来人往,络绎不绝。
在这里,人们干的最多的事儿是游览拍照、交谈讨论、低头沉思、或者抬头仰望等等等等,偶尔的偶尔才会有人拿起本书来翻看。
这里俨然已经不是一座图书馆,而是变成一个另类的“百老汇”,一个能够展现众生百态的大舞台。圆球般的礼堂作“幕布”,山峦般的书架作“背景”。而包括你我在内的每个人既是观众,又是演员。
大家以去图书馆的名义,在这里欣赏自己或感慨他人。
也许还有人去图书馆确实是为了读书,
但更多的人去图书馆只不过是想在书的背景下干点别的,比如睡觉、社交、开Party。
作为建筑师,还能怎么办?当然是满足你啦。
位于法国的蒂翁维尔媒体图书馆就是这样一座甘愿做背景的图书馆。
其建筑形式依据基地形状而形成各向同性性,复合各种娱乐休闲功能,并且各个功能之间拥有相同的优先级。
自由的内向形平面形成的凹凸,创造了室内外环境互动的空间。
特定的功能如故事区、艺术区等被安排在室内的泡泡空间中,形成独特有趣的类似儿童的游戏空间。
建筑空间平等地叠合在一起,丰富的活动空间相互融合,形成灵活多变的布局形式。
而阅读只是这里众多活动中的一种。
即使将这里的书全部搬走,依然不失为一处可以自由自在活动的“休闲馆”。
在这里,人们可以睡觉、交谈、聚会,许多新的活动都成为了可能。
在这里,人们可以以不同的姿势使用空间。或蜷缩,或舒展,或坐在高处摇摆,尽情享受各具趣味的活动场所。
同样性质的还有“前任网红”——孤独图书馆。
位于渤海湾海岸线的它静静地矗立在海滩边,
外形单纯而坚硬,而其内部空间却足以满足你的孤独需求。
孤独图书馆是主要由阅读空间和冥想空间组成。其中,阅读空间就像一个“看台”,逐渐升起的平台可以让处于不同位置的人都可以看到室外海景。
在这里,每个人可以安静下来,听到自己内心的声音。
在这里,你可以看一看大海,喝一杯咖啡,享受闲暇时光,来缓解工作学习的忙碌。
即使将这里的书全部去掉,仍然是一处绝佳的海边观景房。
在这里,景观、孤独、情调成为主要卖点。
来这里,人们不是为了学习知识,而是为了在书的背景下看看海,当然文艺的说法叫——治愈孤独。
有人已经这样做了。
上海图书馆其中一个概念方案就是这样一座包含有当下时髦流行媒介的图书空间。手机,电视,电脑,VR技术等应有尽有。
图书馆的中心是一座黑色的藏书楼,将信息时代中感官刺激最弱,存在感最低的纸质媒介嵌入其中,对图书馆的概念进行重塑。
围绕藏书楼的是现存的各类感官刺激更强,传输范围更广的媒介空间。如同现在纸质媒介淹没在各类信息媒介之中。
在现实中,以纸质媒介作为核心的图书馆逐渐式微。
将黑色的藏书楼置于中心,就是想重塑图书馆的威严。
这种理想范式的塑造不但是对当下知识生产传播漩涡的寓言,也是面向未来的宣言。
而且在一个图书馆中包含现有全部媒介,也是对图书馆概念的重新塑造。
也许,图书馆不只可以阅读纸质媒介,所有可以传递信息的媒介都可以纳入“图书馆”的范畴。
其实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与其说图书馆在消失,不如说它散落在我们身边,离我们更近。
一部手机、一台电脑都可以是一座图书馆。
而作为公共建筑的图书馆,则已经沦为一个城市的文化符号,逐渐失去了实在的功能。
社交,观景,聚会等曾经作为图书馆附加属性的功能,如今渐渐变成图书馆的主要卖点,既是无奈也属必然。
但纯粹的阅读场所仍然有其存在的意义。未来图书馆该何去何从值得我们深思。
无论如何,我们应当正视图书馆现实的困境与焦虑,重新定义或思考阅读空间的价值。‘
不要让书消失在书架中,不要让人消失在图书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