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回忆打麻雀的年代

滕叙兖 三家村 2024-04-09

 点击蓝色“三家村" 关注我们




作者简介滕叙兖,男,汉族,1943年12月生于大连金县。高级工程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传记文学学会会员,中央文献研究室朱德研究分会会员,中共党员。
1963年8月考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简称哈军工),为哈军工第十一期电子工程系学员,1968年毕业。先后在中国科学院长春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长春地理研究所从事微波遥感科研工作20年,其间被国家科委和中国科学院派往泰国、美国和意大利等国家做访问学者。曾获多项科研成果奖,在国内外发表过数十篇学术论文。1989年5月后奉调深圳经济特区,从事高新科技项目开发和产业化以及企业管理工作。2003年退休后从事中共党史军史研究和传记文学创作。主要文史著作:《哈军工传》(获中宣部第十届 “五个一工程”奖和纪念建军80周年国家推荐书目)《风雨彭门——彭德怀家风家事》《陈赓大将与哈军工》《刘居英画传》(合著)《开国元勋的子女们——哈军工高干子女传记》(入选中国作家协会"农家书屋"计划)《名将名师——哈军工“两老”传记》《哈军工将军画传》《不信青史尽成灰——彭德怀的铁骨与柔肠》(获中国国家协会"最受读者欢迎"奖和深圳第二届"非虚构文学十佳”奖)《邢球痕院士传记》(入选国家"航天院士传记"计划)《硬汉耿鼎发》《欧阳钦画传》《黄葳画传》《贺明将军传》《北大荒的哈军工人——哈军工反右派运动史话》《国之翼——哈军工空军工程系系史》等。 



回忆打麻雀的年代

滕叙兖




前些年《南方周末》报有一篇《麻雀的悲歌》,详细介绍了从1955年到1960年全国城乡围剿麻雀的历史。像我这个年龄的人大概都亲身经历过打麻雀的运动。

1955年下半年,毛泽东对农业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在亲自主持编写《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一书,大力推进农村生产方式的变革之后,11月,他又在杭州和天津,分别召见了15位省级行政区的党委书 记,与他们谈论如何迅速发展农业生产力的问题。他们商定了《农业十七条》,决定将麻雀和老鼠、苍蝇、蚊子并列,作为应当在七年之内予以消灭的“四害”之一。于是,一直与人类共存万年的小小生灵麻雀被判处了死刑。

记得那年的冬天,我读书的小学——金县登沙河镇中心小学,老师们大声吆喝,布置我们去打麻雀,我们男孩子都做了弹弓,但我的射击水平太差,几乎没有打死过一只麻雀,老师每周都要我们上交麻雀腿,统计除四害的成绩,我是落后分子,很有压力。我的一位袁姓同班同学是我家的邻居,他想帮助我,他告诉我一个好办法——掏麻雀窝。于是每天放学后我们要先侦察,看哪一家的屋檐下有麻雀飞进飞出。记住了位置。晚饭后,同学扛了一个长梯子,我负责拿手电筒,满大街去掏麻雀窝,常常会碰到别的同学也干同样的营生,有时为了争“发现权”还会争吵几句。

1956年秋天,在北京工作的二哥嫂探亲回家,他们随身带个小相机,我要二哥为我照了一张拉弹弓打麻雀的摆拍照片,留下一张稀罕的纪念照。 在自家小院里摆拍"拉弹弓打麻雀"到了1958年可就热闹了,游击队式的打麻雀变成大兵团作战。一场前无古人,轰轰烈烈的人雀大战开始了。人们使用了各种武器,竹竿、红旗、鞭炮、石子、弹弓、锣鼓、喇叭筒、洗脸盆、气枪、假人、草人,不分老人孩子,不论工人、农民、干部、学生、战士,都投入战斗。一时间,红旗飘扬,锣鼓喧天,鞭炮齐鸣,捷报频传。后来读史得知,中央和国 务院联合发布《关于除四害、讲卫生的指示》,要求"各级党组织的第一书 记对于这一运动必须亲自动手,抓规划,抓宣传,抓检查评比,并且要推动各单位的行政负责人同样亲自动手","使群众力量和技术力量相结合,使突击工作和经常工作相结合",在十年内或者提前消灭四害。《人民日报》为此而配发的社论进一步要求全国人民坚决执行这个指示,"鼓足干劲,雷厉风行,按月按季检查督促,坚持到底,务必在今年内奠定消灭四害的巩固基础,并且争取在十年甚至更短的时间内在全中国除尽'四害',使我国成为富强康乐的'四无'之邦。”接到指示后,全国各地纷纷制定落实的方案,相互之间还发起“友谊赛”,掀起了挑战与应战的高潮。各地纷纷表示要提前完成任务。譬如,淄博市提出,"要两年实现'五洁四无'";而兄弟城市烟台市更为先进,提出"要在一年中将四害完全消灭"。重庆市表现得更绝,声称"城区人民在春节前夕,苦战七天七夜,基本消灭了老鼠、苍蝇、蚊子、麻雀"。相比苍蝇、蚊子、老鼠,麻雀毫无疑问是最好对付的。在全国各地的城市和乡村先后掀起了消灭麻雀的高潮中,运动不再局限在青少年范围内,而是男女老幼全部出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更是几百万人停下一切日常工作,同时上街。在打麻雀的方法上,除以前用过的网拉、毁巢、毒饵诱杀等适用于单兵或小团体的办法外,还创造出了一些适用于大兵团作战的方法。其要点是从平地到屋顶、树梢,大家各守一块,或敲盆打桶,或持杆乱打,不允许麻雀有休息的片刻,促其心力交瘁而落地死亡,或者被赶到某一有毒饵或埋伏有火枪队的地方消灭。晚上,再掏鸟窝除掉残留的麻雀及鸟蛋——这些战术被总结为"轰"、"毒"、"打"、"掏"四部曲。记得当时全校停课,我和老父亲是站在我家的屋顶上敲铜盆,大喊大叫,不让麻雀落地,等待它们飞累了凌空掉下来摔死。史料证明,从1958年元月至1958年12月,全国共消灭麻雀21.1亿只。但从1959年春天起,病虫害就开始在全国农村突然大爆发,粮食减产,这也是三年大饥 荒的原因之一。为麻雀辩护的是少数几位科学家,最著名的是中国科学院实验生物研究所原所长朱洗教授。文革中的1968年8月,造反派到上海郊区的吉安公墓,在朱洗墓前开批判大会,然后挖墓毁棺,扬散尸骨。因为朱洗“反对消灭麻雀的最高指示”。那个年代各地的文艺工作者根据上级的要求,作歌曲,编快板,排舞蹈,拍电影,吟诗,写文章,画宣传画,出书,做了大量推波助澜的工作,全世界各国都没有我们中国的宣传工作厉害。我记得我们班主任肖老师从报纸上读到大文豪郭沫若的《咒麻雀》诗,告诉我们“郭老号召我们打麻雀呢”,借大人物的话以鼓舞我们这些农村傻孩子的士气。多年后我从历史资料里看到“流氓加才子”(鲁迅语)的马屁诗是这样写的:

麻雀麻雀气太官,天塌下来你不管。

麻雀麻雀气太阔,吃起米来如风刮。麻雀麻雀气太暮,光是偷懒没事做。麻雀麻雀气太傲,既怕红来又怕闹。麻雀麻雀气太娇,虽有翅膀飞不高。你真是个混蛋鸟,五气俱全到处跳。犯下罪恶几千年,今天和你总清算。毒打轰掏齐进攻,最后方使烈火烘。

连同武器齐烧空,四害俱无天下同。

到了大饥荒的1960年秋天,我已经上高中了,老师说,以后不打麻雀了,改为消灭臭虫。那时候饥肠辘辘,人人得浮肿病,大家也懒得去问个为什么。自新文化运动以来,科学和民主就被仁人志士作为救国、强国的药方。可在消灭麻雀运动中,动员几亿民众、消灭二十亿只左右的鸟类——如此重大的公共事务的决策,是在最高层领 导圈子里讨论一下后就确定下来的。他们并没有提请有关的专业机构进行研究和咨询,更没有付诸人民代 表大会予以审议和表决,而是直接开动宣传机器,动员大量民众付诸实施,不计人力财力的巨大浪费。这种拍脑袋式的决策,可谓既不科学,又不民主,但那是伟大领 袖亲自部署指挥的,谁敢说个不字!民间有谚语曰——“四拍领导”:"决策时拍脑袋,指挥时拍胸脯,失误时拍大腿,追查时拍屁股”。可谓 “解决小问题开大会,解决大问题开小会,重大问题不开会”,虽然也有决策正确、效率很高的时候,可一旦做错,也就遗患无穷!写于2014年7月18日

2023年2月8日修订


本篇文章由作者授权发表

图文编辑 | 张丽娜




END



微信号: sanjiacun66


观今宜鉴古 温故而知新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