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央行发改委达成共识 将编制统一绿色债目录

2017-06-14 绿金会

“央行与国家发改委已经达成共识,要在国家绿色产业目录的基础上形成一个统一绿色债券目录。”人民银行研究局首席经济学家、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绿金委)主任马骏对财新记者表示,我国的两套绿债标准大体是一致的,只是细节上有差别,但这些差别也有可能导致监管套利。


目前涉及绿色金融项目认定的文件主要有三个:一是银监会公布的《绿色信贷统计表》,二是人民银行公布的《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三是国家发改委公布的《绿色债券发行指引》。其中,在银行间市场发行的绿色金融债主要依据人民银行公布的目录;而在交易所发行的绿色公司债、企业债则主要依据国家发改委公布的指引。


三个文件均对绿色项目作了标准界定,主要含大类划分和若干细项说明;但分类方法不尽相同,覆盖交叉,在实践中存在一定困难。


建立统一的绿色债券标准是《构建绿色金融体系指导意见》中已经明确提出的一项要求。马骏指出,“目前,各方面都在准备的过程中,未来的统一绿债目录的编制将涉及央行、发改委和证监会等部门,也会广泛听取业界的意见。”

标准不统一带来实践难题

“不同政府部门对绿色项目的认定不完全相同,没有一致的标准,银行在选择项目时需要考虑很多。”近日,在兴业银行绿色金融调研中,该行一位绿色金融部人士表示,绿色金融认定标准不统一是实践中面临的主要困难。


一位人民银行地方分行人士也表示,“绿色金融面临的问题,其实还是绿色金融之外的问题。”绿色金融首要的是符合要求的绿色企业和绿色项目,但目前理论和实际层面还没有非常客观的标准,“基础不在,操作起来就有困难。”


而一个项目,是全部还是部分认定为绿色项目也是值得关注的问题。一个大的工程项目往往涉及多个领域和细分,但其中或许只有一部分被认定为绿色金融。那剩下的呢?前述兴业银行绿色金融部人士举例说:“像小城镇综合治理,街道绿化可能是绿色金融项目,道路整治和路灯更换可能不是。但对于小城镇的绿色发展和旅游生态来讲,光绿化街道是不够的。”


但有学者表示,如何界定绿色信贷是个难题,会不会有银行在统计上作假,造成信贷“染绿”“漂绿”的情况?因此,标准界定需要明确、详细。


“细到什么程度?比如生态农业有几十个经过世界自然基金会专家审过的案例,都可以拿出来比对,看银行的这笔贷款究竟是不是绿色贷款。比如什么是绿色建筑?建设部有标准,细到这个楼的建筑取光率多少等等。如果大家发现虚假数据,我们可以督促银行改正。” 银监会政策研究局巡视员叶燕斐在此前的银监会发布会上曾表示。

绿色金融标准化工程启动

6月8日,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联合发布了《金融业标准化体系建设发展规划(2016-2020年)》,明确了“十三五”期间金融市场标准化建设的工作目标和推进路径。《规划》将“绿色金融标准化工程”被列为重点工程,提出绿色金融标准体系,包括产品标准、信息披露标准,以及金融机构绿色信用评级标准等五方面的内容。


马骏表示,绿色金融标准化是一项长期工作。“绿色金融标准化体系是一个框架,应该会涉及到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基金、绿色保险等各类绿色金融产品的界定,各类绿色金融业务的流程,发行绿色金融产品主体的信息披露要求,第三方认证标准等等内容”。


他介绍,有些工作已经开展了,比如对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的定义,“我们已经有初步的版本,当然未来要完善”;而在第三方认证和对信息披露的规范等方面,“则还是刚刚起步”。


据财新记者了解,最近相关部门还在讨论绿色金融指导意见分工方案,包括一些具体的改革措施,会形成具体任务,每项任务也会指派相应部门牵头。


除了对国内绿色金融标准体系的完善和改进,中国央行等监管部门还致力于促进中国绿色金融标准与国外绿色金融标准对接。


随着中国债券市场对外开放的推进,发行规模已跃居全球第一的中国绿色债券市场引起了境外投资者的兴趣,但是中国对绿色债券的定义与国际主流存在一定差异,直接影响了境外投资者投资中国绿债。马骏此前向财新记者表示,今年中国将与欧洲投资银行合作开展中欧绿色债券标准一致化研究,目前相关工作组已经成立。


根据中诚信的统计,截至6月9日,2017年中国累计发行绿色债券36只,规模共计700.4亿元,在同期全球绿色债券市场中占比22.90%。自2016年中国绿色债券市场启动至今,境内贴标绿色债券与贴标绿色资产支持证券共计发行89只,累计规模达到2752.7亿元,约占同期全球绿色债券发行规模的32.14%。

源:财新网,如涉及版权请告知。我们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仅供参考、交流之目的。

觉得不错请在下方拇指处点赞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