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PPP邂逅绿色金融,会擦出怎样的火花?
6月14日,以“绿色金融助力环保产业腾飞”的2017中国环保产业投融资论坛在中国国际展览中心举行。本次论坛由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主办,天风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与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承办。
国务院西部地区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原副主任曹玉书在致辞中提到,如何通过绿色金融推动绿色一带一路是我们需要认真研讨的问题。习近平提出的“一带一路”国家战略赢得广泛共识,生态环境日益受到世界各国关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环境与经济联系紧密,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通过绿色金融推动绿色一带一路是践行一带一路战略的有益、有效探索。
曹玉书指出,应支持中国金融机构和环保企业到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和地区去发展绿色债券,鼓励设立合资的绿色发展基金,支持我国金融组织和跨国公司在境内发行绿色债券,开展绿色投资。
如今,PPP发展如火如荼,那么PPP改革将如何助力绿色金融,释放市场需求?论坛上,财政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中心主任焦小平与环保部环境规划院副院长吴舜泽针对此问题发表了看法。
焦小平指出,PPP是公共产品公共服务市场化社会化解决方案,是国家治理方向、政策机制的转变,是在项目层面追求物有所值的规划管理方式。
首先,政府要放宽准入、允许竞争,政府与市场应该平等的合作。其次,PPP是大投资、长期投资,政府和市场双方的信用是成功的关键。第三,针对环境问题的投资很大,但效果并不明显,很多项目仅仅投建却没有运营。因此PPP过程应强调物有所值、一体化运营。引入可测量、可汇报机制,实行按效付费机制。最后,管理方式需改进,从项目的概念到项目的采购,到项目的执行都离不开老百姓。应公开污染源,用社会、市场的力量来解决。
焦小平介绍, PPP自2014年来得到蓬勃发展有以下原因,首先得益于全面深化改革市场红利,市场得以放开;其次,积极统一标准化建设、流程建设使它易操作,可执行;最后,新常态下PPP架起了资产方与资金方间的桥梁,由于社会资本在投资之前,对商业价值、现金流、回报都进行了测算,因此投资有效率高。
此外,吴舜泽指出,社会资本投入将日趋占主导,PPP模式与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模式的推进带来社会资本投入。 PPP模式是大势所趋,污水垃圾领域强制采用PPP模式,顺应PPP模式长周期运营服务要求,PPP模式将促进财政资金使用方式变革。
公益性特征决定环保项目多为政府付费为主,缺乏有效的投资回报机制,有限的环境财政支出规模决定了现实市场容量的有限性。因此,应创新环境PPP项目投资回报机制,真正释放现实的市场需求。
绿色金融,是国际金融业发展的新方向和新趋势。如何撬动巨量社会资本与环保产业顺利对接,促进环保业与金融业的资讯资源互通,将成为当下及未来的流行课题。
【相关阅读】
来源:中国水网,如涉及版权请告知。我们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仅供参考、交流之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