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绿金会期刊 | 绿色金融6月要闻回顾

2017-07-03 绿金会

特别关注

1、绿色金融牵手环保行业

近年来,绿色金融成为环保和金融行业共同热议的话题。我国在绿色金融领域的政策正加快出台,虽然目前工作的推进仍处于起步阶段,但发展势头较好,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2、各地积极探索建立和完善绿色金融体系

记者从刚刚落幕的2017生态文明试验区贵阳国际研讨会上获悉,当前各地正积极探索建立和完善绿色金融体系,绿色金融发展迅速。


3、总理解读 | 绿色金融为何先在地方试验?

“发展绿色金融的核心是处理好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两者间关系,使绿色经济能够得到有效的金融支持,实现可持续健康发展。”李克强在6月14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说。总理指出,发展绿色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相对较快,经济效益相对较慢,而商业化运作的金融行业需要尽快实现效益增长,这就要求发展绿色金融必须协调好环境与经济效益两者的关系。


4、国务院多举措充实绿色金融主体结构建设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6月14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在部分省(区)建设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推动经济绿色转型升级。会议提及,支持金融机构设立绿色金融事业部或绿色支行,鼓励小额贷款、金融租赁公司等参与绿色金融业务。支持创投、私募基金等境内外资本参与绿色投资。


5、习近平与“十三五”五大发展理念:绿色发展理念

二十五年前他提出“绿色工程”,他说“什么时候闽东的山都绿了,什么时候闽东就富裕了”;十年前他提出“生态工程”,他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今天他提出“绿色发展”新理念,他说“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他就是我们的习大大。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毫不动摇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取得了新的重大成就。十八届五中全会强调,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这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全党同志要充分认识这场变革的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学习中国”将连续推出系列文章《习近平与“十三五”五大发展理念》,今天推出“绿色”篇。


6、央行报告详解绿色金融 支持地方开展绿色金融试点

央行5月6日发布2016年第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报告指出,未来几年,绿色金融发展将迎来新的机遇期,重点是要通过贴息、担保等方式推动绿色信贷,建立绿色产业基金,进一步发展绿色债券市场,创新绿色股票指数和相关的投资产品,在环境高风险领域建立强制环境责任保险制度,积极发展碳排放权期货交易和各类碳金融产品,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开展绿色金融试点,继续推动绿色金融领域的国际合作。


7、绿色金融试点改革 鼓励绿色企业发债、上市融资

我国在绿色金融领域的政策正加快出台,虽然目前绿色金融的推进仍处于起步阶段,但发展势头较好,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8、推动绿色转型,贷财行打造绿色金融可持续发展模式

6月7日,央视网推出《绿色发展 走向世界》短片,视频中,在多个国际场合提出“践行绿色发展的新理念,倡导绿色、低碳、循环、可持续的生产生活方式,加强生态环保合作,建设生态文明。”的生态理念和新发展观,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同和响应。


9、“一带一路”提速金融业“绿色革命”

环境保护部、外交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商务部近日联合发布《关于推进绿色“一带一路”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要促进绿色金融体系发展,鼓励金融机构、中国参与发起的多边开发机构以及相关企业采用环境风险管理的自愿原则,支持绿色“一带一路”建设,并且积极推动绿色产业发展和生态环保合作项目落地。

绿色金融政策

1、七部委印发《广东省广州市建设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总体方案》

方案指出,在广州市花都区率先开展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点,力争5年内通过制度、组织、市场、产品、服务、保障措施等领域的创新探索,试验区绿色融资规模较快增长,绿色贷款不良贷款率不高于小微企业贷款平均不良贷款率水平,基本建立综合服务辐射周边、工作机制灵活有效、风险防控稳健有序的绿色金融服务体系,在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和绿色发展、促进经济建设和生态文明协调发展等领域探索形成特色鲜明的绿色金融发展模式和成功经验。


2、七部委印发湖州市、衢州市建设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总体方案

方案指出,通过5年左右的努力,试验区绿色融资规模较快增长,“两高一剩”行业融资规模逐年下降,绿色贷款不良贷款率不高于小微企业贷款平均不良贷款率水平。初步构建各具地方特色、服务绿色产业、组织体系完备、产品服务丰富、政策协调顺畅、基础设施完善、稳健安全运行的绿色金融体系,在优化产业结构、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地方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发挥显著作用,探索形成服务实体有力、路径特色鲜明的绿色金融发展可复制、可推广经验。


3、七部委印发哈密市、昌吉州和克拉玛依市建设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总体方案

方案指出,通过5年左右的时间,逐步提高试验区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股权融资等在社会融资规模中的占比,“两高一剩”行业贷款规模和占比逐年下降,绿色贷款不良贷款率低于自治区小微企业贷款平均不良贷款率水平。初步构建具有区域特色的组织体系完备、产品工具丰富、政策支持有力、服务绿色产业、稳健安全运行的绿色金融体系,探索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经验。


4、七部委印发《江西省赣江新区建设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总体方案》

方案指出,通过5年左右的时间,初步构建组织体系完善、产品服务丰富、基础设施完备、稳健安全运行的绿色金融服务体系,绿色金融服务覆盖率、可得性和满意度得到较大提升,探索形成有效服务实体经济绿色发展的可复制可推广经验。


5、七部委印发《贵州省贵安新区建设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总体方案》

方案指出,通过5年左右的努力,基本建立多层次的组织机构体系、多元化的产品服务体系、多层级的支撑服务体系和高效灵活的市场运作机制,绿色信贷投放规模逐年上升,绿色贷款不良贷款率不高于小微企业贷款平均不良贷款率水平,绿色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绿色债券发行初具规模,初步形成辐射面广、影响力强的绿色金融服务体系,切实推进试验区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金融创新协调发展。


6、三部委规范PPP资产证券化 优先支持环境保护等产业

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证监会等三部门日前联合发布通知称,将分类稳妥地推动PPP(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资产证券化,探索项目公司股东开展资产证券化盘活存量资产。优先支持水务、环境保护、交通运输等市场化程度较高、公共服务需求稳定、现金流可预测性较强的行业开展资产证券化。


7、绿色基金撬动环保发展大格局

自去年人民银行、财政部等7部委联合印发《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提出发展绿色基金以来,这一新的绿色金融业态正在通过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动员社会资本、实施市场化运作等方式加速发展。


8、“绿色”已成信贷新标准

近几年,在各方推动下,我国绿色金融发展迅速,在多个领域实现了突破。作为资金出借方,商业银行从工作机制、信贷流程等方面不断强化绿色标准,完善绿色信贷政策,并拓展绿色信贷资金来源,支持环保、节能、清洁能源等绿色产业发展,助力经济绿色转型。对商业银行而言,“绿色”已成为新的信贷标准。


9、绿色金融产品大扩容 企业融资借力资本市场提速

过去几年,我国绿色金融发展迅猛,并且多个领域实现了创新和突破。为进一步推动绿色经济转型升级,近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在部分省(区)建设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并对其提出五项任务。选取其中的四项任务为读者进行一一解读。


10、绿色金融上升到执行层面 环境监测龙头价值凸显

6月12日,环境保护部政策法规司与证监会上市公司监管部主要负责人签订《关于共同开展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工作的合作协议》,将共同推动建立和完善上市公司强制性环境信息披露制度,督促上市公司履行环境保护社会责任。


11、绿色金融再获政策支持

近日,央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国家标准委等5部委联合发布的《金融业标准化体系建设发展规划(2016-2020年)》,确立了“十三五”中国金融业标准化的5项重点工程,其中就有绿色金融标准化工程。


12、农业PPP划定绿色发展等六重点领域

财政部、农业部日前发布了《关于深入推进农业领域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实施意见》,将重点引导和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农业绿色发展,高标准农田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田园综合体,农产品物流与交易平台,“互联网+”现代农业等六个重点领域。


13、黑陕冀等多省相继探索和推行绿色信贷政策

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使我国生态环境遭受了极大破坏,环境问题日益受到政府和公众的重视。绿色信贷是指利用信贷手段促进节能减排的一系列政策、制度安排及实践。其将金融资源配置激励机制与财税、产业、价格等宏观调控机制有机结合起来,以引导更多资本、资源投向绿色、低碳、环保产业。人大生态金融观察到,近日黑龙江、陕西、河北等多省相继探索和推行本省绿色信贷政策,引导产业转型,发展绿色经济。


14、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福建省绿色金融体系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

为全面贯彻《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和《生态文明试验区(福建)实施方案》精神,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建立健全绿色金融体系,发挥金融市场优化资源配置、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功能,支持和促进福建省生态文明建设,现制定实施方案。

“绿色金融”改革

1、5省份8个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总体方案出台

虽然8个试验区的试点时间均是5年左右,但目标上有所侧重。浙江两个城市要重点探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金融方面的实现机制,创新绿色金融对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等的服务;广东侧重发展绿色金融市场;新疆着力探索绿色金融支持现代农业、清洁能源资源,充分发挥建设绿色丝绸之路的示范和辐射作用;贵州和江西要探索如何避免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利用良好的绿色资源发展绿色金融机制。


2、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方案公布 “一地一策”展现地方鲜明特色

这五份方案已经国务院同意,由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环保部、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等七部委联合印发。本月14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在上述省(区)选择部分地方,建设各有侧重、各具特色的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在体制机制上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3、国家推五省(区)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点

不久前,国务院常务会议还决定,在浙江、江西、广东、贵州、新疆5省(区)选择部分地方,建设各有侧重、各具特色的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在体制机制上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在全球竞相发展绿色经济、寻求经济可持续发展路径的大背景下,建立和完善绿色金融体系已经成为共识。


4、五省区绿色金融试点的“差异化“意义与实践策略

在整体经济形势面临转型压力的时代下,通盘考虑各地区发展差异化特征进行选择布局,在五省区设置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为实现我国经济金融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金融体系的绿色化,提供了有力抓手和富于针对性的实践指引。

“绿色金融”产业发展

1、绿色金融创新将面临四道考题

不要用 “绿色金融”项目对接会等形式化的活动来代替推进措施,来粉饰绿色金融的实效,而应在如何推进信息共享体系建设、优化绿色金融服务环境方面下真功夫,夯实绿色金融的“基础设施”。


2、国际绿色金融发展经验借鉴

发展绿色金融是推动当前我国经济金融结构调整,实现经济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路径,是我国未来金融发展的方向,也是我国金融领域的一场创新与变革。从国际视角看,绿色金融的发展已有多年历史,已经形成成熟的发展体系,其中一些经验做法具有重要参考借鉴价值。


3、绿色金融试验区:改什么?试什么?

绿色金融试验区的建设,需要针对各地绿色发展的特色,因地制宜采取创新办法,才能对改善生态环境、资源节约高效利用以及生态文明建设产生更加积极的促进作用。


4、金融机构应把握机遇参与绿色金融发展

前不久,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在浙江、江西、广东、贵州、新疆5省(区)选择部分地方,建设各有侧重、各具特色的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在体制机制上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也从市场层面着力激发银行业金融机构作为绿色金融市场主体的活力。


5、四问绿色金融:投什么,怎么投?

毋庸置疑,金融机构特别是银行机构是践行绿色金融的主体,而地方政府则是引路人、协调者和推动者。如何有效整合金融、财政、环保等资源,完善相关配套政策体系和法律法规,改善外部环境,以动员和激励金融机构投身绿色金融,摆在5省(区)面前的有四道必答题。


6、探索绿色金融模式(治理之道)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习近平同志在主政浙江时提出的这一科学论断具有历史唯物主义的深刻内涵,阐明了生态文明建设与物质文明建设、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辩证统一关系。这一论断强调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为我们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提供了思想认识基础。


7、绿色租赁方兴未艾

作为“十三五”时期五大发展理念之一,“绿色”发展关系的不仅是生态环境,还有民生福祉。围绕绿色发展理念,金融租赁公司积极创新,探索尝试了发行绿色金融债并调整业务方向,加大了对绿色投融资项目的资金投放力度。


8、为金融发展“绿”起来支三招

随着绿色发展大潮涌起,发展绿色金融成为时代呼唤、实践要求。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时期,对支持绿色产业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绿色金融的需求不断扩大。据预测,未来5年我国绿色金融的资金需求规模将达14万亿到30万亿元。新形势下,如何让金融发展“绿”起来?这需要我们用好产品、机制、人才“三招”。

绿色保险

1、环责险正式写入顶层设计 试点逾十年叫好不叫座

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从政策层面再进一步。在日前印发的《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中明确指出,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的保险责任主要包括第三者人身损害、第三者财产损害、生态环境损害以及应急处置与清污费用4个方面。这也意味着,环责险自此走进了“强制时代”。


2、探一探“环责险”稳妥落地之难

环保部、保监会联合发布《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包括石油和化工企业在内的八类企业(单位)今后将要投保环境污染“强险”。


3、绿色保险产品有待丰富

前不久,环境保护部和保监会联合研究制订了《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征求意见稿规定,保险公司承保前,应当开展环境风险排查,掌握企业的环境风险水平。保险公司承保期间,应为投保企业做“环保体检”,即排查环境风险,充分发挥保险制度的风险预防功能。


4、立法可促强制环责险全面落实

日前,记者从保监会网站获悉,环境保护部、保监会等七部门联合发布了《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管理办法 (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 《办法》)。据了解,《办法》将按程序征求意见并接受审议之后,会以环保部、保监会部门规章形式实施。而此次《办法》的出台,意在落实《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中关于“在环境高风险领域建立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制度”的工作部署,以及《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中关于“由环境保护部门会同保险监管机构发布实施性规章”的要求。


5、环责险强制推进 险企无正常理由不得拒保

环保部联合保监会日前就《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办法》)征求意见,要求环境高风险企业必须投保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以下简称“环责险”),保险公司无正当理由不得拒保或拖延承保,一旦发生保险合同约定范围内的责任事故,保险公司须限制核定,履行赔偿保险金义务。


6、[社论]强制环责险旨在多赢,当各尽其力

6月9日下午,环保部、保监会联合发布《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下称《办法》)。该《办法》将按程序征求意见、审议后,以环保部、保监会部门规章形式实施。专家认为,这是推进环境污染强制责任险的一大进步,但仍需立法支持。


7、环责险或将推出 可令应保未保单位投保处并罚款

试行了10年的环境责任保险制度或将实现质的突破。由环保部与保监会共同制定的《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规定,从事石油和天然气开采;收集、贮存、利用、处置危险废物;化学药品原料药制造等8类企业(单位),今后或将必须投保环境责任险。


8、蛰伏十载终迎新拐点 环责险强制投保覆盖8行业

“从长远来看,企业是否参保环责险,是衡量其履行社会责任水平的一个标志。”在环境保护部政策法规司副司长别涛看来,当前各地的实践在不断地改善企业参保的环境,从企业自身来说,应该提升企业社会责任意识,认识到参保环责险对企业发展的深远意义。


9、环保责任险金融行业标准出炉 效果显现尚需时日

5月22日保监会下发实施《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责任保险风险评估指引》,这是保险业首个环保责任保险金融行业标准,为保险公司承保前的风险评估制定了指导标准,对环境污染责任保险风险评估的及业务开展将起到指引及规范作用。


10、昆山诞生首单四方共管“环责险”

气体泄漏监控预警改进措施2项、清洁下水系统防控改进措施2类4项……昨天上午,昆山台资企业镒松化工有限公司收到第三方机构送上门的《环境风险改善建议报告书》以及保险公司的一份“环境污染责任险保险单”。这是昆山开发区主导建立环保大数据共享机制催生出的首单四方共防共管“环责险”。

绿色债券

1、中国三峡集团境外发行6.5亿欧元绿色债券项目

2017年6月21日,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三峡集团”)境外子公司成功完成6.5亿欧元7年期绿色债券发行。本次债券发行是三峡集团在国际市场上的首单绿色债券,也是中国实体企业的首单绿色欧元债券,突出了三峡集团在清洁能源领域引领者的地位。


2、“十三五”期间绿色债券潜在市场规模有望达5.4万亿元

近年来,绿色债券越来越“红”,成为了我国绿色金融领域大力发展的融资工具。所谓绿色债券,即一种把所获资金专门用于资助符合规定条件的绿色项目或为其进行再融资的债券工具。相比普通债券,它在债券募集资金的用途、绿色项目的评估与选择程序、募集资金的跟踪管理及要求出具相关年度报告等方面有特殊性。


3、合力推进绿色金融落地生根

近年来,多家商业银行加快推进绿色信贷业务,一批绿色债券成功发行。然而,与巨大的市场需求相比,绿色金融仍存巨大缺口。据保守估算,我国需要的绿色投资每年达2万亿元,但财政最多只能提供其中15%的资金,85%以上绿色投资需要其他资金补给。


4、央行发改委达成共识 将编制统一绿色债目录

“央行与国家发改委已经达成共识,要在国家绿色产业目录的基础上形成一个统一绿色债券目录。”人民银行研究局首席经济学家、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绿金委)主任马骏对财新记者表示,我国的两套绿债标准大体是一致的,只是细节上有差别,但这些差别也有可能导致监管套利。


5、券商承销绿色债券走俏背后的逻辑

6月8日,国家开发银行在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增发了2017年第二期绿色金融债券。据了解,这期债券发行量不超过50亿元,东方证券牵头5家金融机构为主承销商,募集款项全部投向以绿色循环发展为专题的节能和污染防治两个类别、4个项目。


6、华电集团公司完成首期绿色公司债券发行

6月7日,华电集团公司完成2017年绿色公司债券首期(3+2年期)发行工作,成为公司系统发行的首支绿色债券,最终发行规模20亿元,票面利率4.80%。


7、星巴克可持续债券评析

星巴克可持续债券的发行为我国拓展社会债券支持的项目范围以及发行人类型提供了良好的范例。中国金融市场以社会改善为主题的债券仍在刚刚起步阶段。除扶贫之外,如何对社会项目进行定义,如何统计社会债券达成的社会影响,是否需要对社会债券进行第三方评估认证,都是可以探索和创新的议题。随着市场的不断发展以及相关政策的支持,相信会有更多社会债券的发展机会,以更有效地金融手段参与解决更多的社会问题。


8、全国首单境外非金融企业绿色熊猫债成功发行

中国电力新能源发展有限公司2017年度第一期绿色非公开定向债务融资工具在银行间市场成功发行。该债券是国内首单境外非金融企业绿色熊猫债。


9、国内绿色债券品种扩容 首单融资租赁绿色债券发行

从零规模到全球最大的绿色债券市场,我国绿色债券市场品种不断丰富。近日,由兴业银行主承销的国内银行间及交易所市场首单融资租赁绿色债券(PPN)——中电投融和融资租赁有限公司2017年度第一期非公开定向债务融资工具成功发行。


10、首创股份成功发行首单可续期绿色公司债

据首创股份5月27日公告,公司已于5月26日成功簿记发行非公开可续期绿色公司债,发行规模为人民币10亿元,票面利率5.5%,期限为“3+N”年(“N”表示发行人有续期选择权即有权选择将本期债券延长一个周期)。据首创股份相关人士介绍,此笔公司债突出了“可续期+绿色”的概念;可续期即永续类产品,每三年可以选择赎回或重置,在会计处理上可计入权益,能够有效降低公司资产负债率约1-2个百分点。


11、安徽获准发行全国首只绿色创投债券

日,安徽省铜陵发展投资集团有限公司12亿元绿色债券获国家发改委批准,所筹资金全部用于铜陵铜发绿色产业投资基金的注资,支持其以股权投资方式促进绿色企业全生命周期的发展。本期债券是全国首只结合了绿色概念和创业投资概念的企业债券,是我省企业债券的又一创新品种。本期债券丰富了我国绿色债券的发行主体,拓宽了相关企业融资渠道,是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加快金融和资本创新体系建设的具体实践。

银行

1、河南银行绿色信贷余额近1500亿元

记者27日从河南银监局获悉,近年来随着绿色金融理念的普及,河南银行业绿色信贷发展迅速,截至今年一季度末,河南银行业绿色信贷余额接近1500亿元。


2、新动力:银行信贷“绿色化”程度 或将纳入考核体系

“就目前来看,央行探索将绿色信贷业绩评价纳入宏观审慎评估体系(MPA)考核方案具有可行性,由于MPA考核本身可以从总量和结构两个角度对银行信贷产生影响与约束作用,因而将对绿色金融发展产生一定的正向激励。”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业内专家普遍表示。


3、甘肃银行成立绿色金融部支持甘肃省绿色金融发展

“拥有青山绿水和蓝天白云的美好环境,是广大人民共同的愿望和福祉,也是金融机构需要共同担当的使命和责任。”6月21日,甘肃银行董事长李鑫在该行成立绿色金融部时表示:“作为一家由省委省政府直接管理的地方法人银行,甘肃银行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全力支持甘肃省构建绿色金融体系。”


4、租赁业如何践行绿色金融 农银租赁已经做出尝试

在“三农”领域,农银租赁与财政部、农业部合作开展农机租赁业务试点,同时积极探索出多种农机租赁业务模式,重点支持了采棉机、甘蔗收获机、番茄采收机等技术领先农机设备的引入,扩大生产规模,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与品质。


5、商业银行加快绿色金融布局

绿色金融正在成为助推我国绿色发展的重要引擎。日前,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在浙江、江西、广东、贵州、新疆五省(区)建设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在政策推动下,各家商业银行积极行动,纷纷加快了绿色金融布局。值得关注的是,人民银行正在研究绿色信贷纳入宏观审慎评估体系(MPA)考核的方案,而一旦政策出台将为绿色金融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6、绿色金融“点亮”一带一路 兴业银行牵手2017阿斯塔纳世博会

备受瞩目的2017世界博览会目前正在哈萨克斯坦首都阿斯塔纳火热进行中,作为中国馆的唯一金融服务商、中国绿色金融先行者,兴业银行展台如期亮相,其在绿色金融领域的11年探索实践和突出成效,以及服务“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绿色发展的未来规划,成为本届世博会中国展馆的一大亮点,引起与会国际参观者关注。


7、招行济南分行加大绿色信贷投放

招行济南分行重视绿色金融业务发展,加大创新力度,采取措施压缩退出高耗能、高污染及过剩产能行业信贷,2016年全年压缩退出行业信贷余额39.29亿元。截至2016年年末,该行绿色贷款余额76.69亿元,同比增加27.99亿元;绿色贷款占各项贷款余额的11.5%,同比提高6.4个百分点。


8、兴业银行累计提供绿色融资项目超万亿元 每年可减排二氧化碳7408万吨

6月12日,兴业银行南昌分行与江西省碳排放权交易中心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双方秉承可持续发展理念、致力于以金融创新和交易服务实现有效的低成本减排,推进江西省碳排放权交易工作和江西省生态文明建设。


9、工行北京分行积极推动绿色金融发展

记者近日从中国工商银行北京市分行了解到,在中国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2016年信贷政策导向效果评估工作中,该行连续第二年在绿色信贷领域获得一等奖,在参评的45家同业中名列前茅。


10、央行研究新措施激励绿色金融投入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陈雨露16日表示,央行正在研究探索把绿色信贷纳入货币政策操作合格质押品范围和宏观审慎评估体系(MPA)中,以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绿色金融投入力度。


11、兴业研究:建设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快评

随着绿色金融市场结构性风险逐步显现,完善信息披露和绿色信用评级等基础机制、强化市场风险管理,将成为未来绿色金融体制机制建设和创新的重点领域。


12、兴业银行将向福建 投放绿色金融业务1300亿元

6月9日,兴业银行行长陶以平在福建省绿色金融发展专题会上宣布,争取到2020年末,兴业银行在福建省内的绿色金融业务累计投放量和余额在目前的基础上翻一番,即累计投放量超过1300亿元,余额超过600亿元。


13、国开行推出绿色循环发展专题绿色债券

国家开发银行6月8日将在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增发2017年第二期绿色金融债券。据悉,本期债券发行量不超过50亿元,发行人委托东方证券、中信证券、光大银行、第一创业证券和洛阳银行作为主承销商,募集款项全部投向于以绿色循环发展为专题的节能和污染防治两个类别、四个项目。


14、工行近万亿元融资 “贷”动经济绿色发展

工商银行积极践行“绿色发展”和“绿色金融”理念,通过信贷结构的绿色调整,促进经济社会实现绿色发展。截至2016年12月末,该行在绿色经济领域的贷款余额约为9800亿元,为绿色交通、可再生能源及清洁能源、自然保护、生态修复等领域的一大批优质企业和重点项目提供了融资支持。


15、兴业开展绿色金融支持 撬动绿色能源杠杆

为了支持新能源环保企业,兴业银行北京昌平支行结合地域优势,抓住新农村建设的市场契机,在今年2月份推广太阳能结算卡业务,截至目前为止,该支行已参与16个村镇新能源改造,受惠客群达400余家庭,预计资金存量年新增可达2000万左右。


16、江西银行加速构建绿色金融服务体系

近日,江西银行近日发布绿色金融债券募集资金使用情况专项报告显示,截至2017年3月31日,该行两期绿色金融债券发行募集资金投放于绿色产业项目贷款,投放总金额共计62.01亿元,投放余额62.01亿元,闲置资金为17.99亿元。


17、“青海银行业2016年度绿色信贷工作优秀单位”

日前,青海银监局、青海省银行业协会表彰了青海银行业2016年度绿色信贷工作优秀单位和先进个人,中国工商银行青海省分行被授予青海银行业“2016年度绿色信贷工作优秀单位”称号。


18、河北银行以绿色信贷促全省产业结构转型

河北银行积极调整信贷政策、创新融资模式,从授信政策、产品创新、业务流程等方面,加大对绿色产业、污染防治和节能减排项目的支持力度,以绿色信贷促转型发展。目前,全行绿色信贷余额38.8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8.89亿元,增长29.72%。


19、交通银行江苏省分行加强绿色信贷管理

为响应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积极支持地区环境改善,推动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重视环境保护,自觉升级改造环保工艺,交通银行江苏省分行不断加强绿色信贷管理工作。一是从源头抓起,做好绿色信贷标识管理。二是考核先行,强化绿色信贷工作推进落实。三是重点培训,推广绿色信贷理念,引导绿色信贷工作。

企业

1、华科金控与绿金平台战略合作助力绿色金融

6月26日,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绿色金融分会常务副主任兼秘书长杨秋生、常务副秘书长王叶、产业发展部主任刘畅一行三人到访深圳华科金控集团(简称“华科金控”),华科金控副总裁富剑萍、品牌总监张弘参加本次交流,双方在开展绿色金融领域方面进行了深度的交流。未来,双方将充分发挥行业及金融资源的协同效益,共同探索在绿色金融领域的模式创新,构建“绿色金融管家”体系,助力环境及能源企业轻松“嫁接”绿色金融,全面服务于绿色实体经济发展。


2、中债绿色系列指数应用取得新突破

作为国内首个以绿色债券为主要投资标的银行理财产品,“万利宝—绿色金融”绿色债券指数型理财产品的本金部分投资于中债—兴业绿色债券指数,并参考中债—兴业绿色债券指数表现,动态设定业绩比较基准。


3、高能环境:拟发行12亿元绿色债券和8.4亿元可转债

高能环境6月21日晚发布公告称,公司拟申请非公开发行不超过人民币12亿元(含12亿元)的绿色公司债券,债券的期限为不超过3年期,可一次发行或分期发行。本次非公开发行绿色公司债券募集资金拟用于公司(含下属子公司)绿色产业项目建设、运营、收购或偿还绿色产业项目贷款等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用途。


4、CBI:为什么中国的绿色债券市场比你想象的更规范?

事实上,除了中国之外,全球没有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监管机构会要求所有债券发行必须事先通过审批,这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目前围绕国际市场自律监管的不确定性。中国如何以绿色金融支持“一带一路”建设将会是下一个重要看点。


5、华夏租赁绿色租赁项目投放超80亿元

华夏金融租赁紧扣国家宏观政策和产业政策,深耕新能源、节能环保等绿色业务领域,在为实体经济服务的同时,不断打造绿色租赁业务特色,近年来累计投放各类新能源项目已超过80亿元。


6、2.2亿中国人8个月种树845万棵 蚂蚁森林成绿色金融国际标杆

二十国集团(简称“G20”)框架下的绿色投资大会于当地时间5月30日在德国柏林举行。这是G20框架下第一次把绿色和金融科技结合起来的专题会议,会议期间,提醒2.2亿中国人每天早起的蚂蚁森林,再次成为全球绿色金融关注的焦点。绿色数字金融联盟发布了这次会议上唯一一份专题报告,称赞蚂蚁森林的中国实践是世界标杆。

地方

1、赣江新区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建设获国家批复

记者从政府部门获悉,6月23日,经国务院同意,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环保部、中国银监会、中国证监会、中国保监会联合印发《江西省赣江新区建设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总体方案》(简称《方案》),标志着赣江新区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建设正式获得国家批复。《方案》明确了试验区建设的主要目标:通过5年左右的时间,初步构建组织体系完善、产品服务丰富、基础设施完备、稳健安全运行的绿色金融服务体系,绿色金融服务覆盖率、可得性和满意度得到较大提升,探索形成有效服务实体经济绿色发展的可复制、可推广经验。


2、绿色金融渐入佳境 广东产权交易中心3年成交1200亿

在第六届中国(广州)国际金融交易·博览会(下称“金交会”)上,绿色金融受到高度关注。广东省产权交易集团探索金融+交易模式,三年来累计成交金额超过1200亿元。


3、积极推动贵安新区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点

6月14日,国务院决定分别在东、中、西部地区选取5个省(区)开展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点工作,贵州省贵安新区成为全国首批,同时也是西南地区唯一一个获准开展绿色金融改革创新的国家级试验区。


4、绿色金融成江苏发展新引擎

记者日前在首届“绿色金融论坛”上了解到,江苏省将把绿色金融作为经济发展的新“引擎”,重点围绕绿色信贷、绿色保险等方面,取得积极成效


5、贵州省积极探索绿色金融创新 促进绿色信贷工作扎实开展

6月14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在贵州等5省(区)选择部分地方,建设各有侧重、各具特色的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在体制机制上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在此之前,贵州省已围绕绿色金融创新作了许多积极探索。


6、陕启动2017年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探索“绿色信贷”

6月6日,记者了解到,陕西省将启动信用大数据业务系统建设,开展政务诚信评价试点与政府机构失信问题专项治理,推行企业环境信用承诺、环境行为信用评价和环境违法“黑名单”制度,并支持西安高新区创建全国信用建设示范园区。


7、2020天津绿色低碳产业产值将逾千亿

近日,天津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贯彻落实“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指出,要做大绿色低碳产业,支撑美丽天津建设。


8、丽水市“绿色金融提升年”活动启动

近日,丽水银行业优化服务实体经济工作会议暨“绿色金融提升年”活动动员大会召开。会议要求,要持续改进金融服务,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确保银行与地方经济实现双赢,共同努力,上下齐心,为促进丽水经济快速增长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行业报告

1、《2017互联网+生态金融趋势报告》发布:互联网将为绿色金融实现整合、管控与征信功能

2017年6月25日,“绿色金融、水环境产业生态化发展研讨会”在杭州举行。同日,浙江大学经济学院中欧一带一路发展研究中心、浙江碳银互联网科技碳银研究院、南方中金环境股份有限公司、交通银行浙江省分行共同发布了《2017互联网+生态金融趋势报告》。


2、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发布“绿色领先股票指数”方法学

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6月14日在“2017中国环保产业投融资论坛”上,公开发布“绿色领先股票指数”方法学。该指数方法学研究获得了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和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的大力支持。


3、企业主体绿色评级方法研究及应用案例

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时期,对支持绿色产业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绿色金融的需求不断扩大。建立绿色评级体系是绿色金融的一项核心基础性工作。绿色评级体系可较科学地评估项目、企业的环境正负外部性,在项目或企业主体涉及污染影响、生态影响和资源可持续利用等绿色因素方面进行一致可比的有效评价。

专家观点

1、巴曙松:绿色金融:有何挑战?机遇何在?

据《中国银行家调查报告(2016)》数据显示,有超九成的受访银行家认为绿色金融在未来五年中可能成为银行业务不可忽视的一部分。今年以来,随着一系列相关文件的出台,绿色金融标准化工程正式开启。那么现在发展绿色金融存在哪些挑战,又面临哪些机遇呢?


2、张锐:改革创新中谨防绿色金融的市场风险

根据国务院做出的在浙江、江西、广东、贵州、新疆5省(区)选择部分地方建设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的决定,绿色金融接下来将在试验区落地开花。而随着改革创新的展开,防范绿色金融的市场风险也同时提到了前台。


3、殷红:推动绿色金融大有可为

银行等金融机构可以通过融资标准来降低环境风险,加大对绿色项目和企业的支持力度,通过标准、客户选择、行业政策来支持产业转型。


4、央行马骏:绿色金融体系出现诸多创新产品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首席经济学家、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主任马骏称,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环保、清洁能源,绿色建筑,绿色交通等绿色领域的投资市场,现在有十几个省市已经发起了有地方政府背景的绿色产业基金。马骏是在青云创投企业家峰会上做上述表述的。青云创投是国内专注环境领域投资的知名投资机构。


5、欧阳宸:绿色金融创新助力军民融合发展

中国经济网专栏作者欧阳宸认为,军民融合是金融机构发展的重大机遇,绿色金融机构要把握好这一重大历史机遇,主动对接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带来的新需求,积极推进自身业务架构和经营服务模式的转型,不断开拓新市场、开发新产品、开创新业务,进一步优化信贷结构,全面提升服务实体经济的效率。


6、浙商银行行长刘晓春:绿色金融不能单纯地谈贷款、授信

“从商业银行的角度来看,‘绿色金融’不能单纯地谈贷款、授信,要转变理念,发挥‘绿色助推器’和‘绿色过滤器’的作用,优化资源配置,助力社会发展。”6月27日,浙商银行行长刘晓春在浙商银行2016年社会责任报告发布会上表示。记者了解到,这也是该行自2016年3月港股上市以来首次公开发布社会责任报告。


7、兴业银行薛鹤峰:全力支持福建绿色金融体系建设

“拥有青山绿水、蓝天白云是海峡两岸人民共同的愿望和福祉,也是金融业需要共同担当的使命和责任”。6月18日,兴业银行副行长薛鹤峰出席在厦门举行的海峡金融论坛时表示,福建的绿色金融发展基础良好,市场空间广阔,作为总部位于福建的全国性股份制银行,兴业银行将充分发挥自身在绿色金融领域的领先优势,围绕《福建省绿色金融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全力支持福建省构建绿色金融体系。


8、陈雨露:探索将绿色信贷业绩评价纳入宏观审慎政策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陈雨露日前出席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介绍建设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陈雨露指出,人民银行将会同相关部门全力地支持五个省(区)绿色金融的改革试点,为改革创造良好的环境。其中包括探索把存款类金融机构的绿色信贷业绩评价纳入到宏观审慎政策评估体系(MPA)。


9、罗永国:成为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后 贵州要做哪些事?

中国人民银行贵阳中心支行金融研究处处长罗永国表示,从试点的内容来看,5个省(区)改革创新方案的基本内涵是统一的,以金融创新推动绿色产业发展为主线,以制度创新为重点,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要在制度、组织、市场、产品、服务、政策保障等6个方面进行探索实践。


10、毛涛:我国绿色制造体系构建面临的困境及破解思路

《中国制造2025》作为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的第一个十年行动纲领。该战略把“绿色制造”摆在突出位置,将绿色发展作为建设制造强国的重要着力点,明确提出将“绿色制造工程”作为重点实施的五大工程之一。为推动实施绿色制造工程,近些年,我国颁布了《绿色制造工程实施指南(2016—2020年)》《工业绿色发展规划(2016—2020年)》等配套措施。构建绿色制造体系,已经成为我国制造业发展的主攻方向。


11、黄润秋:绿色科技创新对破解环发难题有重要作用

国际清洁技术峰会暨环保技术国际智汇平台第二届年会在京举办。本次年会的主题是“以技术创新推动环境质量改善”。环境保护部副部长黄润秋在致辞中指出,绿色科技创新对破解环境与发展难题具有重要作用。


12、陈炳华:2017年1季度河北发放绿色信贷2213.99亿元

8日,银监会在京举行第114场银行业例行新闻发布会,河北银监局党委委员、副局长陈炳华在发布会中表示,河北银监局坚持绿色发展理念,督促银行业机构积极落实“有扶有控”的差别化信贷政策,促进产业结构调整。2017年一季度,河北省银行业累计发放绿色信贷14.4万笔2213.99亿元。


13、洪磊:运用责任投资改善资管业长期绩效

6月6日,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会长洪磊在“新理念·新趋势·新发展——2017中国责任投资论坛”上表示,经过三十多年的高速发展,中国经济已经步入新常态,面临新机遇和新挑战;经过近二十年的革故鼎新,中国资产管理业也步入新的发展阶段,需要探索新思路、新方向。


14、陈亚芹:85%以上的绿色基础设施项目要靠社会融资解决

“在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我国对于绿色投资的需求巨大,绿色金融发展前景广阔。”在5日召开的“2017国际环保新技术大会”绿色金融主题论坛上,中国人民银行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特约专家、财政部PPP专家库成员陈亚芹表示,“十三五”期间,包括地铁、轻轨、城市清洁能源、绿色建筑、城市环保水务等国内绿色基础设施项目的投资有望超过10万亿元,其中85%以上将依靠财政资金以外的社会融资来解决。


15、曹明弟:上市公司强制性环境信息披露有望入证券法

近年来,绿色发展被提升至国家战略的最高层面,而绿色金融则成为经济转型过程中重要的推动力量。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绿色金融部副主任、生态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员曹明弟在接受中国财富网专访时表示,绿色金融将资金引入绿色产业,通过金融的资源配置作用,推动环境保护和社会可持续发展。


16、张俊杰:发展绿色金融不能唯“指标论”

日前,昆山杜克大学环境研究中心主任张俊杰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只要有考核就会有考核对策,金融考核不能搞这种“包装的游戏”,不应该要求绿色金融机械性地达到某个指标,而是要考核具体的项目,筛选出一批有示范性的项目,也不应该强制金融机构去做绿色金融。



【往期回顾】

★ 绿金会期刊 | 绿色金融5月要闻回顾

★ 绿金会期刊 | 绿色金融4月要闻回顾

★ 绿金会期刊 | 绿色金融3月要闻回顾

源:绿金会,如涉及版权请告知。我们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仅供参考、交流之目的。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