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环境风险分析助推金融机构绿色转型

2017-07-21 绿金会


当前,保护环境、绿色发展已成为全球性议题,环境风险日益受到金融机构的重视。


“环境风险的识别和评估是践行绿色金融的关键抓手。在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的指导下,工商银行率先开展了环境风险对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压力测试研究,前期以火电、水泥等行业进行了实证测算,钢铁行业的环境风险压力测试也已经完成。未来压力测试范围将拓展至有色、化工、造纸、印染等行业。”中国工商银行副行长张红力在7月17日举办的环境风险分析国际讨论会上透露。


环境风险分析国际讨论会由工商银行主办,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指导。会议中,来自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监会、环保部、保险学会、英格兰银行、瑞士信贷、法国巴黎银行、苏黎世大学、彭博、明晟、标普、能源基金会等机构的约20多位中外专家学者分享了最新的研究成果,共同探讨环境风险分析的最新工具及未来发展。来自国内外政府部门、金融机构、第三方评估机构的逾100位环境风险分析领域的专家和代表参加了这次会议,能源基金会(中国)、B20中国工商理事会和中国城市金融学会为会议提供了支持。


业内专家认为,对环境风险进行量化分析,可以为金融监管部门和商业银行制定绿色金融政策、推行绿色信贷提供重要依据。2016年8月31日,中国人民银行等七部委发布了《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绿色金融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2016年,中国人民银行与英格兰央行共同成立了G20绿色金融研究小组,中国工商银行作为其成员单位之一,向G20递交了环境风险压力测试研究报告,对全球环境风险量化起到了引领作用。2017年,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汉堡峰会,G20绿色金融研究小组继续将环境风险量化作为其核心议题之一,作为绿色金融相关成果写入了《G20汉堡行动计划》。


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首席经济学家马骏指出,环境风险分析有两个重要意义,一是防范金融风险,二是推动经济机构绿色转型。在此过程中,金融机构也可能面临环境气候变化导致的风险,如估值风险、法律风险、业务风险等。如果金融机构能够很好地应用环境风险研究的成果,不仅能够促进自身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也将加速经济向绿色的转型。


中国银监会研究局巡视员叶燕斐建议,银行业要特别重视煤炭、煤发电、煤化工等领域存在的风险,在制定战略时要充分考虑到压力测试成果。他表示,压力测试是非常好的工具,通过这一方法可以从整体上来分析环境和社会风险变大、逐渐内生化的过程中是如何影响到资产质量,从而提醒银行机构更好地配置资源。他提醒,金融机构要重点关注四大行业的环境风险,包括煤矿、煤发电、煤化工、高水坝电站等,其中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煤发电项目要审慎考虑。因为可再生能源发展非常快,风电领域中国发电成本价格已经能够对煤发电形成竞争力,而在“一带一路”上很多国家风力资源很丰富。同时,目前太阳能发电成本下降也非常快。


在此次讨论会上,工商银行还发布了最新研究成果《ESG绿色评级与绿色指数研究报告》和《环保政策变化对商业银行钢铁行业信用风险影响的压力测试分析报告》,这标志着工商银行在环境风险量化领域已经形成了一系列拳头智库产品,并处于全球领先地位。


工商银行城市金融研究所所长周月秋基于钢铁环境风险压力测试结果建议,一是继续执行差异化信贷政策,在有效把控实质风险的前提下,择优支持行业内优质的龙头骨干企业,关注钢铁行业优质企业环保领域业务机会;二是从结果来看,重点大中型钢铁企业对环保投入的抗压能力比较强,对去产能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力度的影响仍需密切关注,进一步提高风险防范意识。


作为国内首家加入“金融机构能源效率声明”的大型商业银行,工商银行已将实施绿色信贷、建设绿色银行作为长期发展战略,并建立起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绿色发展长效机制,在通过绿色信贷服务实体经济转型、支持绿色产业发展以及开展前瞻性研究工作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绩。截至2016年底,工商银行投向绿色项目的贷款余额为9785.61亿元,占同期公司贷款比重为14.2%,贷款余额较2015年增长7.0%,高于同期公司贷款余额增速约6.8个百分点。工商银行开展的“环境风险对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影响的压力测试研究”等绿色金融领域前沿性研究,在全球商业银行中处于领先地位。



【相关阅读】

★ 环责险强制推进 险企无正常理由不得拒保

★ 环责险拟出新规 环境高风险企业装上“安全阀”

★ “环责险”管理办法征求意见 全国投保企业已有1.44万家次

★ 绿色基金撬动环保发展大格局

★ 国务院多举措充实绿色金融主体结构建设

源:金融时报-中国金融新闻网,如涉及版权请告知。我们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仅供参考、交流之目的。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