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金融发展的挑战和难点是什么?
马骏谈绿色金融:中国和欧盟标准不统一,怎么办?
中国是全球首个拥有比较完善的绿色金融政策体系的经济体,在绿色金融的道路上,一直走在世界的最前沿,引领着全球绿色金融市场的发展。目前,从全球范围来看,绿色债券占总债券比例仅有0.2%;而在中国,比例是2%,是全球水平的10倍。
去年,由中国倡导发起的G20绿色金融研究小组提出了推动全球绿色金融发展的七项倡议,写入《G20杭州峰会领导人公报》。今年,研究小组又提出了推动金融机构开展环境风险分析和改善环境数据可获得性的倡议,写入了《G20汉堡行动计划》。
当前,绿色金融发展的主要挑战和难点在哪儿?绿色金融领域最有效的工具是什么?面对中国和国际关于“绿色”概念的定义差异,怎么实现标准化?……带着许多困惑,近期在由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与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等五家机构共同主办的绿色金融国际研讨会上,记者特别采访了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特别顾问、G20绿色金融研究小组共同主席、中国绿金委主任马骏。
马骏认为,缺乏政策信号、缺乏对“绿色资产”的定义、长期项目的贷款期限不相匹配、缺乏能力建设是绿色金融发展的四大挑战。他还认为,中国和欧美绿色定义的不同,主要是各自应对问题的优先次序不同,中国环境治理优先层级高,所以清洁煤纳入了绿色领域。
针对绿色金融如何吸引投资者及社会投资加入,马骏相信绿色公司的融资成本最终会下降。绿色公司的信用风险更低,贷款和债券的利率也会更低。
马骏在回答记者提问时,重点谈到绿色金融发展四个方面的挑战,即缺乏政策信号、缺乏对“绿色资产”的定义、长期项目的贷款期限不相匹配、缺乏能力建设。
在G20绿色金融研究小组成立以前,马骏指出,当时还没有很多国际政策信号,向政府、政策制定者、金融机构、市场参与者阐述和宣传绿色金融理念是重要的。
另一个绿色金融项目特别是长期项目所面临的障碍和挑战是贷款期限的不相匹配,马骏谈到。许多绿色金融项目,比如地铁、铁路、水处理、固废、新能源等等,投资周期长,收回投资可能需要10年、15年甚至20年时间,远远超过了发展中国家银行系统的贷款期限。
“如果研究中国的银行体系,你会发现中国的平均贷款期限仅有两年。所以如果你要为一个10年期的项目融资,你就需要融资5次。这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投资风险,也就是说,只要没有拿到下一期的融资贷款,项目就被迫要停止,(之前的贷款也就)成为了不良贷款。”马骏解释。也是为了解决贷款期限不匹配的问题,引出了目前对绿色债券市场发展的探讨,通过绿色债券能够直接对项目提供长期融资。
缺乏能力建设也是面临的挑战之一,尤其是在鉴定环境风险、分析和量化风险方面,这也是为什么第二年G20绿色金融研究小组在推动金融机构开展环境风险分析。马骏谈到,“今天上午关于能力方面我提到了四点,政府能力、金融机构能力、行业的融资能力、学者的能力。在能力建设上,起码还需要5到10年时间。”
再来就是缺乏标准化。许多绿色资产目前还没有被标准化和归类。“因为这些绿色资产没有被标准化和归类,即使投资者想要投资绿色资产,他们也找不到投资对象。”马骏表示。
绿色资产标准化是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实际上,比起其他一些国家,中国的行动更快。“我们现在有绿色贷款、绿色债券的标准,但还没有绿色保险、绿色基金等等的标准,在建立绿色标准体系的路上,我们才走了一半。”马骏提到,但是有些国家现在还没有任何的定义,比如绿色信贷,目前全球仅有三个国家推出了这个概念;关于绿色债券,许多国家目前也没有这个概念。所以,绿色资产标准化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而是要走许许多多步,才能最终通向一个统一的全球绿色资产标准体系。
中国和欧洲的绿色标准不统一,怎么办?
对于中国和欧洲绿色标准不统一,马骏表示,目前欧洲其实还没有达成自己内部的共识,没有一个欧洲自身统一的标准。还需要先有一个欧洲统一的标准,才能拿来跟中国的标准作比较。
“事实上,目前欧洲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可以拿来同中国比较。欧洲许多银行包括欧洲投资银行(EIB)有自己的以市场为基准的绿色债券规则。许多不同的‘标准’没法同一个标准来做比较,一旦欧洲达成共识,就有可能比较标准的不同。”马骏谈到,“中国和欧洲的合作最早是从绿色金融委员会和EIB开始,之后EIB在欧洲市场引入了的参与者。如今已经推进到了欧盟委员会层面,对于欧洲是不是应该有自己的绿色债券标准也在讨论之中。”
从技术角度出发,马骏认为目前西方世界的许多标准对应中国的标准来看,每个种类都有重叠的部分。他同时提出了一种设想,“如果我们设计一套系统,欧洲的绿色品种的目录是中国的绿色品种目录的子目录,这样既可以削减交易成本,又可以降低国际投资者寻找项目需要付出的成本。”
同时,马骏提到了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在设定绿色金融标准时优先考虑的事项有所区别。
“对于以中国为例的发展中国家,从环境角度出发,我们的目标不仅仅是要降低碳排放,还要应对大气、水体、土地污染等诸多环境问题,而这些问题的其中一些在欧盟国家并不显著,这就是为什么在界定绿色债券的问题上,中国的一些优先事项在欧洲也许就不是优先事项。”
马骏随后用“夹克衫”和衬衫“比喻了中国和欧盟的关系。“中国的绿色债券目录相比欧洲可能更长,所以称为夹克衫,更大。欧洲呢,就是衬衫。里面的那层(衬衫)也更干净。”
而对于标准争议的焦点“清洁煤”,马骏谈到,清洁煤反映了环境层面需要考虑的优先事项。比如中国有优先解决大气污染问题的需要,就会投入很多力量去降低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这些污染物主要来自燃煤发电,浓度降低可以通过脱硫、脱硝工艺来实现。但如果优先考虑的是碳减排,就需要禁止燃煤发电来实现零排放。
所以,绿色金融的标准不仅仅要从基本的技术角度来定义,也同时反映了国家在环境政策方面的优先考虑事项。
“不过,通过一些途径我们可以实现趋同,比如在清洁煤领域,或许可以通过更严格的定义规定,选择特定的技术列入绿色债券支持的项目中。一旦标准变得更严格,两种标准之间的不同将会缩小,这是我们可能采取的方法之一。”马骏说。
最有效的融资工具是什么?如何吸引投资者?
“不同领域来看,有效的工具都不尽相同。”对此,马骏谈到。“举例来说,对于解决贷款期限的不匹配问题,最有效的工具是绿色债券。但在其他的方面,比如我们讨论的绿色资产证券化,我认为也是解决贷款期限不匹配问题的一个非常聪明的手段,但还有待开发。”
在吸引投资者方面,马骏提到,目前,七个部委在联合推动绿色金融发展,推进新规则、政策和刺激措施的出台,成果显著。
在刺激措施方面,主要从融资成本和企业名誉两个角度出发。“我们已经看到了一些好的信号,激励和刺激措施已经在形成。目前,一些地方政府已经开始激励当地公司发行绿色债券。5个地区试点项目每个地区都有一个不同的政策,对绿色项目提供津贴补助或者是担保。绿色项目的融资成本将会下降。”马骏表示。
另一个角度就是企业名誉。在发行绿色债券前,公司必须要经过核查和认证过程,才能成为 “绿色公司”。这样一来,他们不仅被贴上了绿色债券的标签,同时自动获得了“绿色公司”标签,带来了更多的业务机会。比如,在供应链领域,如果客户要求仅能从绿色供应商处购买绿色原材料,作为绿色公司就轻松获得了订单。其他领域也相似。虽然机会难以立刻量化,但是潜力是巨大的。
“我相信绿色公司的融资成本最终会下降。绿色公司的信用风险更低,贷款和债券的利率也会更低。”
最后,谈及中国绿债市场上境外机构发行的熊猫债,马骏表示,目前熊猫债在中国绿债市场的占比非常小。“任何符合熊猫债发债条件的机构,都可以发债。所以,大体来说,是不是要发行熊猫债还要取决于发债机构自身的兴趣。所以我们需要做的是,提高债券发行者的积极性,让他们更愿意发行绿色债券而不是其他品种。一旦你这么做了,许多熊猫债自动就成为了绿债了。”
直击人物|马骏:低调的央行首席经济学家
来源: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张玉岩 戴伟
马骏自2014年起担任央行研究局首席经济学家,此后三年中,一直充当沟通央行和外界的桥梁。在不少政策发布时,马骏在第一时间发表解读。此外,马骏还一直致力于推动绿色金融市场发展。在这次齐鲁大讲坛上,马骏为听众解读当前我国出台的绿色金融政策体系以及12个未来绿色金融发展热点。
卸任后到清华工作
三年前, 马骏担任央行研究局首席经济学家,成为央行首个也是唯一一个首席经济学家。此前,马骏曾经任德意志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13年。自2009年起,他连续四年被《机构投资者》 杂志评为亚洲经济学家第一名。
今年早些时候,有消息传出马骏将卸任央行首席经济学家的职务,他也确认了这一消息,并表示将到清华大学工作。马骏对于个人的事总是三缄其口,他更喜欢谈论与研究课题相关的内容。 在接受齐鲁晚报采访时, 马骏也多次表示,个人的问题还是尽量少谈。说到自己担任央行首席经济学家的这三年时间,马骏并没有做过多评价。 “或许等到两个月我卸任之后,可以再谈。” 马骏开玩笑说。
在微博上,“马骏的财经微博”拥有139万粉丝,是个名副其实的网络大V,影响力颇广。不过,马骏的微博更新停止在2015年3月份。在那之前,马骏的微博上谈到了推高中小微企业融资成本的制度原因、政府资产负债表、人民币国际化等热点问题,还涉及到PM2 . 5治理、 二孩政策化的经济效果等问题, 引发网民讨论。
马骏并不认为自己是自带流量的IP人物,谈到已经停更的微博,马骏说这是三年前的事情,自从任职央行首席经济学家之后,就几乎不再更新微博了。“我11月份就卸任央行的首席经济学家职务, 那时候会比较自由一点。 ” 马骏说。 担任央行首席经济学家后, 他的公开发声多通过媒体或论坛, 主要是针对央行的一些具体政策做解读。
在他担任央行首席经济学家的三年里, 媒体称他为 “央行在宏观经济研究领域的对外发言人之一” 。 马骏作为央行研究局的首席经济学家, 其官方背景较淡, 很多政策解释并不是由央行官方发言人对外发布, 而是由他出面沟通。 他的这种身份可有效改善和市场的关系。
致力推动绿色金融体系
此次 “齐鲁大讲坛” 的主题是 “绿色金融政策与发展前景” 。推动绿色金融体系的构建,是马骏一直以来关注的重点, 他曾经在多种场合发表过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观点。
在马骏看来,改革经济结构的关键在于改变投资结构。 也就是说,未来必须要把更多的投资引到绿色的产业、绿色的能源、绿色的交通运输模式,要减少对污染性产业、污染性能源、污染性交通运输模式的增加。
从经济角度来讲,根据2004年的“绿色GDP研究项目” ,由于环境污染退化导致的成本占到当年GDP的3.05%。随后,亚洲开发银行、清华大学在2013年的研究报告指出,中国仅仅空气污染这一条,每年造成的经济损失相当于GDP的3.8%。
“像这些问题,大量的污染物排放,大量二氧化碳的排放, 到底什么原因造成的?”马骏说,“一些环境专家认为是因为末端治理没有做好,但事实上这种观点忽视了最根本的问题,就是为什么要燃这么多煤,这么多汽车排放?这事实上是一个经济问题。”
马骏认为导致中国严重污染的根本原因,一方面是污染性的产业结构,中国的重工业占整个经济的比重在发达经济体中是最高的。此外,现在我国常规煤炭占到能源一次消费的比例是64%,清洁能源占比只有13%,是发达国家的1/3到1/4。最后,我国城市居民出行,只有7%是用地铁轻轨等绿色交通方式,93%是公路出行。而发达国家大城市地铁出行的比例高达70%。
“问题的症结找到以后,办法就有了,就是要改变污染性的经济结构, 而改变经济结构的主要抓手是什么?就是改变投资结构。” 马骏说,所以改革经济结构的关键在于改变投资结构,也就是未来必须要把更多的投资引到绿色的产业、 绿色的能源、 绿色的交通运输模式。
环保要结合金融
通常环保部门出面,一般采取的措施都是抑制性的,高污染的、不达标的项目,通过行政手段来解决。
马骏说,作为地方政府,如果能把环保的抑制性功能和金融推动绿色发展的功能有机地结合起来,而且节点、力度方面能把握得更好一些,经济就可能不受影响。
马骏介绍,浙江湖州市是一个好的典型。 湖州是绿色金融的试点地区之一,当地有很多小印染企业。从前印染企业也都是分散的,一家一户自己开印染的情况很常见,污染很严重。 想要这些小企业每家都配备完善的污染治理设备很难。 湖州自建了一个园区,把所有企业都引进到一个规范的、 标准化的厂房中, 集中供电、 集中供暖、集中进行污水处理。 “一旦集中处理,单位成本就大大下降, 而且金融也会进来。 政府出一点钱, 金融出一点钱,企业出一点钱, 这些企业全都搬进去,而且都没有死掉, 也就避免了经济上的一些问题。 ”
马骏还提到工商银行做的环境压力测试值得推广, 通过压力测试可以有效规避因为环境因素而带来的金融风险。 工商银行选择了一批高污染行业, 比如火电、 钢铁、 煤炭、 水泥等等,来研究这些行业的贷款违约率是否会因为环境因素上升。 经过研究发现, 这种情况确实会发生。
“随着环境标准和执法力度的提高, 高污染企业成本上升, 利润下降,导致它们的违约率上升。 ” 马骏说, 这种分析也开始影响银行的贷款政策,因为污染型企业借款违约风险较大,银行就会通过提高利率来覆盖未来可能面临的违约成本, 从而达到抑制这些行业投资的效果。
来源:无所不能 作者:薛晗&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张玉岩 戴伟,我们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仅供学习参考、交流之目的,如有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及时删除!
近期重点文章推荐
★ 绿金会期刊 | 绿色金融9月要闻回顾
★ 环保税开征步入倒计时 多省出台环保税税额(附各地税额方案)
★ 北京银监局发布《关于构建首都绿色金融体系的实施办法》
★ 环保督查是否造成28城市经济大幅下滑?环保部这样回应……
★论文征集 | 关于2018绿色金融论文集征文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