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学校:马云的狂妄 PK 杨东平的忧虑
马云:
1964年9月,杭州。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中国企业家俱乐部主席,大自然保护协会中国理事会主席
“再度推动乡村并校进程!”
“100人以下的学校是办不好的。”
“贫困乡村100人以下的小规模学校应该并掉!”
杨东平:
1949年9月,上海。北京理工大学教授,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自然之友理事长,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
“‘撤点并校’教训多矣。”
“小班小校是现代教育的基本特征,是高质量教育的同义语。”
“农村小规模学校不能撤并,且必须办好!”
在农村小规模学校的撤点并校问题上,我仿佛看到:
大老板马云的狂妄自大
PK
学者杨东平的忧心忡忡
1月21日,马云 在“马云基金会乡村寄宿制学校计划”的试点沟通会上发言
1月21日,马云在三亚约饭局,李连杰、郭广昌、冯仑、史玉柱、曹国伟、熊晓鸽、沈国军等80多位国内知名企业家赴约。这也是“马云基金会乡村寄宿制学校计划”的试点沟通会。
会上,马云呼吁:
再度推动乡村并校进程!
提到“冰花男孩”,马云说:
这些孩子根本就不应该是走读制,就应该是寄宿制。100人以下的学校是办不好的,老师也不愿去,学生也学不好。
马云颇为坚定地说:
我的点评:有钱就是任性!
做公益,有钱也不能任性
有人嘲讽马云写字、画画、唱歌、拍电影,得瑟!其实,那些纯属个人爱好。马云自己喜欢,自己掏钱,别人在旁边鼓鼓掌,拍拍马屁,算不得什么。
大丈夫不拘小节。
但是,做公益,恐怕不能也那么任性!
可能你会说,马云和那些企业家自己合法赚的钱,爱怎么花就怎么花。我不拿去高消费,捐出来做公益,别人还说三道四的干什么?
不好意思啊,我得告诉你,当你把自己的钱捐出来那一刻,更准确地说,当你公开宣称要把自己的钱捐出来的那一刻,你的这部分钱就已经不是你自己的钱了,而是成为“社会公共财产”。(不解释了,请自行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益事业捐赠法》、《基金会管理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
马云基金会的钱都是马云捐出来的,但那已经不是马云的个人财产,而是由马云基金会这个公益组织托管的社会公共财产。马云基金会财产的使用不是由马云说了算。
马云基金会官网介绍:
近年来,马云集中在教育、环保和健康三个领域从事公益。尤其是教育,当过6年大学老师的马云更是信心十足,“教育是我感兴趣的,而且能做好的!”2014年12月,马云基金会成立。基金会跟随创始人的思路,初期重点关注的也是教育发展领域。
不止于此,马云公益基金会着力目标是:“让公益更简单!”
但是,公益恐怕没那么简单。
2017年,资深公益从业者刘文华在一刻talks演讲
自然大学校长冯永锋认为,企业家是做不了公益的,因为他们与公益人是两个不同的物种。企业家一旦想做公益,就像男性变女性那么难。越成功的企业家越难把公益干好。
我的想法没有冯校长那么极端。我认为大家都是普通人,每个行业都有每个行业自己的专业性。商业如此,教育如此,公益亦如此。
公益不仅仅是助人,更重要的是助人自助。给予别人太多,有时可能不是善,而是恶。
中国公益尚处于起步阶段,按我的说法就是“规模小、水平低、没地位,但有前景。”相当于30年前的个体户。即便如此,公益也自有其专业性。我说公益“没地位”,说的是第一部门的官员和第二部门的企业家心里是瞧不起我们第三部门的公益人的。
公益似乎就是一群热情高高、智商低低的人在那里傻傻地做好事,没什么技术含量。任何一个人,只要有点爱心,给点钱,就可以把公益做好。
其实不然。
企业家、成功的企业家、成功如马云这样全球牛逼的企业家,都想做点公益,并想复制自己在商业上的成功,让世界更美好。
然而,结果往往不那么美好。
关于乡村学校,尤其是关于撤点并校和寄宿制学校问题,我们不知道马云和马云基金会做过多少功课。作为常识,我相信马云基金会秘书处做过基本的调研,诸如环境扫描、文献搜索、专家访谈之类。
当然,大老板都是太有主意的人,未必会把下面的反对意见当回事,或者一开始就是定了要做什么,再让下面去找证据。
面对马云的雄心勃勃,21世纪教育研究院、瞭望智库、俞敏洪等纷纷表态。
1月23日,21世纪教育研究院发表《为什么农村小规模学校不能撤并,且必须办好?》:
农村为什么会存在小规模学校?为什么中央三令五申要求必须保留和办好农村小规模学校?小规模学校究竟能不能办好、“小而差”、“小而弱”能否变成“小而美”、“小而优”?这些问题都值得认真研究讨论。
同日,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发表《乡村教育的问题不是模式,而是要踏实办好每一所学校》:
相比马云乡村教育计划中“乡村教师奖”、“乡村校长计划”得到普遍赞誉来说,马云新提出的乡村寄宿校舍、校车计划,却存在一定争议,争议点不是企业家们关注乡村教育发展,捐资改善乡村寄宿制学校的寄宿条件和校车问题,而是我国乡村教育,究竟该选择哪一条道路,是继续保留小规模学校,把小规模学校办得“小而美”,还是撤并小规模学校,在乡村办寄宿制学校,集中办学。
1月24日,瞭望智库发表《谁能照亮“冰花男孩”们的上学路?“宋文化”“爱心机构”还是马云?》,为马云辩护:
事实上,从50多万到20多万,能撤的学校其实已经撤得差不多了,一个民间基金会,也没有行政权力去撤并学校。从语境看,他只是想证明,有一定规模的学校更适合寄宿,也更有利于吸引人才,提升教学和管理。
1月25日俞敏洪发文《这次我要“怼”马云一下》:
马云心里想的,大概就是这样干净整洁美丽的寄宿学校。也许动用企业家的资源和财力,在中国建设几所这样的学校是有可能的,但中国有几万所这样的学校。这样的配置,依靠企业家及社会力量,长期是不靠谱的。
瞭望智库的辩护是苍白无力的,不说它了。俞敏洪说的很好,但正如他自称“我不是专门研究农村教育的”,我更看重的是专门研究教育(包括农村教育)的21世纪教育研究院的观点。
1月21日,第三届“马云乡村教师奖”颁奖典礼上,获奖教师为马云颁发“最美乡村教师代言人”奖状。
看到21世纪教育研究院的回应,你知道我脑中的画面是什么吗?
和蔼的杨东平老师在给小学生马云耐心地讲解一道习题。
但是,这个倔强的小学生马云听得进去吗?
作为一个公益从业26年、且多在教育公益领域的老兵,我对教育只是略知皮毛而已,对公益也不敢说自己的了解有多深。对于“乡村教师代言人”马云的以上言论,且做几点粗浅的分析。
“冰花男孩”系云南鲁甸县新街镇转山包力辉苗圃希望小学三年级的学生,每天走4.5公里上学,低于同学们的平均上学距离。
马云呼吁“再度推动乡村并校进程!”谁给他这么大的底气?
马云称“再度推动乡村并校进程”,说明他知道曾经有过的“撤点并校”政策。
以2001年5月国务院颁布《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为起点,启动全国范围内的农村学校布局调整,至2012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规范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的意见》,叫停这一政策,农村学校布局调整政策——俗称“撤点并校”——走到了终点。
2012年11月,21世纪教育研究院发布对农村教育布局调整十年评价的研究报告,对“撤点并校”政策进行深刻反思和批评。
2000到2010年十年间
· 农村小学减少22.94万所,减少了52.1%。
· 教学点减少11.1万个,减少了6成。
· 农村初中减少1.06万所,减幅超过1/4。
· 平均每一天,我国农村就要消失63所小学、30个教学点、3所初中。
· 几乎每过1小时,就要消失4所农村学校。
报告认为,过度的学校撤并导致学生上学远、上学贵、上学难及其他问题,包括:
一、农村小学生学校离家的平均距离为10.83里,农村初中生离家的平均距离为34.93里,流失辍学及隐性流失辍学率提高。(审计署2012年调查:西部270个县农村小学和初中的平均服务半径为6.09公里、14.35公里。歌路营2016年发布的《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发展报告》显示,农村小学生平均单程上学距离为5.4公里,而农村初中生平均单程上学距离为17.5公里。)
二、家庭因寄宿增加额外的费用,中部省区每学期增加657.3元,西部省区为每学期787.8元。
案例:2011年7月23日,浙江省丽水市缙云县大洋镇中学撤并引发农民集体下跪,震动全国。九年一贯制的大洋学校初中部(有学生477名)被列入撤并名单计划将撤并到距县城9公里的舒洪镇盘溪中学,距大洋镇是30公里的盘山公路。如果学校撤并,每户人家每月开支至少要增加300~500元。
2013-2014年,歌路营基于农村寄宿留守儿童问题,走访10省102所农村寄宿学校,于2015年1月发布《中国农村住校生调查报告》。
三、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的营养状况堪忧,寄宿生的身高在不同年龄段均比走读生低3~5厘米。(歌路营的调查是矮6-10厘米)
四、撤点并校的效应并非只对教育形成了影响,同时对农村家庭、社区及乡村文明的命运产生深远的影响。
由于学生幼小,大量农村家长不得不进城陪读。该报告显示,农村学生中家长陪读的比例平均为22.7%,重庆小学陪读的比例高达38.4%。“孩子荒了,婆姨荒了,土地荒了,老人荒了”。
(乡土文化教育很重要。撤并乡村学校,切断了乡土文化的传承通道,是“断根”!)
2017年9月,21世纪教育研究院、民大乡土教材收藏与研究中心、天下溪、善泽君、+86联合发起成立全国乡土文化教育联盟。
该报告一发布,引起社会强烈反响。时任中国青基会秘书长涂猛顿足,为什么我们没有做出这样的研究报告?
希望工程实施二十多年来,已捐建一万多所希望小学(2016年底达19388所),遍布全国每一个角落。希望小学沦为猪圈的新闻时有所闻。对于“撤点并校”政策的效应,全国各地希望工程实施机构是有感触的,可惜没有深入的研究报告出台。
对于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情况,2012年审计署做了一次规模极其庞大的调查,其报告知道的人就少多了。
2012年5月至8月,审计署统一组织全国1445个审计机关、7200余名审计人员,对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以下统称省)所辖的1185个县(市、旗,以下统称县)2006年以来义务教育阶段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情况进行了审计调查,重点调查了25127所学校(其中,初中、小学分别为6910所和18217所,寄宿制、非寄宿制学校各有12533所和12594所)、涉及在校学生1705.28万人,分别占这些县学校总数、在校学生总数的13%和25%,实地走访走读、寄宿、辍学等学生81.99万人。审计调查结果征求了地方政府及教育部的意见,并采纳了其合理意见。
2013年5月,审计署发布《1185个县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情况专项审计调查结果》,指出2006-2011年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是部分地区就学距离明显增加,特别是西部地区;
二是部分学校寄宿设施建设滞后,45%的学校存在大量低年级寄宿生,不利于其身心健康发展;
三是部分学校校车配备和监管不到位,学生交通安全风险增加;
四是部分学生家庭教育支出费用增加,一些地区实际辍学人数有所增加;
五是一些地区片面追求集中办学规模,造成县镇学校出现新的教育资源紧张。
歌路营《中国农村住校生调查报告》
其实,无需马云“再度推动”,我国乡村小学和初中一直在大幅度减少,即使在2012年国务院叫停”撤点并校“政策之后。
东北师范大学中国农村教育发展研究院《中国农村教育发展报告2017》称:
从2012年到2016年,乡村小学从15.5万所减至10.64万所,减少31.35%;乡村初中从1.94万所减至1.62万所,减少16.49%。
农村学校的撤点并校,其原因有人口、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客观因素,也有地方政府出于减少财政支出、方便教育管理的“自利”倾向而产生的强烈撤并动机。
2011年11月16日9时15分许,甘肃省庆阳市正宁县榆林子一辆运送幼儿的校车(核载9人、实载64人),与一辆重型自卸货车发生正面相撞,19名幼儿遇难。全国震惊!这为“撤点并校”政策敲响了丧钟。
从2006年起,“撤点并校”政策带来的系列问题引起了中央和教育部的重视,并开始有意识的政策纠偏。
2011年甘肃校车事故的鲜血敲响了警钟。
2012年5-8月审计署进行专项审计调查。
2012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规范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的意见》,提出“坚决制止盲目撤并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暂停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撤并”。提出“原则上每个乡镇都应该设置初中,人口相对集中的村寨要设置村小或教学点;”“已经撤并的学校或教学点,确有必要的由当地人民政府进行规划,按程序予以恢复”。要求采取多种措施办好村小和教学点,解决学校撤并带来的突出问题。
“撤点并校”政策推行十多年,并受到地方政府的追捧,最后却被国务院叫停(做出这个决定是很不容易的),就是因为该政策产生了一系列问题,而且,它还严重损害了《义务教育法》所赋予的儿童“就近入学”的法定权利。学界和民间为此大声叫好。
我们不知道,马云对此是否做过认真的研究。
呼吁“再度推动乡村并校进程”,颠覆政府、学界和民间的一致看法,兹事体大,马云的底气来自哪里?
100人以下的乡村小规模学校是办不好的,应该并掉。是吗?
马云说,100人以下的乡村小规模学校是办不好的,应该并掉。如此简单粗暴的结论是怎么得出来的呢?
先不说乡村小规模学校好不好,全国有10万多所,马云等企业家们是否有能力将它们全部并掉?
《中国农村教育发展报告2017》发现:
乡村教学点在大幅度增加,2016年有8.68万个,比2012年增加2.43万个(估计这是对2012年之前长达10年的撤点并校政策后遗症的纠正)。
不足100人的乡村小规模学校2016年有10.83万所,占乡村小学与教学点总数的56.06%。
1-10人的乡村教学点有2.58万个。
农村义务教育呈“乡村小规模学校+乡镇寄宿制学校+县城大规模学校”的基本格局。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农村小规模学校或成常态。
第三届农村小规模学校联盟年会。杨东平在首届年会说:如果我们把眼光放远一点,就会看到,在教育现代化的维度上,小班小校将是未来学校的发展方向。
小规模学校是办不好的吗?
21世纪教育研究院说:
与我们追求大规模学校相反,小班小校是世界各国现代教育的基本特征,是实现高质量教育的基本追求。
小规模学校并不等同于质量低下和落后。它不仅仅方便学生就近入学,而且由于师生比高,师生关系密切,有利于学生情感和性格的培养,有利于实施参与式的教学和个性化的教育,因而成为高质量教育的同义语。当然,这需要优秀的师资和充裕的教育投入。
在学生总量减少、政府教育投入(注:包括马云等企业家捐赠)不断增加的背景下,这一目标是有可能实现的。
达祖小学六年级的孩子们在上课,门口是东巴文字的”六年级“
马云可能不知道,不足100人的四川凉山泸沽湖达祖小学的校长王木良入围首届“马云乡村校长计划”(2016)。
就在马云口口声声“100人以下的学校是办不好的,应该并掉”之时,本来也是一个学生不足100人的乡村学校--河南省兰考县谷营镇程庄小学的齐拓宇老师,正在三亚参加2017年“马云乡村教师奖”颁奖典礼。
齐拓宇老师:2017年“马云乡村教师奖”获奖者
在“后撤点并校”时代,广大的农村地区出现了数量众多学生数少于200人的小规模学校,一方面,正是这些学校保证了农村地区最底层儿童的基本受教育权利,另一方面,这类学校硬件基础较差,教师队伍结构性缺失严重,学校教育资源相对匮乏,整体教育质量有待提升。
为此,21世纪教育研究院于2014年牵头成立了“农村小规模学校联盟”
什么是好的教育?
把乡村学校一个个建成为人大附中、中关村三小、或伊顿公学,就是好的教育吗?
教育应该是多元化的。1994年,前联邦德国国务部长Bruecher博士为国际Waldorf学校运动75周年发去贺词,称:“教育多元化和家长自由择校权是爱好自由-民主社会的体现。它为教育的独立自主发展提供了可能并促进了教育事业内部有益的竞争……国家对教育的垄断已经过时。”
没有最好的教育,只有合适的教育。
教育的目的不是培养千千万万个马云,而是协助每个孩子寻找自己的使命,唤醒并培养蕴涵于孩子身上的能力,做最好的自己。
全人教育也可以称为“健全人的教育”。教育可以帮助一个人以一切可能的方式去实现他自己,使他成为一个发展和变化的主体,成为一个健全社会的促进者,一个怀有爱心与梦想的世界公民。
2017年11月10日,全球奖金最高的教育奖——“一丹奖”授予哥伦比亚新学校计划的发起者Vicky Colbert。该项目正是用创新的办法低成本、规模化地将偏僻地区的小规模学校变得比城市还好,已惠及14个国家500多万儿童。
俞敏洪说自己小时候上的就是不足100人的乡村小学,挺好的。我兄妹仨小时候就是在家门口的永平铜矿职工子弟学校上学,照样也能考上华中工学院、南开大学、华东政法学院。
刘鸿儒金融教育基金会资助的张家口乡村小学
2010年,刘鸿儒金融教育基金会打算在张家口的怀来、涿鹿、蔚县3个县的农村小学做点事。我请教老同事-中国青基会希望小学部部长李亚东,我们钱不多,做点什么好呢?他建议我们为教学点和代课老师做点事,因为这两个是政府和大基金会都不怎么管的。
我们去怀来县考察,教育局同志先把我们带到县城里的小学。我说还要下去,又把我们带到狼山镇中心小学。我问下面还有吗?最后带我们看了好多个教学点,学生人数从几十人的到几个人的都有。这些教学点的校园都不小,但除了土操场、土房子,几乎什么都没有。为什么?
教育局把资源都给县里和镇上的学校。因为,谁也不知道这些教学点哪天就撤了,他们觉得给了也是白给,所以就不给了。同样也是因为这,还因为要满足捐赠者的需求,许多公益组织也不往教学点送资源。
这当然是不对的!政府应当为每一个孩子提供公平的教育资源。公益组织更是为了公平而生的。
只要学校还有一个孩子,我们就该尽力为他提供他本应享有的资源。难道不是吗?
2005年,中国青基会秘书长涂猛、北大BIMBA毕班长、张家口团委书记在北大朗润希望小学落成仪式上。
2005年,北大BIMBA同学在张家口市赤城县白草镇桃阳村捐建一所以“北大”命名的希望小学,其碑记是何学功同学撰写的:
如果白草镇的孩子全部得到良好教育,
这块土地的民生因此而进步,我们做这件事。
如果白草镇的孩子部分得到良好教育,
这块土地的民生因此而进步,我们还做这件事。
如果白草镇的孩子其中一个人得到良好教育,
这块土地的民生因此而进步,我们坚持做这件事。
中国青基会希望小学部部长李亚东跑过全国各地无数所希望小学,他点头称赞:写的真好。
我们再看看《窗前的小豆豆》里的那所小小的巴学园。
大门是矮矮的树做成的,树上长满了绿色的叶子。学校四周种满了各种树木,用来做围墙。已经不再跑的电车是这里的教室,孩子们就像一边学习,一边旅游一样,当校园里的花草树木随风摇曳时,感觉就像电车跑了起来……没有固定的座位,每天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心情和方便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座位。没有固定的课表,从第一节课开始,老师就把当天要上的所有的课和每一节课所要学习的所有问题点,满满地写在黑板上,然后说:“下面就开始上课了,从你喜欢的那门课开始吧。”巴学园的孩子从不乱涂乱画,因为每星期两次的音乐课,大家都会尽情地涂啊写啊,已经足够地享受到了涂写的乐趣。即使放学之后,孩子们也不愿意回家。而且,第二天早晨,又眼巴巴地盼着早一点到学校去。
小小的巴学园就是这么一所充满魅力的学校,一所让所有孩子神往的学校。
一名资深公益从业者对马云的建议
21世纪教育研究院的自我介绍(摘录):
以教育公共政策和教育创新研究为主的民办非营利性组织,致力于以独立的立场开展教育研究与政策倡导,聚集教育界内外的民间智慧,推动中国的教育改革与发展,追求好的教育、理想的教育。
教育研究项目和活动:自2003年起每年出版《中国教育蓝皮书》,以民间视角纪录、探讨中国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自2008年起发行英文版;2016年起出版《中国流动儿童蓝皮书》;2008年起举办首届“地方教育制度创新奖”,已举办5届,开创第三方评价政府教育绩效的先河。
专题研究成果:高考改革、取缔奥数、北京小升初乱象研究、新课改十年、农村撤点并校研究、恢复发展农村小规模学校、在家上学研究、高等教育信息公开等;推出民间版“高考制度改革方案”(截至2014年发布三版)、“教育改革方案”等,为国家《教育规划纲要》的制定建言献策。
在上海社科院智库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智库报告——影响力排名与政策建议》中,2014年、2015年连续两年位列中国顶级智库民间智库系统影响力第2名。
21世纪教育研究院自2002年成立至今,为中国教育做了那么多事,令人尊敬!
他们一年花多少钱?2016年收入935万元,支出约900万元。
比较一下,马云基金会2014年12月成立,2016年捐款收入4343万元,公益支出2152万元。
1月21日,在三亚举办的第三届的“马云乡村教师奖”颁奖典礼上,100名乡村教师每人得到10万元现金资助,奖金总计1000万元。
看着马云基金会的大手笔,作为21世纪教育研究院掌门人的杨东平老师,心里恐怕只能是羡慕嫉妒恨。哈,这是俺瞎猜的。但,也不是没有一点依据。记得2009年我在新公民之友时,曾与21世纪教育研究院合作一个项目,南都基金会好像就给了10万元,他们就很卖力的与我们一起干起来了。
最后,作为一名资深公益从业者,我对马云提一个建议:
在北京约饭局,请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杨东平、教育公益组织双年会发起人梁晓燕帮着张罗80位教育公益领域的非知名人士来聊聊乡村教育。
(第五届教育公益组织双年会刚刚在马云的母校杭州师范大学召开,杨东平和梁晓燕老师都去了,可惜马云同学没来。这是马云同学的遗憾。)
公益界最缺的是行业基础设施。建议多关注、支持公益界内专业性、行业性、中介性机构。也许可以每年支持10家,如21世纪教育研究院、农村小规模学校联盟、全国乡土文化教育联盟、教育公益组织双年会、中国民间公益博物馆(例如,“冰花孩子”北京之行遭恶评,类似的事在希望工程历史上早就遇到过,可惜无人总结),每家100万元。
哈,或许也算是一个公益人2018年的中国梦。
啰里啰唆说了一大堆,如有冒犯,谨以冯校长的一段话作挡箭牌:
“企业家要参与公益,就得忍受得起社会用公益的眼光来近乎‘恶毒’地扫描企业家的所有作为。过往的历史会被人翻出来炙烤,现实的作为会被人放大无数倍谈论,今后的理想会经常被人贬低和嘲弄。如果这一点心胸都没有,如果对公众的一点评判和评论都无法忍受,劝君莫入行。”
最后,借用俞敏洪的话来一个光明的结尾:
“还是要真挚感谢马云!他的努力,让大家看到了希望(注:也看到了某些无知和自大,也有忧虑),也极大地激发了大家对于中国农村儿童教育的关注和参与!孩子们的健康成长,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的努力!”
朋友,如果你关心乡村孩子,关注农村小规模学校,请搜索查阅更多信息:
21世纪教育研究院:《为什么农村小规模学校不能撤并,且必须办好?》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乡村教育的问题不是模式,而是要踏实办好每一所学校》
瞭望智库:表《谁能照亮“冰花男孩”们的上学路?“宋文化”“爱心机构”还是马云?》
俞敏洪:《这次我要“怼”马云一下》
审计署:《1185个县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情况专项审计调查结果》
歌路营:《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发展报告》
东北师范大学中国农村教育发展研究院:《中国农村教育发展报告2017》
欢迎扫码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