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钢要走了,梅山人还在……吗?
上世纪60年代,家里有矿的梅山吸引来了上海东家——大名鼎鼎的宝钢集团。开工建厂的日期是1969年4月24日,“9424”也就成了梅钢和梅山矿业通用的代码。
第一代在梅山奋斗的工人,尽皆来自上海。
南京也相当厚待远道而来的工人们。房子、菜场、医院、学校、食堂,甚至铁路,所有福利设施,在西善桥专司开采的「矿部」和在板桥负责冶炼&经营的「公司」,各自拥有一套。
于是自成小社会的梅山,展现出和大萝卜南京城完全不同的气质。
作为上海人,梅山人沿袭着海派的生活习惯,烧菜喜欢甜一点,辣一点便吃不来。邻居们相遇一开腔,便是细软的上海话。
时至今日,在梅山老馆子八〇七大排档,在梅岭小区的棋牌桌前,你依然能察觉到“上海”的要素。
与此同时,梅山人的生活,也普遍和上海人紧密对接。老人们能够享受上海市的社保与医疗,教育更是同上海无缝对接。
是的,梅山孩子过去都是越过地狱难度的江苏,参加上海高考的,手动羡慕。
在长久的岁月中,梅山就这样,成为远离南京都市的“世外桃源”。
2008年,梅山正式归南京属地化管理,但预期中的“返沪潮”却没有出现——那座上海,似乎已让梅山人陌生了。
“不想回去唠,那块太吵,还是这边安静。”在梅欣小区,一位留下来的退休大爷如是说,用早已熟练的南京话。
2020,工业的时代早已远去,梅山的自留地也在时代的冲刷下,从趋之若鹜变成无人问津。
而带来这一切光辉与黯淡的钢厂,根据公开的资料显示,也将从后年开始,分批从南京迁往盐城。
梅山,终究要褪去“小上海”的光环,融入老南京了。
在比邻西善桥的矿部,这个进程堪称丝滑。
毕竟,矿部的梅山人,进城相对轻松,沿着205国道一路向北,94路到安德门、62路到集庆门、96路通往河西……
以及,早高峰是真的堵。
还好,2号线油坊桥站、S3贾西站并不远,去一趟新街口的时间也从两小时大幅缩减为45分钟。
而现在,在河西、龙江甚至徐庄工作的梅山人,已经搓着手等7号线通车了。
远在板桥的公司,坐公交来到矿部尚需半小时,这里面对即将到来的变革,更多的是以不变应万变。
工作日的这里可称冷清,热闹的地方不多,商业区更是有一股说不出的年代感。
走进梅山生活区,小区门口的小卖部维持着数十年前的模样,店主不知何处去,就这样日不闭户。
树荫下打牌的老头依然会用上海话笑骂,但看看牌桌,竟是在打南京最流行的掼蛋。
一位抱着小孙女的阿姨告诉菌菌,12年一退休她便回了上海,之后每年都会来梅山住三个月,见见老朋友,怀想旧生活。
她问我:“我们梅山、板桥这块,什么时候才能通地铁啊?”
梅山之行,我们去了一趟东升山庄附近的矿部集贸市场,结果里面十分磕碜冷清。于是纳闷:梅山的大爷大妈们,不用买菜的吗?
路过的矿部土著笑而不语,遥指西善桥街。
穿过嘈杂的西善桥北路和低矮的老房子,迎接我们的是人人人人人人人!
长约千米的窄道被各种地摊和铺面挤得更窄,人群中还有电瓶车、自行车穿行。菌菌站定拍照不过10秒,一直被身后的人无情催促。
如同赶早集,而且是那种最杂乱无章的集市。
肉贩子拖来半扇刚宰的牛,隔壁买锅贴的赶忙取走一块绞成肉馅。想不到吧,在一家连门头都没有的肉店,你居然能吃到可遇不可求的“温体牛肉”!
卖杂货的阿姨还张罗着内蒙羊绒裤的生意,为了效果她还穿上了蒙古族服饰。两头兼顾时头上的流苏前后甩动,叫人忍不住多看两眼。
而老街上最多的还是五颜六色的蔬菜、前呼后拥的大爷大妈。
在整个城南最便宜的菜价面前,精力旺盛的他们没有任何嫌弃,一袋接一袋把食材塞进小拖车,他们神采飞扬地参与进这烟火人间。
在人群前呼后拥的间隙,梅山矿部和西善桥的大爷大妈们用早已熟稔的方式打招呼:“来买菜啊?”
住的越久,这一声问候就越随意,互相对视的眼神心照不宣地落在了对方手里的塑料袋上,旋即开始一场热络的交谈。
车声、铃声、交谈和讲价的声音沸反盈天,生鲜的腥味和食物的香味杂糅在一起——如此阵仗,菌菌只在拆迁前的迎宾菜场见过。
长长的街上,人气最旺的吃食,来自这家老母鸡汤面馆。店家没有门头,只有一块板子支在门口,食客往来络绎不绝。
中碗馄饨和鸡汁汤包很快上桌,14元的低廉价格和夯实分量之间的对比令人感动不已!
馄饨的汤头清澈,却蕴含着极其真实的鲜味,鸡汤的醇味并不那么浓,正好衬托出馄饨的肉香。
一口馄饨一口汤,舒服的不像话!
8元一笼的汤包,居然有实实在在的8只!这绝对是是本菌今年吃过最廉价的汤包,没有之一。
口味却毫不含糊!汤包卤带着鸡汤的醇厚,饱满自然不油不腻,肉馅也紧实。除了外皮稍厚,并无槽点~
走出老街,我们去寻访了矿部梅山人心心念念、反复推荐的陈老二鸭血粉丝。
沿着矿部大动脉——油新线一路向北,越过百鸟朝凤的雕塑,陈老二的店铺就在路边。
店家以前是个小摊,后来被食客口口相传,终于在去年支棱起了一座小店铺,改名为“陈道兵鸭血粉丝汤”。
一碗14元的鸭血粉丝,纵使只有鸭肝鸭血鸭肠三味配料,但架不住给的多呀!粉丝都xiu完了,底下还有许多料……
它家的鸭血特别新鲜滑嫩!送入口中,只需舌尖一捣就能将鸭血碎开,咀嚼时也完全体会不到滞涩感。
美中不足的一点是,它家的汤,有些过分鲜美了,味精感略有些抓舌头。
来梅山一趟,让我们感触最深的是——来之前以为它是自带傲气、优越与破落的上海边缘,来之后只觉得是平凡而普遍的南京工业老区。
即便迁移,南京的梅山人也会一直在,烟囱、管道、火车,连接了梅山的人情冷暖,见证了梅山的世事更迭。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这是他们生活了几十年的家,而归属感,是家全部的意义。
○ 本文由南京上哪吃整理发布 ○
× 随便转发,禁止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