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发育20年20人』优秀毕业生评选投票已开启!快来为您心目中的优秀毕业生投票吧~
在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大背景下,2001-2002年原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发育生物学研究所与石家庄农业现代化研究所整合组建为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以下简称“研究所”)。在三所整合20周年之际,恰逢中国科学院大学开展“三统一、四结合”办学方针20周年,为展现研究所培育学子“厚德、笃志、求索、创新”之精神,研究所以此为契机发起“遗传发育20年20人”优秀毕业生评选和表彰活动。
经导师和研究所推荐选拔,现将提名候选人名单予以公布(本名单不含在研究所内工作的优秀毕业生),并发起网上投票评选环节,投票通道即日正式开启。
即日起至2022年2月22日23点59分。
行动起来
为您心目中的优秀毕业生
投上宝贵的一票吧!
(名单按照姓氏首字母排序)
陈立余,博士,2013年毕业,导师:杨维才。
现任福建农林大学教授,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福建省引进高层次人才,福建省杰青项目获得者。长期从事植物生殖与驯化研究,相关研究成果以第一或通讯作者身份发表在Nature Genetics、Nature Communications、Plant Journal等期刊。
陈学伟,博士,2003年毕业,导师:朱立煌。
现任四川农业大学教授/西南作物基因资源发掘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自然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主持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腾讯“科学探索奖”获得者,以通讯作者在Cell、Science等主流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主持获得四川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邓成,博士,2010年毕业,导师:陈良标。
现任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教授,入选国家级青年人才项目,江苏省特聘教授(重点支持),江苏省杰青,江苏省双创人才和创业南京英才计划等。长期从事GPCR的分子进化与生理功能适应研究工作,研究成果以通讯作者在PLoS Biology、 Mol. Biol. Evol等国际杂志发表多篇文章。获得教育部科学技术一等奖,江苏医学科技奖一等奖,江苏省青年科技奖暨“江苏省十大青年科技之星”,中国动物学会青年科技奖等。中国动物学会动物行为学分会理事,中国神经学会离子通道与受体分会理事。
丁勇,博士,2007年毕业,导师:曹晓风。
现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入选国家级青年人才项目。长期从事植物组蛋白修饰分子调控机制的研究,解析了植物组蛋白H3K4me3 独特调控方式;发现了植物组蛋白特有的组蛋白修饰及其调控的全新机制;发现植物“干旱记忆”的表观调控,研究延伸拓展了组蛋白修饰的生物学内涵。
何平,博士,2001年毕业,导师:朱立煌。
现任美国德州农业工程大学教授,从事的植物先天免疫机理研究工作处于国际领先,以通讯(含共同)作者在Science、 Nature、 Cell、 Molecular Cell、PNAS 等顶尖期刊发表论文70余篇 (h-index: 54)。曾获中科院院长特别奖,中科院自然科学二等奖,美国植物学会Early Career Award, 美国自然科学基金Career Award,德州农工“Presidential Impact Fellow”。多次参与中国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审,培养多名国家级青年人才项目获得者和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何新建,博士,2003年毕业,导师:陈受宜。
现任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近年来的工作系统鉴定了植物中控制染色质修饰的蛋白复合体,揭示了通过调控基因转录影响植物生长发育的分子机制,是植物表观遗传研究领域的重要创新性研究成果。
蒋才富,博士,2009年毕业,导师:傅向东。
现任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工作主要聚焦作物耐盐碱分子机制,在Nature Plants、Nature Communications、Genome Research等期刊发表论文多篇,多篇论文入选ESI高被引。获中国植物生理与植物分子生物学学会-卫志明青年创新奖等荣誉称号。
矫永庆,博士,2010年毕业,导师:李家洋。
现任河南农业大学农学院教授,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博士研究生期间主要完成了水稻理想株型控制基因IPA1的克隆与功能的研究,相关成果发表在Nature Genetics上。该研究为水稻理想株型育种奠定了理论基础,并获得“2010年中国科学十大进展”。其博士学位论文获得“中国科学院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和“北京市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孔照胜,博士,2006年毕业,导师:薛勇彪。
现任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山西农业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研究工作聚焦植物-微生物互作的细胞、分子机制研究,取得了创新性成果,论文发表在Nature Plants、EMBO Journal、Current Biology、eLife等国际主流学术期刊上。入选中科院人才引进计划并获终期评估“优秀”,入选Faculty member of F1000Prime。
李超,博士,2008年毕业,导师:左建儒。
现任华东师范大学研究员。主要从事植物受体激酶信号转导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发现了保守存在于开花植物中的亲和性花粉和柱头互作识别的核心机制,以通讯作者在Science、Molecular Plant等发表论文数篇。
李姗,博士,2019年毕业,导师:傅向东。
现任南京农业大学教授。研究工作主要瞄准“减氮增效”目标,在Nature、Science、Plant Cell等发表论文多篇,成果入选ESI高被引、中国科学十大进展。入选中科协第五届“青年人才托举工程”,获中科院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中国作物学会科学技术成就奖-青年奖、中国农学会青年科技奖等。
李学勇,博士,2002年毕业,导师:李家洋。
现任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博士期间在国内首建水稻图位克隆技术体系,克隆调控水稻分蘖数目重要基因MOC1,并在Nature发表,为我国基因功能研究做出奠基性贡献。博士学位论文入选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遗传发育所首篇),获中国青年科技奖等。
刘斌,博士,2008年毕业,导师:曹晓风。
现任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主要从事大豆光生物学研究,发表SCI论文40余篇(h-index:21)。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中国农科院杰出青年奖、作物学会青年科技奖、王连峥大豆青年科技奖、中科院院长特别奖。
刘思金,博士,2004年毕业,导师:劳为德。
现任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环境化学与生态毒理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党委副书记,国家环境与健康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央国家机关青联委员等,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主要从事环境肿瘤、颗粒物的安全性与转化毒理方面的研究,已发表高水平SCI论文180余篇,作为POPs研究集体的主要完成者,曾先后获得中科院杰出科技成就奖、青年科学家奖、优秀共产党员称号,获中国青年科技奖,获中国分析测试协会科学技术奖特等奖等;入选国家青年科技领军人才和国家万人计划科技领军人才等。
骆观正,博士,2010年毕业,导师:王秀杰。
现任中山大学教授,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广东省杰青获得者。主要从事表观基因组及转录组研究,在核酸修饰调控基因表达机理和相关方法学方面取得一系列成果,并取得自主知识产权。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Cell、Nature Methods等杂志上发表论文21篇(h-index:30)。
乔红,博士,2004年毕业,导师:薛勇彪。
现任德州大学奥斯汀分校终身教授。博士期间研究工作揭示了显花植物金鱼草自交不亲和性的分子遗传和生化机制,相关科学发现分别以第一和共同第一作者发表在Plant Cell,该研究成果以共同完成人获2007年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博士学位论文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目前研究植物激素反应中的染色质重塑,在Science、 Genes & Development等杂志发表多篇论文。任职期间荣获NAASC Early Career Researcher Award、Fellow of the Lorene Morrow Kelley。
宋庆鑫,博士,2013年毕业,导师:张劲松、陈受宜。
现任南京农业大学教授,入选国家级青年人才项目。通过遗传学研究和多组学分析,构建了作物杂种优势和多倍体化的转录调控网络,揭示了其表观遗传调控机制,对于作物多倍体育种和表观遗传育种具有重要意义。
田朝光,博士,2005年毕业,导师:陈明生。
现任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研究员/中科院系统微生物工程重点实验室主任,入选中科院人才引进计划,国务院特殊津贴、全国“两优一先”(优秀党务工作者)获得者。主要从事工业丝状真菌合成生物学研究,研发的发酵法生产苹果酸技术已成功转让企业实施产业化。
童红宁,博士,2010年毕业,导师:储成才。
现任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鉴定了植物激素油菜素内酯和细胞分裂素主信号通路关键组分,阐明了两大激素调控水稻高产耐逆相关性状的分子遗传机制,揭示了两大激素之间的关系,提出并证实利用激素进行分子设计获得高产稳产作物的有效策略。
王克剑,博士,2009年毕业,导师:程祝宽。
现任中国水稻研究所研究员/水稻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国家水稻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和陈嘉庚青年科学奖获得者,在水稻无融合生殖方面做出了突破性成绩。
王晓群,博士,2003年毕业,导师:李家洋。
现任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所研究员。利用基因编辑、单细胞测序、双光子成像、电生理等交叉学科技术,揭示大脑发育的细胞分子机制,做出杰出贡献,在Nature(3篇)、Science、Cell等杂志发表论文50多篇,获谈家桢生命科学创新奖,中科院优秀导师(3次)等。
徐素宏,博士,2009年毕业,导师:张建。
现任浙江大学教授/副院长,入选国家级青年人才项目。现为中国细胞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理事,中国生物物理学会膜分会、线粒体分会和亚细胞结构与功能分会理事,中国动物学会发育生物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曾在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做博士后,2016年入职浙江大学医学院,以线虫为研究体系,在损伤感应和损伤修复领域做出了一系列原创成果,在Developmental Cell等期刊发表多篇通讯作者论文。
袁黎,博士,2008年毕业,导师:杨维才。
现任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入选国家级青年人才项目、陕西省人才计划。曾在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等地从事博士后工作,2018年回国后主要从事西甜瓜分子设计育种工作,在无籽少籽西瓜育种研究中取得系列进展。
袁玲,博士,2018年毕业,导师:许执恒。
现任中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特聘教授。ZIKV感染在南美洲暴发并导致大规模小头畸形婴儿出生,袁玲解决了科学界和医学界共同关注的重大问题—ZIKV如何演变为可导致小头畸形的病毒,并进行了多项致病机制研究。发表3篇第一作者论文包括Science等,引起了全球广泛关注。Science、Nature、Nature Reviews系列等给与专文或亮点评述。路透社、纽约时报等国内外100多家主流媒体进行了采访报道。先后获得中科院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青年优秀论文一等奖(最高级别)等奖项。
张可伟,博士,2006年毕业,导师:程祝宽。
现任浙江师范大学教授。主要从事植物激素领域研究,在Nature Communications、PNAS、Plant Cell等国际主流杂志发表论文20多篇。入选国家级青年人才项目、浙江省“千人计划”专家、“钱江学者”特聘教授,获“浙江省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
张志刚,博士,2003年毕业,导师:陈受宜。
现任上海交通大学肿瘤研究所研究员。主要从事神经因素影响肿瘤的研究,以通讯作者在Gastroenterology、Gut、Nature Communications、Hepatology、Journal of Hepatology、Cancer Research等国际主流期刊发表论文。中国生理学会基质生物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上海市领军人才,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获国际PCT专利授权1项,上海医学科技奖。
郑丙莲,博士,2006年毕业,导师:左建儒。
现任复旦大学教授。主要从事植物非编码RNA的产生和功能研究。近年来在Developmental Cell、PNAS、Plant Cell等期刊发表多篇研究论文。入选国家级青年人才项目,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和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目前担任全国RNA学会委员、中国植生学会常务理事、JIPB和Front Plant Sci等期刊的编委等。
邹燕,博士,2007年毕业,导师:朱立煌。
现任上海科技大学研究员/助理教授。主要利用秀丽线虫为模式研究神经连接发育、退行和再生的调控机制。研究工作曾发表在Science、Nature、Current Biology、Cell Reports、Science Signaling等杂志上。
(名单按照姓氏首字母排序)
程旭东,博士,2008年毕业,导师:凌宏清。
现任中生康元生物科技(北京)有限公司总经理。北京市海聚工程和中关村创新领军人才计划入选者,创办了国内领先的治疗性肿瘤疫苗研发企业中生康元,开发的个性化肿瘤疫苗治疗中晚期肝胆胰肿瘤患者效果显著,已经进入国家一类创新生物药的注册申报阶段。
王超,博士,2011年毕业,导师:黄勋。
现任舒泰神(北京)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历任项目负责人、部门经理、高级研发总监、副总经理等职。其充分运用在遗传发育所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获得的科学逻辑训练和系统性学习能力,历经十年实现了从科研工作者向企业高级管理人员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