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什么要在上云前先做主备机房切换这件事?
题图: from Zoommy
开书之前,需要先把「为什么要在上云前先做主备机房切换这件事?」的始末原由说明白。
简单来说,主备机房切换只是我们 “上云五步骤” 中的初始化环节,最终实现将我们的应用逐步逐步的搬上云:
看到这样的步骤,许多老师会萌生吐槽的极大冲动,您先别急,容我来对 “上云五步骤” 做些解释:
1、出于成本的考虑,除UCloud之外(包括阿里与腾讯),没有一家供应商允许将 ‘IOE’ 搬入他们的机房,所以最终选择在 ‘UCloud万国模块’ 内搭建我们的新机房,然后通过内网与UCloud进行互联。
2、出于成本的考虑,专线扩容的申请被CEO驳回,最终无法实现伪双活的方案(要求拿出应用视角的流量数据提供参考,由于缺乏完美的监控体系,无法做到)。
3、出于成本的考虑,也同时考虑到将来迁移至云机房后的折旧因素,新机房的硬件投入只有老机房的50%。
除了以上三点之外,还有一些细节,因为不是重点就不一一举例了,说多了都是泪。
- 那些客观条件下的迁移方案 -
方案一:整体冷切
策略:利用周末交易停止,访问量下降的环境优势,进行整体环境切换。
方式:核心业务数据库1:0.5建立环境,核心业务应用1:0.3建立环境、非核心业务数据库直接搬迁,非核心业务应用直接搬迁
优势:
只须考虑搬迁设备的安全及留足设备上下架时间
只须考虑域名及CDN切换时间
缺点:
整机搬迁存在设备搬迁后故障,无法启动的问题,设备搬迁的数量较多,此情况易出现,搬迁前须做好数据库导出独立存储的准备;
设备一次性迁移数量较多,搬迁过程中上下架时间较长,加上外高桥机房对设备有严格的出入管理,报关、检查时间较长;
当发现备节点无法承接业务时,回退时间较长;
停机时间较长;
方案二:降级冷切
策略:利用周末交易停止,访问量下降的环境优势,进行主机房降级,备机房升级的切换。
方式:将主节点所有业务应用+数据库数量由1:0.5,将下架设备集中运往备份节点,进行环境调试,完成备份机房由0.5升级为1的过程。
优势:
停机时间短,预计总停机时间在数小时内(第二次切换须进行大面积程序验证,预计耗时N小时以上)
数据风险较小,核心及非核心业务数据部分在切换前都采用热备方式进行双向同步
提供回退保障,在备份节点业务出现无法启动情况下,可以快速将服务切换回原主节点
在切换前可以通过提前验证的方式提高切换质量
部分关键设备(如数据库),由单机转换成大容量虚拟机,可有效保障切换顺利
切换时间可控性强,包括联合测试、运营进行线上检测也可灵活安排
缺点:
整须提前搭建环境,须前期占用一部分人力资源搭建第二套全环境
方案三:伪双活逐步切换
策略:两端通过负载均衡设备进行访问均衡,逐步将业务从主节点切换至备份节点。
方式:利用机房内负载均衡设备将部分主机房流量引入备份机房,然后备份机房配置数据库实现写回源、读本地,逐步将访问全部切换至备份机房,然后直接将访问切换至备份机房。
优势:
访问停机少,前期分流存在多次闪断,后期有一次N分钟的DNS切换
缺点:
业务访问环境构建复杂,除两节点搭建前端应用外,还须快速配置后端访问节点,易出现人为操作故障(在数据库配置错误的情况下也易出现脏数据,届时对清算、交易可能产生较大的数据恢复难度)
前端应用在未实现统一配置管理的情况下,靠人工配置危险系数极高
双向伪双活对主备间带宽要求较高,目前X兆带宽只能保证业务数据库的同步
产生的成本最高,线路费用、人工费用、多次搬迁存在的风险
其实,最终我们执行的是方案一和方案二的结合:
切换当天:整体冷切,将老机房的所有硬件数量由1容量,迁移至新机房的0.5容量,并通过降级、限流等手段,顺利的挺过了首个交易日。
切换后的三天内:将老机房的硬件逐步下架运往新机房,并完成备份机房由0.5升级为1的过程。
- 最后说两句 -
对于一家金融企业来说,IT投入后的当即收益才是最重要的。
近几年以来,为了满足公司在效率、质量上不断攀升的需求,我们陆续推出了持续集成/中间件/自动化运维等多项自主研发平台,不仅利用 ‘适配器思维’ 帮助应用系统降低接入成本,而且确实帮助某些系统在松耦合、自动化上带来了颠覆性的变化。然而对于机房切换这种既无法量化收益,又开销不小的项目,期望在项目初期就获得较多投入是不太可能的,所以在方案制定的初期就要在成本上多加考虑。
去年在圈内流行过这么一句话,「CTO就是为了CEO曾经吹过的牛B,含着泪也要去实现的人,至少不害死CEO」。
其实在我看来,对于大部分企业(尤其是金融企业)的CTO,由于技术团队性质属于成本中心,所以与CEO之间多半都是成本与价格间的博弈。
在给你有限的资源与成本中,拿出可靠、可行的方案,并在不妨碍业务原则的前提下达到预期,才是我们该去做的。
- 后续补充 -
本文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充分说明「为什么要在上云前先做主备机房切换这件事?」,其实在项目执行的过程中,我们相继遇到了许多预料不急的故障,虽然临时解决了,但却给我们的云化之路带来了许多思考。
后续,我将通过连载的方式与大家细细聊来……
| 推荐相关文章
感谢您的阅读
您的支持是我最大的前进动力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