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一渡在花桥丨鱼米之乡灵秀花桥渡邀您来打卡!
绿水新镇
古韵花桥
花桥渡
湾沚区花桥镇花桥村依山而居,面对夹河,河梗外围成田,河梗内屋舍俨然。在没有桥前,这里有渡口,称为“花桥渡”。
花桥村是花桥镇的一个自然村,“九三路”穿村而过,其得名于境内一座古代石拱桥——花桥渡。
如今的花桥村立足“古桥址、美历史、优产业”,着眼古桥遗址、老花桥中学旧址、丰收节举办等等,就地取材、修复改造,从围墙、古屋到农家小院,从步道、一米菜园到乡间民宿。来到这里,你可以体验到最古朴的乡野风,体验到当下美好乡村的淳朴生活。
花桥村对花桥中学旧址、代销店等建筑进行修复,加入墙绘、村史、校史等内容,重塑花桥村的历史,让这座皖南村落拥有了独特的“灵魂”,“美丽乡愁”从纸上真正落到了乡村田野间。
今天就带大家走进这座皖南特色小村,感受属于花桥村的独特魅力。
千年一渡在花桥
有了渡口之后,人们在村口与圩田之间架起了桥,桥名依旧沿用渡口之名,叫花桥渡。从花桥村民代代相传的传说中推算,渡口已有千年的历史。
一座斑驳苍老的古桥,曾是进出花桥村的必经之路。而今,这座桥成了花桥村的标志,在岁月更迭中见证村庄日新月异的变化。
古桥无言,古桥一侧的石碑上记载了它的身世。三国时期,交通以水路运输为主,而花桥渡是从裘公到湾沚必经之路,这里就成了裘公、湾沚两地各类商品的中转站、集散地,曾经被称作“小南京”。
清朝年间,村民们集资在花桥渡口上架设了一座桥,后被洪水冲毁。民国九年,村民们再次集资重修花桥渡桥,民国十二年竣工。此后近百年的风雨中,古桥从新到旧,刻在桥身的图案虽有磨损,却清晰可辨。
花桥渡古桥
这是一座半圆形单孔石拱桥,桥长15.4米,宽3.4米,半圆形拱跨3.4米,拱高3.2米,桥身整体高4.2米。桥面略呈弧形,用青条石砌就,勾缝料以石灰羼和糯米汁、沙料混合而成。桥一侧阳刻着“花桥渡”三个字,另一侧阳刻着二龙戏珠的图案。
1954年,洪水冲垮桥面以上的建筑。到了1969年,东门渡大桥修通,裘公通向湾沚的陆路打通。于是,花桥渡这条商道逐渐萎缩、荒废。1970年5月,当时花桥大队革委会将桥面以上的水毁部分修复,砌上了水泥的柱子、钢筋的栏杆、水泥的栏板。为保护花桥渡桥,2013年此桥被定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研学基地——花桥中学旧址
从古桥步行几分钟,便来到花桥中学旧址。花桥中学于1969年9月初创,教室由杨家祠堂改建。1990年最高峰时,曾开设10个班,学生约550人,教职工28人。后因学校交通不便、校舍老化等问题,迁移校址到别处,此处便闲置下来。如今的花桥中学,内外修葺一新,即将作为研学基地而重新焕发生机。
花
桥
中
学
旧
址
校史馆内的展品,沉淀了花桥中学的独家情怀,保存了岁月的痕迹和记忆。
一件件藏品,待校友回归母校时,与同窗好友一起共忆往昔。
美丽乡村,花桥风光
花桥村内小景颇多,村民家的院墙上随意地摆放着瓦罐、菜坛等乡间特有的物什。这些东西顺手一放,不经意间给人营造出了乡村生活的共鸣感。
坛坛罐罐成了村中一景
推开一处石头垒砌院墙的“农耕小院”,一条石板路蜿蜒延伸至两间土坯房前。
农耕小院
院内种植着满畦的时令蔬菜,角落里几只母鸡悠闲地踱着步子找虫吃,这里吃到的美食一定是原汁原味的。
因为村内水域广,圩田多,花桥村民开发了集水稻种植、水产养殖、家畜饲养为一体的循环农业。在现代农业的基础上,村里的农家乐因地制宜推出了垂钓、采摘、观光等乡村旅游项目,来到这里能感悟的不仅仅只有历史,还有吃不尽的美食,
花桥渡桥和花桥中学在时代变迁的步履中失去它原本的作用,桥面衰落破损,校园书声沉寂,但曾经的历史却刻印在桥面、校舍。
可以想见,渡桥发生过数不清的故事,校舍承载着无数人的美好记忆,这些是花桥村最宝贵的时光遗产。
五一如果你还没有想好去哪儿的话,不妨来花桥村走一走,感受千年一渡的历史底蕴,在历史文化中感受乡野乐趣。给城市生活的你,带来不一样的体验,快来花桥村打卡吧!
了解更多湾沚的风景
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立即开启湾沚文旅智慧导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