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抗战中,108万支“汉阳造”是如何生产出来的?

2017-10-17 雷霆反击

如果要是提起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使用量最大的一款枪,那绝对非“汉阳造”莫属!无论国民党军队,还是八路军、新四军和游击队,都大量使用“汉阳造”,它是中国军队的主力枪械。一直到1944年停产,“汉阳造”前前后后共生产了将近半个世纪,总产量约在108万支以上。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它是如何生产出来的?又是如何被美国人赞叹不已的?

抗战中的“汉阳造步枪”

除中正式以外,中国军队各地工厂也曾大量仿制过汉阳式步枪。与中正式相比,汉阳式步枪的设计较为落后,但各部件的加工难度较低,可以使用自行制造的圆头子弹,因此生产条件较为恶劣的根据地工厂更愿意仿制汉阳式步枪。这方面的代表,是中国军队的修械所和胶东根据地的圈杨家工厂。

“汉阳造”使用的圆头子弹

1940年上半年,美国女记者史沫特莱在叶挺军长夫妇的陪同下,参观了中国军队的修械所。她看到修械所的“厂房”全部是竹竿茅草搭建的,连墙面都是用竹席糊上泥巴修建的,主要的生产工具是手工操作的,仅有几台机械驱动的机床,一度怀疑这样的生产条件能够制造什么样的产品?但我们的战士当着史沫特莱女士,用自制的汉阳式步枪连续发射了100多发子弹,直到枪管发热、木护盖冒烟才停止。

史沫特莱在看过射击表演后,专门对叶挺军长表示:“中国的手工业在世界上算得是第一流的。”她在上海的报纸上发表了名为《中国军队随军兵工厂》的文章,并配发了照片。外界这才得知中国军队的战士在如此恶劣的条件下取得了如此惊人的成就。

美国女记者史沫特莱

据曾在皖南修械所工作的朱遵三老先生回忆,修械所的主要产品之一就是仿制汉阳式步枪。朱老先生之前在徽州府自办小型工厂,主要靠修枪和造枪维持生计。1937年底新四军在安徽岩寺设立了筹备处,负责人动员朱先生参加,并将他介绍给新四军筹备处的负责人鲁自诚。1937年12月,朱先生就带着工厂的全部工具、器材和10余名工友来到筹备处参加了新四军,在当地一处祠堂中建起了修械所。

抗战中的修械所

据老朱先生回忆,当时生产仿制汉阳式步枪的最大难题是制造枪管。他的工厂虽然有全套自制的深孔平钻、大孔拐钻和小孔舞钻,但用手工加工全场60厘米的枪管,实在是很耗费体力和时间的事情。1938年,叶挺军长亲自给办事处主任钱之光写信,请求支援。钱之光很爽快地批给朱遵三老先生800银元,购买机器和材料。随着新四军在敌后坚持作战,朱老先生和吴运铎等军工战士冒险在各地收集原材料,同时也从上海购置了一批机械设备,这样修械所才用机械加工替代了手工生产。

抗战时期的修械所工作场景

从1938年到1940年,修械所每月可以生产仿制汉阳式7.92毫米步枪15支,朱遵三老先生还曾用自己从徽州带来的原料,制造了几挺“花机关”冲锋枪,全部交给了军部警卫连。1939年底,中国军队迎来抗战春天,武器奇缺,有些人建议停止制造步枪,全部改产大刀长矛。而叶挺军长在视察修械所之后,专门指示应该将全部精力投入步枪生产。他说:“在战斗中,敌人使用的是飞机、大炮,我们却用大刀长矛,这不是白白去送死?让别人取笑我们?”这样修械所的步枪生产才得到了保证。

周恩来与史沫特莱一行合影留念

到1940年,中国军队的修械所已经名声在外,甚至连美国友人都听说中国军队有一批能工巧匠。据朱遵三老先生回忆,第11师军械处手头有一批损坏的捷克式轻机枪,无法自行修理,准备低价处理。修械所向叶挺军长请示后,买下了4挺。11师一面要求不得公开此事,为其保密,另一方面却不断询问机枪去向,并不相信新四军有能力自行维修机枪。结果这批机枪很快被修好,交给前线部队,11师的人员听说后,十分惊奇。在史沫特莱参观过新四军修械所之后不久,周恩来也专程到修械所视察,对我们自制的步枪赞不绝口。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