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旧礼 | 奇怪而又温馨的春节敬酒古风

2018-02-01 环球礼仪

环球礼仪

有料


古人饮酒是非常讲究尊卑长幼顺序的,违序即违礼。

古人有正月初一饮屠苏酒的风俗,据传从魏晋以后通行。南朝时的《荆楚岁时记》中对此有记载,从汉代开始,除夕饮椒柏酒,魏晋以后改饮屠苏酒。正月一日“长幼悉正衣冠,以次拜贺。进椒柏酒,饮桃汤。进屠苏酒,胶牙饧。”屠苏是一种阔叶草,屠苏酒是用屠苏草配以桂枝、花椒等中药入酒中浸制而成。然而,正月初一饮屠苏酒有个奇怪的风俗,饮酒的次序与传统的先老后少次序相反,而是先少后老。

古人饮酒图·戴敦邦绘 

古人饮酒是非常讲究尊卑长幼顺序的,违序即违礼。《礼记·曲礼》记载:“长者举未釂,少者不敢饮。”即长者不干杯,少者不敢喝。古人饮酒一饮须尽爵,然后依次而饮,由长及少一个个地依次干杯。但饮屠苏酒却正好相反,先从年少的人开始,年纪较长的在后。为何如此,宋人洪迈在他的《容斋随笔》中引经据典,说出了来源。

东汉时,李膺、杜密因党锢事起入狱。时逢正月初一在狱中饮酒,大家约定:“正旦,从小起。”意思是正月初一饮酒,要从年龄小的人开始。唐朝刘禹锡、白居易正月初一在一起饮酒,正巧两人同年出生,于是一番推让。刘云:“与君同甲子,寿酒让先杯。”白云:“与君同甲子,岁酒合谁先?”以后,白居易写过一首诗追忆此事:“岁酒先拈辞不得,被君摧作少年人。”白居易笑谑自己被刘禹锡“摧残”成少年人了。

晋代的董勋在他的《时镜新书》中解释了正月初一饮酒先小后老风俗的由来:“俗以小者得岁,故先酒贺之;老者失时,故后饮酒。”他说:习惯上认为年龄小的人长了一岁,所以让他先饮作为祝贺;年龄老的人过一年少一年,所以饮酒在后。理由是小孩过年增加了一岁,所以大家要祝贺他,含重视子孙后代之意;而老年人过年则是生命又少了一岁,拖一点时间后喝,含有祝他们长寿的意思。

种先少后老喝屠苏酒的风俗从何而起?最早记录这种风俗的著作是东汉后期的《四民月令》,书云:“正旦进酒次第当从小起,以年少者起先。”据此,这种风俗应该最迟从东汉就有了。这一正月初一(民国后称为春节)先少后老饮酒风俗,一直流传到后代。

唐朝的不少诗人作品中有过这个风俗的记载。如顾况写过一首诗记载:“不觉老将春共至,更悲携手几人全。还丹寂寞羞明镜,手把屠苏让少年。”裴夷直写道:“自知年少偏应少,先把屠苏不让春。倘更数年逢此日,还应惆怅羡他人。”成文幹也写过类似的诗:“戴星先捧祝尧觞,镜里堪惊两鬓霜。好是灯前偷失笑,屠苏应不得先尝。”方千的诗中也有句云:“才酌屠苏定年齿,坐中尽笑鬓毛斑。”后来明朝的韩弈在《新岁述怀》中也写道:“白首坐中堂,屠苏最后尝。”

诗人们透过古时的风俗,讲述着自己的心情故事。一年年春节来去,他们感叹着岁月流逝,年纪不饶人的人生悲情。纵观这类风俗诗,还数苏大学士的诗最为乐观洒脱。明神宗六年,苏东坡被贬任杭州通判时的一个除夕夜,他野宿常州城外,一叶孤舟、严寒霜雪,却写出了千古绝句:“但把穷愁博长健,不辞最后饮屠酥。”是啊,只要心态乐观,身体健康,即使年老贫穷又有什么可忧愁的呢!

《荆楚岁时记》插图

本文转载自:360图书馆

温馨提示

听说仔细读完这篇文章

会离“酒桌求生”法宝更近一步




更多即时精彩的内容

关注官方微博 @尤力说 获取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