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见字如面》都播到第四季了,你居然还没读过这些大师的信?

《见字如面》,一个读信的综艺,已经播到第四季,却依旧在豆瓣上有着9.1分的高分。而节目中艺人们情真意切地读信更是让不少人备受感动。豆瓣上有网友说,读信太有魅力了,听信更是超迷人,有生之年能随着文化奔波,找个地方苦痛也是享受。


我们总说:从前的日子很慢,车马邮件都很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言语中充满了浪漫,也是如今快节奏生活中很多人对慢生活的向往。其实很多时候,大家都忘了,信件也不仅仅只是大家通讯的工具,它也是文学作品!也正因此,不少名人大家的书信选越发受到大家的喜爱。在这些大师们的私人话语中,蕴含着经过时间的锤炼,即便横跨几个世纪,如今也依然闪耀着智慧和浪漫光芒的巨大能量。01普希金(1799年6月6日-1837年2月10日)是俄国著名的文学家、被许多人认为是俄国最伟大的诗人、现代俄国文学的奠基人。19世纪俄国浪漫主义文学主要代表。被誉为“俄国小说之父”。代表作有诗歌《自由颂》、《致大海》、《致恰达耶夫》、《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等,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小说《上尉的女儿》《黑桃皇后》等。
上世纪50年代开始,普希金的诗歌毫不夷犹地闯进了年轻人的视野。在大多数人还保持着传统的矜持的时候,时髦的知识青年便已经开始藉由书信互诉衷肠。那时敢于直抒自己胸臆的人还不多见,年轻人们将情感寄于工笔抄写一首诗歌,暗暗交给相思之人。普希金是那个年代最好的传情中间人。他的诗中那些滚烫炙热的情感,正中了爱恋中的人敏感的心,将它交付于爱人之手,是那时含蓄的少年们最勇敢的表达。那是我们父母一代的芳华岁月里青涩的初恋时光。


在当时那个媒体信息都还没有这么发达的时代,普希金这个狂放不羁的诗人,成了流传在追随者笔记本上的传奇偶像。或许人们不知道他的样子,但却一定记得他的诗。



我记得那美妙的一瞬:在我的面前出现了你,有如昙花一现的幻想, 有如纯洁之美的天仙。——普希金《致凯恩》


普希金在《致凯恩》中刻画了花季少女对于懵懂爱情的渴望。那种朦胧的意境放在如今也是让人深有同感,画面感极强。



我曾经默默无语地,毫无指望的爱过你,我既忍着羞怯,又忍受着妒忌的折磨;我曾经那样真诚,那样温柔的爱过你但愿上帝保佑你,另一个人也会像我一样爱你。——普希金《我曾经爱过你》


《我曾经爱过你》中失落的旧伤感更是让人生出共鸣来,普希金讲的就是亘古不变的故事,不论是上一代人,这一代人,还是我们的下一代,其实都是想象的岁月,或青春洋溢,或飞蛾扑火,奋不顾身,伤痕累累,慢慢也拥有了不愿提起的秘密。
普希金书信选在普希金丰富的文学遗产中,书信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如同普氏色彩斑斓的一生一样,他的书信也是多主题的。政治书简反映了他那追求自由、反对专制的进步思想;文学书简渗透着他对许多文学问题的真知灼见;情书是普氏书信中精彩的篇章,一封封情书就是一支支爱的颂歌。普氏的书信都是原始书信,其特点是朴实、自然、真挚,可以说是一种“没有艺术的艺术”。《普希金书信选/名人传世信札》收录的这些书信从方方面面反映了他的思想、生活和创作,有如一部用书信组成的自传,同时也给读者带来思想的教益和人生的启迪。02安德烈·纪德(1869—1951)是对法国二十世纪文学与思想影响深远的作家。在其一生筑就的蔚为壮观的文学宫殿中,他的虚构叙事作品、自传、日记、散文、游记乃至戏剧毋庸置疑占据着最辉煌的核心位置,书信只能处于宫殿的侧翼,但这侧翼同样多姿多彩、美不胜收,令人驻足流连。
和众多的前辈及同辈作家一样,纪德可以说是德布雷称作的“书信领域的斯达汉诺夫工作者”之一。而在纪德的众多通信中,纪德和瓦莱里的通信就非常能表达其思想情感、精神特质、文学观念与语言艺术。安德烈·纪德瓦莱里是纪德在二十一岁(1890年底)时通过他在阿尔萨斯中学的同学皮埃尔·路易(即后来的皮埃尔·路伊)结识的。两人最初相识时,曾在月光下坐在蒙彼利埃植物园一座古老的衣冠冢上,嚼着玫瑰花,这一场景永远印在了两人的记忆中,成为他们个人历史中的一个事件,后来被不断忆起,纪德还将其写进《人间食粮》。初入文坛的纪德与瓦莱里都是马拉美的崇拜者,怀抱着共同的纯粹的象征主义文学理想,这一切以充满诗歌意象的语言充分映射在两人早期的通信中。不过,随着交往的加深,纪德的艺术伦理与瓦莱里更纯粹智性的追求之间的差别日益显著,但观念的碰撞交锋并未削弱两人的友情,两人不仅共同书写了二十世纪书信中最美的篇章,也完美地诠释了纯粹的友谊。
保尔·瓦莱里
我知道,只有与极少数几个人所保持的亲密友情才是令人愉悦的,也才有可能(而我却想和所有人都有这种亲密的友情)。即使同情本身也是怯懦的东西。同情是那些没有自我满足的人已承认的弱点。——《瓦莱里与纪德通信选》


瓦莱里与纪德通信选《瓦莱里与纪德通信选》是蜚声20世纪初叶法国文坛的两位文学大师安德烈·纪德保尔·瓦莱里长达半个世纪的通信选。《瓦莱里与纪德通信选》真实地记录了两个个性迥异的知名作家长达五十多年的文学交往,披露了两位作家之间友情的交流和他们彼此对于文学创作的探索与追求。作为作家的文学书简,《瓦莱里与纪德通信选》所涉及的主要内容十分丰富:除友情的倾诉外,还有对伦理道德的争论、对文学的见解、对时政的评述、对自我细腻的心理分析等等。书信选还讲述了当时文坛上一些逸闻趣事,刻画了众多文人作家的精神、性格,更叙述了两位作家对于当时法国文学主流思潮的认识,再现了两位文学大师在投身文学事业过程中所经历的热忱、希望、犹豫、失落、彷徨、执着的心路历程。03约翰·戈特利布·费希特(Johann Gottlieb Fichte,公元1762年5月19日—公元1814年1月17日),德国作家、哲学家、爱国主义者,古典主义哲学的主要代表人之一。作为一个哲学家,他寻求对哲学思想,特别是康德唯心主义思想的统一;作为一名爱国主义者,他试图唤醒德意志人民要求国家统一。
费希特出生在一个贫寒的家庭,上学都需要邻居的资助。在他大学期间,开始接触康德哲学,康德是对费希特哲学思想影响最深的哲学家。因为经济问题,费希特大学辍学,没过多久他认识了德国著名诗人克洛普施托克的侄女约哈那,两人最终结为夫妻。受到康德哲学思想影响最深,费希特终于迎来与康德面对面的机会。为了能够让康德深刻的了解自己,费希特撰写长文送到康德住处,康德看后大加赞赏,而且自己倾囊出版这篇长文。正是因为这篇给康德的长文,费希特名声大作,被任命为耶拿大学哲学教,迎来事业的巅峰。在耶拿大学任教期间,费希特亲自主持康德哲学讲座,完善他的哲学体系,先后发表多篇关于哲学的著作。1806年,普法战争爆发,费希特肩负起爱国主义任务,为全国人民保持统一战线,费希特到处演讲,并提倡建立柏林大学。他曾经连续14天开讲他那著名的《对德意志民族的讲演》。当时的柏林仍在法军控制下,面对教堂外面无情的刀枪,费希特毫不畏惧,从容而激昂地进行着自己的努力。他说:“假如我因演讲而死,则我的家庭、我的儿子有一个为国殉难的父亲,亦应无上光荣。”

费希特的这篇演讲可能是自马丁.路德之后,德国人所听到的最有震撼力的一篇演讲了。那种热烈奔放的情感刺激着每一个德国人的内心。德国人的民族意识和统一观念空前提高,反抗外来侵略追求民族独立的民族情感也不断高涨。
后来柏林大学成功建立,费希特当仁不让成为第一任校长。可惜的是,他的夫人一整个冬天都在医院战斗,因而不幸感染了热病,而面对生命垂危的妻子,费希特更是兼顾上哲学课的同时照顾妻子。费希特每天白天陪伴妻子,晚上匆匆赶去上两个小时课,再回来照顾妻子。上完课回来,费希特见到妻子还活着,十分欣喜,全然不顾病毒而热情地亲吻妻子。最终,费希特也被感染了。
1814年,费希特不幸离世,造化弄人,他的妻子却康复了过来。

费希特是自康德著作发展以来,德国唯心主义哲学奠基人之一,但他在哲学史上往往被轻视。后来学者认识到他对自我意识的深刻理解,重新定位费希特在哲学史上的地位。另外,费希特也涉及政治哲学,他被一些人认为是德国国家主义之父。
费希特书信选《费希特书信选》通过费希特71封书信生动而具体地记录了费希特戏剧般多风波的一生,再现了费希特思想发展的心路历程。从中我们看到了费希特作为民主主义者和爱国主义者在德意志民族文化意识发展过程中的地位,从而使我们历史而真实地认识了费希特的知识学。如果说康德哲学是法国革命的德国理论,那么费希特的知识学则是这一理论的进一步发展。04荷尔德林(Hlderlin,Friedrich,1770~1843),德国诗人。1770年3月20日生于内卡河畔的劳芬,1843年6月7日卒于图宾根。早年在登肯多夫、毛尔布隆修道院学校学习。1788~1793年在图宾根神学院学神学。1793年起先后在瓦尔特斯豪森、法兰克福、瑞士的豪普特维尔和{法国的波尔多等地当家庭教师。1798年后,因情场失意,身心交瘁,处于精神分裂状态,1802年徒步回到故乡。1804年在霍姆堡当图书馆馆员。1807年起精神完全错乱,生活不能自理。
荷尔德林的命运是不幸的。他两岁失去生父,九岁失去继父,1788年进入图宾根神学院,与黑格尔、谢林是同学和好友。1798年秋天因不幸的爱情离开法兰克福。1801年离开德国去法国的波尔多城做家庭教师。次年夏天,他得到了在他作品中被理想化为狄奥蒂玛的情人的死讯,突然离开波尔多。波尔多在法国西部,靠近大西洋海岸。他徒步横穿法国回到家乡,神经有些错乱,后又经亲人照料,大为好转,写出不少著名的诗篇,还翻译了索福克勒斯的《安提戈涅》和《俄狄浦斯王》。精神病后又经刺激复发,1806年进图宾根精神病院医治。后来住在一个叫齐默尔的木匠家里。有几位诗人于1826年出版了他的诗集。他于1843谢世,在神智混乱的“黑夜”中活了36个年头,是尼采“黑夜时间”的好几倍。荷尔德林一生不幸,死后仍默默无闻,直到20世纪人们才发现他诗歌中的灿烂和光辉。和歌德一样,他是德国贡献出的世界诗人。哲学家海德格尔曾专门解说荷尔德林的诗歌。
待到英雄们在铁铸的摇篮中长成,勇敢的心灵像从前一样,去造访万能的神祗。而在这之前,我却常感到,与其孤身独涉,不如安然沉睡。何苦如此等待,沉默无言,茫然失措。在这贫困的时代,诗人何为?可是,你却说,诗人是酒神的神圣祭司在神圣的黑夜中,他走遍大地。——荷尔德林


荷尔德林书信选《荷尔德林书信选》辑录了德国著名诗人荷尔德林的66封书信,这些书信分别出自其生活的不同时期,但自成一体,从中我们不难看到这位伟大诗人的复杂情感与丰富思想。他在对日常生活事件的叙述中所呈现出的特殊思维方式,可以看作是其伟大诗作中所散发睿智的一个极为重要的补充。书信的平易与笔调的流畅更为我们直接进入诗人内心深处提供了一扇方便之门。
 《大师的私人话语》(上辑)丛书 小编力荐:168元/套
包邮,敬请放心购买。
由于青海、海南、内蒙运费较贵,每套需补收20元运费差(新疆/西藏暂不能发)点击阅读原文下单,货到付款!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