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真假“青花瓷”鉴定:这个诀窍,值得一看



本号是一个综合性的公众号,内容涉及科技、教育、卫生、健康、收藏、文学、历史等,每个方面的内容会不定时更新,欢迎关注..


真假“青花瓷”鉴定:这个诀窍,值得一看

来源:古玩百老汇


你知道,下面这两个青花瓷器哪个真?哪个假?


青花瓷器又是如何鉴定?

顺治十年青花山水图象腿瓶

上海博物馆藏


话不多说,今天就来说说青花瓷器的鉴定。
鉴定青花瓷器的真伪,最主要的是讲究“五看”:
一、看青;
二、看花;
三、看造型;
四、看胎釉;
五、看底足及款识。

背下这五点,很容易,也就10秒钟!
真正掌握这“五看”却有难度了,即便你学识丰富,也很难做到高水平。
当然,再高水平的鉴定家也不是天生,他们也是从零开始一点一滴积累下来。

如何积累?

关键是要在头脑中储存、积累大量相关的资料信息和经验。
长远的积累无法达到,那我们就从这五个“窍门”开始——


首先,看青。
青,即瓷器的花色,料色特点。
众所周知,现代料色肯定模仿古代,再逼真也不可能完全一样。
青花瓷器历经唐青花、元青花、明青花、清青花,各时期原料皆不同。
即便是进品料,不同时期进口的原料也各不相同,更何况加工方法、胎釉结合的效果也不一样。
所以,“看青”,观察的是它的原料和花色。
比如,唐青花是我国最早的青花,它的色料为低锰型钴蓝:


元青花就不同了。

青花钴料大多为从波斯进口的低锰高铁型青料,即文献上所说的“苏麻离青”,料色浓艳而晕散,并有明显的结晶铁斑。


“看青”,看的也是时代的标准,料色的特点。
元青花的特点,明青花:洪武、永乐、成化、嘉靖各个时期又有什么特点?……每一个时代的标准都需要牢记。鉴定时,根据特点来比较符不符合。

而料色,含铁量的高低,色彩浓淡不同也是鉴别的特点。
如果青花的花色原料是进口,含铁就较高,铁的锈斑比较明显,比如元青花、明青花。

到了清代,青料的含铁量较少,一般浮在釉之上。比如下图:

清雍正 青花折枝花果纹梅瓶,高34厘米 口径7厘米 足径13.4厘米,南京博物院藏

苏料混入石子青国产料后积青处显现的褐色“铁斑”于釉表。

清乾隆 青花双龙捧寿纹如意耳葫芦式扁瓶,高17.5厘米 口径2.7厘米,南京博物院藏

国产料(石子青为主)积青处显现的有根的“火山斑”及一样平常褐色“铁斑”。

其次,看花
花,即是花纹

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审美和风格,花纹变化也就很大。例如,元青花:


元青花的纹饰是有期间特性的,比方料无分水,一笔点画;规划繁满,条理较多;竹叶向上,蕉叶实心;龙身如蛇,龙爪如镰;回纹单画,树稍出刺;仰覆莲瓣互不相连,三道弯快意开光等等。
这些特性在有关元青花的名著如叶佩兰的《元朝瓷器》、朱裕平的《元朝青花瓷》中均有叙说。
再次,是看造型。
不同时代的造型也不一样,特别是唐代、元代的造型更明显。
明、清时期的造型稍微有接近,但也不一样。

四,看胎釉


“胎”和“釉”是两个方面
“胎”的话,它都被釉面盖住了,要怎么观察?看底部露胎的部位。
以景德镇瓷器为例,景德镇窑宋朝和元晚期皆用单一的瓷石来制坯泥,称为一元配方。
这类坯泥属高硅低铝,胎质、胎内多有微小洞隙。另外,我们也可以量一下轻重。
现代仿古瓷器要么太轻,要么太重大多是注浆所成。
“釉”,釉面有柴窑烧制和汽窑烧制,差别很大。
古代都是柴窑烧制,瓷器的釉面比较柔和,更温润,经过几百年时光一般不会那么亮和新。而汽烧的亮度强,刺眼,一般称为“贼光”。


最后,看“底足”及“款识”
底足,就要我们注意观察其大小、厚薄和深浅,这些都是有历史和讲究的。
关于底足,有一个“火石红”现象的小知识。
啥是“火石红”?
在我们中国古代,特别是民窑瓷器的露胎处,往往有深浅不同的红色烧成物出现,深者至酱褐,浅者呈淡红,由于其酷似火山岩石中的红色,业内人士称其为“火石红”。

元代足底

明代足底
青花瓷中的“火石红”一般在元代、明初比较突出,明成化后期基本就看不到“火石红”现象了。
由于“火石红”的出现皆因在瓷器烧制过程中铁元素因为重力关系发生流动,在底部形成一定蓄积造成。
之前垫瓷器的垫子在沙子上,含铁高会渗到胎面容易形成“火石红”,但到成化年间,逐渐改用瓷质的垫具,“火石红”现象就少了。

“底足”不仅仅只有这些小知识,还需要大量阅读相关的书籍掌握。包括“款识”,讲究和知识更多。
以明代青花瓷为例,洪武官窑是没有“款识”的,永乐年间才开始出现,到了明宣德时期开始正式流行。
而洪武、永乐、宣德、成化……每个时代的笔划、字体都不一样,这个要慢慢积累和学习。
比如文章开头所提及的这件“嘉靖款”孔雀花卉纹罐:

这个瓷器是真?是假?
假的。
以“五看”中的“看青”、“看花”来讲,青花料看上去不太均匀,还有浓淡的反差过大。


釉面过于白了点,而且不够润。


纹饰方面,线条也不够流畅:

再来看它的“款识”:


如果你看前面没看出真假,“款识”一定感觉不对劲了吧?
字体错识,软绵无力,根本不像古人书写的毛笔字。
还有”江西景德镇造”铭文,也是错误:


“江西景德镇”是现代人的写法,古代因它的行政级别低下不会直接这么写。
再有“嘉靖”的“靖”字:


古人在明代写“靖”字时,“立”都是往上靠到“月”字斜上方:

左图才是嘉靖真品。
真品的嘉靖罐,花色,勾线,纹饰,没有太强浓淡之分:


总之,对于鉴别瓷器我们用这“五看”来综合观察它。
“看青”、“看花”、“看造型”……虽只有十六个字,但却要长期的知识积累。
而如今,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鉴别技术获得了长足进步,利用现代鉴别技术去鉴别瓷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鉴别的难度,提高了真品收藏价值。
不过,虽然有了科技,但也别忘记增加点知识哦。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请联系后台,我们会立即处理,谢谢!


精彩回顾:

含一颗,2秒“爆珠”,5秒解决口臭!胃病、幽门螺杆菌都没了

有关科学、教育、健康、卫生、收藏等精品文章汇总

六要素辨古玉真伪

具备这七个要点知识,你的瓷器鉴定水平就算入门了

一口气读懂中国瓷器,太全了!

揭秘:一个古玩商自曝黑幕!造假水平有多高?

这些壶令人大开眼界

图文解析:揭开瓷器底胎鉴定的密码(建议多看)

青铜器造假村:1/3农户从事文物仿制,年销售过亿

“灵气”:文物真假的根本区别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