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开了——四川盟员虞佳荣获第29届中国戏剧梅花奖
4月24日,四川盟员、成都市川剧研究院国家二级演员虞佳凭借剧目《目连之母》,获得第29届中国戏剧梅花奖。
“就像做梦一样!这次获奖是对我10多年从艺的一次肯定,尤其是像我一样的青年演员,面对未来会更有自信。”虞佳说,“对我来说,获得梅花奖让自己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未来又是新的开始,我将用更多更好的作品来回报支持我的人,为川剧的传承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学艺路
虞佳是国家二级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今年34岁。工闺门旦、花旦、青衣旦。虽然出生在川剧世家,但虞佳最开始对川剧并不感兴趣。“我父亲是川剧团的,我从小也会看,但那时不是特别的喜欢,也没想过要去学。”虞佳真正喜欢上川剧是在她15岁,一个偶然的机会就读川剧班之后。她回忆说:“唱腔老师教我们唱腔,那会儿学的是纸腔,就是有谱子的腔,会在钢琴上给我们学唱腔,对小孩来说比较容易接受,我就觉得还是挺好听的。后来还上了一些戏课,我觉得排戏很好玩,慢慢就发现川剧还是有自己独特的魅力。”
2000年,喜欢唱歌和舞蹈的虞佳才开始正式学习川剧,至今18年与川剧的爱意是越来越浓。从最初扎实基本功的折子戏,到近几年独挑大梁的《目连之母》《尘埃落定》《传说陈麻婆》等大幕戏,虞佳的舞台掌控能力和角色演绎能力都越来越驾轻就熟,不过她对自己的要求并没有放松。此次“冲梅”剧目《目连之母》,她曾多次演出,对人物的理解非常透彻,演绎熟练且到位。终评演出中,虞佳将老师陈巧茹所传授的艺术精髓充分展示,并发挥出自己的艺术特长,唱做念打俱佳,洋溢着朝气与活力,更是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从悲剧性的青衣转换为喜剧性的花旦,精彩的表演令观众眼前一亮,受到了广泛的好评。
对虞佳来说,川剧教会自己很多。“学川剧教会我坚强、能吃苦,而且让我对事情比较专注,不会三心二意的。我也一直都是这个样子,比较本分,自己认定的事情就可以一直做下去,哪怕是中间会出一些小的状况,但我还是会坚持下去,不会像现在很多年轻人那么浮躁。”
冲梅花
《目连之母》脱胎于传统戏《目连传》,由剧作家徐棻以“故事新编”方式写成,1999年5月在成都首演,一经问世便受到业内人士和广大观众青睐。该剧在子虚乌有的鬼神故事里,演绎人间母子亲情与真挚爱情,并以幽默、机趣的细节、语言展现鲜明的四川文化特色,开掘出十分现代的思想意识。2017年,成都市川剧研究院复排《目连之母》,从表演、音乐、舞美、灯光、服装等各方面进行调整,使之更加符合“既是传统风格又是现代审美”的原则。
虞佳在《目连之母》中饰演的,正是该剧女主人公刘氏。她宁可在地狱受罪,也不以丧失人的尊严、人的权利作交换条件而偷生人间,使这出戏具有了浓厚的人文关怀和强烈的人道主义色彩。“我很喜欢刘氏这个角色,因为她涵盖了青衣、花旦、武旦等行当,能让我在一场戏中演绎不同的角色,每次演完都觉得酣畅淋漓。”虞佳谈到演出感受时说。
“《目连之母》介于传统戏和现代戏之间。刘氏的心情转换、人物的变化,都需要在塑造人物时拿捏准确,非常考验演员的功夫。”虞佳表示,剧中刘氏面对亲儿被送走时的无助痛苦,丈夫归途中逝世的悲痛欲绝,因惧怕鬼神而不能与情人相伴的挣扎等情绪展现,除了自身的领悟力,也少不了阅历的沉淀。“对比刚开始对角色的解读和演绎,现在我对人物的刻画更加丰满,但参加梅花奖的终评,我还是激动又紧张。”
其实,去到广西南宁比赛之前,因为天气忽冷忽热,虞佳有一点热伤风,喉咙开始发炎,坚持演了几场戏后喉咙的症状变得严重起来。
但是虞佳努力调整状态,“在演出前一天,我就不断告诫自己,一定不能紧张,因为紧张也没有用。《目连之母》是非常优秀的一部戏,可以全面展示女旦的演出水平,而我抓住了这次机会。”“观众席都有一千多个座位,但我那天比赛下面基本上都坐满了,演的还是比较顺利,没有出现任何的失误。”
经历了等待结果的坐立不安和得知获奖的激动喜悦,虞佳现在的心情非常平和。接下来,虞佳最想做的就是多演戏,“我的资历还浅,就想演好戏,不好高骛远,踏踏实实传承上一辈艺术家们好的剧目。”
国家一级演员、曾二度“摘梅”的盟员陈巧茹作为虞佳的老师,对她取得的成绩满含欣慰。2005年起教授虞佳川剧技艺,在陈巧茹眼里,虞佳是一位刻苦、勤奋、踏实的学生。“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戏曲舞台上的成绩是通过平时踏踏实实演出取得的。所以在机会来临时,虞佳主动把握住了。”“摘下梅花奖对她又是一个新的起点,希望她可以继续为川剧的传承推广做出成绩,同时带领更多年轻人一起进步。”陈巧茹说。
文章来源:网络
往期精选
想写社情民意信息,但不懂怎么写?快看!
最美人间四月天——纪念新中国成立、人民政协成立70周年采风活动侧记
情怀,令这群企业家在大山里奔波——民盟成都企业家联谊会响应民盟省委号召赴九寨沟县开展帮扶活动小记
喜欢就给文章点个在看,转发朋友圈再撤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