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观察 | 韩正调研、应勇报告,上海自贸区释放了哪些新信号

2017-07-27 每经记者 自贸试验区报道

作为中国第一批唯一的自贸试验区,上海自贸区无疑是中国自贸试验区的排头兵、先行者,也是中国改革开放、自由贸易的排头兵和先行者。

在这个意义上,上海自贸区的一举一动,也就成了风向标。


正因为此,7月17日全天,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韩正,在浦东新区调研自贸区;7月25日、上海市委副书记、市长应勇,在上海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九次会议(扩大)上,报告自贸试验区建设,都令人瞩目。


毕竟,市委书记和市长几乎同时关注自贸区,并不寻常。


今年3月底,国务院批准上海自贸区全面深化方案,被认为是要打造上海自贸区升级版,至今已经过去快4个月。人们不仅关心,上海自贸区取得了什么新成就,更关心上海自贸区下一步怎么干。


中国自贸试验区报道(微信公众号:zmsyqbd)梳理韩正调研和应勇的报告内容,从中不难发现上海自贸区释放的一些新信号。

目标和载体

按照国务院批准的全面深化方案,上海自贸试验区新一轮建设的目标,是到2020年,建设成为“投资贸易自由、规则开放透明、监管公平高效、营商环境便利的国际高标准自由贸易园区”,而且要“率先形成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和公平、统一、高效的市场环境”。


对此,上海有一种自我加压的追求和要求。


韩正在调研中,强调要“对照国际最高标准”,以建设“开放度最高的自由贸易区”为目标;应勇在讲话中,也提出最终要“瞄准国际最高标准、最好水平的自贸试验区”——话都说得很鲜明,很有力。


要做,就做到最好。上海自贸区,在很大程度上,代表的是中国的自由贸易和开放度。有这样的追求,显然不能只说漂亮话,而是要致力于实现。


实现的途径是什么?应勇在讲话中说,自贸试验区新一轮建设,必须抓牢“三区一堡”、“三个联动”重要载体。 


所谓 “三区一堡”,一是建设开放与创新融为一体的综合改革试验区,二是建立开放型经济体系的风险压力测试区,三是打造提升政府治理能力的先行区。


所谓“三个联动”,则是要强化自贸区内改革与上海全市改革的联动,强化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联动,强化与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联动。 


这并不是新提法。但是,在新的时期,新的阶段,其中的重点,又有了一些值得关注的新内涵。

政府和市场

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是中国进一步深化改革的核心问题,也是自贸试验区改革的重要内容。


对于政府来说,就是要通过职能再造,提升政府治理能力;而对于市场来说,就是要打造一种公开透明、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


尽管是老生常谈,这里其实有很多文章可做。习近平总书记在最近的讲话中,就要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特大城市要率先加大营商环境改革力度,特别提出要清理并减少各类检查和罚款。


这不难理解,韩正在调研中,提到上海自贸区的重点突破之一,即在于深化“证照分离”改革。作为“放管服”改革的集中体现,韩正要求,要以市场主体的感受为标准,改革举措要让市场主体一目了然,真正做到放得更活、管得更好、服务更优。 


应勇也在讲话中做了类似的表示,并且明确“证照分离”改革,今年的任务主要是,扩大试点事项,扩大试点范围,完善以综合监管为基础、专业监管为支撑的事中事后监管体系。

 

值得注意的是,近日商务部发布了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新一批4个“最佳实践案例”,其中之一,就是上海的“证照分离”改革试点。


显然,上海在这个方面走在了前面,现在的问题是要放大改革效应,进一步降低市场运行成本,提高运行效率,提升国际竞争力。这里还有很大的改革空间。

金融和安全

14日至15日,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韩正赴北京参加完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后,立即调研上海自贸区。


这两者之间有没有关系?要知道,推进金融改革是上海自贸区的重点任务,上海自贸区也正在强化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联动。


韩正在调研中,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精神,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深化自由贸易账户功能。 


这对上海自贸区金融改革,提出了明确要求:把服务实体经济作为金融的天职和宗旨,同时在防控金融风险和深化金融改革之间,寻找平衡——深化改革,必须主动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但又不能因为存在金融风险的可能,而停止改革,裹脚不前。


上海自贸区的任务之一,是要建立开放型经济体系的风险压力测试区。应勇表示,关键要对照国际最高开放标准,在风险可控的条件下,进行更为充分的压力测试——这里的压力测试,显然包括金融改革的压力测试。


在这个意义上,金融改革是一门技术,又是一门艺术。


中国要扩大金融对外开放,要稳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稳步实现资本项目可兑换;但同时,又要积极稳妥推动金融业对外开放,合理安排开放顺序,防范金融风险——让金融改革行稳致远,这无疑是上海自贸区的重要使命。

人才和创新

上海自贸区建设的“三个联动”之一,是要强化与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联动。人才,因此被提到了一个新高度。


应勇表示,建设科创中心,人才是基础、是关键。上海的目标,是建成国际一流创新创业人才的汇聚之地、培养之地、事业发展之地、价值实现之地。


而要做到这一点,上海的 “人才政策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事实上,近年来上海先后出台了人才政策“20条”、“30条”,进一步向用人主体放权、为人才松绑,效果初显。 


对人才的吸引力,不只是这些政策,更在于让上海成为创新大平台、大舞台,可以为人才提供更多更好的发展机遇。


应勇在报告中提到四个层面:一是集中力量建设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二是加快推进共性技术研发与转化功能型平台建设;三是加快科技创新中心承载区特色发展;四是在全社会大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中国自贸试验区报道(微信公众号:zmsyqbd)获悉,张江科学城规划面积约94平方公里,总的定位是科学特征明显、科技要素集聚、环境人文生态的市级城市副中心,成为世界一流的科学城。目前,其规划已完成编制。 


这段时间,“新一线城市”的人才大战成为舆论焦点,自贸区高薪揽才的消息也层出不穷,但一些一线城市特别是自贸区,对人才的热度并未减低。


重要的,不是第一、二批自贸区条件更好,而是比你还要更努力、更重人才,这对于其他自贸区来说,也不失为一种激励。


图片均出自新华网

每经记者 付克友 每经编辑 杨欢

更多精彩内容:

动向 | 从凌晨两点排队到PC全搞定,是什么终结了办企业的“黄牛党时代”?

动向 | 南京江北新区将申报自贸区 失落的江苏这次是否不再失落

动向 | 粤港澳游艇“自由行” 就要来了,广东自贸区为全国探路

动向 | 以“财”引“才”?以“才”引“财”!这才是自贸区“人才大战”的真正秘密

本文为中国自贸试验区报道原创文章,

欢迎转发、分享、点赞支持……

特别声明: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如需授权转载请联系我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