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会客厅丨警察误杀平民,美国是这么判的

2016-05-18 女性阅读新力量➤ 半城



半 城 大 话 纽约华裔警官梁彼得案件在美国华人世界引起轩然大波,他因在执勤过程中误杀黑人格雷而被法院判定有罪。加拿大著名华裔犯罪学家和社会学家曹立群日前在永慕庐论坛就这一争议话题发表演讲。他以客观冷静的立场,揭开了“华人平权”口号下对美国司法的误读,以及华人抗争中鲜为人知的一面。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w0300kt5sks&width=500&height=375&auto=0





曹立群:从梁彼得案看美国司法与华人抗争

文/ 陈 佳

这是一起警察误杀平民的案件。

2014年11月20日晚,刚刚加入纽约警队180天的华裔警察梁彼得在巡逻中因手枪走火,误杀非洲裔青年格雷,并致其死亡。在被害者猝然遇害的当下,梁彼得因为精神崩溃弃枪而去,没有立即采取施救行为。

警察该不该判有罪?


梁彼得在法院等待宣判


随后,梁彼得受到二级误杀等5项罪名指控。审理此案的大陪审团在开审一年后裁定梁彼得所受罪名全部成立。若指控成立,他将面临最高15年的刑期。

判决结果公布,华人群体哗然。

华人随即在全美展开大规模的游行,甚至在白宫网站发布有12万人签名的请愿书,声援梁彼得:“检察官出于政治目的起诉梁彼得,亚裔警员梁彼得成了替罪羊”。他们希望,这不仅是为了救梁彼得,更成为一次华人的平权运动载入史册。

然而,检察官的起诉,是否真出于政治目的?华人游行抗议,又能否达成心愿?

著名犯罪学家、加拿大安大略科技大学社会学教授曹立群从旁观察数月。5月14日,他在群学半城永慕庐深入剖析了这一事件。他以客观冷静的立场,揭开了“华人平权”口号下对美国司法的误读,以及华人抗争中鲜为人知的一面。

曹立群教授在讲演现场


1误杀,像中彩票一样困难


2014年11月20日晚,梁彼得与一名同事在一个单元楼内巡逻。楼内光线昏暗,梁警官右手持电筒,左手持有已经解除保险的手枪。这说明,他当时就已十分紧张。当梁警官准备打开8楼的楼梯门时,7楼突然传来人声。受到惊吓的他枪“走火”,子弹在击中了楼道的墙壁后,又发生反弹,直接击穿7楼那刚进入楼道里的黑人小伙的心脏。这种意外的几率,“几乎和中彩票一样困难”。梁警官当时彻底“崩溃”,甚至没有对伤者采取急救措施。28岁的格雷不治身亡,他的女儿刚满3岁。


格雷与女儿

随后,检方以“过失杀人”和“渎职”等罪名起诉梁警官。2016年2月14日布鲁克林法院的大陪审团(曹立群译为民决团)给出了他们的判决:认定梁警官有罪。这一决定引起了美国许多华人的不满。

曹立群介绍说,华人们的不满理由有:为什么以前误杀黑人的白人警察没有被起诉,却起诉一名不慎导致黑人小伙死亡的华裔警官有罪?他们认定,有罪的判定是错的,是有着明显的政治偏向的


▲梁彼得在听到宣判后抱头痛哭


2针对华人,还是针对警察


然而,非裔族群、部分华裔、以及美国社会的主流都认为陪审团做出了公正的判决,甚至要求重惩梁警官。这并非因为他是华裔,而是因为他是警察

曹立群指出,十年前,纽约州的确存在误杀黑人的白人警察未被起诉的情况。但近年来,在其它州白人警官因在执法过程中误伤平民被判刑的案例屡见不鲜。

他认为,美国司法主张程序正义大过实质正义。那场著名的“辛普森”案,对警察的渎职审判甚至多于对辛普森的审判。近年来,美国社会反对“警察暴政”的呼声甚嚣尘上。主流社会认为,警察肆意剥夺黑人生命的行为应该被阻止,不论警察来自什么族群,也不论案情存在多少偶然因素。


▲图为法院轻判后,梁彼得面无表情离开法院


3减刑,并非华人的胜利


最终,2016年4月19日,梁彼得被判五年缓刑以及800小时社区服务,其罪行由过失杀人罪降为刑事疏忽杀人罪。

这个结果是否是华人抗争的胜利?

曹立群认为,美国司法独立,几乎不会受到舆论的影响。事实上,在判刑庭审时,检查官汤普森就建议不要判监禁。而这位检察官,本身也是非洲裔(黑人)。

细细研究整个审判程序中,如果有欠妥之处,那就是在决定梁彼得是否有罪的大陪审团中,并没有华裔。可是在大陪审团的24人中,非洲裔不占多数,大部分是白人。

可是,这个瑕疵并未成为华人攻击“梁彼得”一案的重点。在美国社会中较有话语权的华人“百人委员会”,也并没有对此事发声。



4抗争,是结束“哑裔”,还是社群分裂


在“梁彼得案”获轻判后,华人舆论纷纷认为,华人借由抗争提升了社会地位,不再是“哑裔”。


在美国,亚裔(1千8百万)是美国收入最高,受教育最好,人口发展最快的族裔,而华人是亚裔中人口最多的一个群体,4百万,占全部亚裔的23%。

然而,这个族群似乎并没有享有它应有的社会地位。不少华人觉得自己像“小绵羊”,总是到处受气,遭受其他种族的欺负。

是不是像当年的马丁·路德·金一样,华人也通过游行抗争,实现了族裔地位的改变?

曹立群认为,参与游行式的平权运动并非改变华裔地位的上策。在抗争时,尤其需要同理心,团结其他族裔,共同努力,才能举得效果。“而只关注自身利益,忽视‘同盟者’(非洲裔)的利益,其效果必然无法彰显。”

梁彼得的母亲在整个抗争中曾屡次公开发言表态。她强调,不管梁彼得有罪也好,没罪也好,这一生都毁了


▲梁彼得母亲向公众发言

从案发至今年3月,她从未因梁彼得的这次过失导致一个无辜的年轻生命去世,而公开鞠躬道歉。曹立群认为,她的发言过分关注自我,没有同情心。而华人的媒体,也并没有在报道中对梁警官是否适合从事警察一行,他的过失导致生命的消亡,进行深入的反思和讨论。

在法官做出最终裁判的三周前,梁彼得终于在2016年3月24日,与死者格雷的伴侣和女儿进行了5分钟的会面,并表达了歉意。

曹立群认为,这是他在公众舆论和律师的建议下的做法,而之前他已错失了多次可以致歉的机会。“Too little, too late.”

此前,死者的伴侣曾表示,任何道歉都无法将格雷带回来,她说“我希望见到梁彼得先生并告诉他,他当晚的行为对Akaila(女儿)和我造成了怎样的影响。我很好奇梁彼得如果感到任何悔恨,他会说些什么。”她通过辩护律师称,自己仍然正在努力从失去孩子的父亲这件事中走出来。他们将市政府、房屋委员会、梁彼得和当天一同值勤的同事告上了法庭。

“Black life matters,黑人的命也是命啊”,曹立群说。


▲格雷的妻子与女儿

身为华人的曹立群,却能理性地用批判眼光来解释这次风起云涌的游行:群氓心态以及中国的国民性。部分华人希望借由抗争,展现华裔的团结、提升华裔的社会地位,可是在策略上,却并没有辨识出,谁才是华人自己最恰当的榜样。“我们最终可能并不遂人愿。失去维权的同盟者,使我们的事业更加形影孤单,所以,一切可能适得其反。”

在他的发言后,论坛听众陷入了深思中。

下为演讲现场:


▲主持人南京大学社会学系方长春教授与曹立群教授



▲永慕庐论坛群学肄言第五期








主编:陈    佳

摄影:焦宁一

美编:陈茜茜 车俊铭

   摄像:夏   鹏   卢   辉   

半城编辑部

转载请联系平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