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一猫一艺术丨安格尔证明了人工智能无法取代人类

2016-05-20 女性阅读新力量➤ 半城



半城联合“淘米视觉”推出全新专栏《一猫一艺术》,每周四跟大家见面,受到了许多读者的喜欢,因为这是一种纯然的、无功利性的、诗化的阅读生活。

该专栏是笑意(刘晋锋)为女儿木果准备的关于艺术的私教内容,是从日本绘本《Cat Art》得来的灵感,也许你会发现,这些内容对孩子来说偏难,但我想不应该低估孩子的智商,种下一颗种子,不知道会在哪里发芽。”

今天,跟随半城的《一猫一艺术》一起透过艺术作品,看看人工智能究竟能否取代人类。






 

阅读第十七站:

安格尔证明了人工智能无法取代人类

文/ 刘晋锋   半城特约撰稿人

木果:

你好啊!

最近,我身边的人类都在谈论一个名叫“人工智能”的东西。你可以把它想象成一个可爱的机器人。“人工智能”这个东西呢,记忆力比人强,算数比人快,再聪明的人都赶不上它,现在人们已经在研究用人工智能来画画、写小说。

等你们长大,人工智能不知道会发展成什么样,也许那个时候人工智能已经懂情感,你可能会有小伙伴爱上人工智能机器人。人工智能这么厉害,未来人类会不会被人工智能取代啊?或者,人工智能对人类的态度,会不会就像大象面对蚂蚁的心情,有人这样担忧着。

但是今天,当我欣赏几百年前一位名叫安格尔的画家画的裸女时,我突然意识到,安格尔已经向我们证明了:人工智能无法取代人类。


安格尔《土耳其浴女》

安格尔为什么会让我想起机器人?因为他主张的绘画训练方法很像人类训练机器人,他说:“掌握大概的准确,就等于失去准确。”安格尔坚持人要不断地学习素描,大量地研究样本。他认为标准的美来自于对模特的不断观察。

安格尔素描作品

但是,安格尔对“准确”的要求,首先是在于整体把握模特给你的印象。他说假如机械地画素描,从头部开始再画人体、躯干、手等,这样一来可能整体就不会和谐。安格尔的这种说法,某种程度上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抽象能力”,这是目前人工智能无法掌握的。

安格尔对于整体的重视是出于美的考虑,他还说:“肌肉绘制得过分精确会成为造型纯真的最大障碍。”我非常同意他的话,不信,我们看看画家罗梭根据米开朗基罗的雕塑绘制的画,你会不会觉得她肌肉太过发达了?


人工智能现在已经非常会画画了,他们学习绘画的方法是大量研究过往的绘画作品,研究艺术家的艺术风格并进行复制和改造。有一些好奇心很强的大人,他们让人工智能研究了伦勃朗的346件作品,然后要它画一副画出来,结果它就画出了这一副很伦勃朗的画《下一个伦勃朗》。


让人工智能画出这幅画的人工智能专家说:“电脑目前只是按照我们的命令行事。如果它开始做那些我们并没有让他做的事情的时候,我们才会开始担心。《下一个伦勃朗》只不过是对大师的模仿,而不是全新的创作。”

我们知道,一个艺术家通常会研究前辈艺术家的各种作品,最终发展出自己的风格。安格尔的偶像是拉斐尔和提香,他还吸收了古希腊陶器装饰画的技巧,然后发展出了他自己特有的简练、单纯的风格,人们评价他的画是“静穆的伟大,崇高的单纯。”


安格尔《瓦平松的浴女》

现在人工智能也能将不同的艺术风格进行混合,但至少目前还是混合得比较诡异而生硬。


最让我无比肯定人一定在创造力上胜出的原因是,安格尔对人体的“变形”。

安格尔画的人体都充满真实感,但她们其实完全不真实!她们都是安格尔虚构出来的女性,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存在。

我们可以做一个对比。安格尔、提香和乔尔乔内都描绘了一个女性慵懒斜躺的姿态。我们在提香、乔尔乔奈的画作中看到的裸女还是现实中的理想女性,安格尔则脱离了现实,他找到了一种理想的美。


提香《乌尔宾诺的维纳斯》


乔尔乔内《入睡的维纳斯》


安格尔《大宫女》

我们对比之后更加能看出,安格尔改变了人物的身体比例——他把头变小,身体比例拉长,胳膊也奇长无比,有人嘲笑他:“他的宫女多出三块脊椎骨。”但他却因此创造出了无比优美的曲线和形体。

安格尔的晚年代表作《泉》也是如此,有人让模特模仿这幅画摆一模一样的姿势,拿个一样的水罐,发现前面托瓶的手臂是够不着的,右边的前臂应该是加长了。


安格尔《泉》

安格尔用改变人体比例的方式,画出了最具节奏感的曲线,让这些女性形象的美姿超出了所有女性,集中了她们各自的美于一身,形象更富生气也更理想化了。

谁也说不清,安格尔的思维有怎样一个神奇的跳跃,让他决定把人体进行变形。可是,我相信,这是人工智能无论研究多大的样本也无法想到的。


《cat art》版《泉》

但是,我最后要跟你说一个“坏了胃口”的故事。从小到大,我在很多地方都看到过不同版本的《泉》,造型是一样的,少女的面孔各种各样,基本上都印制得非常粗糙,出现在各种装修得非常庸俗的环境里。《泉》可能是世界上被复制、被盗版得最多的画。

这造成了一种怎样的后果?我明明知道它是名画,描述了一种永恒的美,可是坦白说,我对它无感,甚至有一种轻微的厌倦。唯一能治愈我的方式应该是去看原作,可惜我在卢浮宫没有遇见它——卢浮宫真是太大了,我连续逛了三四天也感觉像是蚂蚁进了粮仓。以后,我们一起去看《泉》,认识这位最理想的少女!



刘晋锋,前媒体从业者,曾供职于《新京报》《生活》《全球商业经典》。现从事与艺术有关的工作。长按二维码可关注“淘米视觉”。




主编:陈   佳

文编:车俊铭

美编:陈茜茜

本文由「淘米视觉」授权「半城」发布

转载请联系「半城」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