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客厅丨李丽淑:手畔花常在 胸中自兰若
【半 城 大 话】七月三日,海内外知名花艺家李丽淑老师在永慕庐发表了题为【人与花心各自香】的主题演讲。她是中华花艺文教基金会资深教授和荣誉董事、日本京都池坊花道正教授一级、美国芝加哥花艺设计学院资深教授、华梵大学中文系助理教授,拥有近三十年的中华花艺教学经验。她多次受邀赴美讲演及教学,并于今年获得美国众议院、加州财务部等的颁奖和肯定。
李丽淑老师个人深得中华花艺优雅文化及人文情怀之精髓,半城在此摘编演讲内容,以供分享。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i0311t6q0gd&width=500&height=375&auto=0
李丽淑:手畔花常在 胸中自兰若
半城编辑部
花道,是一种静雅的修身养性之道。插花之人心平气和,神态专注,举止优雅,在习花中涉猎古典诗词文化,在认识花草中体悟自然节奏,在亲近植物中疗愈身心。培养插花的专业技艺及传统文化美学素养,乃是人生一大美事。
明代袁中道说:“花朵乃天地间一股黠慧之气所凝聚而成。”与花艺相识多年的李丽淑教授,举手投足间自然散发一种灵动之气。苏轼有诗云:“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岂不知腹有花香千万过,便能气若幽兰使月白。
让人一生受用的“花道”
“犹如莲华不着水,亦如日月不住空。”这句话是李丽淑老师的座右铭。作为最受海内外爱花人士喜爱的花艺家之一,人们评价她“教授的不是简单的花艺,而是让人一生受用的'花道',小到为人处世的道理,大到国家民族仁民爱物的思想”。
最初,李丽淑研习的是日本的池坊花道与西洋花艺,并拥有了日本池坊花道正教授一级证书及西洋花艺的教授资格。1985年左右,李丽淑接触到了中华花艺。“第一次在历史博物馆看到中华花艺的大展,我发觉中华花艺是我生命的原乡,内心感动莫名。虽然我也喜欢日本花道,但它毕竟有太多日本文化的部分。在学习日本花道的过程中,我有很多疑问,但都没有办法得到正确的解答。”
1996年,在花艺领域学贯中、日、西的李丽淑受邀到洛杉矶艺术博物馆参加一场中华花艺演讲。“一进会场,我真的很感动,因为所有来参加的人,都穿着中式衣服,戴的围巾要么有荷花,要么就写着中国字。”李丽淑回忆,那场演讲之后,她的民族自豪感一下子就被激发了。回到台湾之后,李丽淑将自己所有的西式衣服都送给学生,发愿以后只穿中式服装,一直到现在没有改变。“而且,我原来是读外文的,那次之后我就开始深深地爱上了中国传统文化。我开始到台北故宫研习,想对中华花艺的历史部分做更深的研究。”
李丽淑老师现场作品
李丽淑认为,花艺是人类以花卉植物为媒介所作的艺术表现。它掺和人类性灵精神,纠合植物特性,表彰花木第二生命。其艺术形态的形成,足以彰显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仁民爱物的思想。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乾坤。”花艺正以其生命之美,呈现着民族无穷的情感。小至怡情养性的赏心小品,大至鬼斧神工的新生命之营造,均有“成教化,助人伦”的崇高意义与效用。因而,花艺从来不只是所谓贵族闲来无事的享乐,而是文化塑造与陶冶情操的重要方式。
李丽淑老师现场作品
中华花艺的历史渊源与演进
朝看一瓶花,暮看一瓶花。花枝虽浅淡,幸可托贫家。一枝两枝正,三支四支斜。宜直不宜曲,斗清不斗奢。傍拂杨技水,入碗酪奴茶。以此颜君斋,一倍添妍华。
——袁宏道《戏题黄道元瓶花斋》
在夺人眼球的西式插花与核心在禅的日式插花横行天下的如今,中华花艺是什么,这的确是个问题。
先不说肇始于六朝盛行于唐宋的中华插花史,也不说苏轼“只恐夜深花睡去,高烧银烛照红妆”的雅事,以及中华花艺的精神内核——“为天地立心”。要解释什么是中国人?一瓶花足矣。中华花艺之父黄永川先生如是说,“它不仅是造型艺术那么简单,中国人的哲学、文化、伦理,都在里面。在一瓶花里见天地,那么简单又如此复杂。”
李丽淑老师现场作品
在悠扬的古琴声中,李丽淑老师将中华花艺的历史娓娓道来。
中国插花已有一千五百年的历史。它源自魏晋南北朝时佛教的“供花”,历经隋、唐、明、清各朝代,逐渐普及于各种生活层面,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形成了专门且健全的艺术类型。众人所知的日本的花道其实也是源于中国。然而,令人惋惜的是,中华花艺发展到清代,因国势不振而逐渐遗失。
插花是中国重要的古典艺术之一,从六朝开始,文人便借由生活四艺——插花、焚香、挂画、点茶来提升生活品质。
中国插花最早源于佛前供花,人们在佛像前瓶插应时花卉,以表虔诚,这时插花称为“佛花”。在六朝《南史》中记载,当时的插花多以松柏、水仙、荷花为主。到唐代,插花开始走进宫廷,出现“宫廷插花”,并成为宫廷喜庆中不可或缺的装饰物;伴随着文人雅士作画、吟诗、赏花,又产生了“文人插花”。
中国插花艺术在宋代进入了兴盛时期。由于宋代“理学”的兴起,将儒、道、佛三者结合,提出了“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人们热衷于将花人格化,以花的品格寓意人伦教化,故有“理念花”的花型。理念花以品格理念为主要内容,用名贵素雅并富有象征性的花卉,来表达作者对人生、对社会的愿望和抱负。
宋代(十三世纪)篮式吊花
到了元朝,由于政治变革,文化艺术不振,插花不及宋代兴盛,仅限于宫廷和少数文人,但由于受当时文人画和花鸟画的影响,插花逐渐摆脱理学思想的束缚,多以表达个人心中的理想和抱负,出现了“心象花”和“自由花”,表现出自由浪漫、无拘无束、轻巧秀丽和潇洒飘逸的风格。
元代心象式理念花
元代自由花
明代则是中国插花艺术发展的鼎盛时期。这一时期,插花艺术风格和艺术理论方面,都具有很高的水平和成就。此时出现了多部插花著作,如《花史左编》、《瓶花三说》、《瓶花谱》、《瓶史》等,其中影响最为深远的是袁宏道的《瓶史》。书中对插花器具、择水、欣赏、禁忌等内容进行了详尽描述。此书于1696年被译成日文,传入日本,成为日本花道的主要教科书。这一时期的许多插花作品汲取了文学、书法、绘画的精华,在风格上强调自然抒情,优美朴实;在造型上体现淡雅明秀,线条简洁。
明代袁宏道《瓶史》
清朝的插画艺术又有了新的发展,形成了以自然美为主的插花风格,比较典型的是受中国盆景艺术的影响而形成的写景花和造型花。
清代写景盘花
插花可使用的器材有瓶﹑盘﹑缸﹑碗﹑竹筒﹑篮子或是随手可得的花器。因朝代不同,而有不同方式的精神表现,每个朝代皆有不同取向,因时因地,与环境结合。花器代表插花人的心境,赋予一花一叶生命的力量。
花担移来锦绣丛,小窗瓶水浸春风。李丽淑老师简单地叙述了中国传统插花发展史,介绍了中华插花艺术的四大类型以及盘花、碗花、瓶花、筒花、缸花、篮花等六大花型,还现场示范并指导读者进行插花。她结合古典文学和诗词,让习花者体悟花草闲情。
现代人的生活,往往太过忙碌而失了闲适之心与优雅的气质。事实上,雅致的生活不在时间的多少,而在于对生活价值的认知。亲近大自然,忙里偷闲盏茶在手,无论是诗词歌赋,还是品茗插花,都能丰富生活的内涵。
拥有美好生活,无非在于心罢了。
►现场互动
半城&雅趣学堂联合主办
雅趣学堂:尘世喧嚣,坚守内心的一份清静,为雅;艺术无涯,与一群志趣相投者习字作画,为趣。
文编:车俊铭
美编:陈茜茜
半城编辑部
转载请联系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