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中国人不敢快乐,大多是因为得了这种病

2017-12-14 最国事

请点击上面    免费关注本微信!

最国事(Z0123876)——中国最犀利的微媒体,数百万人订阅的微信公号!点击标题下蓝字“最国事”免费订阅,我们将呈现一个你不知道的中国。


作者:李月亮

来源:李月亮(ID:bymooneye)


01


同事阿甄和老公去旅行,原定七天的行程,四天就怒冲冲回来了。

因为一直在吵架,阿甄说起来,气到想杀人。

一出去玩他就找事儿,酒店旁边没餐馆能吵一架,鞋带儿没系好也能吵一架。

实在找不着事儿就拉着脸,反正就是谁也别想高兴。

他这人特别怪,平时都好好的,但是就是不能开心,每次一有点高兴事儿他准闹到你不开心为止,特别有病。

确实有病。

这种病应该是一种心理障碍,也许可以叫“快乐有罪”症。

症状就是不敢太开心,一开心就有负罪感,就觉得自己马上要倒霉,所以每次有喜事儿都高兴不起来。

旅个游吃个大餐看个电影就好像对不起全国人民,越应该痛快过瘾的时刻,心情越丧。

很多人都有这种病。

比如我一个大学同学。

她从小跟奶奶长大,奶奶是不许她大声笑的,每次她笑得稍微放肆点,都会被打一巴掌,被骂“张狂”。

所以她长大后从来不会放声大笑,有时我们在宿舍里玩得尽兴,大家笑成一团,她只能在一边傻看着。

当时我们都以为她是内向或者高冷,直到上次聚会聊起来,她才说:

不是的,她是不会,好像大脑里被内置了程序,就是释放不出那个“放浪形骸”的状态来。

而且她跟阿甄的老公一样,对“开心”“享受”这种事也充满了警觉,本能地抵制。

  • 周末在家里看个电视,心里就抓心挠肝。

  • 有烂苹果没吃,先吃了好的,会感觉死活咽不下去。

  • 买件两千块的大衣,拎回家的时候腿都快被负罪感压断了。

  • 出去旅行就更别提了,说不清原因,就是莫名其妙地觉得特别不应该,好像犯了多大的错,心情特别糟,完全不能像别人那样去放松,去享受。


02


可能中国人太崇尚“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所以总觉得享乐是坏事儿。

既然是坏事儿,当然不许干,干了就要受谴责,起初是受外界谴责,后来慢慢内化,变成自我谴责。

于是就导致了“越应该开心的时候越感到不开心”这种奇怪的病。

你看咱老祖宗造字的时候就设置好了:“欢”,就是“又欠”,每享一次欢,就又欠了世界一些什么,心里当然会不安。

《唐山大地震》里,徐帆有句台词,说“我要是过得花红柳绿的,就更对不起你们了。我没有办法原谅自己。”

那是因为老公拿命换的她,她又在救儿子还是女儿这个选择里选了儿子,所以对老公和女儿深深内疚,要过寂寞凄苦的生活来赎罪。

她不敢快乐。

这种通过自我压抑来换得内心安宁,以实现自我救赎的行为,还可以理解。

可是很多人根本没啥包袱,却也不敢享受生活,好像自己过得花红柳绿的,就是对不起谁了。

对不起谁了呢?这个问题,我们必须好好问自己。

如果我们平时努力工作了,善待亲人了,该做的都做好了,那么花着自己赚的钱、用着属于自己的时间,去旅行去吃大餐去看电影,难道不是理所应当吗?

对不起谁了?谁都没有对不起。

相反,如果一个人只肯吃苦不肯享福,那才是妥妥的对不起自己。


03


西方文化里,通常认为人活着就是为了开心,所以把开心作为衡量事情的主要标准。

“这份工作做得不开心,那就不做了”,“和这个男人过得不开心,那就不过了”,然后换个更让自己开心的。

但是我们的文化更重利益。

如果一份工作或者一桩婚姻能让自己有更大利益,那么不管开不开心也要坚持下去。

虽然理性上谁都知道,获取利益的最终目的,还是让自己开心,但是由于对自我需求的长久压抑,很多人最后就忘了初心,变成了开不开心无所谓,利益最重要。

甚至,如果为了开心而牺牲利益,就必须严厉自我抨击。

这是价值观的扭曲,势必让人活得拧巴。

我最近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

当一个人说“很高兴”的时候,基本都是出于利益需要——“很高兴认识你”,“很高兴参加这次会议”,“很高兴为您服务”。

真高兴吗?难说。这种表达只是为了让对方高兴,从而使外部环境对自己更有利。

真高兴的时候我们往往是不敢表达的,很少有人说“很高兴嫁给我男神”,“很高兴终于升职了”,“很高兴月薪涨到了两万”……

因为这会显得你张狂,让别人羡慕嫉妒恨,从而对你不利。

所以我们习惯了隐匿快乐。越高兴的事,越要假装不在意。

别人恭喜你高升,你要说“哎呀压力特别大,焦头烂额”,而不是说“哈哈哈哈我等这一天好久了!”

其实这种隐匿也是没必要的。

我特别希望有一天,我们可以正常地表达喜怒哀乐,难过就表达难过,开心就表达开心。

升职的人可以欢天喜地地对大家说“很高兴升职啦,今天我请客,一起去嗨皮吧!”

然后人人觉得这是人之常情,而不是张狂,不是炫耀,不是拉仇恨。


04


有次看到菲佣的标准,大体是这样的:

像机器一样工作,保持个人形象低调,不得为了娱乐开电视电脑,用餐时间不能太长,不能挑食,不可以大声说话大声笑……

越看越觉得,这几乎就是东方文化里对正常人的要求啊。

我们总提倡活着就是一场修行,而且修的是苦行僧,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一定意义上,这种观念让人变成了世界的奴隶。

我们潜意识里总觉得,人活着,吃苦受罪、干活受累都是分内事,开心快乐、享受生活全都不应该。

所以每次得到生活的犒赏,我们总是诚惶诚恐,觉得自己不配享用,担心这一刻的快乐会使未来更苦。

这是一种愚昧。

科学地说,快乐确实有副作用,比如会使人判断能力下降,更主观,也更容易受骗。

但是快乐的正能量显然要大得多啊,它可以使人更健康、更积极、更有魅力。

从而拥有更多朋友、更好的婚姻、更长的寿命,当然,还有更高的生命质量。

既然好处要比坏处大太多,我们为什么要像佣人、苦行僧那样活着?

我们那么幸运地拥有了生命,不是为了受苦的。要做生活的主人,去驾驭它享用它,而不是苦哈哈地被它操控。

如果嚎啕大哭和纵情大笑都是生活的标配,我们只要顺其自然就好,该来的就让它来,有什么理由接受哭而拒绝笑?

并不是忍住了笑,就可以避免哭,也并不是每次欢笑,都要用更多的哭来还。

没有这种必然联系。

只要快乐是正当,就不存在什么乐极生悲。恣意享用就是。

所以,愿君相信:快乐无罪。

推荐阅读

(直接点击蓝色标题即可查看)

饭桌上的教养,将决定孩子日后的成功程度

天津6岁神童事件:我终于明白,千万别在“垃圾堆”养孩子

中国人,你真的不了解杨振宁

鲁迅妻子,无性无爱守41年活寡,只愿生生世世永远不再遇见鲁迅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