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全国最会哄人的省份,它排第二,没人敢排第一

国馆 最箴言 2021-07-03

点击下方卡片关注我 

来源 | 国馆(guoguan5000)


这一切,得益于陕西深厚的历史文化沉淀。


前段时间,陕西的大唐禁军出圈了。

 

一排排1米8的金甲唐武士,在古城里巡逻。

 

遇到不文明行为,谦虚有礼,上前规劝。



游客甲,光天化日之下,脱鞋露袜,脚气冲天。

 

唐武士上去:“好汉,大庭广众之下,请提履穿之。”



游客乙,人潮涌动中,抽起烟来,烟雾弥漫。

 

唐武士劝阻:“好汉,大庭广众之下,切莫在此吞云吐雾。”



游客丙,视生命为儿戏,坐在城墙上,用生命在拍照。

 

唐武士抱拳:“好汉,城池久矣,恐有安危,请移步。”

 

游客连忙回应:谢谢将军提醒!



短短几句话,运用古汉语中的劝阻词。

 

有礼有节,真正做到了“以德服人”。

 

陕西的这一骚操作,引来全国人民的点赞。

 

被网友戏称:陕西,最会哄人。

 

这些唐武士在固定时间点,还会在城墙下表演换防,重现当时的盛况。

 

这一切,得益于陕西深厚的历史文化沉淀。


01

陕西,一个让摸金校尉996的地方


早在百万年前,就有蓝田人在此生活,比北京人还早上二三十万年。


蓝田人(距今约115万年到70万年前) 

 

到5000年前时,华夏始祖炎帝、黄帝带着部落迁徙至此,开创了中华文明先河。

 

“陕”这个词,历史上第一次出现是在西周初年,周朝伊始,分封天下。

 

周公和召公的封地,以今河南省陕县西南为界:陕县以东封给周公,陕县以西封给召公。

 

后人因此把陕县以西的地区,称为“陕西”。

 

自西周起,后经秦汉隋唐等,陕西成为13个统一王朝的都城,历经1100多年。


陕西帝陵.秦始皇陵

 

厚重的历史文化,才是陕西最早的标签,而不是“黄土高坡和头裹毛巾的老汉”。

 

坊间曾流传这样一句话:北京看墙头,上海看人头,广东看案头(商品),陕西看坟头。

 

话粗理不粗,陕西的景点,都是什么 “陵”啊、“坟”啊这种。

 

央广网根据陕西省地方志以及西北大学出版的《陕西帝王陵墓志》,分析得出:“陕西帝王陵墓总数为82座,居全国第一。”

 

有道是“南方的才子,北方的将军,陕西的黄土,埋皇上。”

 

河南说自己一铲下去全是祖宗,陕西真的不服。


兵马俑(位于今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秦始皇陵以东1.5千米处的兵马俑坑内。)

 

除去帝王陵墓,陕西其他的古墓更是数不胜数。

 

要知道,在陕西,开古墓可比开盲盒刺激多了。

 

西安规划了一条地铁8号线,自去年4月动工以来。

 

不到一年时间,就已发现古墓1356座。

 

在陕西,最忙的不是土建和房产商,而是考古的。

 

因为随便一铲就是5年,两铲可能无期,地上还没开盘,地下早住满了。

 

一个“不争”的事实是:陕西连地铁都是考古队挖的。

 

别的省份修地铁用钻机,陕西人则是挥着两把小铲子。



今年2月份,咸阳机场扩建,惊现3500余座古墓。

 

工地秒变考古现场,一下子上了微博热搜。

 

全国人民都惊呆了,只有陕西人极为淡定,表示常规操作而已。

 

毕竟,作为一个老陕,谁家地下还没出过几位王公贵族啊?

 

再者,对于一个经历过安史之乱的老陕来说,有什么理由慌张呢???

 

陕西,是我见过最气定神闲的地方。



02

学好普通话,走遍陕西都不怕


很多人都看过这样的陕西话教材:

 

试着把普通话里的一声读三声,三声读四声,四声读一声,二声还读二声。

 

然后你会惊奇发现:我居然会讲陕西话了!!!

 

但,这就够了吗??醒醒吧。

 

真实的陕西话,远比你想象的要复杂多了。

 

生活在同省份的陕西人民,最头疼的问题不是“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是君住秦岭南,我住秦岭北”,而是“我站在你面前,你却不知道我在说什么”。

 

一个关中人,听完陕南人讲关中话后,会对“老乡”一词产生人生疑惑?

 

当关中人试着对陕北人讲完陕北话之后,他从对方的眼神中看到了死亡。

 

一个陕南人,每次去到“外省”,都要被追着讲方言。

 

不讲吧,显得不尊重人、摆臭架子,不给老乡面子。

 

真讲吧,还得解释半天“为什么和他们想得不一样”。

 

最后陕南人,为了应对关中人和陕北人,活生生被迫学会一套佟湘玉话术。


图源于《武林外传》剧照 

 

因此在陕西,有一个共识:共筑中国梦,请讲普通话。

 

不妨在脑海里想象一下,真实的陕西话:

 

陕北人讲甘肃方言,陕南人讲四川方言,而关中人讲佟湘玉话。

 

这样的画面,难道不是讲普通话最好吗?

 

所以啊,就别学什么陕西话了,

 

学好普通话,走遍陕西都不怕!


03

一个陕西,三个省


之所以有这么大的语言差异,因为黄土高原和秦岭的存在。

 

黄土高原雄踞陕西北部,而秦岭则把剩余部分一分为二:关中和陕南。



  • 陕北高坡——黄土高原

 

陕北的黄土高坡是在中生代基岩的古地形基础上,盖上了新生代红土和黄土层,

 

最后被奔腾的黄河不断切割以及土壤侵蚀而致。

 

这里气候恶劣、地理封闭、土地贫瘠。



  • 关中盆地——天府之国

 

关中是秦岭山和黄土高原之间盆地,由河流冲积和黄土堆积形成的。

 

关中占尽了天时地利,这里地势平坦,土质肥沃,水源丰富。

 

是陕西自然条件最好的地区,比成都更早获得“天府之国”的美誉,号称“八百里秦川”。



  • 陕南山地——江南水乡

 

它北依秦岭,南屏大巴山,气候温和湿润,更像是川渝地区。

 

陕南降水量丰富,提供了南水北调中线70%的水源。

 

它是水稻和油菜的主要产区,妥妥的鱼米之乡,素有“小江南”之称。

 

想在陕西看到江南水乡?来陕南就对了!



要说这三个地区的人,最受伤的还是陕南人。

 

一座秦岭,硬生生将陕西省分成了南北方。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而是君住秦岭南,我住秦岭北。

 

从陕南到陕北,坐火车最快也要近十个小时,和出省没什么区别。

 

很多住在秦岭南的同学表示:去西安上学,犹如出国一般。

 

陕南冬季最低气温也在0℃以上,听起来很不错,但也因此,部分区域没有集中供暖。

 

说实话,陕南陕北人民抗冻能力真的不一样。

 

就和广东人和东北人在冬天那样:前者是真的冷,后者是真的暖。



04

陕西,不止是大碗宽面


陕西人民的差异,还体现在饮食上。

 

  • 陕北蒜宽面

 

到了陕北,区分本地人和外地人有个简单方法:进入一家面馆,但凡是一手拿蒜、一边咥面的肯定是老陕无疑了,而不吃蒜的,多半是外地人或新陕西人。

 

“吃面不吃蒜,味道减一半!”

 

陕北黄土高原,干旱多烈风,蒜性十足的宽面,展现了陕北人性格豪爽、为人正直。



  • 陕南米饭

 

而作为陕南人,每次被问到是不是天天吃面时,内心是奔溃的。

 

生活在“小江南”的他们,每天吃的是米饭,炒菜也讲究色香味俱全,和南方人无异。

 

被秦岭一划,分为南方的陕南地区:四季分明,气候温润,空气好,水土好,水稻瓜果,应有尽有。

 

所以啊,说他们天天吃面,那是不可能滴,这辈子都不可能!

 

当你遇到一个陕南人,不要问到怎么做面?窑洞啥样?你们家为啥没暖气?为啥你那么能吃辣椒?为啥你长得不像北方人?

 

因为陕南人自己表示也很疑惑啊。



  • 关中馍

 

关中人的馍性,早已闻名天下。

 

给关中人一个馍,他可以夹下整个世界。

 

为此他们总结出了“dié馍五部曲”:(dié—关中方言,意为“吃到极致”)

 

“一掰、二撕、三掐、四抖、五咥。”

 

馍得自己掰,不能过大,也不能太小,相当考验人的耐心和功力。



关中人是边聊天边掰馍:到了中午吃饭时间,到一家饭馆,点一碗羊肉泡馍。

 

先掰它个一小时,掰得差不多了,让师傅就上煮好的羊肉。

 

吃完直接下午两点,接着开工就是了。

 

真是“掰馍2小时,吃馍5分钟”。

 

相对于陕北的恶劣环境,关中地处秦岭一代,平原土地肥沃。

 

关中人少了些尖锐,多了些沉稳温和。

 

其实,关中人掰的不是馍,是生活。



陕西人就是这样,慢生活是他们的标签。

 

他们兼容并包,吃得了大碗宽面,啃得下米饭,还掰得了馍,粗犷中又有些淡然。



05

陕西,越来越绿


然而,也正是这份淡定,让陕西挨了不少指责。

 

有人说他是没落的贵族,曾经的千年帝王建功立业之地,如今只剩下历史遗留和文化沉浸。

 

有人说他是发展迈不开步子,建国以后,作为国家重点军事工业和航空航天中心,一度成为不可忽视的重要省份。

 

到了改革开放,沿海省份搭上外向型经济便车,一夜暴富,陕西则是被无情抛在身后。

 

更有人说他是懒汉吃不了苦,总是喜欢怀念过去的辉煌, 不去跟上高速发展的经济大潮。

 

可是在时代的经济大潮中,在所有人都只看GDP、追钱逐利的时候,

 

唯有陕西,不以GDP高低论英雄。



前些年,陕西省公布了一项特别数据:

 

“陕西省的森林覆盖率,已经从建国初1949年的13.3%,上升到了43.06%,超过了很多南方省份。”

 

要想陕西过得好,土地必须有点绿。

 

从以前一到春天的“扬沙漫天”,到现在没有雾霾的“圣地蓝”。

 

陕西,不再是那个水土流失的黄土高原。

 

陕西,也不是那个只住窑洞,头裹毛巾的窝瓜怂了。

 

二三十年前,陕西人不分男女老幼,每个家庭都自发进行植树。

 

如今长成防风固沙、遮风挡雨的绿色树木,正代表一个个陕西人。

 

他们继承了老秦人生生不息,百折不挠的精神。

 

他们走出窑洞、迈进城市,住入高楼,和正在奋斗的每个国人一样,开启新的时代。



— THE END 


*本文选自国馆(ID:guoguan5000)。用文化温暖人心,让好书滋养心灵,以好物点缀生活。每天8点,分享有深度的好文,品味有内涵的好书,遇见精致有品的美物。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往期好文

张文宏上纽大毕业典礼演讲全程英语,第一句就让我哈哈大笑

我是二婚,结婚前瞒着婆婆,接到医院的电话后,天都塌了

袁隆平的母亲,才是“鸡娃”届真正的扛把子

南方人的青菜,北方人根本不懂!

“复旦十八驴”事件11年后,救了6名马拉松选手的牧羊人却说“很抱歉”


看更多走心文章

点击下方名片关注我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