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全国最憋屈的省份,逼走了1300万人!

最箴言 2021-07-03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国馆 Author 国馆

来源|国馆(guoguan5000)


虽然前路漫漫,但至少看到了希望。


这几天,河南凭着《端午奇妙游》出圈了。

#河南卫视杀疯了#更是上了热搜。


在水中舞蹈祈愿的《祈》,重现端午大祭的《龙舟祭》……


从河南春晚、元宵奇妙夜,到端午奇妙夜,河南的文化输出实在是太强了。

 

的确,河南,一直是中国文化的实力担当。

 

每次到了大型节日,其他台都热衷请明星追流量,来给自己造势。

 

唯独河南这个穷小伙子,一没预算,二没人脉,土里土气的,无奈之下只能专心做内容。

 

内容做好后,也不买热搜,一句话概括:用心搞制作,用脚做宣传。


 

有网友表示:河南卫视已经通关,央视还在新手区,其他台则在氪金!


01

河南,中国的c位


有史学家曾说:“五十年看深圳,一百年看上海,一千年看北京,两千年看西安,五千年看河南”。


这话不假。

 

早在公元前1300年,商王盘庚结束部落的游牧方式,把都城迁至今天是河南安阳,史称盘庚迁殷——开启定都王城的千年历史文化。

 

先后有十三个王朝建都于此,是历史上王朝最多的都城。

 

周朝的洛邑、东汉的洛阳,曹魏西晋、隋唐北宋,均在此大放光彩。

 

中国有八大古都,河南一省,独占其四:郑州、安阳、洛阳、开封。

 

河南商丘人仓颉,创造了文字;


漯河人许慎,写出了世界上第一部字典《说文解字》;


开封城里,活字印刷术的发明,让中华文化在历史长河里光彩照人。


老子、庄子、韩愈、杜甫、李商隐、岳飞等等,这些耳熟能详的文人大将,都诞生于河南这块土地上。

 

若没有河南,简直不敢想象,今日的中华文化,会黯淡成什么样子。

 

河南,名副其实的中国C位。


图 | 来源于综合自河南广播电视台大象新闻、都市频道、央视网

 

河南用了数千年的时间,创造辉煌的中原文化。

 

然而欲带皇冠,必受其重。

 

“逐鹿中原”成为王朝更迭的重要标志,也害了河南几千年。

 

不管是谁想统一中国,只要一打战,河南先倒霉。

 

鹿死谁手尚未可知,鹿死没死、死了多少不知道,但老百姓是死了千千万万!

 

1938年,抗战期间,国民党扒开了黄河大堤,数以万计的河南人民陷于洪涝饥荒中。

 

1942年,河南大旱,千万人受灾。


兵灾战祸最多的当属中原,水患天灾最多的亦属中原。

 

天灾、战乱、人祸,被一条黄河在几千年的时间里,来来回回抹平过好几次。

 

历史的厚重,不仅仅只是时间够长而已。

 

唯有国家恒昌,河南人民才能长久安宁。


02

“河南,中!”


相对于河南繁重的历史,河南话就带劲多了。

 

河南话,可用一句话来形容:快准狠!

 

说”吐了“时,用“yuě”——“给爷看yuě了!”

 

调侃某人时,说“花椒”——“你又花椒俺不是?”

 

吵架,说个”恁“,气势猛增!——“说你咋恁牛掰?!”

 

惊讶时,说“乖乖”——“我嘞个乖乖!”,学会“乖乖”,你成不了别人的乖乖,但可以学会入门级别的河南话。

 

河南话其实很好学:以普通话为基准,一声读成二声,二声读成四声,三声读成一声,四声读成三声。

 

比如普通话“海水可凉了”,现在用河南话试试吧。

 

如果你要是还不会的话……一定是你普通话没学好。



而最能代表河南话的,就是万物皆可“中":


“妮儿,今天吃烩面,中不中?”“中!”


“俺这衣裳中不中?”“中中中!排场!”


河南人的“中”,是对生活的肯定,以及对未来的期待。

 

作为劳务输出第一的河南省,近十年来,外出人口常年保持在1000万以上,2019年更是突破1300万。


图 | 中国广播网


无论走到哪,总能在其他地方遇到河南老乡。

 

听到一个“中”字,就有身临家乡的感觉。

 

一句“恁弄啥嘞”,浓郁的乡土味,扑鼻而来。

 

为了生活不得不外出打工,萍水相逢已是难得,他乡遇老乡更属不易。

 

简单几句寒暄,缓解了彼此生活的无奈,互相抚慰后,各自奔向前方。

 

神秘又强大的方言,这是只属于河南话的独特魔力。

 

突然理解了“河南这个有着厚重的历史外衣之下,却操着一口土气十足方言”里的奥妙:越是有文化有内涵的东西,越是朴实无华。

 

——这是河南教给其他省份关于生活的一课。


图 | 来源于综合自河南广播电视台大象新闻、都市频道、央视网


03

河南“老铁”


河南三面环山,是中国第二阶梯和第三阶梯的过渡地带。

 

地势西高东低,从西到东,是从中山、低山、丘陵过渡到平原。


图 | 山东省出版社《藏在地图里的国家地理·中国》


虽然山地丘陵的面积占了44%,将近一半。

 

但好在主要城市都没有位于山区,再加上位于中国地理版图的正中心。

 

强大的地缘优势,让河南享受到了首批铁路红利。

 

1906年,卢汉铁路通车。

 

1908年,汴洛铁路竣工。

 

这两条铁路构成了中国铁路史上第一个“黄金十字架”。

 

新中国成立后,河南被国家选中,立志要建成远东最大、最完善的客运大站。

 

从1955年开始,进行为期30年的铁路枢纽建设。

 

至此,河南获得了中国铁路“心脏”的美誉。



在21世纪的高铁时代,河南也是排头兵。

 

2010年,河南省第一条高铁(郑西高铁)开通。

 

2019年,三条高铁同时通车(郑万高铁、郑阜高铁、商合杭高铁),构织河南“米”字形网络。

 

除了郑太之外,基本都是350速度,其他省份应该没有谁能比得过了。

 

河南就是中国的十字路口,逢车必停,管它高铁、动车还是普速列车。

 

河南,妥妥的老铁,铁路之上的省份。



04

河南,承载了中国人的童年记忆


老话说得好,要想富,先修路。

 

强大的交通运输网,让“made in 河南”横扫全中国。

 

可以说,全国小朋友的童年,都逃离不掉河南的“魔掌”。

 

——每10袋方便面,就有3袋是made in 河南。



美国里斯咨询公司曾发布过《方便面行业分析与展望报告》,报告中披露:2018年中国的方便面总销量为402.5亿份。

 

按30%的比例,那么当时河南方便面就有120.75亿份。

 

假设一份方便面的长度为10厘米,地球一圈是40076千米,120.75亿份就能围绕地球30多圈。

 

不用惊讶,要知道,在河南,连结婚都是送方便面的!

 

至今商丘还保留着这样的习俗:结婚当天晚上,新娘要吃从娘家带来的方便面。



——火腿的宇宙中心,在河南。

 

在小时候那个物质并不丰富的年代里,但凡谁手里有根火腿肠,他就是街上最靓的崽!



不得不承认,大家之所以能练就“两颗牙齿两根手指就撕开一整根火腿肠”的绝技,得要好好感谢河南。

 

全国一半的火腿肠,都是河南产的。

 

放学后小卖部来一根,坐车时饿了来一根,深夜吃泡面来一根,妈妈做蛋炒饭放一根……

 

所有关于火腿肠的记忆,很大可能都是河南给的。

 

拨开吃、煎着吃,炸着吃,炒着吃,烤着吃,亦或是夹着泡面吃……

 

火腿肠,就是让人嘴角流口水的“人间值得”。



——说河南是中国速冻之都,一点都不为过。

 

中国的第一颗速冻汤圆、第一个速冻粽子,都是made in 河南。

 

河南速冻饺子的产量,占到了全国70%以上,换句话说,你每次去超市拿起一包饺子,很有可能就是河南产的。

 

每一个思念水饺,都有河南人的味道。



实际上,很多零食都是产自河南:春都双汇火腿肠,卫龙辣条,三全汤圆,思念汤圆,北京方便面,王守义,南街村……还有很多很多。

 

做零食,河南真的可以。

 

踏实、勤奋的河南人不仅把零食做成一种集体记忆,更是让零食成为治愈生活的良方。

 

生活总是不如人意,可只要家里还有方便面、速冻饺子或火腿肠。

 

就算生活再难,啃块方便面、吃个饺子、咬根火腿肠后,总觉得自己还能再熬一会,总觉得还有些希望,哪怕只有一点点。

 

相信很多人都看过这张人民币:



币上的这台东方红拖拉机,原型就是河南生产的第一拖拉机。

 

它承载了中国农业现代化的希望,那是农民工人最神气的时刻。

 

曾经风靡全国的“积极向上、艰苦奋斗”精气神,也是河南给的。



05

中国什么样,河南就是什么样


河南不仅产美食,更是医疗预防物资的半壁江山。

 

去年疫情爆发后,河南除了向武汉捐了2.82万箱速冻食品,其防护服、医用帽等医护物资生产企业占到了全国的40%左右,为抗击疫情贡献了重要力量。


图 | 全国医疗防护物资的生产企业分布


路遥在《平凡的世界》里称:


“河南是中国的吉普赛人,为了生存四处奔波,可以在全国各个角落看到他们的影子。”


作为中国劳务输出第一大省,长期从事低端行业的河南人,承受了太多的骂名。


“偷井盖”“坑蒙拐骗”等以病毒式传播网络,各种段子穷出不尽:


十个河南九个骗,总部设在驻马店。


指挥机关在郑州,贼子窝窝在洛阳。


曾经我们讨论过最没存在感的省份,青海、广西、宁夏……你来我往,七嘴八舌,谁也不服谁。



可说到存在感最强的省份,只要河南一举手,全场立即鸦雀无声。

 

多年以来,作为被黑得最惨的河南,一直以负面形象被刷着存在感。



河南背了很长一段时间的黑锅,直到这几年,情况才有改观。

 

前些年热播的《国家宝藏》,河南以厚重的历史惊艳了世人。



很多网友感慨,除了北京的国家博物馆,也就只有河南省博物院,能上下求索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文化。



河南春晚《唐宫夜宴》的出圈,精致的舞台、用心的妆扮,让观众身临其境般地感受了大唐的盛世繁华。

 

以及这几天河南卫视《端午奇妙游》上热搜,才让大家对河南印象有所好转。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作为传承上千年中华文化的河南省,在高等教育方面,没有一个985,而211,也仅有郑州大学一个。

 

在河南,考省内二本比省外一本还难。

 

不是他们不能读书、不想读书,只是因为河南的升学率,排在全国垫底。



因为大多数河南人没有接受良好的高等教育,只能外出从事保安、快递员、保洁员、卖菜卖水果等低端产业。

 

试问,谁不想接受更好的教育呢?毕业了好从事一份体面的工作?


听者伤心,闻者落泪。


好在近些年来,河南下定决心,对“双一流”建设高度重视,将其纳入重点民生实事和重点改革事项中,筹措资金,支持郑州大学和河南大学双一流建设。

 

虽然前路漫漫,但至少看到了希望。

 

很多人不知道,最近几年刮起的汉服的复兴潮,其实是从河南郑州开始的。


今日河南,不落人后。

 

河南获得中国首个航空港经济发展先行区,迎来崛起拐点。

 

它是中国经济五强中唯一的内陆省份,更是唯一的双标省份:经济与农业双强。



 

听过这样一句话:中国什么样,河南就是什么样!

 

深以为然。

 

古代是为打江山,现在是为交通、为经济、为教育,总觉得河南的历史和未来,与中国的历史和未来有着太多相似的地方。

 

都曾辉煌了上千年,也在近代跌至谷底,更在现代重新崛起。


这里有大历史碾压留下的伤痕,也有底层温良勤奋的老百姓。


这里有着中国的过去,也预示着中国的未来。


河南,加油!!!


资料参考:

中原网:《改革开放40年之铁路:郑州见证中国铁路发展“大提速”》

腾讯网:《40亿!河南重金支持郑州大学和河南大学“双一流”建设》

地球知识局:《河南高铁为什么这么强?》

星球研究所:《什么是河南?》


— THE END 


*本文选自国馆(ID:guoguan5000)。用文化温暖人心,让好书滋养心灵,以好物点缀生活。每天8点,分享有深度的好文,品味有内涵的好书,遇见精致有品的美物。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往期好文

她在新冠中孤独地死去,无儿无女,一生未嫁,她的故事连电影都不敢拍!

袁隆平去世22天,我看到喂饱了1/5国人的东北黑土,在一车车被偷走

被“端午要说安康”刷了一天屏,不忍了

杭州保姆纵火案4周年,林生斌如今怎么样了?

小学生作文《思念》火了,感动万千父母:你只能爱我五六十年,但我却能爱你一辈子!


看更多走心文章

点击下方名片关注我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