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日报》专题报道 | 广东东软学院首设微专业,“小而精”课程打破传统
今天,《广州日报》刊发了专题报道《广东东软学院首设微专业,“小而精”课程打破传统》。学生不用转专业,在“小而精”的课程中就可以掌握跨学科知识和技能?首批微专业与传统专业到底有何不同?能否为这所华南地区颇具特色的IT应用技术大学探索复合型人才培养闯出一条新路?一起来看看:
广东东软学院首设微专业
“小而精”课程打破传统
瞄准热门的市场需求、周末假期“加营养餐”、“真刀真枪”参与企业实际项目、考取行业认可的证书……今年秋季学期,广东东软学院将开设首批两个微专业——鸿蒙软件应用开发、大数据管理与应用,让学生不用转专业,在“小而精”的课程中就可以掌握跨学科知识和技能。首批微专业与传统专业到底有何不同?能否为这所华南地区颇具特色的IT应用技术大学探索复合型人才培养闯出一条新路?
广东东软学院即将开设首批两个微专业,让学生获得不一样的课程体验。
首批微专业瞄准市场需求
开学在即,广东东软学院大二学生张博强对新学期满怀期待。在他的课程表上,除了软件工程专业原有的课程外,还将增加“鸿蒙软件应用开发”微专业课程。今年秋季学期,广东东软学院将开设首批两个微专业——鸿蒙软件应用开发、大数据管理与应用,每个专业首批计划招生不超过50人,张博强正是首批“吃螃蟹”的学生之一。
广东东软学院大二学生张博强
什么是微专业?简单来说,微专业是在大学本科专业目录之外,围绕某些新兴的职业领域开设的“迷你版”辅修专业课。相较于传统专业课,微专业课程设置更加灵活多元,最突出的特点是“小而精”,10-20个学分、2-3个授课学期就可以修完。据了解,广东东软学院的首批两个微专业总学分均为15学分,实行按选修学分收费制,每个微专业收费约1500元。
近年来,不少高校陆续开设微专业,引起社会关注和热议。学生想学跨学科的知识,可以选择辅修专业甚至转专业,高校为何还要开设微专业?
“与传统的辅修专业和转专业相比,微专业具有更高的灵活性和针对性。”广东东软学院教务部部长刘旭东表示,微专业通常围绕某一特定领域,提供一组核心课程,学生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学习。而辅修专业和转专业往往涉及更广泛的课程学习,学分要求更多,学习周期更长,且转专业可能受到更多限制和竞争,每年成功转专业的学生并不多。
广东东软学院教务部部长刘旭东
作为华南地区颇具特色的IT应用技术大学,广东东软学院在开设微专业时还考虑到前沿性,首批2个微专业都瞄准了当前技术发展和产业需求。刘旭东表示,鸿蒙操作系统是新兴的技术平台,随着其逐步推广和应用,相关开发人才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加。大数据管理与应用则是因为大数据技术在各行各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企业对于能处理和分析大数据的专业人才需求量巨大。
对于选择微专业,刚升入大二的张博强有着自己的考量:“现在技术迭代很快,鸿蒙系统可以在很多领域运用,现在学了可以为未来的就业提供更多选择。”
有限课时如何学到真本事?
微专业的课时相对较少、课程约束性相对较弱,广东东软学院的首批微专业将如何设计课程?刘旭东介绍,微专业的设计注重高效性和实用性,课程将由行业专家和学校老师共同设计,紧跟行业发展趋势。同时,微专业课程将采取项目驱动的教学方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参与到实际项目中。
其中,鸿蒙软件应用开发微专业设置了《HarmonyOS应用开发者认证》等5门课程,3个授课学期。广东东软学院计算机学院院长罗先录将承担部分课程的教学,“这个微专业面向全校学生招生,目前报名的既有计算机学院学生,也有其他专业学生。”罗先录表示,由于学校具有鲜明的IT特色,所有专业都设有计算机基础课程,学生不用担心缺乏相关知识基础。同时,为了避免与主修课程时间冲突,微专业课程主要安排在晚上、周末期间。
广东东软学院计算机学院院长罗先录
“我们一直有移动开发方向的教学,以前是教ios、安卓相关课程。”罗先录表示,他们在师资力量和专业基础上有“底气”,目前已有37位老师通过了鸿蒙原生应用开发培训讲师认证,具备授课的专业能力,不少老师还经常去华为等企业进行培训。
不少学生对微专业的一大期待是,可以“真刀真枪”地进行实战。对此,罗先录表示:“很多企业都希望给我们提供一些实际项目,我们在后续课程中也会引入项目,让学生通过解决真实问题来应用所学知识。”
大数据管理与应用微专业则面向非计算机专业学生,设置了《大数据采集与预处理技术》等4门必修课程和4门选修课程,2或3个授课学期。
广东东软学院信息管理与工程学院院长张晓芹表示,学生来自不同的专业背景,这对老师的教学方式、知识表达方式都提出了挑战。“为了解决这个难点,这个微专业的重点在应用而不在理论,旨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大数据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技能。我们不少老师有名企工作经历,拥有大数据管理与分析的实战经验。”张晓芹说。
广东东软学院信息管理与工程学院院长张晓芹
结合学生专业背景,这个微专业将提供金融、健康、商务和社交网络等数据分析实训。“这4个领域是应用大数据分析较多的,契合当前产业发展的需要和专业发展的前沿领域。”张晓芹表示,学院在校企对接合作方面有厚实基础,与本地行业协会、电商龙头企业等持续合作。“我们将以真实的企业实践项目为导向去设计课程,贯穿数据采集、处理、分析、可视化的全过程,甚至可以为企业提供决策和建议。”
前景:
探索复合型人才培养之路
需要注意的是,“微专业”虽然被冠以“专业”之名,但并未进入《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通常不能获得学位证书。那么,微专业的学生就业前景如何?
据了解,除了学校发放的“微专业证书”外,广东东软学院首批两个微专业都引入了行业认证考试,比如,鸿蒙软件应用开发微专业涉及HarmonyOS应用开发者认证,大数据管理与应用微专业学生可自主参加“工信部-算法工程(数据分析)初、中、高级证书”考试。刘旭东表示:“通过这些认证考试,学生可以获得行业认可的证书。这些证书在求职市场上具有一定的认可度,能为学生增加竞争优势。”
“证书不是最重要的,关键是在学习中学到这项技术。”在张博强看来,微专业更重要的是增加就业砝码。“现在技术迭代很快,如果不掌握前沿技术,未来就业可能并不轻松。”
在很多学生和家长看来,专业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将来的就业方向,在选择时慎之又慎。广东东软学院招生就业工作部部长路英杰表示,近年就业形势向招生传导的趋势明显,该校的软件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人工智能、网络工程、机器人工程、大数据管理与应用、数字媒体技术等专业热度很高,录取分数相对较高。
广东东软学院招生就业工作部部长路英杰
“每年报志愿和录取后,都会有学生和家长咨询如何转专业。”路英杰认为,微专业的开设,为学生提供了不一样的机会,不需要去为转专业的门槛而烦恼,让学生拥有更多的专业选择权不再只是纸上谈兵。
微专业正在成为广东东软学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一项重要探索,未来的发展将走向何方?对此,罗先录表示,未来可以在人工智能、网络安全等方向开设更多微专业。张晓芹认为,信息系统、人工智能与电子商务的交叉融合等领域可以继续探索微专业的可能性。
在课程设置上,微专业也将更加灵活和前瞻。刘旭东表示,学校可以与企业合作,共同开发课程,使课程内容更具实用性和针对性。学校还可以引入更多的在线课程和远程课程模式,打破地域限制,为更多学生提供学习机会。“学校将不断探索和创新,提供多样化的课程选择和灵活的学习路径,以满足学生和市场需求,培养具有竞争力的复合型人才。”
NUIT
广东东软学院 东软新闻社
来源:广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