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狮刀:离开巨额融资、资金池和现金流,共享单车还剩什么价值?

2017-03-09 大咖加持的 功夫财经

 文 | 狮刀

阅后即焚

为什么减少补贴后死了一批O2O企业?因为刚需不是“上门送水果”,不是“上门洗衣服”,更不是“上门按摩”,而是万变不离其宗的“省钱”。

大资本垄断的时代,关注“沉默的大多数”尤为重要。当抽丝剥茧地去换位思考劳工阶层时,我们会发现很多所谓的“痛点”、“刚需”不过是伪需求罢了。

傍晚跑步,从公园中穿过。公园的草地上有几个七八岁的孩子歪歪斜斜地骑着橙色的摩拜单车打闹。大孩子一边教小的骑车,还一边数落小的笨。小的不服气,气呼呼地把车摔在地上,倒是也不心疼。

穿过公园后,不远处垃圾站旁,几个工人的孩子每人都推着一辆ofo小黄车,嘻嘻哈哈笑着,有的孩子还在尝试怎么去用树枝开锁。大人在旁边做自己的事情,并没有去制止他们,除非孩子跑远了,才会喝一声,呼唤他们回来。

他们眼里的世界并没有什么规则,更没有什么“共享思维”,有的甚至还捯饬着想把车据为己有。可是看着他们脏兮兮无忧无虑的笑脸,却又不忍过于苛责他们。

那些骑车的孩子们显然不知道共享经济是个什么伟大的理念,也不可能考虑过它的商业模式和变现渠道。他们只知道从某一天开始,自己终于有了人生的第一辆自行车。

怎么看待共享单车?

在共享单车逐渐变成投资界的“网红”时,我曾问朋友:你怎么看共享单车?

有的人认为这是一种非常值得称道的创新:短距离出行是绝对的刚需,共享单车就解决了公交、地铁、私家车、出租车都无法解决的痛点;市场巨大,缓解交通拥堵;不存在与现有体制和巨头之间的利益冲突;将押金作为资金池和现金流来源,公司从成立初始就实现了盈利等等。

也有人持反对意见,认为新奇感过后就会成为昙花一现。首先是停放困难,用户体验迟迟无法得到改进;第二进入门槛低,竞争环境非常恶劣,因为共享单车可以区域而治,不需要平台;第三国家新政对于资金池的监管也趋严,靠存金获得大量收益不可能是长久之计。

说的都有道理,但不管是赞成还是反对,无一例外是从商业逻辑的角度去评价。

渐渐发现,这几年除去房价以外,大家讨论最多的就是互联网创业了。“互联网思维”也似乎成为了最重要的思维方式之一。以至于现在在生活中遇到任何一个好吃的好玩的好用的东西,我都忍不住去想:它的盈利点是什么?现金流靠什么存续?复制门槛高吗?……俨然成为思维定式了。

沉默的螺旋理论

传播学中有一个理论叫“沉默的螺旋理论”,是诺依曼在1974年针对大众媒介的强传播效果而提出。大概意思是指:

 个人意见的表达是一个社会心理过程。人们害怕被孤立,所以总是在表达意见之前先看看其他人是怎么说的。

❷ 意见的表达和“沉默”的扩散是一个螺旋式的社会传播过程。有话语权的人往往能通过主流媒体渠道表达自己的意见,并且得到赞同和传播,像滚雪球似的越滚越大;而没有话语权的人的意见往往很少有人理会。慢慢的,随着“有话语权”方的意见不断占据了各大头条,“沉默”方的看法越来越不重要,这种强大反过来迫使更多的话语权弱者转向“沉默”。如此循环往复,便形成一方独大而另一方越来越沉默下去的螺旋发展过程,即“沉默的螺旋”现象。

最典型的一个案例是前几年对于“机动车闯黄灯是否要罚款”的争论。当时的社会语境让人觉得这条法例实在不太合人情,舆论一边倒地反对。但民意调查结果却出乎意料地与舆论背道而驰,其背后的原因在于:掌握话语权的人往往都有一定的社会地位,也都是有车一族,他们当然是不希望闯黄灯被罚款的;而社会大多数的无车一族,也就是希望闯黄灯罚款的那些人,是没有机会没有渠道表达自己的看法的。

英国脱欧、川普当选等其实也或多或少地验证了“沉默的螺旋”理论——从占据话语权的精英们营造出的氛围中,似乎只有傻瓜才会同意脱欧,才会选川普当总统。然而最终的结果表明了,不管占社会大多数选民是不是傻瓜,他们都是被迫失声的“哑巴”。

如今,我们看到的,听到的,讨论的,转发的其实都是那些占据大量社会资源、拥有话语权的阶层所关心的问题,比如有房有车的创业者拿完百万分红之后居然连一毛钱的股份都没有;比如两套房子的华为员工居然连房贷都还不上了……我们的注意力被顶着资本光环的人吸引,我们学会了使用“互联网思维”看待问题,我们知道了“商业模式”的重要性,我们提到未来离不开“人工智能”……没错,我们可以反对,可以赞成,也可以换个角度去看问题,但我们看的,其实是同一个问题,那就是“话语权”方提出的问题。

至于没机会发出声音的那群人,他们在想什么又有什么重要的?They don't count.

什么是好的创新?

很少有人想象得到,经济基础差的底层家庭是无力为孩子购买自行车的,但恰恰是这些人构成了社会的大多数。根据国务院刚刚公布的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中央和省级财政投入超过1000亿元才带领了1240万人脱贫(贫困标准线是2300元/人/年)。直到2016年,我们国家还有3000多万人苦苦挣扎在贫困线以下。

共享单车的出现给了这些城里艰难家庭的小孩一种独特的快乐。每辆车对他们来说就是一个可以随意去玩的玩具,不用担心价格,也不用担心损坏;也给不少家庭增添了亲子之间的乐趣:父亲可以教孩子骑车,母亲可以带着孩子一起骑车去买菜……

我始终认为,好的创新不在于它有多么精致的商业模式,它未来百倍的溢价空间,它成为独角兽的可能,而在于,它是否能够发挥出正外部性效应,让更多的弱势群体“搭上便车”,享受到创新红利。

哪怕它本意并非如此。

在大资本垄断的时代,关注“沉默的大多数”尤为重要。这并不是要求企业去“做慈善”,而是当抽丝剥茧地去换位思考劳工阶层时,我们会发现很多所谓的“痛点”、“刚需”不过是伪需求罢了。因为具有购买力的人永远处在金字塔顶端,只要你的产品“好玩”,他们都会愿意体验。但是“好玩”并不意味着“有用”,底层庞大的群体由于收入很低存量很少,并不愿意为仅仅是“好玩”的东西付钱。

为什么减少补贴后死了一批O2O企业?因为刚需不是“上门送水果”,不是“上门洗衣服”,更不是“上门按摩”,而是万变不离其宗的“省钱”。

忽视话语权弱势群体的后果还会带来实业的消亡。财富积累全都被有钱人吸引到金融资产上,VC、PE也好,债券股票也罢,随着投资的需求越来越大,全球化金融市场会越来越不稳定,无法克服的金融危机也会周期性呈现,而这个周期将越来越短。

危机爆发,泡沫破灭,最终,还是由“沉默的大多数”买单。更可怕的是,表面看起来,仍然是一片欣欣繁荣,我们根本都不知道阶级之间的矛盾到底有多深,社会的戾气有多重,甚至不知道为什么会有人为了一碗面多收了一块钱就能把店老板的头砍下来,因为抱怨的声音,我们听不到。

看着那帮孩子,我记起了自己第一次骑车上路的那份喜悦。只骑了二百米,就连人带车摔倒在地。那时的我,甚至不顾自己磨破皮的膝盖,上上下下仔细检查了一遍车子,直到确认其无碍。这份快乐,我从没对任何人说过,但我知道,你我都曾有过。我希望这个社会的创新,可以让我们拥有更多朴素的快乐,这样,才称得上“伟大”。



  直达电梯:

【1楼】王福重:利润已经不那么重要

【2楼】时寒冰:我们最需要什么样的投资?

【3楼】肖锋: 如何让农民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

文章版权归“功夫财经”所有

欢迎转载分享

商务合作,请回复“合作”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