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财经麻辣姐:机器终将取代“万物之首”,你该如何自保?

2017-06-28 财经麻辣姐 功夫财经

 文  |  财经麻辣姐


阅 后 即 焚

即使机器还什么都没做,仅仅在存在论意义上,就已经对人类形成了根本的威胁。

机器所创造的新工作规模,要比消灭的大得多。其秘密在于,新技术不是对于旧工作的简单取代,而是可以自己创造出新需求。

要避免短期内自己的工作被机器取代,就要尽量让你的工作内容是关于无限性、整体性和不确定性的。



如果不再是“万物之灵”,人类将何以自居?

“阿尔法狗”的腾空出世给我们带来了强烈震撼,在人类科技史上,还没有任何一种技术像人工智能一样,让公众感到既神秘又好奇,既兴奋又恐惧。如果回顾历史,1997年那场著名的国际象棋人机大赛,可看作是“阿尔法狗”的一个预演。

1996年2月,“深蓝”,这台IBM公司花6年时间研发的超级计算机,与国际象棋世界冠军卡斯帕罗夫首次对阵,结果以2:4败下阵来,人类暂时保持微弱优势。接下来,IBM又花了一年多时间对深蓝进行改进,将其更名为“更深的蓝”,于1997年5月卷土重来,再度单挑卡斯帕罗夫。这一次,“更深的蓝”如愿以偿,以3.5:2.5笑到了最后。

那场比赛给当时的世人带来前所未有的震惊。尤其是考虑到,卡斯帕罗夫是人类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国际象棋棋手,而这场比赛,其实是为纪念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诞生50周年而举办的。也就是说,计算机从诞生到战胜人类最聪明的头脑,仅仅用了50年时间。如果再给计算机50年时间,将会发生什么?这也许是人类文明史上第一次,人类对自己发明的机器产生了一种强烈的畏惧感。

在计算机诞生以前,人类发明的所有机器,都是为了让我们“更高、更快、更强”,也就是说,用于弥补人类在生理上的不足。对这类机器,我们不妨称之为“体能机器”。人类对于自身作为一种物种而固有的生理性弱点,从来都是坦然承认,并为自己发明的这些功能强大的“体能机器”而骄傲。

计算机的出现,让事情有了变化。一开始,计算机的强大能力仅仅在于“大量快速运算”,这可以看作是弥补人类脑细胞容量的不足,仍然是生理性的辅助。随着智能化时代的开启,计算机变得越来越“聪明”,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智能机器”,但同时,也越来越凸显出人类在智能方面的不足。对此,人类显然不像面对自身生理弱点时那么从容淡定。

“智能机器”在智能上全面超越人类,不管这种前景是否真的实现,仅仅是想到有这种可能性,都会让我们不寒而栗。毕竟,我们一直是以“万物之灵”自居,为人类独有的“理性之光”而自豪。如果有一天,这份荣耀被我们亲手制造的机器所褫夺,人类将何以自居?何以自立?何以为人?即使机器还什么都没做,仅仅在存在论意义上,就已经对人类形成了根本的威胁。这才是真正严重的问题。

人工智能会让我们“终极失业”吗?

一说起人工智能的威胁,我们头脑中就浮现机器人大规模代替人类工作的图景,仿佛那就是世界末日。但仔细想想,这真的算是威胁吗?用机器大规模代替人类劳动,这正是人类一直以来孜孜以求的目标啊。如果不是希望机器将人类从繁重艰辛的劳动中解放出来,我们追求科技进步的动力何在?

更何况,机器大规模代替人类劳动,也根本不算是一种想象,而是自工业革命以来的三百年中一直持续发生的事实。从第一台珍妮纺纱机开始,三百年来的工业革命史,其实就是一部机器不断代替人类劳动的历史。人类并没有因此陷入普遍失业和普遍贫困,恰恰相反,拜工业革命所赐,人类在历史上第一次逃脱了马尔萨斯人口陷阱,世界人口暴增,从1800年的10亿飙升到今天的70亿。新增出来的60亿的劳动人口,绝大部分都有工作。这是如何做到的呢?

显而易见的原因是,机器既消灭工作,又创造工作。比如汽车,它消灭了马车夫和养马人的工作,但同时创造了司机和制造工人的工作。更为重要的是,机器所创造的新工作规模,要比消灭的大得多。其秘密在于,新技术不是对于旧工作的简单取代,而是可以自己创造出新需求。这个无中生有的新需求,空间无限广大。

那这一次,有什么不同?为什么对于人工智能全面代替人类工作的想象,并没有让公众因为又一次的科技大爆炸而欢呼雀跃,而是引发普遍恐慌?

这是因为,这一次,情况有可能真的不同。如果说“体能机器”带来的失业只是阶段性和结构性的,那么“智能机器”带来的则有可能是“终极失业”。

我们假定,“体能机器”让人类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脱,从而让更多人得以从事更富有意义的脑力劳动。(虽然事实证明并非如此,人们并没有把多出来的大量闲暇,投入有意义的脑力劳动,而是投入了休闲娱乐,从而造就了现代社会的娱乐业大爆炸。)换句话说,“体能机器”的目的是替代蓝领工作、增加白领岗位,让人类整体得以过上免除体力劳动的贵族化生活。这样的机器,当然是越强大越好。

而“智能机器”的目的,是全面接替人类的脑力劳动。在并不遥远的将来,连精算师、基金经理这样的白领精英岗位都将被取代,甚至连“程序猿”这个物种都可能消失。人类突然间感到茫然无措——如果连脑力劳动都不再需要人类,那人还可以做什么?尤其是考虑到马克思指出的,劳动是人之所以为人的存在方式,那么,将来无事可做的人类,不就变得“不是人”了?这种人类在整体上“终极失业”的状态,确实是令人绝望的前景。

不过,话说回来,如果智能机器真的发展到了那一步,失业反而成了人类最无关紧要的事情。当机器真的可以代替人类的所有脑力劳动,那么机器就一定不会再为人类而劳动,而必定另起炉灶,与人类一争高下。到时候人类将面临的,是“生存还是毁灭”的终极问题。这不仅是无数科幻电影的主题,也是一个必须认真对待的严肃话题。对此,史蒂芬·霍金、比尔·盖茨、埃隆·马斯克这些人类最聪明的头脑,都提出过严重警告。

作为个人,如何避免失业?

当然,人工智能对于人类的终极威胁,即使有一天真的噩梦成真,目前也还为时尚早,你我的有生之年是等不到的。

人工智能要发展为超级智能,中间还面临一个“惊险的一跃”:按照图灵机的工作原理,它只能思考有限步骤的、程序化的、必然的问题,而无法思考无限步骤的、整体性的、不确定性的和悖论性的问题,例如著名的“停机问题”。换句话说,它缺乏创造性思维和变通能力。目前为止,这是人类理性高于机器理性的仅剩的一块阵地。有科学家预言,要突破这个局限,未来需要构建一种非图灵计算模型才可能实现。

于是答案就显而易见了:要避免短期内自己的工作被机器取代,就要尽量让你的工作内容是关于无限性、整体性和不确定性的。听起来很抽象,其实这样的工作就泛指一切创造性的工作。在可预见的未来,但凡运行类的工作都可以交给人工智能,而创造性的工作暂时还由人类掌控。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是一种创造,麻辣姐在这里敲文章也算是一种创造。创造性的空间足够大,足以容纳所有人类来共同参与,当然包括你。

▼点“阅读原文”下载功夫财经APP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