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股市内鬼“出老千”成全民公敌!“老鼠仓”是怎样“发大财”的?丨功夫有料

2017-07-13 大师兄 功夫财经

 文  |  大师兄


炒过股票的人,很多都热衷于追逐小道消息,当然大多都是不太靠谱的,投资者不乏上当受骗的案例。然而,某些证券从业人员却能依靠职业优势得到未公开信息,通过提前操作而牟利。

其实,这一切都是法律法规所不允许的。 

7月8日,央视《焦点栏目》播出题为《大数据“捕鼠”记》的报道称,7月7日,证监会与公安部集中通报了查处利用未公开信息交易违法犯罪——俗称“老鼠仓”的执法情况。从通报情况看,一些过去很少进入执法视野的岗位,比如基金交易员、保险资管从业人员甚至是总监级、高管级的人员也玩起了“老鼠仓”,而且手法也有新变化,赚得是盆满钵满。据统计,从2014年以来,证监会核查的99起老鼠仓中,已经有83起移送司法,涉案金额800亿,证券、保险,基金公司是重灾区。

此后一天,7月9日,新华网发表《构筑“老鼠仓”防火墙,守住市场秩序底线》的文章,痛批“老鼠仓”行为。

“老鼠仓”一直是A股的毒瘤,是市场不规范的重要表现。在股民盈利越来越难的环境下,股市内鬼“出老千”的行为引发舆论哗然!


“老鼠仓”是如何“发大财”的?

所谓“老鼠仓”,北京大学教授宋国青有一个堪称经典解释:庄家在用公有资金在拉升股价之前,先用自己个人(机构负责人,操盘手及其亲属,关系户)的资金在低位建仓,待用公有资金拉升到高位后个人仓位率先卖出获利。 

原来,炒股赚钱就是这么容易!从近年公布的“老鼠仓”案件来看,通过内幕信息而短期获利数千万的情况已经司空见惯。暴利的诱惑下,越来越多的人陷入“老鼠仓”的泥潭。

当大多数股民在市场中搏杀、煎熬时,机构资金的操盘者却利用从社会募集的钱,拉抬个人账户的持股,轻松赚钱之余,最终亏损接盘的却是公家资金和信任他们的基民。我们经常纳闷,为什么机构掌握那么大的资金量,信息来源又极其灵通,最终收益却跑不赢普通散户,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其实就是为自己的老鼠仓买单了。

本质上讲,老鼠仓就是监守自盗式的财富转移,是基金等资管机构中某些人化公家资金为私人资金的一种方式,本质上与贪污、盗窃没有区别。


大数据让“老鼠仓”无处遁形

证监会的捕鼠利器是日益发达的大数据技术。

随着技术的进步,沪深两市的交易监控已经大幅升级。通过券商后台,监管人员可以直接获取具体账户的交易明细数据,机构账户和个人账户都难逃法眼。根据全面翔实的数据,再加上一些数据处理的方法,账户之间的关联行为就非常暴露。

实际上,深交所监察中心的大数据智能监控平台从2013年就正式上线运营了,能对过去20年历史交易数据跟踪拟合、回溯重演,人民日报也在2014年和2015年对监管机构用大数据技术精准打击老鼠仓进行了报道,但是并未引起相应的重视,老鼠仓违法犯罪仍然发生。那时候是猫打盹,现在猫的眼睛睁大了。

老鼠仓们要认清一个基本的事实:在大数据时代,谁也无法逃脱监管,只是你的行为值不值得有关部门监管你。


那些坑过你的“老鼠仓”基金经理,下场如何?

❶ 国内首例被查“老鼠仓”:上投摩根唐建

2007年5月,上投摩根基金经理唐建老鼠仓行为被证监会查实,非法获利共计1853万元,成为中国证券市场内幕交易被查处的第一人。由于当时刑法尚未有针对相关行为的规定,唐建只是被处以罚款和终身市场禁入的处罚。

❷ “老鼠仓”刑事第一案:长城基金韩刚

2009年1月到8月,韩刚与妻子共同操作个人账户,涉及股票15只,非法获利30.3万元。2011年5月,韩刚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没收其违法所得并处罚金31万元,成为中国基金业第一个因"老鼠仓"获刑的基金经理。

❸ 最出名的"硕鼠":交银施罗德李旭利

曾与王亚伟齐名的李旭利于2009年2月28日至2009年5月20日,利用职务之便,非法获利1071.6万元。2012年6月,李旭利被判处有期徒刑四年,追缴违法所得,并处罚金1800万元。

❹ 家人连带获刑第一案:交银稳健郑拓

2009年3月至7月间,郑拓借用关系人名下的账户,先于或同期买卖相同股票从中牟利,获利1242万余元。郑拓一审获刑3年罚600万;郑拓前妻有期徒刑2年,缓刑2年,并处罚金人民币600万元。

❺ 最赚钱"硕鼠":汇添富苏竞

原汇添富基金公司基金经理苏竞利用未公开信息非法获利金额3652万元,这是目前为止接受庭审的"老鼠仓"基金经理中,获利最高的基金经理。而最初,苏竞的启动资金仅为200万元左右。2014年10月,一审法院判处苏竞有期徒刑2年6个月,追缴违法所得,并罚金3700万元。

事实上,对老鼠仓的打击也经历了漫长的过程。早在2009年,我国《刑法修正案(七)》将“老鼠仓”纳入刑事打击范畴,但早期大量的缓刑影响了刑罚的威慑力。

近几年,“老鼠仓”逐渐成为追究刑事责任比例最高的一类证券期货违法案件,处罚程度也日益严厉。2015年11月,轰动一时的马乐案由最高人民法院终审改判,由判3缓5改为3年实刑,动了真格。


“高大上”的基金经理,过的是高级囚犯般的生活?

一群顶级大学毕业的高才生,手上掌管着几十亿资金,活跃在食物链的最顶层,这是外界对公募基金经理的认知。

然而,监管压力下,曾经充满光环的基金经理也活成了悲催的摸样:

❶ 以前老百姓的公敌是开发商,现在变成了基金经理,到处都在说捉老鼠。特别是行情不好的时候,基金经理更成了替罪羊。

❷ 每天无数摄像头对着你,交易时间手机上缴,固定电话被录音,基金经理就是高级囚犯。

❸ 虽然自己和亲属可以进行股票交易,但是受到的严厉监管使交易充满了风险和不便。

❹ 遇到对新股报价的核查,就会被单独关在一个会议室,你得为报价逻辑解释半天,还得自愿接受手机通话记录调查。

❺ 每天傍晚6点多离开公司,7点看新闻联播了解经济政策,8点开始打开邮箱阅读券商的研究报告和上市公司的公告,撰写晨会点评,12点终于能关灯睡觉。

❻ 巨大压力下,最怕做的噩梦是:自己管理的基金,在某天早上一觉醒来后发现,净值竟然为零!

❼ 和家人朋友聊天谨小慎微,生怕泄露了某个内幕信息。 如果某个朋友在上市公司任高管,更不敢买他们家的股票。

❽ 监管风暴来临时,出去调研都战战兢兢,畏首畏尾,生怕落人口实。


除了“老鼠仓”,投资者怎样才能功德圆满?

大师兄一直对通过“老鼠仓”盈利的行为嗤之以鼻,那些监守自盗、急功近利、妄想通过偷看市场底牌而暴富的市场内鬼,最终只会玩火自焚,再多的财富终归会化为乌有。

投资是一生的修行,是厚积而薄发的艰难旅程,唯有克服人性缺陷,经历时间的打磨,才能在投资路上斩妖除魔,修成正果。

修行固然靠个人,也需师傅领进门!

民间投资大咖老端将在本周推出自己的首款付费产品《老端的投资秘籍》,或许能帮你打开神奇的投资之门!

 

每 日 早 课

北京市住建委网站刚对外发布了《北京住房和城乡建设发展白皮书(2017)》,确保2017年房价环比不增长。马老师也说过中国房地产已经进入到了下半场,住房已经告别了绝对短缺的阶段。下半场最关注的已经不是总量问题,而是结构问题以及居住的公平问题。当然说到房地产怎能少了任大炮。

更多有料尽在功夫财经APP

扫码下载,收听早课


▼点“阅读原文”,下载功夫财经APP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