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肖锋:别把孟晚舟往火坑里推!

肖锋 功夫财经 2019-09-12

给肖锋老师打 call

美方的做法虽然是可耻的保护主义行径,但从战术上说,却起到了四两拨千斤遏制中国科技崛起的作用。

在法律层面加强自我保护能力,是中国企业国际化必须补上的一课,否则会吃大亏。

对于华为来说,只要技术领先,产品质量好,性价比高,最终就可以赢得市场。

华为CFO孟晚舟终获保释。纷纷扬扬的“华为事件”告一段落。期间各种猜测,中外股市均剧烈波动。那么,从未来几年看,它的后续影响是什么?

首先,此案刚刚开始,后边还会有漫长的法律博弈。当事人已表示,正好利用这段半自由时光在温哥华读个博士。

其次,此番美国让加拿大逮捕孟晚舟女士,目的是打击华为,进而遏制中国在5G技术上的崛起;这种做法是典型的保护主义行径,虽然很可耻,但从战术上说却起到了四两拨千斤遏制中国科技崛起的作用。

最后,可以断定,“华为事件”对有志于国际化的中国企业的影响将十分深远,这种影响可能远远超过中兴事件。怎么讲?

中国企业国际化,必须补上“法律”这一课


“华为事件”的第一个关键点,在于华为是否违反了美国的《出口管制法》——在与美方相关供应商签署相关购买合约时,美方肯定会明确告知相关产品不得向管制对象国进行转出口。否则,美国是有权对此进行法律制裁的。

对于美国检察机关的指控,华为表示要依靠合法途径应诉或抗诉,并相信加拿大和美国的法律体系后续会给出公正结论。应该说这是及时的、理智的、策略的表态。

在法律层面加强自我保护能力,是中国企业国际化必须补上的一课,否则会吃大亏。中国企业必须有调动全球最优势法律资源的能力,这一点可比派出《战狼》小分队重要多了。在处理国际经济纠纷时,一个夹皮包的律师,有时战斗力能胜过一个师的火力。

更重要的是,在事态不明朗时,企业应力避舆论浪潮,更不必上升到民族、国家的层面进行对抗,这一点华为同样做得很不错,整个事件过程应对沉着冷静。

“华为事件”可看作一个分界点,此事之后,那些想要进军全球化的中国公司,在对待国际规则乃至各国法律法规时,就有必要更加谨慎了。

对外开放、合作发展仍是未来主流


“华为事件”的另一个关键点,是中国的科技发展是回到自力更生思维,还是继续坚持对外开放、对外合作。

有一种观点将华为与中兴事件扩大解读为美国对整个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的打压。但在我看来,当今世界,对外开放、合作发展仍是主流;各国集中精力发展自己有优势的核心技术与产品,然后通过自由贸易的方式互通有无,也将仍是未来世界的主流。

当下这个世界,全球科技和经贸早已融为一体。中国能够争取更多的国际合作,能够让大家认可中国的企业及产品,这才是第一重要的。

在最新公布的华为92家核心供应商名单中,包括英特尔、高通、博通等美国供应商共计33家是占最多数的,大陆供应商数量居其次,其他的分别是:日本11家,中国台湾10家,德国4家,瑞士、韩国以及中国香港各有2家,荷兰、法国、新加坡各有1家。

由此可以看出,华为制造既是中国制造代表,更是全球制造代表。全球化的世界本来就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针对西方有些国家将5G核心网络中剥离华为设备,华为也回应称,网络安全问题不应该被“泛政治化”,更不该由于厂商所在国而被区别对待。对于华为来说,只要技术领先,产品质量好,性价比高,最终就可以赢得市场。

中国既要讲战术,更要有战略


此次事件中一篇《孟晚舟,其实赢了!》火遍网络,里面是一堆排比句和毒鸡汤,岂不知从客观上,这样的文章是将当事人往火里推。难道要她英勇就义不成?

可以预料,未来一段时期,西方世界对在关键科技领域与中国公司的合作保持警惕将成为常态。科技竞争将成为大国之间角力的一场暗战。但与此同时,还应该看到“西方世界”也并非铁板一块。

中国既要讲战术,更要有战略。在这个关键时期,在宣传口径上,不要再高举高打刺激别人的神经、引发不必要的警惕。更不应该挑起无谓的民族情绪,喊打喊杀。

还是那句话,你想进军全球化,占领别人的市场,赚别人的钱,就得在有关法律层面上让人无懈可击。而过激的民族情绪往往是个“猪队友”,常常授人以柄。

华为创始人任正非最近是这样和其团队分享的:“我们要正视美国的强大,看到差距,坚定地向美国学习,永远不要让反美情绪主导我们的工作。在社会上不要支持民粹主义,在内部不允许出现民粹,至少不允许它有言论的机会。全体员工要有危机感,不能盲目乐观,不能有狭隘的民族主义。”

猛戳“阅读原文”,一键把国宝卡带回家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