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十年内,这些地方的房价必涨无疑!

二鸣 功夫财经 2019-10-26

从1998年房改启动,房地产市场进入市场化以来,过去的20年,中国房地产新房交易量差不多从1亿平方米增长到17亿平方米,翻了四番多。

1998年全国城市新开发房屋的平均交易价格大约是每平方米2000元,到了2018年,全国平均上涨到8800元。
账面上是涨了两番,不过,如果看当地的数据,不管是东部还是西部,都至少翻了3番,比如,北京、上海、深圳、广州、南京、杭州等热点城市的房价基本翻了3番,涨了8倍,甚至有特别热的地方涨了10倍以上。
而从供给端看,2015年以来,房地产投资增速从两位数高增长逐步回归10%左右的增长,如果扣除土地购置费,开发投资于2018年首次出现负增长。
2016年12月,上层明确“房住不炒”定位,开始提出建立促进房地产平稳健康发展的基础性制度和长效机制,房地产调控思路逐渐从短期调控政策向长效机制过渡。
特别是今年7月30日,大会上重申“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落实房地产长效管理机制,并首次提出“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
当我国房地产市场走过全面高速增长时代,进入总量稳定、高质量发展新时代后,未来10年,房地产市场会怎样发展,增长空间又在哪呢?

1

改善住房,支撑未来住房需求
根据恒大研究院提供的数据,1978-2018年,我国城镇住房存量从不到14亿平增至276亿平,城镇住房套数从约3100万套增至3.11亿套,套户比从0.8增至1.09,和当前发达国家水平相当,我国居民基本告别住房短缺时代。
但是,2015年人口小普查显示,我国城镇住房中成套率仅为85%,约20%为条件较差的平房,41%为1999年前修建,住房质量有较大提升空间。
2014-2018年,商品房销售中,90-144平改善类户型套数占比明显提升,这说明,居民现在买房更偏向功能完备的较大面积住宅,改善需求逐渐成为市场成交的主力。
从经济增长方面来看,1978-2018年,40年时间,我国GDP总量增长了约245倍,仅次于美国排名世界第二。
另外,2018年,我国实际经济增速6.6%,处于增速换挡时期,但是依然处于世界前列,并且人均GDP达到9771美元,距离突破一万美元大关,仅一步之遥。
随着居民温饱问题解决,经济增长对住房消费的带动力也会增强。
比如,1985至2018年,我国城镇家庭消费中用于居住的消费支出占比由4.8%提升至24%,吃穿用消费支出占比由75.4%下降至40.9%。
未来10年,随着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等有利因素不断出现,我国经济的增长空间还很大,这也将带动居民住房消费持续增加。

2

货币低增,房价涨幅控制在合理区间
众所周知,这些年房价翻番上涨背后,最直接的元凶就是货币超发。
2019年6月份,我们的M2到了190多万亿,去年是180多万亿。而在2004年的时候,M2其实就是20多万亿。
十几年时间,M2涨了8倍。
这个过程中,虽然社会商品的物价指数保持平稳,但是可以明显感受到房价基本上每三年、每五年翻一番的现象。这是因为,超发的货币大部分流入了房地产市场。
所以这些年的房价上涨也可以理解为一种通货膨胀现象。
上面我们已经提到,今年我国M2已经到了190万亿,今后10年M2也不可能再翻两番。
这几年国家采取的去杠杆,稳金融措施,已经让M2增长率处于GDP增速+物价指数的合理增速区间。
今年8月,我国M2增速为8.2%,基本符合这个规律,其实2017年,2018年M2都保持在8%左右,可以预判,今后十年,M2增长率基本上会与GDP增长率+物价指数保持平衡。
而根据官方的判断,中国的GDP今后10年平均增长率大概在5%左右。
而房地产价格增长一般不会超过M2的增长率,也不会超过GDP的增长率。

3

城镇化接棒城市化,未来房地产市场大有可为
2018年, 我国城镇常住人口已经升至8.3亿,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升至59.6%。而从国际经验来看,城镇化率达到70%-80%左右将会进入成熟期,这意味着中国的城镇化进程也将步入尾声阶段。
从2000-2010年,我国城镇化率年均增长1.4%,其中2010年当年的城镇化率就增加了1.6%,而从2010-2018年的年均升幅降至1.2%,2018年当年的升幅仅为1.06%,也就是说,城镇化的进程正在显著放缓。
然而一个令人尴尬的事实是,过去40年,发展最快的其实是中小城镇。
从1978年到2018年,我国县级以上城市数量从193个增加到672个,增长2.5倍,而同期建制镇2176个激增至21297个,增长了近9倍。
中国的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已经达到 60%,但是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仅为 43.4%,这意味着有 2.2 亿人口常住在城镇,但是户籍依然在农村。
目前诸多迹象已经表明,中小城镇化战略正在逐步退出,大城市化要取而代之。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以中心城市引领城市群发展。在此前后,“国家中心城市”“推进城市群发展”“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收缩型城市要瘦体强身”先后进入规划。
并且,国家层面也不断推出政策,鼓励人口在城市落户:

2016年10月,国务院正式印发《推动1亿非户籍人口在城市落户方案》,提出要全面放开放宽重点群体落户限制。

《2018年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任务》提出,中小城市和建制镇要全面放开落户限制。
《2019年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任务》进一步提出,Ⅱ型大城市(100万—300万)要全面取消落户限制,Ⅰ型大城市(300万—500万)要全面放宽取消重点群体落户限制。
特别是发改委今年的这个超级文件,可以说一锤定音,奠定了大城市全面放开落户限制的主基调,我们也能感受到,城市的抢人大战正在迈向最高潮。
前段时间,从河南新乡漯河,到山西晋城,再到湖北宜昌,三四线城市纷纷实行零门槛落户政策,加入到这场轰轰烈烈的抢人大战中。
不仅是三四线城市,作为一线城市的广州和深圳,也在大开落户之门。强二线的杭州,将落户门槛放宽到大专生,准二线的宁波进一步放宽至中专生。
这其中,动作最大的还要说是西安和石家庄。所有全国在校大学生都可以在西安落户。石家庄更绝,作为二线省会城市,在全国打响“零门槛落户”第一枪。
如果未来全面放开县级以上大中城市的落户限制,无疑会吸引更多农村和乡镇流入。可以预见,未来农村和乡镇人口将持续萎缩,而大中城市有望继续扩张。
目前,我国常住人口城市化率基本达到60%,距离发达国家70%-80%的水平基本还差十个百分点,按照每年1%左右的城市化增速,差不多还有10年时间。而房地产吃城市化的发展红利也就是这个时间。
还有另一个问题,吸引来的这些人口,将流向哪些城市呢?

4

大城市和都市圈,将成未来房地产最大的增量
首先,现在全国范围内都在放松落户门槛,但只有北京和上海这两个城市的落户条件依然森严,户口含金量最高。这种城市向来不缺人口,未来住房市场需求也会更大。
第二,人口持续流入的城市,2018年,全国人口增量超过10万的城市分别为,深圳、广州、西安、杭州、成都、重庆、郑州、佛山、长沙、宁波、武汉、济南、青岛、合肥、南京、南宁、厦门。
显然,人口增量越高的城市,吸引力就越强。当然,北京和上海由于主动控制人口总量,所以造成城市人口出现危重或者负增长的现象,这并不是说它们吸引力不强,这是主动调控的结果。
第三,中西部省会城市。虽然看上去中西部省份基本面不是很好,经济发展也不如东南沿海城市,但是一些中西部省份的省会城市的虹吸效应,也会吸引省内流动人口落户。
人随产业走,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是导致人口区域流动的根本原因。这里有一个测算方式就是,区域经济/人口的比值,如果这个比值大于1,就说明人口向这些区域流动。
比如一些省会城市经济发展水平较省内其他城市具有绝对优势,经济/人口的比值远大于1,对省内人口的虹吸效应显著。
例如,长沙、兰州、昆明、合肥、武汉、南昌、郑州等,虽然这些省会所在的省份,经济发展不如东南沿海地区,但是受益于强省会城市对周围低能级城市的虹吸作用,省内人口流入对住房市场需求的支撑尤为明显。
2018年,三四线城市的经济/人口比值为0.76,人口整体呈现净流出态势,另外,由于三四线城市新增常住人口中行政区划调整占比较高,存在大量带房入城的现象,这就说明,未来三四线城市的住房需求并不那么强烈。
人口除了向这些城市基本面比较好的城市迁移之外,另一个主要的迁移方向就是城市群和都市圈。
《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优惠城镇化布局,加快城市群发展”,将全国主要城市划分为19大城市群。19个城市群包括257个城市,占全国城市总量的40%左右,但常住人口和GDP占比高达73%和81.7%。
19大城市群将提供我国绝大部分房地产市场,根据发改委的预计,未来这19个城市群常住人口占比将进一步提升至80%以上。
按照体量的大小,这19个城市群基本可以分为三个梯队。
第一梯队包括:长三角、长江中游、京津冀、成渝、珠三角、山东半岛城市群。
第二梯队包括:中原、滇中、关中平原、北部湾、黔中、海峡西岸、兰西、晋中城市群。
第三梯队包括:哈长、天山北坡、呼包鄂榆、辽中南、宁夏沿黄城市群。
这19个城市群中,珠三角城市群已经升级为粤港澳大湾区,京津冀协同发展,长三角一体化都已经步入正轨,可以说是中国当前发展最成熟的三大城市群,未来房地产的增值空间也就更大。
到今天为止,我国房地产市场化已经超过20年,过去房地产那种躺着就能赚钱的时代已经过去,未来房地产市场将进入平稳、高质量增长阶段,这个时期的房地产增值潜力依然很大,但是未来最考验的就是你鉴别城市的能力和勇气。

猛戳“阅读原文”,立即报名广州闭门会!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