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最失落经济特区,何时硬起来

王慕之 功夫财经 2020-09-13

给王老师打 call

2018年汕头的人均GDP只相当广东全省的一半,相当于全国的70%。

潮汕人行,为什么潮汕不行?几乎所有的潮汕人都会自然而然产生这样的“潮汕之问”。在汕头,毫不夸张地说,如果没有熟人,你想买一斤正宗的牛肉丸都是痴心妄想。

 

从不久前公布的广东省第三季度各市GDP情况来看,强者恒强、弱者恒弱的格局基本不变。
深广佛莞四大金刚经济增速均保持在全省、全国平均水平以上,粤东西北地区则依然疲软无力。除了阳江之外,粤东西北地区其它所有城市几乎全军覆没,经济增速没有一个能够超过全省6.4%的平均水平。
粤东西北地区依然看不到振兴发展的迹象。
今年年中,广东省委省政府《关于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新格局促进全省区域协调发展的意见》出台时,粤东西北地区很多城市还一度振奋鼓舞。尤其是汕头、湛江,更是被赋予了省域副中心城市的定位,寄予了支撑引领区域发展的厚望。
谈到未来的远大目标,我们总是踌躇满志。回到现实的时候,往往却是灰头土脸。
我们重点来看看汕头吧。作为中国最失落的经济特区,前三季度GDP才1977亿元,仅增长6.1%,甚至低于全国6.2%的平均水平。
这样惨淡的数据显然难以支撑得起堂堂中国经济第一省“副中心”的门面。汕头,真的该醒醒了。


汕头到底有多失落?

汕头人总有说不完的骄傲,也有道不尽的失落。
在中国第一批四个经济特区里面,汕头的起点其实并不比深圳、珠海低。上世纪80年代初,深圳、珠海获批建特区的时候,还是人们眼中的边陲小渔村。而汕头港早在1860年已经开埠。
恩格斯在纽约每日论坛报发表的《俄国在远东的成功》一文中,还专门提到汕头,称汕头是中国的五个通商口岸之外,“唯一有一点商业意义的口岸”。
民国之后,广东都督府下设潮梅镇守使,汕头作为粤东中心城市已经初现雏形。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汕头更是跃升为全国第三大港口城市、全国十大商业城市之一。
潮汕人善于经商,素有“东方犹太人”之称,侨居海外的潮汕同胞多达数百上千万之众,这一丰厚的“人缘”是汕头在1981年底获批为经济特区的最重要原因。虽然红头船帆影已远,但当侨胞听到家乡的盛情呼唤,仍忍不住望乡思归。
上世纪80年代初,汕头特区建设如春潮迸发,大批侨资、港资、台资以及世界各国的外资纷纷涌入,汕头在人多地少、远离经济发展核心区等不利条件下迅速崛起。
1990年,汕头GDP为114.4亿元,比东北经济重镇哈尔滨仅少了0.6亿元。这一年,汕头在中国内地城市中排名第26;深圳GDP130亿元,排名第20;佛山125.5亿元,排名第23。后来如日中天的东莞则只有64.6亿元,排名第64。

然而,繁荣的背后却掩盖着逃税骗税、制假售假等违法犯罪活动。由于地方保护主义盛行、诚信缺失等原因,汕头积累的问题在2000年前后开始爆发,并拉开了新中国建立以来最大的打击进出口骗税案的帷幕。
当年国务院发起的“台风”行动共检查认定汕头、普宁两地犯罪分子伪造、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17.2万份,虚开金额达323亿元,被检查的1142户企业中,有虚开和偷骗税问题的高达98.33%。
与此同时,制假售假、六合彩泛滥的阴影也笼罩在这片曾经的“希望的热土”上。导致的一个恶果,就是外来投资者望而却步,外地人不敢和汕头人做生意,本地企业也人心思迁。
当深圳、珠海等经济特区的经济开始腾飞的时候,汕头经历短暂辉煌之后便日渐陨落。2000年,汕头GDP为477亿元,已经下滑至全国第54名。在广东省内,也被江门、茂名、东莞超越。
这座盛产首富的城市,如今已经与任何一座普通城市并没有什么区别。2018年汕头GDP为2512亿元,全省排名第11。前不久公布的“2019年中国百强城市排行榜”,汕头勉强跻身榜单,仅排在第98位。在全国第98的位置上向前望去,汕头无奈地发现,前面黑压压的上百个城市,目之所及,皆为标兵。
如果看人均的话,汕头的数据就更加尴尬了。2018年,汕头人均GDP只有区区44792元,全省排名第13。
44792元是什么概念?
2018年广东省人均GDP约为87096元,全国人均GDP约为64520元,也就是说,堂堂一个经济特区,汕头的人均GDP只相当全省的一半,相当于全国的70%。
如果和深圳的19.33万元、珠海的16.5万元相比,差距更加惊人。汕头人因此也常常自嘲:4个汕头人还比不过一个深圳人,3.5个汕头人比不过一个珠海人。
由于经济实力不断下滑,这个老牌的港口城市已经跌出中国主要港口城市的榜单。交通运输部公布的全国29个主要港口货物、集装箱吞吐量数据中,汕头榜上无名。中国海关总署主办的《中国海关》杂志公布的2018年“中国外贸百强城市”排名中,汕头同样榜上无名。
一个数据,可以看出这座老牌商贸重镇的衰落程度之深:
2018年,东莞的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突破1.3万亿元。汕头,则只有84.28亿美元,不足600亿元,也就是说,不足东莞的二十分之一。


汕头能追得上佛山吗?

作为第一经济大省,珠三角与粤东西北的区域发展失衡一直是广东的心病。
为了提升粤东地区的内生发展动力,汕头和湛江都被确立为广东的省域副中心城市、现代化沿海经济带重要发展极。但它们都面临着同样的苦恼,空有大哥的名头,却无大哥的实力。
大哥到底应该如何炼成?汕头今年7月出台了贯彻落实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新格局促进全省区域协调发展的意见的实施方案,从交通设施、产业发展、制度改革、规划建设、教育医疗、人才引进、平台建设、开放创新、社会治理等八个方面,提出了建设省域副中心的行动方案。
在这份行动方案中,汕头提出了“万亿GDP”的目标,不过是等到16年之后——也就是到2035年,大致达到目前佛山的水平。
这也意味着,重任在肩的汕头要成为真正的粤东大哥,显然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交通被视为区域发展的生命线。加快修路,被列为汕头的首要任务。“八项行动”之首,便是“提升省域副中心城市基础设施均衡通达程度”,打造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其中提升汕头与粤港澳大湾区互联互通水平更是重中之重。为此,财力并不雄厚的汕头今年专门安排了33项重点交通建设项目,计划年度投资128亿元。
为了“练级”,汕头还提出要打造三个“高地”,分别是区域人才高地、区域教育高地、区域医疗高地。这或许是汕头基于自身实力设定的一个较为务实的“小目标”——汕头始终小心翼翼地回避着“产业高地”这样的尴尬定位。
归根结底,还是因为“囊中羞涩”。各地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都会有一道例牌菜,那就是分析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存在的亟待解决的问题。
汕头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是这样说的:一是新旧动能转换有待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任务重,新产业新经济尚未形成规模,实体经济发展面临不少困难。二是科技创新能力不足,基础研究短板突出,高端人才缺乏,科研成果转化的创新体系尚未完善。
虽然拥有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中以科技创新合作区、汕头临港经济区等一批令人眼馋的重大产业平台,但汕头依然难以改变传统产业“小、散、乱、污”的现实,难以真正成为粤东地区强有力的产业辐射中心。
今年前九个月,汕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仅增长2.9%,比上年同期回落6.8个百分点;总产值同比增长2.4%;销售产值同比增长1.5%。在增加值中,轻工业增长1.6%,重工业增长6.7%,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长0.4%,股份制企业增长4.0%,民营企业增长3.7%。
几乎所有的数据,都显得那么疲软无力。


经典的“潮汕之问”

吊诡之处在于,精明强干的潮汕人可以说是中国最会做生意的一群人了,潮汕商人威震全球,但潮汕当地经济却长期难见起色。
为什么潮汕人在自己的地盘上始终难成气候?潮汕人行,为什么潮汕不行?汕头的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几乎所有的潮汕人都会自然而然产生这样的“潮汕之问”。
记得在2008年,改革开放30年的时候,笔者就和汕头大学一位教授就此进行过探讨。他给出的答案已经忘记了,只记得他对当时政府开出的“重建汕头诚信”的药方颇不以为然,因为“这样岂不是告诉大家我们汕头人不诚信了吗?”

讳疾忌医,这至少代表了当地一部分人的心态。然而2008年至今,又一个十年过去了,“诚信汕头”的招牌依然没有立起来。一些外地人谈到汕头或者潮汕,还是摇摇头。

信用被视为市场经济的基础,一个地方的信用出了问题,就是土壤出了问题。土壤出了问题,就算有再好的种子,也很难育出一个健康的生态,无法形成一片郁郁葱葱的森林。

所以,就算潮汕人足够优秀,潮汕乡亲对潮汕的发展足够支持,上级给汕头的政策也足够优惠,汕头就是迅猛不起来。

宗族观念、人情关系,这些传统社会中的游戏规则依然在这里大行其道。在汕头,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如果没有熟人,你想买一斤正宗的牛肉丸都是痴心妄想。所造成的一个结果,就是外面的人很难进来,也不敢进来。里面的人、里面的企业也只能在自己熟悉的圈子里打转,难成大气候。

都说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但从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这一重要数据来看,汕头的发展显然不是靠创新来引领。或许人情关系才是最重要的生产力。

2018年,全国共投入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19677.9亿元,R&D投入强度(R&D经费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为2.19% 。汕头是多少?汕头R&D经费投入是23.25亿元,R&D投入强度只有0.93%。根据有关机构对全国城市数据的梳理,R&D经费投入强度前100强的城市中,排在末位的平顶山,2017年的R&D投入强度也达到了1.5%。

说到这里,我们再回到“潮汕之问”,对于这一问题,标准答案自然是没有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于是就没有了答案。只是每个人的心底,或多或少总有一丝遗憾。

最近饱受争议的李嘉诚是一位乡梓情结很浓的老人。对于家乡的发展,李嘉诚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其中最著名的是汕头大学和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这或许可以视作李嘉诚为家乡发展开出的一道药方。
1980年,李嘉诚以爱国华侨的身份返乡筹建汕头大学。1983年,香港遭受经济危机,长江实业业绩不佳,外界猜测汕头大学建设可能会流产。即使这样,李嘉诚依然坚决表示,一定要把汕大办起来。
在以色列投资了20多年之后,李嘉诚对于以色列这个国家是如何从一个资源稀缺、长年战乱的地区,成为一个以半导体为主导的创新国度有了更深的了解,于是又产生了与有着“以色列的麻省理工”美誉的以色列理工学院合作办学,将以色列科技教育与创新机制引入中国的设想。

潮汕地区能否借鉴以色列经验,引入以色列的科技教育与创新机制,在经济上逐渐缩小与珠三角的差距?这或许是李嘉诚对于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所寄予的深层厚望。

我们也期待,汕头这个老牌经济特区,能够真正从蹉跎中醒来,再创特区新辉煌!

功夫财经学者矩阵

时寒冰 | 马光远 | 王福重 | 李大霄 | 胡润 | 肖锋 | 郎咸平 | 如松 | 欧神 | 今纶 | 二号头目 | 凤来仪 | 关不羽 | 尼德罗 | 维克多 | 管清友 | 熊志 | 杨德龙 | 张丰 | 孙骁骥 | 陈兴杰 | 林奇 | 黄凡 | 聂辉华 | 周俊生 | 樱桃大房子 | 马硕 | 杨红旭 | 徐斌 | 盛夏 | 财经麻辣姐 | 狮刀 | 曲凯 | 银行螺丝钉 | 花荣 | 朱红之泪 | 苏小妹 | 海马小姐 | 孙亚菲 | 浮云 | 孙哥 | 余清泉 | 冷眼 | 叶云燕 | 魔都财观 | 彭蛋蛋 | 张虎成 | 趋势交易的奶爸 | 财主家的余粮 | 猫叔 | 金地八卦男 | 马行空 | 周老板 | 层楼 | 言寸 | 村西边王寡妇 | 镁姨 | 曾响铃 | 双极分析师 | 三万 | 二鸣 | 王慕之 | 拆哥 | 奇齐 | 杜瑜 | 刘远举 | 江南小袍子 | 

……

热文回顾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精彩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