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城运2019:拼杀过后,五大赢家出炉!

熊志 功夫财经 2020-09-13

给熊志打 call

每一次中央或高层的点名,或者每一次区域政策的落地,都意味着一次发展机遇。

这一年的区域竞争下来,有相对的赢家,也有相对的“失意之城”。年度表现只是暂时的,一座城市的发展出现起伏相当正常,未来的区域竞争,依旧充满变数。
2019年即将过去,又到了年终盘点的时刻。

就在前两天,高层在《求是》杂志上发表了题为《推动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的重要文章,点名了京津冀、长三角和粤港澳三大城市群,还点名了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南京、武汉、郑州、成都、西安十个城市。

从区域发展的角度看,每一次中央或高层的点名,或者每一次区域政策的落地,都意味着一次发展机遇。那么回顾这一年,哪些城市表现吸睛,被频频委以重任,成为了年度赢家?


01

深圳

深圳的发展可以说是一路高歌猛进,2017年经济总量超过广州,2018年超过香港,跃居亚洲第五。去年的常住人口增达到49.83万,在全国遥遥领先。在深圳的光芒四射下,广州一度有掉出一线城市的危险。

不过今年年初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出来后,深圳可谓倍感失落。别说和刚刚赶超的香港比,相较于广州国家中心城市、综合性门户城市、国际商贸中心、综合交通枢纽等高规格定位,深圳的全国性经济中心城市和国家创新型城市的定位,明显要黯然失色很多。

但时隔半年之后,《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出台,深圳再次被国家委以重任,成为高质量发展高地、可持续发展先锋,收获多项政策利好,一扫大湾区规划定位不够高的阴霾。

拿到先行示范区的头衔后,深圳尽管不是国家中心城市,但它不仅在经济上超越了广州,在国家战略中的位置,也被认为正式反超广州。受此利好影响,深圳楼市一路升温,在取消豪宅税的加持下,房地产异常火爆,成为一线城市中的异类。至于经济减速引来的讨论,也只是成了这种大红利下的小插曲。


02

上海

自去年喜提进博会和科创板之后,今年的上海,依旧是大丰收。年中科创板开闸不久,上海自贸区便实现扩容,收获了临港新片区,目标是“打造更具国际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特殊经济功能区”,更好服务对外开放总体战略布局。

今年,在增设了山东、江苏、广西、河北、云南、黑龙江6个自贸区后,全国自贸区的数量达到18个,虽然含金量有所下降,但它依然是不少地区渴望的目标。上海在已有的基础上再次扩容,并且享受极高的定位目标,可见它在全国经济版图的分量。

新增自贸区新片区还只是今年上海的一道小菜,上海更大的利好,在于前不久的《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纲要中上海的战略地位被进一步巩固——全国发展强劲活跃增长极;全国高质量发展样板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引领区;区域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新时代改革开放新高地。

另一方面,除了其他政策利好外,长三角一体化的推进,最大的受益者还是上海。而且一体化之后,上海的后花园还不仅仅是环绕的26个城市——在纲要发布前,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宣布蚌埠等7个安徽城市全面“入长”,至此,泛长三角区域的江苏、浙江和安徽三省41个城市都成了拱卫上海的经济腹地。

03

重庆

2018年,作为多年的增长明星,重庆经济从前一年的9.3%突然下滑到6.0%,成为广泛关注的焦点。2019年前三季度,重庆的增速依旧只有6.3%,在二线城市引领的抢人大战中,同样和上一年一样没有太突出的建树。

不过经济低迷的重庆,这一年依然收获了重大战略利好——西部陆海新通道。陆海新通道的前身是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重庆是运营中心。

陆海新通道正式升级成国家战略后,覆盖广西、贵州、甘肃、青海、新疆、云南、宁夏、四川、内蒙古、西藏、陕西12省市,重庆在西部战略地位再次升级。这条通道,不仅巩固了重庆的对外交往门户功能,还为重庆提供了一条出海要道。

值得一提的是,前两天的重要文章中,重庆成为两个没被点名的国家中心城市之一,这一度引发了重庆被抛弃了的声音。但没被点名,更多还是重庆近两年发展减速的结果。而且在西部陆海新通道之外,今年高层在西部大开发20周年之际视察重庆时专门提到:

努力在推进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中发挥支撑作用、在推进共建“一带一路”中发挥带动作用、在推进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中发挥示范作用。

注意,这里用的是“支撑作用”,可见在重庆整个西部的重要位置是无可取代的,没被点名当然不意味着被抛弃。

04

成都

成都今年依然坐稳新一线城市的榜首位置,整个2019年尽管没有像重庆那样,收获以自己为中心的政策礼包,但大大小小的利好基本一个没有落下,全年的经济表现异常抢眼。

比如西部陆海新通道,早期四川一度迟迟没有加入,被外界解读为有在重庆之外另起炉灶的想法。在加入之后,成都虽然是重庆的配角,不过也收获了一条经泸州(宜宾)、百色至北部湾出海口的通道。

另外,首批26个物流枢纽城市名单,《2019年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任务》对成渝城市群的重点着墨等等,都对成都形成了加持效应。这一年的成都,可以说是大消息不多,但小利好不断。

成都自身的表现同样没辜负外界期待。去年成都的经济增速为8.0%,今年前三季度,在西部另外两大国家中心城市重庆和西安都没能破7的前提下,成都增速达到8.1%,在GDP十强城市中排名第一。

连续11个季度增速超过8.0%的强劲势头,让成都被央视新闻联播单独“点名”,成为“高质量发展基层调研行”的代表城市,再次收获大量眼球。

05

杭州

2018年底,《关于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的意见》点名了12个城市,分别是北京、天津、上海、香港、澳门、广州、深圳、重庆、成都、武汉、郑州、西安。网上有声音发问网友发问,为何没有杭州?比起这次点名来说,更失落的事实是,杭州没能拿到国家中心城市的入场券。

但时隔一年之后,再另一份同样关乎未来区域发展大局的高层文章中,非国家中心城市的杭州和南京,一起被单独点名,“发展势头较好,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区域增长极”,并且点名的顺序中杭州排在二线城市的首位,杭州的战略地位得到重新确认。

当然,依据有没有被点名来判断一座城市的前途,是不太准确的,不过总的来说,杭州的地位是毋庸置疑的。作为数字经济第一城,它没有被纳入国家中心城市,并不是因为发展水平不够突出,而是太过靠近上海。在杭州都市圈下,杭州依然是绝对的中心。并且这些年数字经济发展的成果,让它具备了和一线城市掰手腕的能力。

去年,杭州在经济增速只有6.7%的前提下,实现了33.8万的常住人口增长,全国第四,高端人才的吸引力仅次于四大一线城市。今年年中有媒体发布“杭州正式宣布人口破千万”的消息,事后被官方辟谣。不过按照去年的常住人口总量和增长情况,年底杭州迈入千万人口俱乐部已经没有太大悬念,届时杭州的发展能级将再次提升。

06


除了上述五大城市外,这一年的城市赢家还有不少。比如青岛在7月被选中,建设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南京和杭州一样,年底被重点点名。

不只是这些头部二线城市,一些二线末甚至三四线的城市同样收获了各种利好。像粤港澳大湾区的佛山,去年有24.9万常住人口进账,今年大湾区规划落地后,被规划为和广州一起撑起广州—佛山的三个极点之一。

再如南通,长三角一体化方案发布后,终于基调苏州,喜提实质意义的上海第三机场,“成为上海国际航空枢纽的重要组成部分。”再比如南宁,在陆海新通道成为重要节点城市。

当然这一年的区域竞争下来,有相对的赢家,也有相对的“失意之城”。比如天津,挤水分的影响还没有完全消失,前三季度增速只有4.6%。作为直辖市、国家中心城市,没能列席年底重要文章的点名范畴。

苏州同样有些黯淡,在长三角一体化规划中,不仅没能收获和GDP全国第七的经济水平相匹配的职能安排,上海第三机场的资格,还被南通抢走了,在参与城市竞争时,最牛地级市的行政级别瓶颈暴露得一览无余。

西安的表现也让人有些意外。经历过主官的更替之后,西安没能延续之前的发展势头,今年再次掉出全国经济二十强,前三季度的增速从去年同期的8.3%下滑到6.7%。

不过话说回来,不管是深圳等高光时刻不断的城市,还是天津等失意之城,这一年的年度表现只是暂时的,一座城市的发展出现起伏相当正常,未来的区域竞争,依旧充满变数。

热文回顾



猛戳“阅读原文”,了解更多精彩内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