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自动驾驶将如何深远改变我们的出行和生活?

2017-02-11 Bill Russo 厚势


厚势按:拉斯维加斯消费电子展(CES)上,各大汽车巨头、供应商和科技公司在此次展会上大显身手,宣传未来汽车概念,毫无疑问,第一热点是自动驾驶。高风咨询董事总经理、前克莱斯勒东北亚区副总裁Bill Russo观展后发表了他对自动驾驶的观察和预测,并授权厚势翻译发表。



众所皆知,早期的辅助驾驶仅仅在汽车上安装各种摄像头和雷达来充当汽车的慧眼,感知危机并提醒驾驶员,这些辅助功能很受欢迎并已商业化量产。随着科技的进步,人类不满足这种低阶的辅助,未来的辅助驾驶将朝着全自动化发展,预计会在至少两个工业产品周期内实现(5-10年)。

 

1.自动驾驶时代开启,将给驾驶员和乘客带来全新的体验,自动驾驶对于舒适性和便捷性的影响有多大呢?


自动驾驶将重新定义交通运输工具的舒适性和便捷性。以我们现在的认知,舒适性是从驾驶员和购买者的角度出发的。例如,目前汽车的前部空间设计主要是为驾驶者提供更多信息,是驾驶者能快速安全的行驶汽车至目的地。自动驾驶能显著减少车祸,据统计95%的车祸来源于人为过失,因此自动驾驶汽车只需配备发动机,减少多余材料,仍能保证乘客安全。同理,交通堵塞也将成为过去式,自动化能有效利用“车辆与基础设施”和“车辆与车辆”之间的连接性,让城市交通不再拥堵。

 

2.回顾历年来的大科技变革,无论高铁还是航空,都已经采用自动化,大大提升了新交通模式的便捷性。


谈及交通,便捷性才是首要意义,人类天生是这方面的探险家,历史上的重大发明,比如马车、自行车、汽船、火车、汽车和飞机等,帮助人类越来越远距离地迁移。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些发明中的每一都具备便捷导向性,使得人类对于出行的体验更流畅,至少人类不用再步行两万五千里闹革命了。


所有的公共和私人交通工具都在解决最基本的问题,尽可能缩短旅途时间,每种交通工具都有其可取性,人们可以依据个人需要和支付能力选择对应的交通工具,比如火车能把旅途时间从月缩减至天,而航空则能缩减至小时,费用也随之成倍增长。如今,我们可以乘坐喷气式飞机在24小时内绕地球一圈,这是几百年前首次环球探险的航海家花几年时间才能完成的,前提是他们要活着回到家乡,才能和后辈们讲述他们的传奇。从近代历史来看,多亏了汽车内燃机的发明(1886年卡尔·奔驰)和流水线生产的成功(1908年亨利·福特),使得汽车走进百姓人家,满足人们日常通勤需要。放眼21世纪,我们必将经历下一次交通便捷性革命:人性化、自动驾驶且按需的移动出行服务体验指日可待。

 

3.已经肆虐市场的高级驾驶辅助系统都有哪些呢?比如定速巡航,是否真的能从本质上为驾驶员和乘客提升舒适性和便捷性呢?


此类科技作为驾驶员的助手,将大多数任务授权给了汽车本身,比如,定速巡航能使驾驶员从持久不变的车速中解脱出来,从而提升驾驶体验。日常驾驶需用到的自动泊车入位和自适应巡航已成为主流,车道偏离预警系统、泊车助手和定速巡航等功能使驾驶员更专注于实际驾驶体验。如果汽车能变得更聪明,越来越多的任务可以交给汽车本身,从而减少驾驶“痛点”,使得整个驾驶体验更安全便捷,驾驶这样的未来汽车,是每个购买者乐此不疲的事。

 

4.除了已有的高级驾驶辅助系统和自动化驾驶技术,消费者最关心的是什么呢?


自动驾驶可以建立一个新的模式,帮助乘客重新考虑如何有效利用他们的时间。分配给驾驶员的空间能给驾驶员提供信息,这种信息应该被重新定义,从“驾驶员与乘客”的角度变为“连接用户”的角度,一辆完全自动化汽车的必杀技应该是给予用户的实际体验,而初步利益是源于委派驾驶任务给汽车本身的“多产时间”。就汽车本身而言,它作为交通工具的目的性并未改变,只是让购买者对于便捷性导向这一概念更加清晰明确,全自动汽车的思维模式是“以用户为中心”,而不是“以驾驶员为中心”。


被用于长距离(10公里以上)使用的自动化汽车,能够通过便捷服务将旅途时间变为“多产时间”,包括资讯娱乐(读新闻、看视频、玩游戏)、在线交际(社交网络、收发邮件、电话会议)和线上到线下的服务(基于移动模式的打折和促销)。待有朝一日人类进入人性化、自动化交通时代,汽车将变成连接人们生活、工作和游玩的万能空间。

 

5.消费者最惊奇于自动驾驶哪一点?他们最会被哪个核心功能吸引?


对于20世纪后期出生的人来说,很难想象这种全新的移动模式,我们中的绝大多数人都是以陈旧的眼光看待汽车:抛开房子,最值钱的身外之物就是汽车,我们可以靠它来彰显高端的生活方式和伟大的理想抱负。如此奇怪的认知,在某些人的有生之年是亘古不变的。


但是,移动出行正在数字科技的影响下变革,网约车服务如雨后春笋,例如优步、Lyft和滴滴出行,欲把汽车变为交通运输服务设备。在这种模式下,我们有理由相信自动驾驶将迎来革命和繁荣,服务商必将从中受益,他们不必花费高昂的费用招聘驾驶员。自动驾驶汽车的维修费较低廉,享受这种服务的用户也不必担心驾驶技术,并省去了操控体验。


自动驾驶汽车最吸引人的地方或许在于,驾驶员可以将驾驶时间节省出来用于工作、娱乐。用于短途通勤的未来汽车尺寸更小,即物理空间占据更小,他们仅仅用于最快速安全的将乘客从甲地运送到乙地,这种服务将由移动设备中的软件随叫随到。而使用自动驾驶的长途通勤则可以更好的利用通勤者在车内的“多余时间”,为其提供互联以及内容等增值服务。这样的汽车需通过“订阅模式”提前预定,以便给予用户灵活多变的服务。这种模式带来的转变使人惊奇,因为这种汽车的设计是从乘客体验出发,尽情享受,乐在其中。

 

6.自动泊车,作为早期的半自动技术,现已大量用于主流车型,并深受驾驶员喜爱。消费者以后会不会同样接受更复杂的自动化技术或全自动交通工具?


更复杂的全自动驾驶商业化之路不同于我们所见,“以驾驶员为中心”的商业模式里,要把新特征卖给消费者谈何容易,因为消费者必须认识到科技背后的价值才会为此买单。早期的科技往往与高额售价挂钩或只与高端品牌合作,让普通消费者望钱包兴叹。除非有政府的扶持,电动汽车和自动汽车的发展速度会受到影响,因为传统汽车(配备发动机和驾驶员)显得更实惠。


电动和自动汽车的变革者以优步和Lyft这类网约车公司为首,他们在自动汽车领域投资巨大,同时也打开了数字生态系统的大门,旨在服务用户,贯穿内容消费和线上到线下的服务,为商业化开辟一条康庄大道。智能设备提供服务,数字生态系统支持硬件革新,这种升级换代自动驾驶技术的方式是我们闻所未闻的,在未来必将成为主流服务于每一个人。

 

7.随着道路条件越来越好,关于舒适和便捷的认知会不会在某些国家改变?比如,在阿姆斯特丹,人们习惯骑自行车或乘公交车,那么这种认知会不会渗透入其他地区?


因为舒适和便捷是解决移动“痛点”的良药,人们经历“痛点”的程度有多深,取决于生活地区的路况和基础设施条件。移动“痛点”主要集中在人口密集的城市,如纽约、伦敦、巴黎、新德里、墨西哥城和中国一线城市,而驾驶体验在高度城市化的国家简直是灾难,像北京这样的城市,一天会发生几起交通瘫痪,并遭受严重的环境污染(包括汽车尾气排放),由此可见,电动和自动汽车急需普及,专治移动出行“痛点”。


 8.从社会视角来看,自动驾驶技术将如何改变人们出行方式?


在日剧城市化的世界,自动驾驶技术能提高交通流畅度、降低事故发生概率、提升生活品质。汽车作为传统交通模式中的一员,是我们未能充分利用的资产,一般人每天只开1-2小时,而未来交通模式由按需出行的电动自动驾驶车辆组成,汽车作为服务工具应用于我们想要它出现的任何地方,升级换代自动汽车有助于加速模式转变,不久的将来,我们会亲眼目睹如此有效的模式诞生,从“拥有硬件”向“享受由硬件所产生的效用”所转化。(共享出行的发展趋势,比如滴滴、神舟租车、凹凸租车--编者)


 9.在北京和洛杉矶这样的大城市,交通堵塞已成家常便饭,自动驾驶技术将如何帮他们扫清障碍?


自动汽车之间能相互“交流”,从哪里出发接用户,到哪里结束送用户,都由智能城市交通网络管辖,这些汽车将会是被充分使用的资产,同时也能节省有限的城市空间,因为现在城市里很多空间都被一天闲置22小时的传统汽车霸占。汽车路线根据交通状况而定,最大限度减轻交通堵塞,因为智能化、网联化、自动化的交通设备是由精密的高级算法支持,以便提高城市宜居性。

 

10.综上所述,自动驾驶能够带动生产力,那么除了交通,它还能怎样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毋庸置疑,自动驾驶将对我们的生态环境产生巨大影响,个性化的电动和自动驾驶汽车组成智能城市交通网络,有潜力改变全球人的生活。这些年呈指数增长的电动汽车将成为能量储存的一部分,有效控制资源消耗,降低碳排放。交通变革有望重塑人类历史,下一个十年必将定航远行,传承后世。


Bill Russo(罗威)

高风咨询董事总经理


罗威先生(Bill Russo) 是高风咨询的董事总经理和汽车业务的领导人 。 曾担任克莱斯勒东北亚区副总裁,拥有超过30年的行业经验,其中15年是汽车企业高管,期间在中国和亚洲有11年的经验。 他曾参与众多跨国和中国本土企业制定和实施其全球市场和产品策略。在担任克莱斯勒东北亚区副总裁期间,他负责大中华区和韩国市场的商业运营管理。在此之前,他是克莱斯勒产品和商业战略总监。 他同时拥有12年在电子IT产业的经验,曾任职于IBM公司,并曾在哈曼国际任职企业发展副总裁。


本文经高风咨询和罗威先生授权翻译发表,点击阅读原文,可以查看罗威先生英文原文:PERSPECTIVES ONTHE FUTURE OF MOBILITY AND AUTONOMOUS DRIVING。

译者:Drunky,责任编辑:Elaine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