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徐冠华院士在2020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大会上强调:地理信息产业要迎难而上,抓住机遇,实现高质量发展




科技部原部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徐冠华向2020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大会发来讲话视频。他在讲话中强调,在当前我国发展的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发生深刻复杂变化的背景下,地理信息产业要迎难而上、抓住机遇、实现高质量发展。

第一,地理信息产业要争做“双循环”发展先行者。首先要具备迅速补足产业链短板的能力,保证产业链的完整和连续;其次要具有更高效率的市场反应能力,能在新冠疫情的制约下,根据市场的变化迅速作出调整,并按照精细化要求,提高产品的质量、降低成本,保持在缩小的国际市场中的竞争优势;再次要加大扶持力度,补足创新服务业发展不足的缺憾。而要做到这些,科技创新是关键。地理信息产业作为我国的优势产业,具备这样的能力和潜力,完全可以在市场规划和布局、捕捉短板的信息、确定国际市场的走向、提高物资、产品、资金周转效率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为国家“双循环”提供支撑和良好的发展样板,闯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地理信息产业发展新路。

第二,要痛下决心,切实加强自主创新。我国科学技术事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成就。2020年,中国的创新能力综合排名全球第14名,是前30名中唯一的中等收入经济体。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建成并正式开通,北斗三号卫星核心器部件国产化率100%;举世瞩目的国家工程珠峰高程测量,国产装备全面担纲;自主GIS软件在国际市场的份额取得新突破;商业遥感卫星成功发射喜讯频传。这些都是了不起的成绩。但是我们也要看到,我们与发达国家之间在科技创新上还存在着差距。当前西方在一系列先进、关键技术对中国进行封锁和限制,也就是“卡脖子”问题,有人认为主要是技术问题,组织技术攻关就可以达到目标,实质上很多方面是我们知识的储备、技术的储备和人才的储备方面存在着差距,是我们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研究的积累不足问题。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应立足自主创新的自力更生之路,依靠自身的创造性努力来逐步解决所面临的核心技术问题。科学实践证明,现代科学技术成果约有90%源于基础研究和其它前沿技术创新。基础性研究的技术突破所带来的新理论、新技术和原始性创新,必将对中国地理信息技术未来的发展和国际竞争取得优势地位产生重大影响,更是解决“卡脖子”的关键点。另外,要坚持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原则。我们从来支持引进技术、引进装备,但是也坚信技术创新能力不能引进。引进技术不等于引进技术创新能力。实践证明,技术创新能力是内生的,需要通过有组织的学习和产品开发实践才有可能获得。我国的信息技术要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并使之转化为自主的知识资产,就必须建立自己的技术开发平台,培养自己的技术开发队伍,进行技术创新的实践。单纯引进技术和装备只会导致“引进、落后,再引进、再落后”的恶性循环,在科学发展上也只能走别人已经走过的路,很难实现创新发展。

第三,关键技术的研究要突出重点、面向应用。要求一个国家掌握某项产品所有的核心技术是不可能的,不现实也做不到。在国际竞争中,最重要的是掌握独有的核心关键技术,在某些重要产品和装备中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互相制约局面。同时,关键技术的研发必须脚踏实地。不是单纯追求国际领先或世界第一,而是以实用为最优原则,并在应用中不断提高,这对我国来讲也是宝贵财富。

第四,要开拓产品市场,大力推进“地理信息+”。近年来,地理信息产业与其他领域和技术不断融合,正催生出新服务、新业态。2019年天地图平台地图服务,日均调用已经超过4亿次,疫情期间各种疫情地图等大众化应用访问量达到数十亿、上百亿次。但是,我们现在无论是测绘、GIS还是遥感,主要面向的还是政府项目,社会应用和大众应用市场开拓还远远不够。因此,在“十四五”及未来,我们要努力开拓更广阔的国内外市场,大力推进“地理信息+”,积极从政府项目的“红海”向社会化、市场化“蓝海”进发,充分发挥地理信息和地理信息技术的价值,深度融入和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唯有如此,企业的创新力和竞争力才能提升,产业的高质量、高效益才能实现。



长按二维码观看大会直播回放



长按二维码观看大会照片




审核:王增宁
编辑:陈骏




>>2020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大会









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协会公众号

——  关注产业精彩,了解协会动态  ——


微信号:dixinxiehui

Email:info@cagis.org.cn

官网:www.cagis.org.c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