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届全国大学生GIS应用技能大赛暨地理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高峰论坛”在华中师范大学成功举办
(通讯员:黄欣 张馨月 李宇晟 姚瑶 覃愉)2020年11月21-22日,“第九届全国大学生GIS应用技能大赛暨地理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高峰论坛”在华中师范大学顺利举办。本次大赛由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协会、中国地理学会、华中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主办,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协会教育与科普工作委员会、中国地理学会地理教育工作委员会、华中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承办,湖北省地理学会、湖北省地理科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地理过程分析与模拟湖北省重点实验室协办,共有来自全国151所高校的近千名师生参加。本次大赛的规模继续扩大且内容不断创新:第一次采用线上线下同时进行的监考系统;第一次采用企事业单位专家担任大赛评委,高校老师全部回避的评分制度;第一次请公证处进行大赛全程公证,充分体现了大赛的科学、公平、公正、公开原则。
21日(星期六)上午8:30-9:00,“第九届全国大学生GIS应用技能大赛暨地理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高峰论坛”开幕式在华中师范大学南湖综合楼一层学术报告厅举行,不能莅临现场的专家、学者、师生可通过线上直播平台进行同步观看。开幕式由华中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院长敖荣军主持。
华中师范大学党委书记赵凌云,中国科学院院士、水安全研究院院长、武汉大学教授夏军,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协会教育与科普工作委员会主任、教育部地理科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武汉大学教授刘耀林先后致辞。
赵凌云书记指出人类在地球上生存所进行的一切活动都离不开地理空间,人类决策和行为也离不开地理信息系统提供的基础信息支撑;他强调当前GIS作为一门集计算机科学、测量学、地图学及空间分析于一体的交叉学科,已经形成一个独立的具有鲜明特色的研究领域,对经济社会发展、发现和培养人才发挥着日趋重要的作用;最后他代表华中师范大学对大赛的举办表示支持、向与会专家与参赛师生表示诚挚的欢迎,并预祝本次大赛及高峰论坛取得圆满成功。夏军院士强调地理信息产业快速发展,对我们的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提出了更多的需求和更高的要求。我国GIS研究领域仍有一些关键技术需要突破、仍有一些前沿理论和技术问题需要去探索和解决;GIS从信息化迈向智能化的过程也需要更多的基础理论和技术不断创新。随后,刘耀林院士在致辞中对GIS学科予以展望。
高峰论坛主旨报告环节由13位学界、行业专家为现场师生带来了13场精彩的主旨报告,分别于上午和下午进行。
21日(星期六)上午9:30—12:30的4场主旨报告分别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水安全研究所院长、武汉大学教授夏军进行了题为“长江大保护的水安全与适应对策”的主旨报告,他通过对长江大保护的水安全问题的讲解,指出目前长江治理所遇到的挑战及长江大保护系统的治理方向,强调生态环境是衡量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标尺,水安全是经济高质量发展最基本的保障。
青海师范大学校长、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史培军的报告主题为“我国地理学研究生培养现状与思考”,他介绍了我国地理学科研究生的各培养机构、教师队伍及其参与科研情况,并从师资队伍建设、课程设置理念、课程体系方案及研究生培养支撑条件四个方面论述了目前地理学科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提升政策。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球科学部一处处长熊巨华作了题为“地理科学的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现状与改革实践”的主旨报告,他从地学部总体情况(轮岗与挑战)、项目立项改革与实践(以重大项目为例)、智能指派辅导系统的实践、会议评审程序优化与流程再造及NSFC改革措施落地等五方面对地理科学部的改革实践进行详细讲解,并强调继续提高地理学科地位、获得更多的资助让科学家有更多的支撑去完成项目是改革实践的目的与未来学科发展的目标。
教育部地理科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副主任、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武汉大学教授刘耀林的报告主题为“土地利用配置数字孪生构建思考”,详细阐述了土地资源利用配置数字孪生的基础、核心、重要特征及关键点,并对土地资源利用配置数字孪生技术表达了新思考。
21日(星期六)下午13:30—18:10的9场主旨报告分别为:武汉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院长杜清运进行了题为“综合性大学一流GIS专业建设的探索与实践”的主旨报告,他指出走向智能时代,信息通信技术逐渐成为人类科技发展的主流和潮头,他强调了信息技术的颠覆性和革命性变化必然带来教育的变革,并从培养目标、知识结构、教学环节、教学资源、综合提升等五个方面提出应对之策。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刘敏进行了题为“地理大数据与沿海城市公共安全”的主旨报告,通过对海平面上升、全球热带飓风形成区域与特点等问题的介绍,阐释了城市公共安全、快速城市化背景下沿海城市面临的共性问题和重要挑战,提出了发展更为精细的洪水淹没模型等应对策略。
教育部地理科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华东师范大学教授郑祥民的报告主题为“地理学实践教学平台与拔尖人才培养”,通过分析高校地理学科野外实践教学的现状与问题,提出采取地理学传统基础观测方法与现代先进技术相结合的手段,形成具有“高起点、高强度、高综合”特色的地理学人才培养新模式。
教育部地理科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秘书长、北京大学教授刘瑜进行了题为“地理信息系统与科学的学科定位探讨”的主旨报告,他详细阐释了地理信息系统的定义、历史、研究议题等,并对未来人工智能与地理空间分析相结合,GIS应用于区域发展、智慧城市、公共卫生等方面进行了展望。
华中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院长敖荣军进行了题为“华中师范大学地理学科建设与规划思考”的主旨报告。首先,敖荣军院长讲述了华中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的发展沿革、学科体系、杰出校友代表等,从研究生教育、育人平台、实验条件、三全育人、学子风采等方面阐述了学院的人才培养。其次,敖荣军院长介绍了城环学院水土过程与生态安全、区域发展与空间治理、环境演变与人类健康、地理大数据技术和服务、旅游发展与环境响应五个学科方向,就科研项目、科研成果、社会服务、交流与合作等方面进行概述。最后,敖荣军院长表达了对学院的展望,希望以学术育学科,以学科领专业,形成以人才培养为核心的“学术—学科—学生”一体化学科建设战略路径;凝神聚力,强优势、突特色、拓新域、促协同,全面推进学院事业高质量内涵式发展。
22日(星期日)上午8:30,大赛闭幕式暨颁奖典礼于华中师范大学南湖综合楼一层学术报告厅准时开始。华中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查道林、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协会秘书长王增宁,教育部地理科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刘耀林等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协会、教育部地理科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中国地理学会领导代表,大赛组委会委员,赞助单位代表,武汉市楚曦公证处公证员以及师生代表参加了闭幕式。
校党委副书记查道林指出在新冠肺炎疫情的背景下,各位参赛选手顽强拼搏、迎难而上,破解难题完成了比赛任务,展示出了高超的专业水平,创造了良好的成绩;他强调本次高峰论坛为地理信息学科建设与发展搭建了良好的学习交流平台,提供了借鉴和思考的机会,并对出席本次大赛专家学者与同仁表示衷心感谢。
王增宁秘书长指出通过参加大赛有利于将被动式的课堂学习转变主动的探索钻研,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自学新理念、新技术,将各种知识融会贯通;她强调未来地理信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前景非常光明,多项国家战略的实施,为地理信息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政策支持、市场驱动和技术驱动。
大赛组委会领导李霖对本次大赛做出点评,他对本次大赛的考场情况、学生审题存在的问题、做题结果进行了全面分析与总结,并针对大赛中存在的不足与问题做了指导发言。
大赛评委会主席刘耀林主持大赛颁奖仪式。浙江大学、武汉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等13所高校团队获得特等奖;湖南师范大学、南京大学、吉林大学大学等27所高校团队获得一等奖,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山东师范大学、西南交通大学等62所高校团队获得二等奖;刘鹏程等26名指导教师获特等奖优秀指导教师奖;华中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获最佳组织奖,华中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院长敖荣军获特别贡献奖。随后,由武汉市楚曦公证处公证员陈娟宣布此次大赛程序公正。
本着全面推行校企协同育人的原则,深入推进校企双方在课程体系建设与改革、实习与实训基地建设、就业创业、国际化交流等方面的合作,本次闭幕式还举行了GIS人才培养校企战略合作协议签订仪式。来自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协会教育与科普工作委员会的5位高校代表与广州南方智能技术有限公司等5家企业代表上台签订校企战略合作协议。
全国大学生GIS应用技能大赛今年已是第九届,且已成为地理信息教育领域的一个品牌,大赛的规模逐年扩大,内容年年有创新,使得这个品牌的含金量越来越高。“第九届全国大学生GIS应用技能大赛暨地理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高峰论坛”的成功举办,对提高我国大学生GIS基本应用技能,推动高水平GIS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找出教学薄弱环节,促进教学相长,促进地理信息高等教育水平的提升,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它有利于不断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提高就业竞争力;有利于与会的专家学者、参赛的教师学生在启迪创新思想,借鉴创新思路的基础上继续推动地理学一流学科、一流专业的建设。
来源:协会教育与科普工作委员会
审核:王增宁
>>近期要闻
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协会公众号
—— 关注产业精彩,了解协会动态 ——
微信号:dixinxiehui
Email:info@cagis.org.cn
官网:www.cagis.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