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G20系列之九】特殊教育:保障每一个特殊孩子的教育机会

2016-08-24 高振宇、陈荣弟等 浙江教育报
感谢你关注浙江教育报官方微信!如果你尚未关注,请长按文章下方二维码关注或者点击标题下方浙江教育报关注我们。
发展特殊教育是推进教育公平、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为此,G20各国都构建了特殊教育与普通教育有机融合的全方位支持体系,确保满足特殊孩子的教育发展需求。
浙江:扎实推进特殊教育现代化近日,省教育厅专门制定浙江历史上第一个特殊教育五年规划——《浙江省特殊教育“十三五”发展规划》。随着“十三五”工作的启动,我省特殊教育将以两头延伸为着重点,普及十五年特殊教育;以多模式融合为切入点,实现融合教育全覆盖;以课程改革为着力点,提升特殊教育质量;以专业标准为基准点,提高教师专业水平;以平台建设为增长点,提高特殊教育信息化;不断完善特殊教育体系,努力实现特殊教育现代化。近年来,省教育厅高度重视特殊教育发展,出台系列政策,不断完善特殊教育支持保障体系。如颁布《关于进一步加快特殊教育事业发展实施意见》,特殊教育师生比提高到了1∶3,特殊学生生均公用经费提高到了普通学生的10倍;出台《浙江省特殊教育提升计划》,实施了7大特殊教育发展保障项目;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轻度残障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工作的若干意见》,确定了14个随班就读试点县,建立了800多个随班就读资源教室;出台《关于对义务教育阶段适龄重度残疾儿童少年开展送教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强调了“一人一案”的做法,受到国务院残工委办公室肯定,并将该文转发向全国推广;出台《浙江省聋人学校教育教学规程》和《浙江省培智学校教育教学规程》,在全国率先设立了特殊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标准;成立特殊教育教师培训中心,培训了2000名特殊教育教师。省教育厅积极统筹资金,持续增加特殊教育投入。近3年,省级财政投入特殊教育经费超过1.5亿元。

美国:一样免费且适当的公立教育美国法律规定,每一个孩子,都有权利享有免费且适当的公立教育,这个是美国特殊教育的基础。就是说,每一个在美国上学的孩子, 无论有没有残障,无论残障的程度如何,政府都必须为孩子提供免费且适当的公立教育。美国公立学校(小学到高中)的特殊班级一般有12名学生,一位教师,和一位或更多的教师助手。美国的特殊教育教学助手分为三大类,他们通常并不参与教学,但是会帮助教师管理教室,制作教学材料,照顾学生等。教师根据班上学生的程度来制定教学计划和内容,在每天哪个时段教什么内容方面,教师的自主权非常大。接受特殊教育的学生,除了由特殊教师来上课之外,还会有语言治疗师、职业治疗师、心理咨询师等在不同的时段为他们提供特殊的服务。教师要定期与这些治疗师进行交流,讨论每一位学生的进度。另外,也需要对每位学生进行定期的重新评估。
加拿大:法律保障下的“全纳教育”加拿大对这类儿童的界定在儿童入幼托班的时候就开始进行了。有些省份(如阿尔伯塔省)规定儿童两岁半时若发现有特殊障碍,就可以向政府申请额外服务和支持。而在儿童进入教育机构以后,学校内部会组成由校长、教师、教育心理学家、医生、社工等的干预小组,对儿童进行更精确地测定,并实施个别化的教育方案。多数学校还会设立“特殊服务部”,沟通家庭和学校之间的联络,请家长配合进行康复治疗。 加拿大组织特殊教育的方式非常灵活。那些障碍程度相对较低的孩子一般会被家长送到普通学校就读,和普通学生使用同样的教材,遵照同样的教学进度。但学校会专门聘请那些有特殊教育资质或经验的教学助理,在课堂内外对特殊儿童进行课堂指导、危机处理、安全监督等;或者另辟一个特殊教育资源教室对特殊儿童进行额外的学习辅导。情况相对严重的孩子则会被送到特殊学校就读,接受更专业的康复训练和专业学习,而家长则在周末休息的时候把孩子接回家中进行社会融合训练。这样的特殊学校不局限于传统的盲人学校、聋哑学校,也包括那些专项处理阅读障碍、情绪障碍或行为障碍的学校,对特定孩子进行数月乃至一年的针对性训练,待障碍程度减轻到一定程度之后就到普通学校就读。
日本: 向“特别支援教育”的变迁2009年4月1日,日本修改学校教育法,将盲学校、聋哑学校、养护学校等学校统一改称为特别支援学校。改革后的主要任务是大力推进融合教育的发展,目的是以特殊儿童的自立与社会参与为目标、准确把握每位儿童的教育需求、发挥每位儿童的优势、为克服与改善其生活上和学习上的困难、运用合适的教育与指导对其进行支持,还强调了与福利、医疗、劳动机构等进行全方位协作的必要性。  特别支援教育的形式多样,有特别支援学校(各类障碍的特殊学校)、特别支援班(设置在普通学校的各类障碍的特殊班)、设有资源教室特别指导时间的普通班(融合教育)。对所有有特别支持需要的儿童学生,除了在其各学科、领域的学习指导外,还必须设定特定时间进行自立活动内容(包括健康的保持、心理的安定、人际关系的形成、环境的把握、身体的活动等)的指导。
澳大利亚:完善机制 确保公平澳大利亚关于特殊教育的责任主体定位是非常清晰的。首先,主要责任在政府。这体现在残疾儿童少年在公立学校就学比例高。只有少部分残疾学生在教会学校或私立学校接受教育。纯粹的特殊教育学校都是公办的。如果家长觉得孩子有某方面的异常需要得到特殊帮助,即可向所在区的教育与培训部咨询,并得到有关医疗专家、教育机构教师的评估及建议。其次,公立学校不得拒收被分配的残疾学生入学。所在区的教育与培训部会对登记在册的申请学生评估具体情况,确定一所公立学校对其进行安置,并要做好一系列的准备,如配备无障碍设施,聘请专门的辅导教师或治疗师,联系安排专门的交通工具接送学生等。所需资金由学校做出预算,所在区的教育与培训部审核后拨付。澳大利亚的特殊教育比较强调政府和学校作为课程的提供方,设置与普通教育完全一致的课程,确保课程实施中不因为学生残疾而给予其特别的优待,而造成对其他学生的不公平并使残疾学生有失尊严。当然,其前提是要求学生达成的是很低的基本要求。小学实行全科教学,中学本身就是选课的,要是学生身体智力状况不行就不会选不适合的科目。而且这些有特殊困难的孩子都有特殊小组辅导。再比如有个全国的读写算术考试,达不到基本要求不能拿高中证书,没通过可以考多次。假如某残疾学生真的没通过,那他拿不到毕业证书,可以拿受教育证明,类似于中国的结业证书。学校不会因为学生残疾而降低要求。

微信号:zjjybwx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浙江教育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