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柔村史】依山傍水——新王峪民俗村
险峰连绵遍榛林,革命火种亮山村。
依凭羊山根据地,老区业绩万古存。
从沙峪口村北行进入一条深深的沟谷,约行四华里便是新王峪村。新王峪村上世纪60年代前称下王峪村,是王家峪村的一个主要自然村。
王家峪村,是由上王峪、下王峪、上铺、西新坡、老窝坟等几个自然村组成的一个行政村,因1959年11月沙峪口水库的修建,下王峪村迁移到水库坝外老窝坟西侧,建成新村后更名为新王峪村。
新王峪村村民多为汉族,姓氏以王、马、赵、朱为主,先祖是明永乐年间山西洪洞县大槐树驿站移民。因王氏兄弟最早居住于该沟谷中,故称王家峪村。居住该沟谷上游的称上王家峪村,居住在该沟谷下游的称下王家峪村。
1985年,村民朱品章在村前荒地挖沙子时,挖到一物,酷似檩条形状,随即报告村委会。村干部去现场看后认为是古化石,立即报告桥梓镇政府,后经县文物管理所专家鉴定为古象牙化石。该化石直径23厘米,长2.3米(不含损坏部分),现存于区博物馆。古象牙化石的发现,证明新王峪村一带在远古时期气候温暖、植被茂密,适合大型动物生存。
据传:北宋杨六郎曾在王家峪村附近及周边地区抗击辽兵,他率部攻进谷口杀死辽兵不计其数,尸横遍野血流成河。但辽兵太多,寡不敌众,杨六郎择机而退并留下部分遗迹。
沙峪口原称“杀进口”,是因为杨六郎曾率兵由此杀进王家峪沟谷之故。杨六郎在新王 49 30761 49 15288 0 0 2464 0 0:00:12 0:00:06 0:00:06 2908 49 30761 49 15288 0 0 2127 0 0:00:14 0:00:07 0:00:07 3263现址前大战辽兵,血水将村前一片平地冲出了一条沟,故称“流血胡同”。(“胡同”一词是蒙语,意为“水井”,该此在杨家将之后二百多年的元朝才出现,在辽代是没有的。)
毗邻沙峪口村的昌平境内的桃峪口村原称“逃出口村”,是杨六郎从此口逃出辽兵阵地的地方。抱浴泉原称“马刨泉”,是杨六郎到此人困马乏,马在此刨出泉水,供人、马喝水解渴之地。上铺北山花岭上有南天门,南天门有一片连山石,石上有四个马蹄印和马尿冲刷的痕迹,据说是杨六郎的战马在此留下的痕迹。奇怪的是,马蹄印的马尿痕迹特别逼真,不长石花,总是白的,人称“马尿石”。
还有箭口豁,它位于上铺西山上,杨六郎见辽兵穷追不舍,拉弓射箭有意射低了,将山脊射成一个豁口,所带石土落在上铺村南一片平地内,故称箭口豁。辽兵看到豁口后称杨六郎是神人天马,自此不敢轻易进犯。
这些有神话色彩的传说是因百姓喜爱杨家将而编造的,事实上杨家将从没到过京北地区。公元936年,京北地区(包括北京城)属辽国后属金国。杨六郎抗辽是在980年前后,战场主要在京南今石家庄一带。
武德将军王斌墓位于桥梓镇新王峪村北。此地明代称为“顺天府昌平县安仕里日照院沙峪口村平台山前”,现为新王峪村辖区。
武德将军姓王名斌、正千户生于元代至正丁酉(1357年)十一月二十六日,病殁于明代永乐十一年(1413年)二月十七日,享年56岁,祖居河南汝宁之罗山韩凌乡。
史载:天兵克汝宁,先率部曲来归附,隶籍金吾左卫后所骑士,年老疾废,其子通代役事发,广西南宁公代为骑士。洪武三十三年(1400年)以征战功,充戎伍队长,又以征永年、蔚州、大同、济南功,由百户升副千户,后升指挥佥事。
永乐三年,复姓王氏,自陈本由桂姓经历,今桂氏有后代,乞求减掉自己两级还给桂氏职役,遂改为正千户,后随都督刘江辽东备御,还至北京以疾终。终前还告诫其子:毋要娇奢、毋贪虚荣。其子王磷,世袭父职,授锦衣卫正千户,为亲军扈跸,朝夕给事于中,出纳帝命。
现墓以平,占为农舍。有明宣德六年(1431年)六月墓志铭一方,存于区文物所。
从前,新王峪村里的大街的大街小巷坑洼不平,雨天人难行车难进,汛期雨水冲刷后的大街小巷变成了排水沟。
每年汛期过后,村集体出工出车,将大街小巷修补平次年雨季再冲刷成沟,年复一年恶性循环。如今的新王峪村为适应新形势和建设民俗旅游专业的需要,规划了街道和排洪渠,填平了村中自然沟,变得焕然一新。
新王峪村还荣获了“市级民俗旅游专业村”和“市级卫生村”的荣誉称号。2003年和2004年连续两年被评为“怀柔区文明村”。2004年被评为“首都文明村”。2005年荣获“市级生态民俗旅游村”等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