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柔村史】下庄人的奋斗史
鸡年第一期怀柔村史来啦!
今年小编走访的第一站是下庄村
要问为啥第一站选这儿
因为下庄早已奔小康了呗!
下面小编就为大家介绍一下
下庄人是如何奔小康的!
下庄村简介
下庄村座落在红螺山脚下,隶属雁栖镇。地域面积1.32平方公里。
下庄村西南距怀柔城区5.1公里,村东及东南与511航天研究所和解放军装备技术指挥学院界邻,村北与雁栖经济技术开发区及范各庄村接壤,村西是111国道。111国道东侧有村级综合租赁商业用房近2万平方米。
下庄于明代嘉靖年间建村,以首居夏姓命名——夏庄,并分为东夏庄和西夏庄。东夏庄有张、范、李、郭等姓氏居民,后又有山东迁来的陈姓加入;西夏庄均为王姓居民,于清末并人东夏庄,统一为夏庄。后来,多数人总将夏字误写为“下”字,下庄遂逐渐取代了夏庄。
元宝石之谜
下庄村西南角300米处原有个元宝石,位于通往怀柔城老路的北侧,重量约500公斤,石中间有直径50公分的圆形凹槽,状似元宝,故称“元宝石”。
据村里老人说,此石建村前就有,据传能驱邪避祸,方圆1里之内的狂风、暴雨、冰雹等自然灾害均能减弱。民国二十八年发大水,村东雁栖河的水就被拒在村外,村内未受冲击。过路人和村民都习惯用手摸“元宝石”以讨吉利。久而久之,石头上方被摸得光滑如镜。
奇怪的是,1958年夏的一天早上,村民下地干活时却发现元宝石不翼而飞了。有人说,五更起旱准备割麦子时,见元宝石方向一道亮光直通天际;也有人看见元宝石方向半边白天、半边黑夜。保佑一方平安的元宝石就这样神秘失踪了,留下了不解之谜。
艰难的岁月
1941年3月至1942年10月,日伪搞“强化治安”,在范各庄村北挖“封锁沟”。日伪军不管季节,不顾农忙,把成百上千的村民驱赶到挖沟工地上,致使土地荒芜,粮食欠收,村民生活受到极大影响。
挖沟时,日伪军拿着鞭子或棍子监工,谁干累了歇一会儿会遭到毒打。日伪时期实行保甲制,保长如同村长;日伪军抓壮丁、劳工,征集财物、粮食,都找保长。曾当过保长的郭玉说,那时为保护村民不被抓去当兵、当劳工,经常事先偷偷通知青壮年躲避,他们还想方设法给八路军和抗日组织送情报。
经济大发展
真正走上富裕路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行改革开放以来,下庄村努力发展生产,逐步调整农村产业结构,由单一的农业生产向多种经营发展;遵循以副养农的经营方针,巩固扩大集体经济收入,组建了以汽车运输为主的机务队。
1979年初,成立了30余人的修缮队伍,增加了集体经济收入,拓宽了村民的就业渠道,同时也练就了一批建筑工程实用人才。
1980年初,村里建立了肉鸡孵化室和养鸡场,培训了一大批具有饲养技术的饲养员,并代培外村饲养员。全村200多户家庭中的160多户饲养种鸡。1980年至1983年9月间,村家庭养鸡收人逐步增加。
之后,因饲料涨价,肉鸡出口陷入低谷。村党支部当机立断,将养鸡场改建为龙山酿造厂,聘请北京龙门醋厂师傅教授酿造技术,所生产的龙门醋和酱油赢得了用户好评,很快占领了怀柔、延庆等地市场。
按上级指示,1978年12月,村里接收了因修路占地搬迁的兴隆城村12户居民。
改革奔小康
1984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制,进一步调动了村民的生产积极性。村党支部结合本村实际,广泛吸收企业管理人才,摆脱单一农业生产束缚,克服办企业资金不足等困难,凝聚智慧、整合资源、因地制宜兴办村级企业,拓宽村民就业渠道。
在没向国家贷款的前提下,相继兴办了联营构件厂、冲压件厂、农机修理厂、铸造厂、皮件厂等15个村办企业,数量列全乡第一,解决就业150多人,村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明显提升。
自1985年起,地下水位急剧下降。为解决村民吃水问题,1986年6月,村里决定打机井、建水塔。
村街道规划治理也是村民关心的大事。为尽快改变原状,在县公路局的大力支持和协助下,村里仅用20天时间,就建成了宽8米、长500米的柏油路主街道。
凭借雁栖生态功能示范区、雁栖经济工业园区建设,下庄的租赁、运输、建筑、餐饮、住宿、商业等第三产业不断巩固扩大,村民的生活水平明显提升。
2010年,村级五项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完成。为进一步提升村民的物质文化水平,2009年,率先实施了村级集体供暧,减少了二氧化硫的排放,进一步提高了村民的生活质量。
第一期村史就介绍到这儿啦!
希望鸡年小伙伴都能像下庄人一样
财源滚滚来!!!
最后,为大家分享一组安居乐业的下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