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怀柔村史】古代兵家必争之地——黄花城

2017-09-09 恋上怀柔

黄花城村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成为古代兵家必争之地。1926年的直奉战争、1946年至1948年的解放战争时期,该地皆为反复争夺的战场。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一个连曾在此地的一次反包围战斗中打死打伤日伪军40多人。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军某营也曾在此全歼敌人1个团。在这里,至今还流传着解放军战士凭借天险,1人打退数百敌人的传奇故事。



山势险要


对于黄花城的险要形胜,古代诗人留下了许多诗篇。明代李梦阳曾作诗3首,称颂黄花城。


黄花堞

往年趋北路,今绕泰陵西。

昼黑垂萝密,山青禁木齐。

独僧攀杪出,惊鸟趁阴啼。

寂寞黄花堞,遥临古塞溪。


至黄花


黄花城压岑,山合昼多阴。

坐见五陵雾,来为九月霖。

泥生剑戟涩,寒重鼓颦沈。

寂寞松林外,那传孤雁音。



逢长陵诣黄花

沙岭群峰会,黄花一径穿。

临崖防马骇,枯木有蛇悬。

锁钥关门壮,星辰陵阙连。

旧驱征战地,得失岂皇天。



蔡将军与黄花城


在黄花城村北的土山上,曾有明代将军蔡凯的坟苭。坟前立有一碑,记载蔡将军修筑黄花城长城之事。据载,蔡将军修这段长城时,凭险而筑,且用精工细料。故此,此段长城修得坚固异常,非同一般。



蔡凯将军系山东胶州人,将门之后。自幼从戎,身经百战,城建战功,鞑子兵闻风丧胆。他在同行中颇受敬重,但因其性格刚正,从而得罪了朝廷中一些权贵奸佞。


万历七年(1573年)春,朝廷为加强北部边防重修长城。委任年近花甲的蔡凯将军为监修御史,负责黄花城一线工程,并要求一年之内完工。蔡将军明知是那些奸贼有意借机寻隙陷害,仍凭着赤诚之心,抱着早日修好边墙、御敌于国门之外的夙愿,毅然领旨赴任了。



到任后,蔡将军不顾年迈体弱,身先士卒,翻山越岭,风餐露宿,勘划出最佳路线,将长城地址选在最高、最陡峭的山脊上,以成易守难攻之势。虽然限期已近,但他仍以“千年之大计,切不可有丝毫草率之理”为由严格监察,并住在山上,事必躬亲,餐风饮露,与士卒同甘共苦。


后来,朝廷规定的期限到了,别的工段都按时交了工,唯有蔡将军这一段,还差最高最陡处的150丈没修完。这时,那些视蔡凯将军为敌的奸佞终于找到了机会,在万历皇帝面前大进谗言,诬陷蔡将军贪污修城经费,消极抗上,有意拖延。昏庸的万历皇帝不辨是非,一怒之下,下了立诛蔡凯的旨意。


可怜蔡老将军,忠肝烈胆,刚直一生,未死于鞑靼强虏之手,却亡于奸佞之口。刑前,他悲愤交加,老泪纵横,斥奸贼无道,贵皇天不明,指日而誓,山鸣谷应。最后仰天长叹三声,遂引颈受刑



不料,刽子手手起刀落,蔡凯将军尸身却不倒。血流未尽,从西北方向飘来一朵乌云,眨眼间,雷电交加,大雨滂沱。然而,一旁的士卒和百姓都不肯离去,他们的泪水和雨水交织在了一起。有人愤然高呼:“蔡将军死得冤,连老天都发怒了!落泪了!”闻听此言,蔡将军的尸身才倒下。此事传到朝廷,朝廷又派来钦差调查,才发现蔡将军负责的这段长城为最难修、也是最坚固的一段。再查帐目,笔笔分明,断无贪污之嫌。钦差回京复命,皇帝也追悔莫及。于是,命人在那段长城下的小山向阳处,厚葬蔡将军,并立碑一块,刻下蔡将军冤死之事。同时,在“本镇关(头道关)”长城关口西侧半山腰的一块巨石上,竖刻1.9米见方的“金汤”两个大字。大字右上方刻有“万历乙卯春”(1615年)的小字;“金汤”左下侧也刻有小字,只是久经风雨侵蚀,字迹模糊,无从辨认了。



平整土地创奇迹


新中国建立初期,黄花城村只有500多口人,村落面积也仅为现在的二分之一。当时,村民们的生活水平很低,吃和穿都很困难。后来,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村内成立了互助组,进而发展为初级社、高级社,直至成立人民公社。



公社化时期,黄花城为1个生产大队,分为6个生产小队。其中3队人数最多,有200人。1955年秋天,3队要平整一块面积为15亩的荒地,准备种大麦。当时的怀柔县委副书记张国才来黄花城考察,对他们说:“这15亩地要整平?这么大的工程量,春天也整不完,种不上庄稼,会影响生产的。”当时的3队队长李仕财说:“您放心,我们保证春耕之前把这块地拿下来,不会影响明年的耕种。”之后的几个月里,社员们在李仕财、赵文久、李仕方等干部的带领下,艰苦奋斗,天还没亮就在荒地里干上了,一干就是一整天,直至日落月出,没一个人叫苦喊累。就这样,这块荒地被完全整平。即将春耕时,张国才再次来到黄花城村,面对眼前15亩平展展的良田,他惊呆了:“15亩高低不平的荒地,4个月搞定了,你们的干劲太足了!”




到1983年生产队解体前,3队栽种了两万多棵板栗树,至今那些树早已成材挂果,为后人留下了不尽财富。


随着社会的发展,黄花城村也在进步。


1961年


黄花城公社正式成立。

1968年


开始修建黄花城水库,次年竣工。当时,在水库旁建成了一座发电站,功率为每小时7000W,一下子解决了黄花城村民供电问题。

1971年


怀(柔)四(海)公路建成通车,有力地促进了黄花城村的进一步发展。

1975年


李仕财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次年,在李仕财的积极运作下,黄花城村第一个村办企业——“北京怀柔文具厂”诞生。厂里制造的六四牌圆珠笔和12色水彩笔销往北京城区等地,带动了村里70多人就业,村里每个生产队都有人在这里上班挣工分。1976年底,厂里每位员工领到奖金3000元,全村社员每人分红400多元。这在当时可称为巨款了。

1977年


怀柔地区遇旱灾,黄花城村尤为严重。7月中旬正是庄稼抽穗时节,再没有水,庄稼就会全部枯死。村民们心急如焚,祈盼老天下雨。又过了两天,眼看降雨无望,村支书李仕财经与5个生产队队长协商,决定打开水库闸门,用水库水灌溉庄稼。水库放水3天3夜,才把300多亩地浇透。旱情解除了,庄稼恢复了生机,村民的收成有了保证。




改革开放以后,黄花城公社解体,黄花城乡成立,村里的各项事业蒸蒸日上,村民们也越来越富裕,腰包渐渐鼓了起来,部分的村民翻盖了住房。



1998年,黄花城乡与黄坎乡合并为九渡河镇,黄花城村的发展更快了,村容村貌有个翻天覆地变化。村内街道宽阔整洁,土坯房基本消失了,红砖黑瓦的新房随处可见,村民的生活水平也越来越高了。



在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黄花城村的明天一定更美好。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