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上洞小学那些事儿(修订)【曾氏悟语第6期】

2016-02-22 原创 曾氏悟语

点击上面蓝色字轻松关注


(上洞小学曾经的泥瓦房)

 

在惠州市三宝公司旁边有一个上洞小学,这是一个乡镇小学,我们见证了他二十年的变迁:

从泥瓦校舍到砖墙楼房;

从昔日简陋的小操场到彩色的塑胶跑道;

从寒碜的教学设施到多媒体教学工具的引入;

从过去的大喇叭广播到现在的立体声音响;

从灰头灰脸的娃娃们到穿戴整齐校服的孩子们;

从孩子们打闹着一路走来上学到摩托汽车接送;

老师们的待遇也逐年上升;

……


(新建的砖墙两层楼房、简陋操场和校园里的孩子们)



(破土修路)



(水泥硬化)



(正在美化的新操场)


(孩子们穿上了崭新的校服)




(漂亮的彩色操场)

(以上均为原创照片,摄影:Zeng)


这一切变化让人欣喜,路变宽了,校园美丽了,小学生们有了崭新的精神面貌,但让人心忧的仍是乡镇小学的师资和农村孩子的整体素质。

 

农村的孩子有比城里孩子强的地方,他们不怕脏,不怕累,能吃苦。学生都是附近村里的孩子,经济状况都不好,其中一个女孩的妈妈是聋哑人,生了10个女孩,她是九妹,与她交谈,明显比同龄孩子成熟(都说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看来是真的),一年级就会骑很大的自行车了,言语性格也很大方、开朗,着装是不讲究的,每天放学都会到附近捡一些瓶瓶罐罐回家(去垃圾堆或路边,有时要坐在那里等打篮球的小伙子们喝完饮料),贴补家用,很懂事,这是很多城里孩子做不到的。

 

还好上洞小学没有列入“推进城镇化建设和拆点并校”的梯队,建校至今,从“红军楼”里的小学校到现在现代化的校园,几十年来方便了附近村民孩子就读。

 

环境好了,但是师资及学生整体文化素质并没有那么乐观,大部分孩子都勤奋、刻苦,但还是很难进入名校。一是优秀的老师不愿意到偏僻的地方任教,二是学生的家庭基本学历低下。因此完成基本的义务教育是没有问题,但要想进入名校,考取本科大学都非常困难,建校以来从这里走出的大学生屈指可数。因此,农村教育的现状并不乐观。需要全社会的努力才能改变现状。当然,考大学并不是唯一的出路,现在的农村孩子凭借吃苦耐劳的精神,在各行各业都可以打出一片天地。我身边的水产人很多都来自农村,从农村走出,再回到农村中去。农村里也出现了很多“土豪”,大企业家,他们纷纷回报家乡,改变农村面貌。因此,只要努力,哪里都可以一展伸手!农村是未来发展的热点,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农村经济,回到原生态环境,特别在如今空气、食品安全等问题层出不穷的大环境下,农村有更多的发展机会!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