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不要命的老外:他最爱给中国人拍艺术照,还总劝女孩要大胆点儿 | 北洋照相馆009

金醉 魔宙 2020-02-20

北洋照相馆】是魔宙的历史读图栏目

由老金分享近代老照片,介绍有趣的摄影师

让你更近一步理解历史


大家好,我是金醉。


先发张图晒一下我的书。



我日常会翻很多画册和相册,都是关于近代中国的。图中是其中一部分,不少《北洋夜行记》中的图片资料都来自于这些书。


很多粉丝留言,说喜欢《北洋》故事的历史感。


这得感谢那个时代所有拍照的人,尤其是一些西方摄影师。


了解一个历史时期的社会面貌,有两件事很重要——


一是能够真的“看见”,知道各个群体的人是什么样子;


二是在老照片里面看到一些日常的细节;


比如下面这张图,是我今年九月份在长沙一个艺术馆看到的:



这是晚清时候,一位西方摄影师在中国拍的,摆拍。原图是黑白的,有个艺术机构用现代技术做了上色复原。


为什么拍赌博?赌博是当时中国下层人的一种日常生活方式。


在一个收藏外国影像的日本网站上,也见过这张图。



注意看,墙上贴的:大杀三方。


不知道是实地取景,还是布置的道具。但可以想象,当时赌场或赌摊,应该就是这个的样子。


以前的北洋照相馆,我曾经介绍过的摄影师甘博,他抓拍了很多日常场景。( 北洋照相馆001


今天要给大家介绍的英国摄影师,算是甘博的前辈,比甘博早到中国50年,他的名字叫约翰·汤姆逊。


汤姆逊的特点是,爱摆拍。


就像上面的赌场,他的摆拍,善于设计场景和布置细节。


左一为约翰·汤姆逊。


□ 穿越火线来到大清


在汤姆逊之前,虽然有不少西方摄影师来过中国,但他们大多只停留在澳门、广州、香港、天津等港口通商城市。


汤姆逊的足迹第一次深入中国内陆地区,从东南沿海一路北上,一路到达北京天津,全程近8000公里。


这在当时摄影界是一个壮举。


今天的摄影设备轻巧,几个好镜头,一个三脚架,一个人就能背着走天下。


当时采用的是湿版摄影法,不但要带笨重的玻璃底板,还得现场显影定影,也就是说,还得带一顶帐篷做暗房,还有显影需要的各种药水。再加上长途跋涉必要的生活物资。


这是一张上色后的黑白相片,拍摄于1912年。照片中记录了两名摄影师外出工作时的情况。当时使用的相机体积相当庞大,而且为了方便取景与固定相机,还要随车带上三条木梯,林林总总加上胶片和其他拍摄配件,当年简单的一机一镜一脚架需要一部三轮车运载。


湿版显影法,显影过程十分复杂,需要数十种工具,调配显影药水,才能成像出一张照片。


没有个把劳力跟着,几乎寸步难行。


这么复杂的操作过程,受天气影响也很大。


汤姆逊行至胶州时刚好是冬天,拍摄的时候,感光剂刚涂上玻璃,就被冻住了,还要找炭火融化。


1868~1872年,汤姆逊在中国游历的这段时间,中国的大清王朝正在时代的狂风中摇摇欲坠,所经之处时局混乱,太平天国余声未尽,捻军在长江以北做最后的挣扎。


1879年天津教案,让身处中国的洋人,生命岌岌可危。


被烧毁的仁慈堂废墟内景。1871年,天津仁慈堂是法国传教士在1863年缩减的收容中国孤儿的慈善机构。1870年6月,慈善堂收容的中国儿童因为瘟疫大批死亡,慈善堂将之葬于河东盐驼之地,每二、三人一棺,尸骸暴露,惨不忍睹,引起群众愤恨,慈善堂遭群众焚毁,十位修女被杀死,此事件和烧毁望海楼教堂一起,史称“天津教案”。


被烧毁的望海楼教堂废墟外景。1870年,“天津教案”中内部被焚毁,图中教堂残存的木料正在被盗拆。

 

汤姆逊是一个商业摄影师,也就是说,他的拍摄过程是没有外国部队保护的。


□ 中国不只是穷


早期来华的商业摄影师,大多着眼于相片的销售,为了销路好,拍摄视角很容易偏向“猎奇”——落后、贫困、噱头十足。


他们几乎不会为照片做详细注解和记录,因此西方国家对中国社会的认知难免狭隘与片面。


但汤姆逊的镜头是不带有民族偏见的,他不仅真实客观的拍下所见所闻,甚至会为照片背后的历史事实做详细的调查。


他在出版相册的《前言》中说:


这部影集既有照片,又有详细的文字说明,而每幅照片的说明,都是在拍摄过程中访问记录下来的。因此,这部影集图文并茂。


为了准确表现生活的本来面貌,他在调查研究上下了不少功夫。


看汤姆逊的照片,更多是看照片背后的真实故事。


在他的镜头之下,有上层王公贵族的富足生活,也有他们忧愁迷茫的一面,有底层人民生活的艰辛,也有他们幸福愉悦的时刻。


官员留着很长的指甲,除了“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的观念之外,还说明他们平时是不需要任何劳动的。


恭亲王奕䜣肖像。恭亲王奕䜣是道光帝的第六个儿子,也是咸、同、光三朝的名主重臣,是晚清新式外交的开拓者,建议并创办了中国第一个正式外交机关。汤姆逊评价他:理解力快,广纳谏言,思想开放。


晚清三大臣。总理衙门是晚清主管外交事物、派出驻外使节,并兼管通商、海防、关税以及派遣留学生等事务的中央机构。照片中的三人是总理衙门的三个满族大臣。


他镜头之下的富贵女子,多在深宫庭院中,身着华服,佩戴繁复华丽的头饰,每天要花几个小时层层梳妆打扮,却对外面的世界一无所知:


满族杨氏家族女眷。汤姆逊在北京之行中,跟一个杨姓富商成了好友,从而得以受邀去他家参观。汤姆逊被富商家中美丽的庭院震撼,在假山前拍摄了这名满族女子的照片,他还评论道,这些女子整天身处深宅大院中,对庭院外的世界一无所知。


庭院里的满族女子和汉族女子。


在中国,为孩子拍摄肖像是最困难的,因为很多中国人认为外国人的照相机是很神秘、危险的。而这张照片中的女孩表情自然,没有任何害怕的表情,从她的头饰和装束看,肯定来自一个富裕家庭。汤姆逊描述到,这个女孩的光彩将很快泯灭,因为她不能上学,清秀的脸庞将会在未来被厚厚的妆容覆盖。


照片中的两个女人穿着同样的丝绸服装。当时广州是中国丝绸的生产、贸易中心,丝绸衣服是富裕人家社会地位的标志。对汤姆逊来说,选取这个场景寓意着她们的生活“也像篱笆一样被禁锢着”。


他用镜头悄然讲述家族地位的尊卑,底层人群的困苦,以及对命运无声的抗议和无奈:


满族新娘。汤姆逊拍摄了很多穿着盛装的满族新娘的照片,但他对这些新娘的未来生活并不乐观,甚至和奴隶相比,富人的孩子一般比穷人的孩子结婚早,但满族少女只有到了14岁才能订婚。和照片中新娘的盛装相对照的是她忧郁的眼神,这也可能反映了摄影师的心境。


满族妇女和他的儿媳。从不同的眼神或许能够看出两人间不同的社会地位,汤姆逊观察到,直视镜头的婆婆在家庭大事中拥有绝对的权力,而站立的儿媳不但要侍奉好丈夫,还要看婆婆的眼色行事。如果婆婆是个狠心的女人,那年轻的媳妇第一年的生活就会像奴隶一样。


正在用餐的满族妇女。汤姆逊认为,总体上说,在西方人眼中的满族女性显得更加美丽和优雅,因为她们有更大的自由度,从不裹脚,而且她们的服饰也更加雅致。照片中六位正在用餐的满族女性兴致各异,但站立着的一老一小两个仆人则面无表情。


方广岩寺吃饭的僧侣。元府寺(音译)的三个僧侣中,包括右边那个年轻活泼的孩子和中间瘦弱的盲眼老人,他们通常只吃蔬菜,但每个人都吸烟。中间的老人很可能还抽鸦片。福建气候炎热潮湿,很多人以抽鸦片预防疟疾和减轻病痛。


九龙的贫困家庭。照片拍摄的是一家香港九龙家庭就餐时的情景,从照片中唯一站着的女主人可以看出当时中国社会的男尊女卑。餐桌上简单的饭菜说明了这家的贫困,只有桌下等待剩饭的三只小花猫为照片增添了一些生动。


新郎和新娘。中国封建社会千年的婚姻史就是一部“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历史。汤姆逊在照片描述中写道,他们没有求爱的过程,结婚的日子是算命先生决定的。把新娘从父亲那儿接上新郎的轿子后,他们就在小乐队的伴奏下,穿过熙熙攘攘的街道去往新郎家。照片中,一对新人的脸上没有丝毫的幸福,两人分别注视着不同的方向,连高明的沟通大师约翰也无可奈何了。


女仆。照片中的女人虽然是个仆人,但衣着整洁,发髻梳理得一丝不苟,戴着耳环,两个手腕上还带着玉镯,只是眼中淡淡的忧郁透露出她对命运无声的抗争。


育婴堂。19世纪,由于战乱和贫穷,厦门杀害女婴的现象非常普遍。当地一个商人建立了一所育婴堂来收容那些人们不想要的孩子。当地人通常以非常便宜的价格把孩子卖给育婴堂,女孩5便士,男孩3英镑,想领养孩子的人可以来到这里免费认领一个。


但汤姆逊镜头下的底层人民,也有自己温馨的生活,家境虽然不富裕,却也会将头发梳的一丝不乱,身着粗糙但得体的衣服,脸上也有幸福的笑容。


仆人保姆也会聚在一起,传授偷懒不干活的技巧。


卖水果的商贩。这是当时老北京走街串巷卖时令水果的商贩,汤姆逊说,商贩把商店扛在了自己的肩膀上,他在狭窄的胡同里,挨家挨户地推销上等的葡萄。照片拍下了他正在叫卖时那精彩的瞬间,一个孩子低头看着令人垂涎欲滴的葡萄,使画面平添几分生动。


穆斯林屠户。清代北京的肉铺有汉人经营的,也有穆斯林经营的,但人们觉得穆斯林经营的肉质更好,切割更熟练。照片中的肉铺位于前门地区,汤姆逊说,这位屠户有一张快乐、微笑的脸,站在木制的小柜台后,“四周被羊的肢体、可怕的头颅和内脏所包围”。


修脚师。这些修脚师不单可以提供剪脚趾甲等简单的服务,他们同时还是流动的脚医,可以根治鸡眼等各种脚病,整个画面生动有趣,把修脚师的认真、顾客的信任表现得淋漓尽致,尤其是从破败的门窗上伸出头的老人家,嘴里含着个大烟斗,静静地欣赏着修脚师的技艺,为画面增添几分情趣。


更夫。打更在中国是一门古老的职业,更夫每天夜里敲竹梆子或锣,提醒人们现在是什么时候,也有提醒人们防火防盗的功能。照片中的这位更夫在北京一所法国旅馆工作,这位姓王的旗人穿着破羊皮袄,手里把着个竹梆,张大嘴巴估计在喊,关好门窗,小心火烛。


闲谈的妇人。汤姆逊是偶然碰见这两位妇人的,当时她们正在闲聊,右边那位年龄稍大一点的妇人正在讲述一个医生用黑色膏药给她治头疼的经历。左侧的妇人是一个保姆,她在讲述如何在主人家逃避额外的家务劳动和震慑顽皮小孩的心得。


船妇。广州很多贫困家庭吃住在他们赖以生存的小船上,小船不仅是他们的家,也是他们的收入来源。虽然贫困,但照片中船妇的衣服很干净,头发梳理的一丝不乱。两位船妇的相向而视,是汤姆逊为了突出她们的黑发和健康的褐色皮肤。


身穿蓑衣的船夫。大清年间广州春福的生活是贫苦的。但汤姆逊抓取的这位身穿蓑衣,头戴斗笠的船夫,更突出的是他健美的身姿和温情的眼神。


□ 摆拍,就是打破身体禁忌


一百年前的中国百姓,对金发碧眼的外国人是心存恐惧的,因为恐惧,所以憎恨。


更别说那些拿着黑箱子的外国摄影师,就是死亡预言者,他们的黑箱子会把人的魂魄吸走。


汤姆逊的拍摄不但受到时局阻拦,更有数不清的民间误会。


他曾在拍摄时被老百姓丢石头,有一次还被推进江水里,幸亏两个姑娘及时搭救才得以逃脱。


但汤姆逊是个沟通大师,他不但说服了被拍摄者接受拍摄,还用西方摄影艺术颠覆了中国的传统思想。


我们通常看到的中国历史人像照片中,几乎清一色全身照、对称、正面、五官明亮清晰。这是中国人对摄影的审美认知。


但在汤姆逊的摄影作品中,却有很多侧脸的特写、夫妻的对视、母子对望,甚至主仆之间的眼神交流。


这些照片极大的冲击了当时中国的传统习俗。


能够说服被拍摄者长时间做出这样“大逆不道”的动作,汤姆逊确实有着高超的沟通技巧。


官员和仆役。照片中的官员在构图上虽然是传统的中国特色,包括他手中的烟斗,茶几上的茶杯、茶壶和茶叶盒等,但从这位官员翘着二郎腿和仆人的姿势来看,汤姆逊正努力摆脱正式的肖像拍摄方法,努力抓取人们生活中自然的一面。


室内站立的满族男子。照片中的男子身穿特色满族长袍,头顶貂皮帽,并戴着眼镜,当时眼镜是很时髦的舶来品,也是人们财富和地位的象征。这种侧脸照相姿势并不是中国人的传统,男子努力想直视镜头,一定是汤姆逊导演所致。


正在梳妆的满族女子。汤姆逊拍摄了满族女子梳妆的详细过程,整理头发需要仆人用一两个小时完成。照片中不论是温情的女主人,还是笃厚的侍女或者无邪的孩童,都会让人们暂时忘掉了当时正摇摇欲坠的大清帝国和一个腐朽没落的政权。


铜炉边的满族妇女和女仆。老仆人右手拿着水烟袋,左手被她的主人搀扶着,在满族妇女中,吸烟已经成为很受欢迎的消遣方式,不仅仅是为了打发时间,也是当时的一种社交手段。


夫妻。这是身穿传统服饰的一对厦门夫妻,根据中国习俗,当时的夫妻是不会有这样对望的姿势的,这肯定是沟通大师汤姆逊的杰作。虽然他们的表情有点勉强,目光也没有完全相对。


老妪。汤姆逊虽然是在大街上拍摄的这位老妪,但照片很像一张照相馆的作品,关于这位老妪和她的丈夫,汤姆逊在照片说明中写道,他们的儿子和孙子已经撑起了这个家庭,但这位老妪仍然忙着家务。她针线活很熟练,在别人病倒时是个很好的护士。她的头发已经变细和发白了,但她每天都精心地梳理、呵护它,汤姆逊独特的拍摄视角,和老妪独特的姿势产生了巨大的视觉冲击力。


船家女。当时船家没有结婚的女孩都要在自家的货船上帮助卸货,头上的方巾是为了遮挡阳光。像这样贫困的女孩,眼神里透露出掩饰不住的青春和妩媚,这样的女子表情在早期的中国肖像作品中十分罕见。


当然也不是每次沟通都能成功。


老者和孩童。典型的中国式照相结构,典型的广式家具。长辈的威严和孩子的服从跃然纸上。两者都没有什么表情,这种僵硬的模式和汤姆逊的照相风格格格不入,这可能是不得已而为之的情况。


女人的裹脚和天足。中国人告诉汤姆逊,不可能纯粹通过给钱让女人解开裹脚拍摄。最后汤姆逊是在厦门一个很开明的中国人的帮助下,才得以在一个私下场合拍摄了这张照片。但无论汤姆逊怎样努力,也无法说服这位妇女再把衣服掀高一点,来拍摄她畸形的踝骨了。


在汤姆逊的镜头下,也同样有时代的变迁,有他对这个沉睡大国深深的担忧,也有他良好的希望。


旗人清兵。汤姆逊写到,当时在广州有1800名旗人,但他们不能按时发放津贴,所以大部分人很穷,并且逐渐丧失了他们民族的彪悍特性。这群旗人士兵是美国驻广州领事的中国卫兵。汤姆逊拍摄时并没有让他们全副武装,而选择了一种休闲的状态,留给我们更多回味。


金陵机器制造局。由李鸿章倡导的金陵机器制造局诞生于1865年,是晚清洋务运动中开办较早,规模较大的兵工厂之一。汤姆逊在游记中充分肯定了工厂先进的管理方式,同时也对工厂是否会改变购买劣质原材料和雇佣廉价劳动力的传统做法而深深忧虑。


1898年,汤姆逊出版了最后一本关于中国的相册《镜头前的中国》。


在第一章的结尾,这位摄影师说:“我希望中国能马上从昏睡中觉醒,现在还为时不晚。”



最后再说个事儿。


很多《北洋夜行记》的读者都有问过,为啥太爷爷金木跟柯南一样,走到哪,哪就出事死人?


我也想知道啊。


最近,整理太爷爷笔记时,我发现了一个特别的案子。


金木在调查过程中,揭秘了一件自己都不太清楚的往事——我怀疑这事儿跟他的柯南体质有关。


我的助手草头鬼正在整理故事,她必须非常谨慎地考证其中一些细节。


下周六晚,会把完整的故事发出来。


参考资料:

1、晚清碎影,约翰·汤姆逊,中国摄影出版社

2、约翰·汤姆逊研究:其生前发表和未发表的照片——香港和澳门,小巴拉盖,新浪微博

3、新发现的汤姆逊相册:De Chine, de Formose et de Hong-Kong en 1871,小巴拉盖,新浪微博

4、约翰·汤姆逊研究:其生前发表和未发表的照片——一组人物肖像,小巴拉盖,新浪微博


世界从未如此神秘

▬▬▬▬▬ ● ▬▬▬▬▬

We Promise

This is Original


文中未注明来源的图片视频均来自网络,仅用作说明,版权属于原作者。


未经授权  禁止转载

欢迎转发到朋友圈



打赏金醉

Modified o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