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实验之魅120】校庆征文14:感激母校谢师恩,珍惜真情铭初心︱66届初中校友王天立

2017-05-12 王天立 殷红的实验眼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公众号”


本期“实验眼”推送的是“校庆征文”的第14篇文章,来自66届初中校友王天立的《感激母校谢师恩,珍惜真情铭初心》。


王天立校友是66届初三二班的班长,这篇文章是他于2016年9月12日在66届初三二班毕业五十周年师生聚会上的发言稿。这篇稿发言对母校自豪满满,对老师充满感恩,对同窗满怀深情,对人生饱含激情。“眼主”参加了他们的那次聚会,当时就被其发言感动,感动于实验人不忘初心、积极向上的情怀。


感激母校谢师恩,珍惜真情铭初心

 66届初中校友  王天立

2016年9月12日,66届初三二班毕业五十周年师生聚会在学校老教楼(校史馆)举行。

尊敬的学校领导、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首先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百忙之中的母校领导和年事已高的老师光临我们的聚会!

 

我们来自省实验中学六六届的初三(2)班。毕业五十周年,我们从四面八方甚至千里之外汇集在这座老教学楼前,如同游子回到了久别的故乡,倍感温暖、倍感激动。

 

这座仿古宫殿式的楼房,虽已陈旧,却承载着厚重的历史,可以嗅到我们花季时的芳香。那厚厚的墙体象长城的墙,那是用千万本厚书雕砌的墙。那环绕墙体的明亮的窗,象一只只眼睛向外张望。楼顶那一片片红瓦,代表着一颗颗跳动的心脏。那四个高高挑起的角梁,象征着展翅欲飞的翅膀。这座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旧楼房,却是我们心中神圣的殿堂,我们如同朝圣汇聚于此。 

王道清老师讲课

我们轻声漫步走进曾经的教室,坐上曾经的凳子,摸摸曾经的桌子。当年桌上的“三八线”早已消失,同桌的她也早已成为别人的新娘。后来同学聚会中,常有人酒后吐真言:当初很喜欢某某某。那只是朦胧的单相思,年少的我们不懂爱情。

 

置身当年的教室,当年悦耳的读书声已被吸进了墙缝,用心聆听,耳朵才能听到回声。看到讲台上的黑板,老师讲课的身影好像浮现其中。我想到了少林寺那块令人敬仰的黑石板,那是禅宗教主达摩在少室山洞中修行,面壁十年而映成的身影。两者不同的是:佛祖善教化,普度众生;教师教书育人,服务民众。虽不同,皆可敬。

 

凭窗北望,一条大路通往男女生宿舍和风雨球场,起床的铃声和催眠的哨声又在耳边回响。男生宿舍产生的“屁仙屁圣”,已成为聚会时的笑谈。后来又发掘出有人在熄灯后蒙被看书的佳话,令听者感动。这条大路的两旁果树成行,金秋的硕果令人垂涎。传说中天上的伊甸园,亚当夏娃被蛇引诱,偷吃禁果而知羞耻。我们当年的伊甸园,无人偷吃树上的果,因为有良好的校风,损公利己礼不容。

李庭范老师讲课。

倚窗东北望,是老师的用房,还有大礼堂和操场。那一排排的平房令人难忘,老师的才华在这里流淌。那一对一的批讲,既有知识的解惑,又有入心的思想。我们下了晚自习,老师窗前的灯还在亮。进入梦乡的我们,可曾知道这灯光甚至到天亮。

 

那宽敞的大礼堂,平日是吃饭的地方,各班围蹲在一起,因为不是分槽喂养,饭菜简单却吃得很香。大礼堂也是开会的地方,国内外大事在这里宣讲,我们的视野在这里扩张。大礼堂也是每年联欢表演节目的地方,各班精心编排的节目如烟花绽放,那精彩的表演瞬间,至今在脑海里回放。

 

那简陋的大操场,锻炼我们体魄地方。运动会上,我班男生的短跑、铁饼、标枪 、篮球,女生的跨栏等,都是我班的强项。胜出者个人的体能得以张扬,所在班的集体荣誉感得以增强。

刘玉贵老师讲课。

教学楼北面的这片空场,是学校经常组织收听重要广播的地方。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的事迹使我们心灵震撼,给我们刻下了“心中装着百姓,唯独没有自己”的印记。向雷锋同志学习,使我们懂得为人民服务要从一点一滴的事情做起,对人民要像春天般的温暖,对敌人要像严冬一样无情。欧阳海、王杰、麦贤得等英雄形象,使我们立志:为了人民利益,危机关头,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爆炸成功、大庆、大寨、红旗渠……这一个个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举,增添了我们身为中国人的自豪感。我们游行在学校周边的大街小巷,高唱革命歌曲,高喊战斗口号,那一刻,我们就像即将奔赴战场的战士,要将红旗插遍世界各地。

 

从一九六三年到一九六八年,原本三年的初中,我们上了五年。一九六六年本该毕业的那年,一场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改变了我们这一代人生的轨迹,我们从校园的课堂,一下子投入了社会的大课堂。这应验了我们那时喜爱的一首歌:“风里锻炼,雨里考验,我们是一群展翅高飞的海燕,在波浪里穿行,在飓风里盘旋。”

王天立校友致辞。

一九六八年,我们从天上落到了地上,或留校、或进厂、大部分下了乡。我们深入基层,我们成了工农兵。蹉跎岁月,我们自强不息努力奋斗。随着时间推移,我们中有的成了部队首长,有的成了企业工程师(甚至成了享受国家津贴的专家),有的成了教师,有的成了公务员,但无论担任什么职务,无论在什么岗位,一个不争的事实是:我们都成了所在单位、所在行业的骨干和顶梁柱。


退休了,我们照顾老人,照看儿孙。不仅如此,我们还游戏于青山绿水,甚至到西藏,挑战自我,陶冶情操。更甚者,自驾农用车到了格尔木,还有女士驱车阿里路。有的同学一展歌喉,成了合唱团的台柱。有的同学在公园踢毽跳舞,大显身手。有的同学在文学上下工夫,竟成了赋诗填词的高手。有的同学仍在为企业的技术进步出谋划策。有的同学搞技术发明并申报专利成功。有的辛勤笔耕,以亲身经历和深切感悟,以数万字的作品,生动再现了火红年代的校园生活和激情燃烧的知青岁月。有的同学在政治天地上下求索。在我们为地球人的事忙忙碌碌时,有位同学将目光瞄向了宇宙星空。凡此种种,我们平凡,但不平庸。我们的表现非同一般,因为我们是二班。作为郑大附中六六届初三二班的一员,我自豪,我骄傲!

2016年9月12日,66届初三二班毕业五十周年师生聚会现场

常有年轻后生发问:你们哪儿来的精神,哪儿来的那么大的劲头?回答其实很简单,是原动力,而这种原动力发轫于我们的初心。有一个墨西哥寓言讲得很有意思,一群人赶路,一人突然停下,旁人问其为何止步,他笑答:走得太快,灵魂落在后边了,我要等等它。细品一下有感悟。有时我们走得太快、走得太远,以致忘记了我们出发时的初心。

 

五十年前,我们的初心是什么?努力学习,勇于担当,报效祖国,服务人民,为实现人类最美好的理想而奋斗。这不是唱高调,这是当初我们共同的心声。我们为何对母校魂牵梦萦?我们为何对这座旧教学楼情有独钟?因为这是我们当年的出发地,是孕育我们初心的圣地。而这种初心的形成,离不开时代的造就,离不开毛泽东思想的阳光雨露,离不开母校这片沃土。

聚会师生在校史馆前合影(前排左起:帅丽珍,和瑞芳,贺小兰,李昭,王玉萍,殷红副校长,刘玉贵老师,李庭范老师,王道清老师,谭慧敏,崔新莲,陈景灿,李林香,代玉华。后排左起:刘建业,杨子江,田栓柱,王克俭,王天立,房贵山,杨力,郝新平,毛新生,王予,赵小平,王艳丽,周璟,全林汉)。

是母校,牢牢把握了“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政治方向;是敬爱的老师,呕心沥血为培养担当国家大任的人才。我们纵有千言万语,也难以表达对母校的感恩之情。如果把母校比作一个家,老师就是我们的家长,同学就是兄弟姐妹,尽管不是血缘关系,却血水相容,情同手足。在母校的这座旧教学楼聚会,我们可以穿越时空,又体验了当年的情景,那炽热的初心,那温暖的纯情。从这个意义上讲,我理解了白岩松在他的同学聚会时讲的一句话:同学聚会是一种信仰。古人云: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我想这对在座的每位同学仍有现实意义。

 

今后的岁月,我们都能在母校的这座旧教学楼聚会。每一个人都能亲手抚摸自己那一段历史,有人甚至可以和自己同一母校毕业的儿女隔廊对墙相望:一个出现在六十年代的集体黑白毕业照,一个出现在九十年代集体彩色毕业照,两个时代的缩影呈现在同一时空。省实验中学的情结,又多了一种血缘的传承。这要感谢马玉霞校长为班长的学校领导班子,正是他们的远见卓识,不图功利,积极努力,多方奔走,才使这座承载历史的旧教学楼得以保留,并精心维护,使其成为省级重点文物。

 

也许是历史的巧合,如今的省实验中学,南有省博物院,北有科技市场,母校的文化底蕴和科技含量非同凡响。“异想天开、脚踏实地”,从这里出发的学子,必将在祖国的四面八方发光发热。祝母校的明天更加辉煌! 感激母校谢师恩,珍惜真情铭初心。

 

谢谢大家。

本文作者:王天立,出生于1950年2月。1966年初中毕业于郑大附中(现河南省实验中学),系我校66届初中校友。1968年到农村插队,当了四年农民。1972年招工进了河南省石油安装队,当工人九年,当企业管理干部四年。1985年调入省民族事务委员会(省人民政府宗教事务局),成为国家干部,2010年退休。

征文说明

本次校庆征文启动时主要是面对广大校友。这里,实验眼热忱欢迎广大教职工(含曾在河南省实验中学工作的)、在校生、家长及关心、支持省实验的社会人士参与。征文活动要求参见【征文活动】亲爱的校友,实验眼邀您参加校庆六十周年征文

近期回顾

1、【征集活动】关于再次集中征集校史资料的启事

2、【实验之魅119】校庆征文13:迟来的道歉︱66届初中校友李林春

3、【实验之美78】【我拍实验20】你看,你看,我们手机拍的实验蓝!

4、【实验之美77】【我拍实验19】因圣洁而感动︱河南省实验中学2017届高三成人仪式暨毕业典礼图片集(多图)

5、【实验之美76】教育让学生成为最好的自己︱马玉霞校长在2017届高三成人仪式暨毕业典礼上的讲话

6、【实验之魅118】【实验人39】校庆征文12:一个“70后”的省实验情结|63届初中、66届高中校友王媛

温馨提示

欢迎转发分享本平台推送的作品。未经本平台授权,不欢迎其他平台转载。若使用本平台推送的文字和图片,须经授权。因篇幅有限,本平台参考文献不再一一列出,若有侵权,请随时告知。

文字:王天立

图片:殷  红

校对文字:王改玲 王  芳

编辑/排版:殷  红

排版指导:冯  辉 田婷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